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飞舞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之甲以逐君侧之恶,今臣辄鸣钟鼓如洛阳,请收让等以清奸秽!”
何太后在宫内听说外面闹得很厉害,都说要清君侧,锄奸佞,心中十分害怕,但是十常侍也不是简单人物,一句话就让何太后放过了他们,这句话就是:“大将军专杀左右,擅权以弱社稷。”
十常侍的话再次提醒了何太后,自己和何进只是异母兄妹,关系也不见得多么亲近,万一何进起了异心,自己和儿子岂不危险?倒是自己的同胞兄弟何苗更靠得住,于是就把何苗召进宫,询问何苗的意见。
何苗不像何进一样,对权势看得很重,他最喜欢的就是钱财,所以早就被张让等人买通,哪里会同意何进诛除张让的意见。留着张让,何苗就有源源不断的钱财,张让等十常侍别的本事没有,唯有捞钱的本领过人,要不也得不到汉灵帝长久的信任。
何太后于是听从了何苗的建议,并且派何苗到何进府上当说客,劝何进和宦官讲和。
何苗到了何进府上,看见何进,先说了一通废话,表达了对何进的敬仰和支持,又回忆了一番何氏的起家之路,可谓是忆苦思甜,把何进感动的一塌糊涂,但是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何苗说了这么多往事,有何深意。
何进正在怀疑何苗的用意,何苗突然话头一转,说了一番话:“始共从南阳来,俱以贫贱,依省内以致贵富,人不当忘本。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兄长宜深思之,且与省内和也。”何进才恍然大悟。
但是仔细一想,何苗说的也不是一点道理也没有,自己一家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十常侍功不可没。而且自己家族和十常侍也多有牵连,别的不说,张让儿子的夫人就是太后的同胞妹妹,现在就这样把宦官全部诛除了,会不会引起自己家族的分裂,妹妹、兄弟都不站在自己一边,完全不考虑他们的意见也说不过去。
何苗走后,何进又开始犹豫了。这时袁绍再次站了出来,带点儿强迫的意味对何进道:“现在各路大军都开始向洛阳开拔了,大将军突然反悔,怎么对这些将领士兵交待?一旦激起兵变,后果不堪设想!”
何进听了之后,颇为后悔自己操之过急,但是只能下定决心,诛除十常侍。于是任命袁绍为司隶校尉,假节,专命击断,负责大小事务,自己躲在一边,省得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并且任命从事中郎王允为河南尹。
袁绍得到大权之后大喜,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立马派洛阳方略武吏司监视宦官的举动,另一方面督促董卓等人加快速度赶到洛阳,进兵平乐观。
何太后这时才彻底死心了,继而大为恐慌,于是把宫内的中常侍小黄门全部赶出宫外,自己逃命去吧,也算自己仁至义尽了。只留下了何进平常也亲近的宦官,毕竟宫中缺了宦官也不成。
张让等中常侍小黄门被赶出了宫外,也彻底慌了神,最后决定先到何进府上谢罪,求得何进的谅解,否则即便回了老家也不放心。
何进见何太后把宦官赶出了皇宫,这些人就再也不能接近皇帝和太后,威胁就去了一大半,也就放下心来,于是何进对他们说:“天下现在闹得很厉害,正是因为各位在宫中胡作非为。现在董卓马上就要赶到洛阳了,各位何不早点儿返回自己老家,到时候鞭长莫及,岂不安全?”张让等人听了大喜,于是纷纷返回老家。
袁绍见到了最后关头何进竟然反悔了,气得跳脚大骂,但是没有办法,只能劝何进,趁此机会一举把这些宦官一网打尽,结果劝了几次,何进都不允许。何进现在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和平解决最好,现在宦官都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还能有什么威胁?再说这点面子总是要卖给自己的妹妹的,不然自己妹妹埋怨起自己来,谁又顶上去?袁绍简直是无事生非。
袁绍见不能说服何进,心一横,干脆瞒着何进,下书到各州郡,让各州郡派人把宦官的亲属全都抓起来。
董卓这时候已经赶到了河南郡,但是被何进谏议大夫种邵前去宣诏阻止他继续向洛阳进军。种邵赶到了董卓军中,宣读了何进的命令。董卓还没有搞清洛阳的变化,无功而返,当然不愿意,于是派士兵把种邵架出军营。
种邵勃然大怒,作为钦差竟然受到几个士兵的羞辱,奋起神勇,三拳两脚放倒夹住自己的士兵(注),上前大声质问董卓:“董将军,你莫非想要想要造反?洛阳现在几路大军皆至,王匡、鲍信、桥瑁、丁原几路大军都在洛阳,你即便赶到了洛阳又能怎样?”董卓一时被种邵的话唬住了,而且自己现在也失去了进军的理由,只能同意暂时还军夕阳亭(十里一亭,汉代行政单位),以待时变,再择机而动。夕阳亭距洛阳只有一百五十公里。
洛阳虽然暂时恢复了平静,但是聪明人都明白,这不过是暴风雨前最后的宁静,一旦再起波澜,必然是狂风骤浪。大汉这艘破船,也不知道在台风过境之后,还能不能幸免于难,继续前行。
注:秦汉时期,儒家六艺还没有衰退,很多大臣都是能文能武的,比如皇甫嵩、卢植等,又比如曹操、袁绍、刘表等。
即便到了隋唐,虽然科举兴起,文人尚武的习惯还没有完全衰退,直到宋朝以文制武,形成惯例,才导致尚武之风消散,大多文人手无缚鸡之力。所以看到汉朝某位印象中的文士突然跨刀上马厮杀,不用感到奇怪,这是很平常的事。种邵也是会武的,打倒几个士兵并不奇怪。(未完待续)
之甲以逐君侧之恶,今臣辄鸣钟鼓如洛阳,请收让等以清奸秽!”
