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七十二沽风情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青年时以善画梅、兰、竹著称。特别是画梅,已达“晴窗拂几试缣素,挥毫放胆追王杨,横枝大杆走龙虬,万蕊千花心手狂。”之境界。他的书法也达到风神独绝,气韵生动,自成一家的风格。多作行楷和行草,又工隶书,但无论是行书还是楷书,笔下都含有隶意,这是他书法的独特风格。因生活困顿艰难,实在没办法,在三十多岁时携家带口来到杨州投奔老乡马曰琯。
马氏兄弟都是文化的热心人,虽是商人,却风度儒雅,谈吐不凡,尤其是喜爱结交文人墨客,当地人称其为“以古书、朋友、山水为癖”赞誉他们以朋友为性命。四方的文人们闻名前来造访,他都一一安排食宿,终年乐此不倦。汪士慎一家就被他特别安排在七峰草堂居住,这七峰草堂原来是招待高朋贵友的驿馆“七峰亭”,马氏兄弟将其做了一番修缮改造,题名为‘七峰草堂’给汪士慎居住,就为了让他在这里有个安家之感。汪士慎在此已一年多,正感寂寞,见朱岷身世可怜,又是个能书善画的学童,自是希望能将他留下。这时候马曰琯又拉过一人对郑燮道:
“这位李兄名鱓,字宗扬,也是兴化人士,与板桥先生是同乡。”
郑燮闻听,忙上前见礼,
“早在家乡之时即已闻宗扬兄大名,久欲当面请教,只恨无缘相见,今日才了却我的心愿。”
李鱓连忙逊谢,
“原来板桥先生也是兴化人士,你我同乡,就不必客气了。不知板桥兄现在哪里做寓?”
郑燮道:
“我刚来到扬州,现在天宁寺暂住。”
李鱓道:
“我在西关借住,不甚方便,明日我也移来天宁寺与仁兄作伴,如何?”
“最好,有仁兄作伴正好朝夕请教。”
这时候马曰琯见大家寒暄了一番,也就对众人说:
“今日一会,大家也不必客气了。我近来自浙江收得几幅字画,想请诸位仁兄鉴赏鉴赏。”
说着吩咐人将字画取出,先取来一幅。这是一幅长卷,在画案上慢慢展开,众人近前围观,这是一幅绢本设色的手卷,宽约一尺,长约六尺,图中有九名马倌正在溪水边为一十四匹骏马沐浴。画面场景可分为三部分,先是一人一马,马回眸主人,而人则右手舀水,左手为马擦拭,眼神与马相对,尽显爱惜之情,看上去已是人马心神交会了。接着是三人两马,一马倌洗完马后骑在马背上,等着马喝完水后准备上岸;另外两人正在为一匹黑色骏马刷洗。溪水清澈透明,流势平缓,水面下马蹄清晰可见。最后一部分是洗浴后的骏马,由马倌骑着悠闲上岸,一人一马洗浴后已上岸在树下纳凉;马拴在树上,马倌赤着上身坐在水边的岩石上正穿鞋。画面背景充满生机,只见日照清溪,绿柳垂丝,一片清幽中充满村野气息;画中人物神态自若、悠然平和,忙碌中又有自得其乐;画中马匹雄健俊美,姿态各异,温和驯良;马匹毛色有黑、白、红、黄、灰、褐、花斑诸色,五彩缤纷煞是好看。展观全图,正是一派祥和盛世的太平景象。众人仔细观瞧,卷末有作者自题:“子昂为和之作”钤朱文“赵氏子昂”“松雪斋”两印。众人不禁目瞪口呆,齐声惊呼:
“这是赵孟頫的‘浴马图’”。
又有人道:
“此图只闻其名不曾得见,今日一见,才知赵孟頫的确是画马的大师也。”
那位胖胖的中年人顾青石接过来,
“据说赵孟頫为画好马的神态,曾在马厩中与马倌一起喂马多日,可称之为马痴。”
成联书局的大掌柜也凑过来,
“赵孟頫的画我也见过几幅,比较起来,这幅‘浴马图’可称得上是其巅峰之作了。”
马曰琯频频点头,
“此图是元初赵孟頫奉元武宗皇帝之命绘制。原在宫中收藏,元末明初因战乱而在民间流传,迄今已历三百多年。这是我自浙江友人处觅得。”
