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正说官场秘事大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宋代中期,辽国、西夏屡屡入侵,内外矛盾加剧。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主张变法改革,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新党”。“新党”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力图改变积贫积弱的社会局面。但王安石的变法遭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的猛烈攻击,由此揭开了北宋新旧党争的序幕。
一、时势造英雄
与其说是王安石选择了变法图强,倒不如说是这个需要变革的时代选择了王安石。
王安石天资聪慧,博学多才,读书过目不忘。凭着真才实学和满腹经纶,王安石在22岁时即中了进士第四名,从此踏上仕途。与众不同的是,少年得志的王安石没有得意忘形,更没有上蹿下跳结交权贵,而是一直在关注和思考着国家的命运与前途。王安石给仁宗皇帝上了万言书,希望对朝政进行改革。
当时宋仁宗刚刚废除了范仲淹的新政,一听到要改革就头疼,根本没理王安石。王安石明白,时机还未来到。于是,王安石一次次谢绝了朝廷的任命,继续在地方官任上韬光养晦。一次,官府派人将委任状送上门去,王安石照例不肯接受,送信人跪下来求他,王安石便躲进了厕所,送信人没办法,将委任状放在桌上就走,却还是被王安石追上退还。在王安石看来,做不做官,做什么官,都不要紧,要紧的是能不能做事。如果在朝廷做大官而不能做事,那他宁肯在地方上做一个能做事的小官。
宋神宗继位后,希望能够有所作为,这时王安石便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守旧派的司马光为了攻击王安石,以此作了一道策问,来考翰林院中谋求官职的李清臣等人,把王安石的这三句话作为奇谈怪论向参试者质询,希望学士们加以驳辩。让司马光没想到的是,宋神宗是支持变法的,在审阅了司马光的策问后,认为不妥,让他另出题目,并就此事亲自询问了王安石,王安石趁机劝神宗要亲自处理政事,要不惧人言,不畏天变,不法祖宗。司马光本想借翰林院考试之机诋毁变法,结果反而给了王安石一次上谏的机会。
当王安石被宋神宗亲自召见后,他便侃侃而谈了自己对变法的主张,很对神宗的胃口。不过,这时的神宗还很犹豫,想看看这个口出狂言的王安石究竟是不是自己寻觅已久的人选,便试探性的问他是否有合适的人选,王安石当仁不让,说道:“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这句自信的言语让神宗下定了决心,他那朝思暮想的富国强兵、重振朝纲,好像已经不再是梦想了。
二、熙宁变法
公元1069年,宋神宗把王安石提升为宰相,进行变法改革。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是:
1.青苗法:在每年青黄不接之际,将官仓里的存粮贷给农民,减少高利贷的盘剥,又使官仓存粮“新陈相易”。
2.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地方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3.免役法:官府的各种差役,民户不再自己服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服役。民户按贫富等级,交纳免役钱,原来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交钱。这样既增加了官府收入,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役负担。
4.方田均税法:为了防止大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人口,由政府丈量土地,核实土地数量,按土地多少、肥瘠收税。
5.保甲法:政府把农民按住户组织起来,每十家是一保,五十家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家里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抽一个当保丁,农闲练兵,战时编入军队打仗。
王安石的变法方案较之范仲淹的,涉及面要大得多,而且这些改革方案都是他多年深思熟虑的成果,并非一时冲动,相当科学,至少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宋神宗的决心也很大,为此专门设立了变法领导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一场关乎国运兴衰、民心顺逆的重大改革,就这样轰轰烈烈的在全国铺开了。
王安石的改革一上马就雷厉风行,而且不搞试点,马上在全国实行,立刻就遭到了地主、贵族们的反对。这时期,支持改革的被称作新党,反对变法的是旧党,还有一部分观望的中间力量,在静观事态变化。
三、两党直接交锋
反对变法的旧党以司马光为首,还有欧阳修、富弼等元老重臣,实力不容小觑,不断向皇帝上书,攻击新政和王安石。神宗见朝中老臣多数反对变法,内心彷徨起来,态度不如变法之初那么强硬了。这严重打击了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的情绪,王安石一度称病在家,神宗温词慰勉,王安石才勉强继续执政。
神宗的摇摆态度,使本来就摇摆不定的中间分子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他们慑于元老重臣的威严,纷纷倒向旧党。“旧党”的气焰越涨越高。旧党领袖之一文彦博是三朝元老,他在同神宗的谈话中,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敌视变法的态度,认为祖宗法制不需更张。文彦博反对农田水利法,说:“漳河不在东边决口就在西边泛滥,无论在哪边,利害都一样,何必多管。修建水渠完全是劳民伤财,难道修了水渠洪水就不泛滥了?”