何太后在宫内听说外面闹得很厉害,都说要清君侧,锄奸佞,心中十分害怕,但是十常侍也不是简单人物,一句话就让何太后放过了他们,这句话就是:“大将军专杀左右,擅权以弱社稷。”
十常侍的话再次提醒了何太后,自己和何进只是异母兄妹,关系也不见得多么亲近,万一何进起了异心,自己和儿子岂不危险?倒是自己的同胞兄弟何苗更靠得住,于是就把何苗召进宫,询问何苗的意见。
何苗不像何进一样,对权势看得很重,他最喜欢的就是钱财,所以早就被张让等人买通,哪里会同意何进诛除张让的意见。留着张让,何苗就有源源不断的钱财,张让等十常侍别的本事没有,唯有捞钱的本领过人,要不也得不到汉灵帝长久的信任。
何太后于是听从了何苗的建议,并且派何苗到何进府上当说客,劝何进和宦官讲和。
何苗到了何进府上,看见何进,先说了一通废话,表达了对何进的敬仰和支持,又回忆了一番何氏的起家之路,可谓是忆苦思甜,把何进感动的一塌糊涂,但是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何苗说了这么多往事,有何深意。
何进正在怀疑何苗的用意,何苗突然话头一转,说了一番话:“始共从南阳来,俱以贫贱,依省内以致贵富,人不当忘本。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兄长宜深思之,且与省内和也。”何进才恍然大悟。
但是仔细一想,何苗说的也不是一点道理也没有,自己一家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十常侍功不可没。而且自己家族和十常侍也多有牵连,别的不说,张让儿子的夫人就是太后的同胞妹妹,现在就这样把宦官全部诛除了,会不会引起自己家族的分裂,妹妹、兄弟都不站在自己一边,完全不考虑他们的意见也说不过去。
何苗走后,何进又开始犹豫了。这时袁绍再次站了出来,带点儿强迫的意味对何进道:“现在各路大军都开始向洛阳开拔了,大将军突然反悔,怎么对这些将领士兵交待?一旦激起兵变,后果不堪设想!”
何进听了之后,颇为后悔自己操之过急,但是只能下定决心,诛除十常侍。于是任命袁绍为司隶校尉,假节,专命击断,负责大小事务,自己躲在一边,省得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并且任命从事中郎王允为河南尹。
袁绍得到大权之后大喜,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立马派洛阳方略武吏司监视宦官的举动,另一方面督促董卓等人加快速度赶到洛阳,进兵平乐观。
何太后这时才彻底死心了,继而大为恐慌,于是把宫内的中常侍小黄门全部赶出宫外,自己逃命去吧,也算自己仁至义尽了。只留下了何进平常也亲近的宦官,毕竟宫中缺了宦官也不成。
张让等中常侍小黄门被赶出了宫外,也彻底慌了神,最后决定先到何进府上谢罪,求得何进的谅解,否则即便回了老家也不放心。
何进见何太后把宦官赶出了皇宫,这些人就再也不能接近皇帝和太后,威胁就去了一大半,也就放下心来,于是何进对他们说:“天下现在闹得很厉害,正是因为各位在宫中胡作非为。现在董卓马上就要赶到洛阳了,各位何不早点儿返回自己老家,到时候鞭长莫及,岂不安全?”张让等人听了大喜,于是纷纷返回老家。
袁绍见到了最后关头何进竟然反悔了,气得跳脚大骂,但是没有办法,只能劝何进,趁此机会一举把这些宦官一网打尽,结果劝了几次,何进都不允许。何进现在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和平解决最好,现在宦官都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还能有什么威胁?再说这点面子总是要卖给自己的妹妹的,不然自己妹妹埋怨起自己来,谁又顶上去?袁绍简直是无事生非。
袁绍见不能说服何进,心一横,干脆瞒着何进,下书到各州郡,让各州郡派人把宦官的亲属全都抓起来。
董卓这时候已经赶到了河南郡,但是被何进谏议大夫种邵前去宣诏阻止他继续向洛阳进军。种邵赶到了董卓军中,宣读了何进的命令。董卓还没有搞清洛阳的变化,无功而返,当然不愿意,于是派士兵把种邵架出军营。
种邵勃然大怒,作为钦差竟然受到几个士兵的羞辱,奋起神勇,三拳两脚放倒夹住自己的士兵(注),上前大声质问董卓:“董将军,你莫非想要想要造反?洛阳现在几路大军皆至,王匡、鲍信、桥瑁、丁原几路大军都在洛阳,你即便赶到了洛阳又能怎样?”董卓一时被种邵的话唬住了,而且自己现在也失去了进军的理由,只能同意暂时还军夕阳亭(十里一亭,汉代行政单位),以待时变,再择机而动。夕阳亭距洛阳只有一百五十公里。
洛阳虽然暂时恢复了平静,但是聪明人都明白,这不过是暴风雨前最后的宁静,一旦再起波澜,必然是狂风骤浪。大汉这艘破船,也不知道在台风过境之后,还能不能幸免于难,继续前行。
注:秦汉时期,儒家六艺还没有衰退,很多大臣都是能文能武的,比如皇甫嵩、卢植等,又比如曹操、袁绍、刘表等。
即便到了隋唐,虽然科举兴起,文人尚武的习惯还没有完全衰退,直到宋朝以文制武,形成惯例,才导致尚武之风消散,大多文人手无缚鸡之力。所以看到汉朝某位印象中的文士突然跨刀上马厮杀,不用感到奇怪,这是很平常的事。种邵也是会武的,打倒几个士兵并不奇怪。(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