众人吩咐赞叹不已。说着马曰琯又吩咐将此卷收起,打开另一幅长卷。众人近前围观,见这幅是一幅山水长卷,宽约一尺二寸,图慢慢打开,开始是连绵起伏的山峦,树木葱绿,层林尽染,村舍民居星星点点散布在其间。远处是一片辽阔平静的湖泊,成群的飞鸟在空中盘旋。岸边停泊着渔家小舟,然后又是层峦叠嶂的高山。山变得越来越陡峭,山峰突兀、林木稠密,一股清泉自深幽的山谷中飞流直下。群山过后,又见弯曲的河道和停泊的舟船。全图以近处茂密的树林,远处壁立的山峰结束,给人以层峰相连、河水环绕、绵延千里的壮丽之感。尾部一小段文字记述了成图经过,并属款沈周。原来这是前朝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沈周是明中期的杰出书画家,距此时不过两百多年,高翔在一旁说:
“石田先生的山水画流传下来的不少,还真没见过此图。”
众人也齐声附和。马曰琯指着图对众人说:
“据传沈周最喜黄公望的画作,曾千方百计收藏到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百般研读后请人题跋,却被赖了去,过了些日子在市上见到了这幅‘富春山居图’,原来是赖画之人不敢自己收藏此图,偷偷将图出手了。由于此图要价不菲,沈周急忙回去筹钱想将图赎回,待凑足钱回来,图已经被他人买走。为此气得沈周大病一场,万般无奈之下,为了排解胸中懊悔与苦闷,沈周做了个让后人钦佩不已的决定:凭借自己之前观图的记忆,背摹了一幅自己的‘富春山居图’,并题为‘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沈周后来将此图送给了一个叫樊舜举的朋友,他这个朋友是个有心人,得到此图后,又开始四处打探黄公望原图的下落,并花重金将其买下后,将沈周请到家中鉴赏。”
众人不住的赞叹,李鱓道:
“沈周既是背摹,那就并非单纯的仿作了,应当是依据自己对富春江这段山水的感受,以自己的用笔技巧进行的再创作了。”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顾青石也深为此图所动,
“我看此图不亚于黄公望的真迹,秋玉兄当好好珍藏。”
众人纷纷道:
“秋玉兄得这两幅图可称得上是无价之宝了。”
马曰琯连连点头,
“我打听到这两幅图的下落,和朋友商量了几次,让我费尽心机,如今才遂我愿。”
朱岷在一旁看得心痒难耐,跃跃欲试,恨不得立时就临摹学习。说着话,忽有下人来报,
“午饭已在两明轩备好。”
马曰琯点点头,向众人道:
“请众位仁兄移步两明轩,乘此雅兴,大家要一醉方休。”
高翔悄悄对郑板桥道:
“这两明轩称作‘透风投月两明轩’此轩造的巧夺天工,四面有窗,夏天炎热之时,总是凉风习习,月夜之时,总有月光透入。”
朱岷在一旁听了也是觉得很好奇,随着众人来到轩内,见其果然设计的巧夺天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园中四面景致都尽入眼中。众人诗酒唱和,乘兴尽醉方罢。
饭后,朱岷就留在小玲珑山馆,因马曰琯有话在先,派人给朱岷置办了行李用品,添置了一些替换衣物,生活上又有汪士慎一家照应,朱岷在小玲珑山馆中的七峰草堂住下,有郑燮、汪士慎、高翔等书画界高人指点,除了苦读经史子集就是守着许多前人的字画临摹习学,似那沈周的‘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就不知仿了多少遍,以致于后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如此,朱岷的绘画技艺如飞般进展。
