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合纵连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国站稳脚跟。张仪不认识太子芈槐,还以为他的身份不过是屈、景、昭、完四大家族中的某个家族成员而已,那些人势力再大,也不过是朝臣,是张仪要在楚国施展拳脚必须要面对的对手。
张仪心想:“何必给他们留情面,今日正好当庭驳斥一下,也好显出自己的才华,让楚王识得真才,让贵族们留个自己不好欺辱的印象。”
楚王熊商其实也与令尹昭阳的想法相似,他觉得没必要因纠缠细小的礼节而怠慢了张仪,他冲着儿子芈槐摆了摆手,示意他停止与张仪辩论。
然后,他显得很有耐心,说道:“我们楚国欢迎张仪先生到来,你乃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鬼谷子的高足,早就听闻你的大名,不知有何赐教于寡人。”
张仪见楚王熊商比较有礼,心中这才消了些气,他也不理睬楚国朝臣的白眼,回道:“草民张仪不敢言赐教。前来拜见大王,想向大王禀明,合纵联盟对于楚国的有利而无害。我只是申明自己的看法而已。”
楚王听到张仪想要说明合纵联盟的事,这也正是他想要听到的,于是就说道:“那请张仪先生说来,寡人洗耳恭听。”楚王仍然是不急不躁,话语很是客气。
张仪侃侃而谈:“合纵联盟,在于积聚众人的力量,而对抗超级强权的秦国,其实合纵不是最根本的目的,各国由此获得发展的机会,壮大自己的实力,才是最大的利益。”
楚王一直以为合纵联盟就是打仗的事,今天听到了张仪的全新解释,不禁兴趣大增,他聚精会神地听着。
张仪接着说道:“楚国固然是南方大国,谁都不必害怕,然而,以为自己强大,看不到邻国的进步,那就犯了固步自封的错误。当今天下,正务于征战,无论哪一个国家都概莫能外,所以楚国怎么能独善其身呢。”
张仪的话讲得很有道理,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王熊商当政了一辈子,当然明白其中的深意。但是,张仪的话从另一个方面听起来,却显得有些刺耳,因为其中暗含的意思是:楚国有固步自封的毛病,这个毛病得改一改,因为形势发展不允许那样。
这层意思被当朝的大臣们听到耳朵里,他们当即议论纷纷起来,很多人露出了不忿的神情。
其中,刚才那个跟着太子芈槐出来斥责张仪的朝臣,觉得眼下正是借着朝臣们的反感,大做文章的机会,所以积极站了出来。
他说道:“好你个张仪,你大胆胡言,我们楚国怎么固步自封了,是你们中原人高傲自大惯了,看不起我们吧。当初吴起在楚国变乱,为祸甚巨,内乱不止,今天又轮到你在此大放厥词。殊不知你们中原各国,哪个不是我们的手下败将。”
张仪不温不火,问道:“这位仁兄屡次指斥张仪,未请教你是哪位‘高人’。”
那人头一扬,眼神中流露出不屑,说道:“在下不才,楚国上大夫屈牧是也。”
张仪闻听他介绍,也不去主动见礼示好,他看屈牧一再为难自己,决心一下子驳斥倒他,给他个难堪。
张仪说道:“我不是楚国人,但楚国的历史也是知道一二的,诸位说说,是二百年前楚庄王时期问鼎中原的楚国强大,还是今天的楚国强大呢?我想,各位一定与我的判断一致,还是那时更强大一些吧。”
当朝的大多数人听了张仪的话,尽管不喜欢张仪其人说话的方式,但是对于他的判断还是认可的,纷纷点头称是。
张仪一展辩才,继续说道:“然而,这几十年以来,楚国并不是没有过强大的时候,想想五十多年前楚悼王的时代,因引进了吴起,进行了变法,所以也曾强大一世,令天下诸侯闻风丧胆。”
“楚悼王时代之强的根由,在于引进了他国的人才,为楚所用,从而开创了新的局面。可惜的是楚悼王仙逝后,吴起的改革停顿下来,才造成了更大的混乱,楚国失去了再次问鼎中原的机会。”
张仪一口气说出了自己的观点,他大概也是被憋屈和压抑太久,一直没有机会完整而详尽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所以才显得慷慨而耿直,说话之间几乎没加任何客套。
而且,他觉得:直言更能动人,尤其是对于楚王而言,这些前因后果想必他也是清楚的。因此他才故意唱反调,极力推崇吴起对于楚国的贡献。
果然,楚王熊商听了张仪的话之后,微微地点头,他并非一个糊涂蛋,对于楚国在当今诸侯间的实力和地位,有着清晰的判断。
可不是嘛!如果楚国真的强大到如屈牧所言的称霸诸侯,又何至于屡次在秦、楚交界的武关大败而归,又在与秦争夺对巴蜀的控制中渐渐处于了下风。
楚王对张仪所言的引进外部人才产生了兴趣,他问道:“听张仪先生所言,好像你对于我国使用外国人有看法,可是寡人常恐无人可用,不知你能否推荐几位堪当大用的当代名士。”
张仪微微抬头,眼睛直视楚王,他下定了决心,要拼搏一次,所以直言不讳地回道:“我张仪虽不才,但自信有些许才能,堪当楚国之用,只是不知大王愿不愿意给我一个机会。”
张仪的话明显是在推荐他自己,在场朝臣们都没有料到他如此直截了当,所以当场就惊愕地呆住了。
太子芈槐、大夫屈牧,包括老成持重的令尹昭阳,都觉得张仪大言不惭,有自夸之嫌,尤其是太子芈槐,更是不喜欢张仪,心说:“这种自矜其能、口出狂言之人,留在我楚国,那还不是祸害一个?”
