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无论魏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分析荆州形势的时候, 肖晓晓就馋陶侃这个人很久了, 她身边的团队也对陶侃做出了分析,然后便很快明确了一点,陶侃对晋元帝的忠心, 可能并没有多少。
或者说, 魏晋南北朝这三百多年里, 对帝室忠心的基本就没有几个。
追根溯源, 九品中正制基本上让晋朝的官吏处于一种父死子继的状态——从父亲手上接过职位的二代三代四代们, 只会把职位当成父亲给了遗产, 而不会去感激国家给了他重用。
寒门更不必说, 才华高如陶侃,当年在张华手下当尚书郎时, 也被诸世家鄙称为“小人”,如果没有乱世来给他拖展才华,那么, 在张华这个靠山倒下后, 他可能一世都只是白丁。
再加上魏晋之时,南北十六国加起来差不多有一百四多个皇帝, 人均两年都不到, 说忠心有点太奢侈了。
所以她才专门到武昌外不远的地方来守株待兔。
事情也正如她所料, 不过半个月的时间,陶侃便收到消息,亲自前来。
石阳峒依山靠水,这些时日里, 肖晓晓在这边经营了一个集市,主要是卖些盐来交易山货,她教授了这些人怎么辨别药材,同时还打劫、不,是肃清了周围一些小的水匪,连人带巢穴一窝,获得了几条破船,可以用来在长江上摆渡送货赚点钱财。
一名高大的老人带着侍卫,骑马来到这处集市。
地方狭小,摊位密集,他们在只能市外下马,走入其中。
这里除了卖盐,还交易一些麻布、药品,但更重要是,这里有一位少女坐在高台上,和台下的人高谈阔论——这难道是在谈玄?
陶侃微微皱眉,他是很不喜欢谈玄之风的,奈何若不谈玄,便很难在如今的官场上立足,但听闻北方渤海公以才干实学论为重,她之手下,当不会谈玄才是?
他不由得靠近了些,才听清这女子说的是何。
“这大肚病呢,主要防治,便要看周围水域有没有这种小螺——这小螺会在身边水中放出水蛊,人畜触水便得……”肖妃在台上认真给他们讲解卫生知识,“所以,一但在取水之处看到此物,必不可用手触碰,尽量用长钳毁去。”
她在身边的黑板上画出水,然后在水里画了钉螺,又在螺上画了小虫,以箭头的形势给他们讲解怎么防血吸虫病。
她说的简洁易懂,清晰明了,又讲解不用太过担心,只要常常喝热水,收集肥料沤肥就好。
没办法,南方的瘟疫就是人口增长的最大障碍,这里的人不懂这些,把这些都统称为瘴气,推广防疫对增长人口,收拢民心都是有很大好处的。
讲完这些,肖妃还把这些知识总结成顺口溜,让人记下。
这些人都听得非常认真,认真到陶侃都困惑自己以及前的话为什么这些蛮人就听不下去呢?
但很快,他就知道这些人认真听的原因了。
当肖妃确定他们都记住这些知识后,满意地宣布今天的课堂结束了。
这些人都努力地鼓掌欢呼,然后一拥而上,去旁边的一名青年面前,排起队来。
青年面前放着一个大麻布口袋,拿着小巧可握掌中的戥秤,给他们挨个称了一撮灰色的粉末,用细纸包着,听着蛮人背会了顺口溜,便一份分发出去,这些蛮人兴高彩烈地收了起来。
“这是什么?”陶侃问旁边的一位蛮人摊主,后者正在侍弄面前的几块野草根,将上边泥土抠掉。
“那是药粉,能止水疹之痒,”蛮人有些羡慕地答道,“肖姑娘说了,愿意听她讲座的,只要会背她讲的东西,就能免费领药,不过只能领一次。”
陶侃一时忍不住大为心动,他年轻时做鱼梁吏,常年在水边,生了水疹,一但发作,恨不得将那块皮抠下来,他不怕战场上的刀兵,却常常被这小病折腾得难以安眠,同时也明白了为什么这些人会认真听——山蛮居于洞穴,潮湿炎热,极易生疹。
他本是博文强记之人,肖姑娘讲的什么都记住了,于是排在队伍后边,也上前去领了一份。
他虽年老,却气质不凡,分药的青年多看了他一眼。
领了药,陶侃缓缓走到正在擦木板的肖晓晓面前。
美如芙蕖的姑娘转头看他,微微一笑:“阁下天人之资,非凡也,不如一述?”
陶侃心中了然,淡淡道:“当如此也。”
……
肖晓晓带着这位老人走到自己的临时居所外,这是新建的房子,依山而建的双层木楼,还散发着新鲜木材的清香,客房之中摆着桌案和草席,那位跟来的青年很自觉地出门煮茶。
陶侃看着这位和渤海公年纪相差无几的女子,微微一叹:“渤海公可好?”
当年他受张华恩惠时,也曾出入司空府邸,见过那幼女随侍司空左右,被称一声世叔,然十年之后,当年的幼女已是总领北方,权势滔天。世事无常,莫过于此。
“主公甚好,”肖晓晓微笑着回答,“将军还记得主公,若让主公知晓,定会感动。”
陶侃无奈地摇头:“她连姓氏都已弃之,又何来感动之言。”
这话就很不好接了,不过肖晓晓本就是试探来着,闻言神情便是一肃:“怎么,将军也觉得,北方偌大基业,该让主公那位有血缘的弟弟继承吗?”