青年时以善画梅、兰、竹著称。特别是画梅,已达“晴窗拂几试缣素,挥毫放胆追王杨,横枝大杆走龙虬,万蕊千花心手狂。”之境界。他的书法也达到风神独绝,气韵生动,自成一家的风格。多作行楷和行草,又工隶书,但无论是行书还是楷书,笔下都含有隶意,这是他书法的独特风格。因生活困顿艰难,实在没办法,在三十多岁时携家带口来到杨州投奔老乡马曰琯。
马氏兄弟都是文化的热心人,虽是商人,却风度儒雅,谈吐不凡,尤其是喜爱结交文人墨客,当地人称其为“以古书、朋友、山水为癖”赞誉他们以朋友为性命。四方的文人们闻名前来造访,他都一一安排食宿,终年乐此不倦。汪士慎一家就被他特别安排在七峰草堂居住,这七峰草堂原来是招待高朋贵友的驿馆“七峰亭”,马氏兄弟将其做了一番修缮改造,题名为‘七峰草堂’给汪士慎居住,就为了让他在这里有个安家之感。汪士慎在此已一年多,正感寂寞,见朱岷身世可怜,又是个能书善画的学童,自是希望能将他留下。这时候马曰琯又拉过一人对郑燮道:
“这位李兄名鱓,字宗扬,也是兴化人士,与板桥先生是同乡。”
郑燮闻听,忙上前见礼,
“早在家乡之时即已闻宗扬兄大名,久欲当面请教,只恨无缘相见,今日才了却我的心愿。”
李鱓连忙逊谢,
“原来板桥先生也是兴化人士,你我同乡,就不必客气了。不知板桥兄现在哪里做寓?”
郑燮道:
“我刚来到扬州,现在天宁寺暂住。”
李鱓道:
“我在西关借住,不甚方便,明日我也移来天宁寺与仁兄作伴,如何?”
“最好,有仁兄作伴正好朝夕请教。”
这时候马曰琯见大家寒暄了一番,也就对众人说:
“今日一会,大家也不必客气了。我近来自浙江收得几幅字画,想请诸位仁兄鉴赏鉴赏。”
说着吩咐人将字画取出,先取来一幅。这是一幅长卷,在画案上慢慢展开,众人近前围观,这是一幅绢本设色的手卷,宽约一尺,长约六尺,图中有九名马倌正在溪水边为一十四匹骏马沐浴。画面场景可分为三部分,先是一人一马,马回眸主人,而人则右手舀水,左手为马擦拭,眼神与马相对,尽显爱惜之情,看上去已是人马心神交会了。接着是三人两马,一马倌洗完马后骑在马背上,等着马喝完水后准备上岸;另外两人正在为一匹黑色骏马刷洗。溪水清澈透明,流势平缓,水面下马蹄清晰可见。最后一部分是洗浴后的骏马,由马倌骑着悠闲上岸,一人一马洗浴后已上岸在树下纳凉;马拴在树上,马倌赤着上身坐在水边的岩石上正穿鞋。画面背景充满生机,只见日照清溪,绿柳垂丝,一片清幽中充满村野气息;画中人物神态自若、悠然平和,忙碌中又有自得其乐;画中马匹雄健俊美,姿态各异,温和驯良;马匹毛色有黑、白、红、黄、灰、褐、花斑诸色,五彩缤纷煞是好看。展观全图,正是一派祥和盛世的太平景象。众人仔细观瞧,卷末有作者自题:“子昂为和之作”钤朱文“赵氏子昂”“松雪斋”两印。众人不禁目瞪口呆,齐声惊呼:
“这是赵孟頫的‘浴马图’”。
又有人道:
“此图只闻其名不曾得见,今日一见,才知赵孟頫的确是画马的大师也。”
那位胖胖的中年人顾青石接过来,
“据说赵孟頫为画好马的神态,曾在马厩中与马倌一起喂马多日,可称之为马痴。”
成联书局的大掌柜也凑过来,
“赵孟頫的画我也见过几幅,比较起来,这幅‘浴马图’可称得上是其巅峰之作了。”
马曰琯频频点头,
“此图是元初赵孟頫奉元武宗皇帝之命绘制。原在宫中收藏,元末明初因战乱而在民间流传,迄今已历三百多年。这是我自浙江友人处觅得。”