只有楚王熊商对于张仪的自荐很感兴趣,他放声大笑起来,说道:“好,好,寡人就喜欢你这样的痛快人,欢迎张仪先生留在我楚国,寡人不时要讨教一番。”
楚王熊商的话令很多人感到不高兴,太子芈槐心说:“父亲今天是怎么了,如此器重一个刚到楚国的外人,难道我们楚国真的就没有可用之才了吗?”他心中特别不服气。
太子芈槐不了解其中缘由:楚王熊商拉拢张仪,一是觉得他人才难道,堪当大用,他越到晚年,越觉楚国朝政积弊太多,尤其是被贵族把持,难有起色,因此对于张仪所言的引进人才深为赞同。
二是他也看中了张仪与苏秦的关系,留住张仪,不也正表明楚国有意加入合纵联盟了吗?尽管要不要真的入盟还不一定,但总是一个进退自如的不错选择,何乐而不为?
张仪听罢楚王的赞许之言,脸上露出难以掩饰的欣慰,此刻,他才拜伏在地,说道:“臣张仪愿意为楚国效力,竭尽所能,帮助楚国称霸诸侯。臣带来了苏秦的书信,请大王过目。”
张仪到后来才向楚王出示了苏秦的书信,显然是不愿沾师兄的光,他此时仍处于心高气傲的阶段,自信凭自己的能力,可以闯出一番天地,所以才不屑于首先拿出苏秦给楚王之信,以增加自己的砝码。
楚王“噢”了一声,挥了挥手,让身边的宦官到朝堂上接过张仪呈递上来的书信,呈递上来。楚王粗略地看了一遍,脸上更是笑意愈浓,因为他更觉得自己留住张仪是一招好棋。
楚王熊商说道:“我今日还有其它的政事,张仪先生不妨暂且在楚国的上等官舍休息一下,等到寡人处理完了手中的政事,再与先生细谈。”
张仪听出楚王熊商是有意要更加仔细地倾听自己的治国之策,心中当然是欣喜一片。他连忙躬身再拜,谢过了楚王。
随后,楚王就命景池带领着张仪,将他安排在了郢都城西的官家上舍之内。张仪夫人姚玥在宫外等候了足足一个多时辰,见丈夫终于从宫里出来,脸上还挂着笑,猜到:“他见楚王一定很顺利,要不他怎会如此开心呢。”
夫妻两人来到了官家上舍之内,见所安排的住处是一个小院子,里面种植着南方特有的奇花异草,芳香扑鼻,上舍的房屋都是坚硬的楠木建构,通风敞亮,舒适宜人。
张仪夫妇安顿下来后,张仪向夫人介绍了自己见楚王的简要经过,当姚玥听说楚王有意要详听张仪的建言,并且可能会重用他时,高兴得像个小孩子一样眉开眼笑,她看到了丈夫出人头地的未来,丈夫的喜悦自然也就转化成了她的喜悦。
张仪夫妇满怀欢喜地在上舍之中住了两天,等待着楚王的召见,谁知,楚王没有传诏来召见张仪,倒是楚国令尹昭阳派人来找张仪了。
那人是令尹府的臧管家,他奉主人昭阳之命,给张仪送来了请柬,邀请他参加当晚在令尹府举办的晚宴。张仪接过了请柬,丝毫没有犹豫地答应下来。因为他早已算定只有结交这位位高权重的昭阳,才好在楚国站稳脚跟。
国站稳脚跟。张仪不认识太子芈槐,还以为他的身份不过是屈、景、昭、完四大家族中的某个家族成员而已,那些人势力再大,也不过是朝臣,是张仪要在楚国施展拳脚必须要面对的对手。
张仪心想:“何必给他们留情面,今日正好当庭驳斥一下,也好显出自己的才华,让楚王识得真才,让贵族们留个自己不好欺辱的印象。”
楚王熊商其实也与令尹昭阳的想法相似,他觉得没必要因纠缠细小的礼节而怠慢了张仪,他冲着儿子芈槐摆了摆手,示意他停止与张仪辩论。
然后,他显得很有耐心,说道:“我们楚国欢迎张仪先生到来,你乃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鬼谷子的高足,早就听闻你的大名,不知有何赐教于寡人。”
张仪见楚王熊商比较有礼,心中这才消了些气,他也不理睬楚国朝臣的白眼,回道:“草民张仪不敢言赐教。前来拜见大王,想向大王禀明,合纵联盟对于楚国的有利而无害。我只是申明自己的看法而已。”
楚王听到张仪想要说明合纵联盟的事,这也正是他想要听到的,于是就说道:“那请张仪先生说来,寡人洗耳恭听。”楚王仍然是不急不躁,话语很是客气。