陶侃深深地看了她一眼,才道:“家国天下,岂能轻予,张舆才能平庸,他亦从未... -->>
在分析荆州形势的时候, 肖晓晓就馋陶侃这个人很久了, 她身边的团队也对陶侃做出了分析,然后便很快明确了一点,陶侃对晋元帝的忠心, 可能并没有多少。
或者说, 魏晋南北朝这三百多年里, 对帝室忠心的基本就没有几个。
追根溯源, 九品中正制基本上让晋朝的官吏处于一种父死子继的状态——从父亲手上接过职位的二代三代四代们, 只会把职位当成父亲给了遗产, 而不会去感激国家给了他重用。
寒门更不必说, 才华高如陶侃,当年在张华手下当尚书郎时, 也被诸世家鄙称为“小人”,如果没有乱世来给他拖展才华,那么, 在张华这个靠山倒下后, 他可能一世都只是白丁。
再加上魏晋之时,南北十六国加起来差不多有一百四多个皇帝, 人均两年都不到, 说忠心有点太奢侈了。
所以她才专门到武昌外不远的地方来守株待兔。
事情也正如她所料, 不过半个月的时间,陶侃便收到消息,亲自前来。
石阳峒依山靠水,这些时日里, 肖晓晓在这边经营了一个集市,主要是卖些盐来交易山货,她教授了这些人怎么辨别药材,同时还打劫、不,是肃清了周围一些小的水匪,连人带巢穴一窝,获得了几条破船,可以用来在长江上摆渡送货赚点钱财。
一名高大的老人带着侍卫,骑马来到这处集市。
地方狭小,摊位密集,他们在只能市外下马,走入其中。
这里除了卖盐,还交易一些麻布、药品,但更重要是,这里有一位少女坐在高台上,和台下的人高谈阔论——这难道是在谈玄?
陶侃微微皱眉,他是很不喜欢谈玄之风的,奈何若不谈玄,便很难在如今的官场上立足,但听闻北方渤海公以才干实学论为重,她之手下,当不会谈玄才是?
他不由得靠近了些,才听清这女子说的是何。
“这大肚病呢,主要防治,便要看周围水域有没有这种小螺——这小螺会在身边水中放出水蛊,人畜触水便得……”肖妃在台上认真给他们讲解卫生知识,“所以,一但在取水之处看到此物,必不可用手触碰,尽量用长钳毁去。”
她在身边的黑板上画出水,然后在水里画了钉螺,又在螺上画了小虫,以箭头的形势给他们讲解怎么防血吸虫病。
她说的简洁易懂,清晰明了,又讲解不用太过担心,只要常常喝热水,收集肥料沤肥就好。
没办法,南方的瘟疫就是人口增长的最大障碍,这里的人不懂这些,把这些都统称为瘴气,推广防疫对增长人口,收拢民心都是有很大好处的。
讲完这些,肖妃还把这些知识总结成顺口溜,让人记下。
这些人都听得非常认真,认真到陶侃都困惑自己以及前的话为什么这些蛮人就听不下去呢?
但很快,他就知道这些人认真听的原因了。
当肖妃确定他们都记住这些知识后,满意地宣布今天的课堂结束了。
这些人都努力地鼓掌欢呼,然后一拥而上,去旁边的一名青年面前,排起队来。
青年面前放着一个大麻布口袋,拿着小巧可握掌中的戥秤,给他们挨个称了一撮灰色的粉末,用细纸包着,听着蛮人背会了顺口溜,便一份分发出去,这些蛮人兴高彩烈地收了起来。
“这是什么?”陶侃问旁边的一位蛮人摊主,后者正在侍弄面前的几块野草根,将上边泥土抠掉。
“那是药粉,能止水疹之痒,”蛮人有些羡慕地答道,“肖姑娘说了,愿意听她讲座的,只要会背她讲的东西,就能免费领药,不过只能领一次。”
陶侃一时忍不住大为心动,他年轻时做鱼梁吏,常年在水边,生了水疹,一但发作,恨不得将那块皮抠下来,他不怕战场上的刀兵,却常常被这小病折腾得难以安眠,同时也明白了为什么这些人会认真听——山蛮居于洞穴,潮湿炎热,极易生疹。
他本是博文强记之人,肖姑娘讲的什么都记住了,于是排在队伍后边,也上前去领了一份。
他虽年老,却气质不凡,分药的青年多看了他一眼。
领了药,陶侃缓缓走到正在擦木板的肖晓晓面前。
美如芙蕖的姑娘转头看他,微微一笑:“阁下天人之资,非凡也,不如一述?”
陶侃心中了然,淡淡道:“当如此也。”
……
肖晓晓带着这位老人走到自己的临时居所外,这是新建的房子,依山而建的双层木楼,还散发着新鲜木材的清香,客房之中摆着桌案和草席,那位跟来的青年很自觉地出门煮茶。
陶侃看着这位和渤海公年纪相差无几的女子,微微一叹:“渤海公可好?”
当年他受张华恩惠时,也曾出入司空府邸,见过那幼女随侍司空左右,被称一声世叔,然十年之后,当年的幼女已是总领北方,权势滔天。世事无常,莫过于此。
“主公甚好,”肖晓晓微笑着回答,“将军还记得主公,若让主公知晓,定会感动。”
陶侃无奈地摇头:“她连姓氏都已弃之,又何来感动之言。”
这话就很不好接了,不过肖晓晓本就是试探来着,闻言神情便是一肃:“怎么,将军也觉得,北方偌大基业,该让主公那位有血缘的弟弟继承吗?”
陶侃深深地看了她一眼,才道:“家国天下,岂能轻予,张舆才能平庸,他亦从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