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七十二沽风情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仗着离洋货店不远,一会儿就到,一进门,郑掌柜就忙说:
“上官兄可回来了,我正急着找你。”
上官月问道:
“这么着急,不知有什么事?”
郑子曰道:
“上官兄带来的货都已出手,很受客户欢迎,恨不得再多要些货。我急着找你是想着与你商量,能否再办些货来。”
上官月问:
“这些货都已出手了么?”
郑子曰道:
“已然出手,一会儿就给上官兄结算。”
上官月想了想,说道:
“我本想将这笔货款结清之后就回漳州家乡与家人团聚,也正巧家眷也来到京城,这样倒不必急着回去了。既然郑掌柜还急着要货,那好吧,还得由我亲自跑一趟,不然办的货不知何时才能到京,仅凭一封书信是办不来的。”
郑子曰连声说:
“好!好!我还有个与上官兄长久合作的想法,正想与上官兄商量。上官兄只管往这里发货,我这里自会安排销售。特别是西洋的毛呢、花细布、皮货、玻璃镜等等,有多少就能销多少,长久合作下去你我必然获利丰厚。”
上官月只得说道:
“长久合作的事我们可以慢慢商议,我先跑趟广州,有事回来再说吧。”
二人自洋货店结算了余款三千五百两银子,回到住处。上官月将和郑掌柜商量的事告诉雪莹,与雪莹商议说:
“我与枚儿先跑一趟广州,再办一些货回来,然后我们就可以从容返乡,你们娘俩儿暂时在这里住些时日。”
雪莹问道:
“原来郑掌柜还要货,如果你们爷俩儿要去,沿途可要小心谨慎一些,免得我们娘俩儿悬望。”
“好,我们爷俩儿自会小心的。”
自结回来的货款中拿出五百两交给雪莹,与枚儿带着六千五百两银子办货。雇了长赶程的长行骡车,不到一个月就赶到广州。通过张老琬的铺子办好了货,正巧有海路北上的船到天津,一路顺顺当当来到天津三岔河口,换了平底漕船,顺御河进通州,又雇车将货物运进城,来回才用了两个月。
将带来的货物交予郑掌柜,收了一半的货款五千两,等着货物出手再收回余款。
等待期间,没什么事儿,这日正在家中闲坐,忽然有人来访,由洋货店的伙计领着两个洋人来找枚儿。
原来是由他们护送来的王致诚和艾启蒙。他们只知道上官枚与这家洋货店有联系,不知现在上官枚住哪儿,所以找到洋货店,让伙计领着找了来。二人进来就对上官枚说:
“上官枚,你学过眼镜制作,我们找你帮着修付眼镜。上个月,画院的老画师眼镜摔坏了,急的不得了。我们知道你行,所以来找你帮个忙。”
枚儿一听笑着对二位洋人说:
“别人的眼镜摔坏了与你们何干?看你们急的。”
“这个老画师是我们的师傅,他问我们谁会修,向我们打听修眼镜的事。也亏了我们知道你能修,而且又有工具,我们才应了下来。谁知你去广州了,一去就是好长时间,可让我们急坏了,连郎世宁也一再帮着催问。好兄弟,看在上帝的份上,你就帮个忙吧。”
上官枚看着他们着急的样子觉得好笑,其实他不过是故意与他们开玩笑。
“好吧,那就看在上帝的份上吧。”
见上官枚答应了,二人很高兴,
“那好,你就随我们去见见这位老画师吧。”
说着拉着上官枚就往外走。到了街口,雇了辆车,七拐八拐直走了多半个时辰才到了皇家画院如意馆。
路上上官枚问二人近来可好,二人将来到京城后的情况告诉上官枚。要不是皇上有话,允许习丹青、钟表等技艺的西洋人进京效力,在当前朝廷明令禁教的情况下,是没机会留在京师的。如今二人都被安排在如意馆,与多年前来到这里的郎世宁一样成为画院的画师。
不过他们刚来,对中国画的技法还不熟悉,而西洋的油画还没被朝廷认可。听郎世宁的说法,中国画与西洋的绘画技法截然不同,但要学会中国画技法需要慢慢学习和融会贯通,所以他们俩人就拜了这位老画师做老师,学习中国画技法。
领上官枚进来,在一个偏院正屋中,一位老画师正在作画,一手执笔,一手拿着一个眼镜片,费力地盯着画案。看他们进来,才放下手中的画笔和镜片,只见这位老画师已然须发皆白,看上去已有七十多岁了,但还是显得神采奕奕。
二洋人拉着上官枚用生硬的汉语对老画师说:
“师傅,我们给你请来修眼镜的人了,他叫上官枚。”
老画师看着上官枚,一脸的迷惑,
“怎么,你是中国人?你会修眼镜?”
上官枚躬身施礼回答:
“是的,我是中国人,我曾在西洋学习过眼镜制作。”
老画师惊奇地说:
“唔,你年纪轻轻就到过西洋?还学会了眼镜制作术?真是不简单。”
上官枚恭恭敬敬的问道:
“请问老先生,您的眼镜损坏成什么样了?”