众人吩咐赞叹不已。说着马曰琯又吩咐将此卷收起,打开另一幅长卷。众人近前围观,见这幅是一幅山水长卷,宽约一尺二寸,图慢慢打开,开始是连绵起伏的山峦,树木葱绿,层林尽染,村舍民居星星点点散布在其间。远处是一片辽阔平静的湖泊,成群的飞鸟在空中盘旋。岸边停泊着渔家小舟,然后又是层峦叠嶂的高山。山变得越来越陡峭,山峰突兀、林木稠密,一股清泉自深幽的山谷中飞流直下。群山过后,又见弯曲的河道和停泊的舟船。全图以近处茂密的树林,远处壁立的山峰结束,给人以层峰相连、河水环绕、绵延千里的壮丽之感。尾部一小段文字记述了成图经过,并属款沈周。原来这是前朝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沈周是明中期的杰出书画家,距此时不过两百多年,高翔在一旁说:
“石田先生的山水画流传下来的不少,还真没见过此图。”
众人也齐声附和。马曰琯指着图对众人说:
“据传沈周最喜黄公望的画作,曾千方百计收藏到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百般研读后请人题跋,却被赖了去,过了些日子在市上见到了这幅‘富春山居图’,原来是赖画之人不敢自己收藏此图,偷偷将图出手了。由于此图要价不菲,沈周急忙回去筹钱想将图赎回,待凑足钱回来,图已经被他人买走。为此气得沈周大病一场,万般无奈之下,为了排解胸中懊悔与苦闷,沈周做了个让后人钦佩不已的决定:凭借自己之前观图的记忆,背摹了一幅自己的‘富春山居图’,并题为‘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沈周后来将此图送给了一个叫樊舜举的朋友,他这个朋友是个有心人,得到此图后,又开始四处打探黄公望原图的下落,并花重金将其买下后,将沈周请到家中鉴赏。”
众人不住的赞叹,李鱓道:
“沈周既是背摹,那就并非单纯的仿作了,应当是依据自己对富春江这段山水的感受,以自己的用笔技巧进行的再创作了。”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顾青石也深为此图所动,
“我看此图不亚于黄公望的真迹,秋玉兄当好好珍藏。”
众人纷纷道:
“秋玉兄得这两幅图可称得上是无价之宝了。”
马曰琯连连点头,
“我打听到这两幅图的下落,和朋友商量了几次,让我费尽心机,如今才遂我愿。”
朱岷在一旁看得心痒难耐,跃跃欲试,恨不得立时就临摹学习。说着话,忽有下人来报,
“午饭已在两明轩备好。”
马曰琯点点头,向众人道:
“请众位仁兄移步两明轩,乘此雅兴,大家要一醉方休。”
高翔悄悄对郑板桥道:
“这两明轩称作‘透风投月两明轩’此轩造的巧夺天工,四面有窗,夏天炎热之时,总是凉风习习,月夜之时,总有月光透入。”
朱岷在一旁听了也是觉得很好奇,随着众人来到轩内,见其果然设计的巧夺天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园中四面景致都尽入眼中。众人诗酒唱和,乘兴尽醉方罢。
饭后,朱岷就留在小玲珑山馆,因马曰琯有话在先,派人给朱岷置办了行李用品,添置了一些替换衣物,生活上又有汪士慎一家照应,朱岷在小玲珑山馆中的七峰草堂住下,有郑燮、汪士慎、高翔等书画界高人指点,除了苦读经史子集就是守着许多前人的字画临摹习学,似那沈周的‘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就不知仿了多少遍,以致于后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如此,朱岷的绘画技艺如飞般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