张仪侃侃而谈:“合纵联盟,在于积聚众人的力量,而对抗超级强权的秦国,其实合纵不是最根本的目的,各国由此获得发展的机会,壮大自己的实力,才是最大的利益。”
楚王一直以为合纵联盟就是打仗的事,今天听到了张仪的全新解释,不禁兴趣大增,他聚精会神地听着。
张仪接着说道:“楚国固然是南方大国,谁都不必害怕,然而,以为自己强大,看不到邻国的进步,那就犯了固步自封的错误。当今天下,正务于征战,无论哪一个国家都概莫能外,所以楚国怎么能独善其身呢。”
张仪的话讲得很有道理,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王熊商当政了一辈子,当然明白其中的深意。但是,张仪的话从另一个方面听起来,却显得有些刺耳,因为其中暗含的意思是:楚国有固步自封的毛病,这个毛病得改一改,因为形势发展不允许那样。
这层意思被当朝的大臣们听到耳朵里,他们当即议论纷纷起来,很多人露出了不忿的神情。
其中,刚才那个跟着太子芈槐出来斥责张仪的朝臣,觉得眼下正是借着朝臣们的反感,大做文章的机会,所以积极站了出来。
他说道:“好你个张仪,你大胆胡言,我们楚国怎么固步自封了,是你们中原人高傲自大惯了,看不起我们吧。当初吴起在楚国变乱,为祸甚巨,内乱不止,今天又轮到你在此大放厥词。殊不知你们中原各国,哪个不是我们的手下败将。”
张仪不温不火,问道:“这位仁兄屡次指斥张仪,未请教你是哪位‘高人’。”
那人头一扬,眼神中流露出不屑,说道:“在下不才,楚国上大夫屈牧是也。”
张仪闻听他介绍,也不去主动见礼示好,他看屈牧一再为难自己,决心一下子驳斥倒他,给他个难堪。
张仪说道:“我不是楚国人,但楚国的历史也是知道一二的,诸位说说,是二百年前楚庄王时期问鼎中原的楚国强大,还是今天的楚国强大呢?我想,各位一定与我的判断一致,还是那时更强大一些吧。”
当朝的大多数人听了张仪的话,尽管不喜欢张仪其人说话的方式,但是对于他的判断还是认可的,纷纷点头称是。
张仪一展辩才,继续说道:“然而,这几十年以来,楚国并不是没有过强大的时候,想想五十多年前楚悼王的时代,因引进了吴起,进行了变法,所以也曾强大一世,令天下诸侯闻风丧胆。”
“楚悼王时代之强的根由,在于引进了他国的人才,为楚所用,从而开创了新的局面。可惜的是楚悼王仙逝后,吴起的改革停顿下来,才造成了更大的混乱,楚国失去了再次问鼎中原的机会。”
张仪一口气说出了自己的观点,他大概也是被憋屈和压抑太久,一直没有机会完整而详尽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所以才显得慷慨而耿直,说话之间几乎没加任何客套。
而且,他觉得:直言更能动人,尤其是对于楚王而言,这些前因后果想必他也是清楚的。因此他才故意唱反调,极力推崇吴起对于楚国的贡献。
果然,楚王熊商听了张仪的话之后,微微地点头,他并非一个糊涂蛋,对于楚国在当今诸侯间的实力和地位,有着清晰的判断。
可不是嘛!如果楚国真的强大到如屈牧所言的称霸诸侯,又何至于屡次在秦、楚交界的武关大败而归,又在与秦争夺对巴蜀的控制中渐渐处于了下风。
楚王对张仪所言的引进外部人才产生了兴趣,他问道:“听张仪先生所言,好像你对于我国使用外国人有看法,可是寡人常恐无人可用,不知你能否推荐几位堪当大用的当代名士。”
张仪微微抬头,眼睛直视楚王,他下定了决心,要拼搏一次,所以直言不讳地回道:“我张仪虽不才,但自信有些许才能,堪当楚国之用,只是不知大王愿不愿意给我一个机会。”
张仪的话明显是在推荐他自己,在场朝臣们都没有料到他如此直截了当,所以当场就惊愕地呆住了。
太子芈槐、大夫屈牧,包括老成持重的令尹昭阳,都觉得张仪大言不惭,有自夸之嫌,尤其是太子芈槐,更是不喜欢张仪,心说:“这种自矜其能、口出狂言之人,留在我楚国,那还不是祸害一个?”