老画师递过眼镜片,
“我这副镜子是托人在广州带过来,已经快十年了,近来不小心掉在地上摔坏了,只剩下这一片镜片。原想请供奉宫里,宣武门堂的苏霖给修一修。谁知一打听,苏霖因年老多病,早已不能给人配镜子了。我又问过内务府的匠人们,说是不会磨镜片。后来问到郎世宁和他们二人,才辗转找到你。”
上官枚接过镜片看了看,对老画师说:
“您不用着急,看来您只是老花眼,待我带工具过来,为老先生测一测,看老先生需要戴何种程度的镜子,再给您配一副,大约十几天就可配好。”
老画师一听十分高兴,
“我正在为圣上绘一幅重要的图,我这老花眼没有眼镜让我如何能绘好图中的细节。配好镜子我必当重谢。”
第二天,上官枚带来工具箱,取出透镜片,让老画师试戴,一连试了十几个,选了一副适当的,收了老画师三十两定金。回去选了水晶片料,支上研磨镜片用的牵陀机,配好研磨砂,选好研磨角度,一个人耐心研磨了七八天才将镜片磨好。又精心打制了镜架,第十一天头上才告完成。
拿去给老画师一戴,直呼“正好。”老画师见这副镜子两侧还有腿,可以挂在耳朵上,很是方便。要知道那时的眼镜还没发明眼镜腿,只用绳子系在脑后,要不就用手拿着,这一改进让老画师很高兴,又付了三十两,合共六十两,老画师又说道:
“我摔坏的那付镜子花费了一百二十两纹银,还不如你给我配的这副,那时我是用绳子系在脑后的。你这么一改,十分方便。”
上官枚点点头说道:
“是,就是现在西洋也是用手拿着,我看这样不方便,才想到给眼镜安个腿架在两耳上稳妥些。”
老画师点头赞许,
“亏你有这巧思,这一改进戴在眼前方便多了,小友,我再给你一幅画吧。”
说着取出一幅不曾装裱的画作,提笔在画上写道“为上官小友作”并钤上自己的印,原来是一幅工笔花鸟画,上官枚看着也很是喜欢。谢过老画师告辞出来。
不曾想,为老画师配眼镜之事很快就已传开,先是吏部侍郎找了来,要上官枚给配镜,后来,礼亲王也配了付眼镜。朝中大佬们听说他配的眼镜可以十分方便的戴在眼前,不必再用绳子系在脑后了,纷纷找到上官枚配镜。连诸亲王、贝勒们也找了来,一时让上官... -->>
仗着离洋货店不远,一会儿就到,一进门,郑掌柜就忙说:
“上官兄可回来了,我正急着找你。”
上官月问道:
“这么着急,不知有什么事?”
郑子曰道:
“上官兄带来的货都已出手,很受客户欢迎,恨不得再多要些货。我急着找你是想着与你商量,能否再办些货来。”
上官月问:
“这些货都已出手了么?”
郑子曰道:
“已然出手,一会儿就给上官兄结算。”
上官月想了想,说道:
“我本想将这笔货款结清之后就回漳州家乡与家人团聚,也正巧家眷也来到京城,这样倒不必急着回去了。既然郑掌柜还急着要货,那好吧,还得由我亲自跑一趟,不然办的货不知何时才能到京,仅凭一封书信是办不来的。”
郑子曰连声说:
“好!好!我还有个与上官兄长久合作的想法,正想与上官兄商量。上官兄只管往这里发货,我这里自会安排销售。特别是西洋的毛呢、花细布、皮货、玻璃镜等等,有多少就能销多少,长久合作下去你我必然获利丰厚。”
上官月只得说道:
“长久合作的事我们可以慢慢商议,我先跑趟广州,有事回来再说吧。”
二人自洋货店结算了余款三千五百两银子,回到住处。上官月将和郑掌柜商量的事告诉雪莹,与雪莹商议说:
“我与枚儿先跑一趟广州,再办一些货回来,然后我们就可以从容返乡,你们娘俩儿暂时在这里住些时日。”
雪莹问道:
“原来郑掌柜还要货,如果你们爷俩儿要去,沿途可要小心谨慎一些,免得我们娘俩儿悬望。”
“好,我们爷俩儿自会小心的。”
自结回来的货款中拿出五百两交给雪莹,与枚儿带着六千五百两银子办货。雇了长赶程的长行骡车,不到一个月就赶到广州。通过张老琬的铺子办好了货,正巧有海路北上的船到天津,一路顺顺当当来到天津三岔河口,换了平底漕船,顺御河进通州,又雇车将货物运进城,来回才用了两个月。
将带来的货物交予郑掌柜,收了一半的货款五千两,等着货物出手再收回余款。
等待期间,没什么事儿,这日正在家中闲坐,忽然有人来访,由洋货店的伙计领着两个洋人来找枚儿。
原来是由他们护送来的王致诚和艾启蒙。他们只知道上官枚与这家洋货店有联系,不知现在上官枚住哪儿,所以找到洋货店,让伙计领着找了来。二人进来就对上官枚说:
“上官枚,你学过眼镜制作,我们找你帮着修付眼镜。上个月,画院的老画师眼镜摔坏了,急的不得了。我们知道你行,所以来找你帮个忙。”
枚儿一听笑着对二位洋人说:
“别人的眼镜摔坏了与你们何干?看你们急的。”
“这个老画师是我们的师傅,他问我们谁会修,向我们打听修眼镜的事。也亏了我们知道你能修,而且又有工具,我们才应了下来。谁知你去广州了,一去就是好长时间,可让我们急坏了,连郎世宁也一再帮着催问。好兄弟,看在上帝的份上,你就帮个忙吧。”
上官枚看着他们着急的样子觉得好笑,其实他不过是故意与他们开玩笑。
“好吧,那就看在上帝的份上吧。”
见上官枚答应了,二人很高兴,
“那好,你就随我们去见见这位老画师吧。”
说着拉着上官枚就往外走。到了街口,雇了辆车,七拐八拐直走了多半个时辰才到了皇家画院如意馆。
路上上官枚问二人近来可好,二人将来到京城后的情况告诉上官枚。要不是皇上有话,允许习丹青、钟表等技艺的西洋人进京效力,在当前朝廷明令禁教的情况下,是没机会留在京师的。如今二人都被安排在如意馆,与多年前来到这里的郎世宁一样成为画院的画师。
不过他们刚来,对中国画的技法还不熟悉,而西洋的油画还没被朝廷认可。听郎世宁的说法,中国画与西洋的绘画技法截然不同,但要学会中国画技法需要慢慢学习和融会贯通,所以他们俩人就拜了这位老画师做老师,学习中国画技法。
领上官枚进来,在一个偏院正屋中,一位老画师正在作画,一手执笔,一手拿着一个眼镜片,费力地盯着画案。看他们进来,才放下手中的画笔和镜片,只见这位老画师已然须发皆白,看上去已有七十多岁了,但还是显得神采奕奕。
二洋人拉着上官枚用生硬的汉语对老画师说:
“师傅,我们给你请来修眼镜的人了,他叫上官枚。”
老画师看着上官枚,一脸的迷惑,
“怎么,你是中国人?你会修眼镜?”
上官枚躬身施礼回答:
“是的,我是中国人,我曾在西洋学习过眼镜制作。”
老画师惊奇地说:
“唔,你年纪轻轻就到过西洋?还学会了眼镜制作术?真是不简单。”
上官枚恭恭敬敬的问道:
“请问老先生,您的眼镜损坏成什么样了?”
老画师递过眼镜片,
“我这副镜子是托人在广州带过来,已经快十年了,近来不小心掉在地上摔坏了,只剩下这一片镜片。原想请供奉宫里,宣武门堂的苏霖给修一修。谁知一打听,苏霖因年老多病,早已不能给人配镜子了。我又问过内务府的匠人们,说是不会磨镜片。后来问到郎世宁和他们二人,才辗转找到你。”
上官枚接过镜片看了看,对老画师说:
“您不用着急,看来您只是老花眼,待我带工具过来,为老先生测一测,看老先生需要戴何种程度的镜子,再给您配一副,大约十几天就可配好。”
老画师一听十分高兴,
“我正在为圣上绘一幅重要的图,我这老花眼没有眼镜让我如何能绘好图中的细节。配好镜子我必当重谢。”
第二天,上官枚带来工具箱,取出透镜片,让老画师试戴,一连试了十几个,选了一副适当的,收了老画师三十两定金。回去选了水晶片料,支上研磨镜片用的牵陀机,配好研磨砂,选好研磨角度,一个人耐心研磨了七八天才将镜片磨好。又精心打制了镜架,第十一天头上才告完成。
拿去给老画师一戴,直呼“正好。”老画师见这副镜子两侧还有腿,可以挂在耳朵上,很是方便。要知道那时的眼镜还没发明眼镜腿,只用绳子系在脑后,要不就用手拿着,这一改进让老画师很高兴,又付了三十两,合共六十两,老画师又说道:
“我摔坏的那付镜子花费了一百二十两纹银,还不如你给我配的这副,那时我是用绳子系在脑后的。你这么一改,十分方便。”
上官枚点点头说道:
“是,就是现在西洋也是用手拿着,我看这样不方便,才想到给眼镜安个腿架在两耳上稳妥些。”
老画师点头赞许,
“亏你有这巧思,这一改进戴在眼前方便多了,小友,我再给你一幅画吧。”
说着取出一幅不曾装裱的画作,提笔在画上写道“为上官小友作”并钤上自己的印,原来是一幅工笔花鸟画,上官枚看着也很是喜欢。谢过老画师告辞出来。
不曾想,为老画师配眼镜之事很快就已传开,先是吏部侍郎找了来,要上官枚给配镜,后来,礼亲王也配了付眼镜。朝中大佬们听说他配的眼镜可以十分方便的戴在眼前,不必再用绳子系在脑后了,纷纷找到上官枚配镜。连诸亲王、贝勒们也找了来,一时让上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