面对旧党的猛烈抨击,新党决定加速改革的步伐,希望让快快到来的改革成果堵住旧党的嘴巴。但是,由于改革受到各方面的抵制,推进得并不顺利,国势并未因此有所好转。此时,外部的敌对力量也没闲着,辽国与西夏时常故意挑衅。面对内外夹击的不利形势,新党虽继续坚持变法,但改革也出现了停滞,并导致了内部的分裂。
公元1074年,河北闹了一次大旱灾,农民到处逃荒。一些官员趁机进言,说旱灾是王安石变法造成的,要求神宗把王安石撤职。神宗的... -->>
宋代中期,辽国、西夏屡屡入侵,内外矛盾加剧。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主张变法改革,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新党”。“新党”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力图改变积贫积弱的社会局面。但王安石的变法遭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的猛烈攻击,由此揭开了北宋新旧党争的序幕。
一、时势造英雄
与其说是王安石选择了变法图强,倒不如说是这个需要变革的时代选择了王安石。
王安石天资聪慧,博学多才,读书过目不忘。凭着真才实学和满腹经纶,王安石在22岁时即中了进士第四名,从此踏上仕途。与众不同的是,少年得志的王安石没有得意忘形,更没有上蹿下跳结交权贵,而是一直在关注和思考着国家的命运与前途。王安石给仁宗皇帝上了万言书,希望对朝政进行改革。
当时宋仁宗刚刚废除了范仲淹的新政,一听到要改革就头疼,根本没理王安石。王安石明白,时机还未来到。于是,王安石一次次谢绝了朝廷的任命,继续在地方官任上韬光养晦。一次,官府派人将委任状送上门去,王安石照例不肯接受,送信人跪下来求他,王安石便躲进了厕所,送信人没办法,将委任状放在桌上就走,却还是被王安石追上退还。在王安石看来,做不做官,做什么官,都不要紧,要紧的是能不能做事。如果在朝廷做大官而不能做事,那他宁肯在地方上做一个能做事的小官。
宋神宗继位后,希望能够有所作为,这时王安石便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守旧派的司马光为了攻击王安石,以此作了一道策问,来考翰林院中谋求官职的李清臣等人,把王安石的这三句话作为奇谈怪论向参试者质询,希望学士们加以驳辩。让司马光没想到的是,宋神宗是支持变法的,在审阅了司马光的策问后,认为不妥,让他另出题目,并就此事亲自询问了王安石,王安石趁机劝神宗要亲自处理政事,要不惧人言,不畏天变,不法祖宗。司马光本想借翰林院考试之机诋毁变法,结果反而给了王安石一次上谏的机会。
当王安石被宋神宗亲自召见后,他便侃侃而谈了自己对变法的主张,很对神宗的胃口。不过,这时的神宗还很犹豫,想看看这个口出狂言的王安石究竟是不是自己寻觅已久的人选,便试探性的问他是否有合适的人选,王安石当仁不让,说道:“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这句自信的言语让神宗下定了决心,他那朝思暮想的富国强兵、重振朝纲,好像已经不再是梦想了。
二、熙宁变法
公元1069年,宋神宗把王安石提升为宰相,进行变法改革。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是:
1.青苗法:在每年青黄不接之际,将官仓里的存粮贷给农民,减少高利贷的盘剥,又使官仓存粮“新陈相易”。
2.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地方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3.免役法:官府的各种差役,民户不再自己服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服役。民户按贫富等级,交纳免役钱,原来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交钱。这样既增加了官府收入,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役负担。
4.方田均税法:为了防止大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人口,由政府丈量土地,核实土地数量,按土地多少、肥瘠收税。
5.保甲法:政府把农民按住户组织起来,每十家是一保,五十家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家里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抽一个当保丁,农闲练兵,战时编入军队打仗。
王安石的变法方案较之范仲淹的,涉及面要大得多,而且这些改革方案都是他多年深思熟虑的成果,并非一时冲动,相当科学,至少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宋神宗的决心也很大,为此专门设立了变法领导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一场关乎国运兴衰、民心顺逆的重大改革,就这样轰轰烈烈的在全国铺开了。
王安石的改革一上马就雷厉风行,而且不搞试点,马上在全国实行,立刻就遭到了地主、贵族们的反对。这时期,支持改革的被称作新党,反对变法的是旧党,还有一部分观望的中间力量,在静观事态变化。
三、两党直接交锋
反对变法的旧党以司马光为首,还有欧阳修、富弼等元老重臣,实力不容小觑,不断向皇帝上书,攻击新政和王安石。神宗见朝中老臣多数反对变法,内心彷徨起来,态度不如变法之初那么强硬了。这严重打击了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的情绪,王安石一度称病在家,神宗温词慰勉,王安石才勉强继续执政。
神宗的摇摆态度,使本来就摇摆不定的中间分子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他们慑于元老重臣的威严,纷纷倒向旧党。“旧党”的气焰越涨越高。旧党领袖之一文彦博是三朝元老,他在同神宗的谈话中,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敌视变法的态度,认为祖宗法制不需更张。文彦博反对农田水利法,说:“漳河不在东边决口就在西边泛滥,无论在哪边,利害都一样,何必多管。修建水渠完全是劳民伤财,难道修了水渠洪水就不泛滥了?”
面对旧党的猛烈抨击,新党决定加速改革的步伐,希望让快快到来的改革成果堵住旧党的嘴巴。但是,由于改革受到各方面的抵制,推进得并不顺利,国势并未因此有所好转。此时,外部的敌对力量也没闲着,辽国与西夏时常故意挑衅。面对内外夹击的不利形势,新党虽继续坚持变法,但改革也出现了停滞,并导致了内部的分裂。
公元1074年,河北闹了一次大旱灾,农民到处逃荒。一些官员趁机进言,说旱灾是王安石变法造成的,要求神宗把王安石撤职。神宗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