只有楚王熊商对于张仪的自荐很感兴趣,他放声大笑起来,说道:“好,好,寡人就喜欢你这样的痛快人,欢迎张仪先生留在我楚国,寡人不时要讨教一番。”
楚王熊商的话令很多人感到不高兴,太子芈槐心说:“父亲今天是怎么了,如此器重一个刚到楚国的外人,难道我们楚国真的就没有可用之才了吗?”他心中特别不服气。
太子芈槐不了解其中缘由:楚王熊商拉拢张仪,一是觉得他人才难道,堪当大用,他越到晚年,越觉楚国朝政积弊太多,尤其是被贵族把持,难有起色,因此对于张仪所言的引进人才深为赞同。
二是他也看中了张仪与苏秦的关系,留住张仪,不也正表明楚国有意加入合纵联盟了吗?尽管要不要真的入盟还不一定,但总是一个进退自如的不错选择,何乐而不为?
张仪听罢楚王的赞许之言,脸上露出难以掩饰的欣慰,此刻,他才拜伏在地,说道:“臣张仪愿意为楚国效力,竭尽所能,帮助楚国称霸诸侯。臣带来了苏秦的书信,请大王过目。”
张仪到后来才向楚王出示了苏秦的书信,显然是不愿沾师兄的光,他此时仍处于心高气傲的阶段,自信凭自己的能力,可以闯出一番天地,所以才不屑于首先拿出苏秦给楚王之信,以增加自己的砝码。
楚王“噢”了一声,挥了挥手,让身边的宦官到朝堂上接过张仪呈递上来的书信,呈递上来。楚王粗略地看了一遍,脸上更是笑意愈浓,因为他更觉得自己留住张仪是一招好棋。
楚王熊商说道:“我今日还有其它的政事,张仪先生不妨暂且在楚国的上等官舍休息一下,等到寡人处理完了手中的政事,再与先生细谈。”
张仪听出楚王熊商是有意要更加仔细地倾听自己的治国之策,心中当然是欣喜一片。他连忙躬身再拜,谢过了楚王。
随后,楚王就命景池带领着张仪,将他安排在了郢都城西的官家上舍之内。张仪夫人姚玥在宫外等候了足足一个多时辰,见丈夫终于从宫里出来,脸上还挂着笑,猜到:“他见楚王一定很顺利,要不他怎会如此开心呢。”
夫妻两人来到了官家上舍之内,见所安排的住处是一个小院子,里面种植着南方特有的奇花异草,芳香扑鼻,上舍的房屋都是坚硬的楠木建构,通风敞亮,舒适宜人。
张仪夫妇安顿下来后,张仪向夫人介绍了自己见楚王的简要经过,当姚玥听说楚王有意要详听张仪的建言,并且可能会重用他时,高兴得像个小孩子一样眉开眼笑,她看到了丈夫出人头地的未来,丈夫的喜悦自然也就转化成了她的喜悦。
张仪夫妇满怀欢喜地在上舍之中住了两天,等待着楚王的召见,谁知,楚王没有传诏来召见张仪,倒是楚国令尹昭阳派人来找张仪了。
那人是令尹府的臧管家,他奉主人昭阳之命,给张仪送来了请柬,邀请他参加当晚在令尹府举办的晚宴。张仪接过了请柬,丝毫没有犹豫地答应下来。因为他早已算定只有结交这位位高权重的昭阳,才好在楚国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