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大隋风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佛三教之论越来越激烈,国主和朝廷不但无意阻止,反而推波助澜,这使得长安形势暗流涌动,风雨欲来。
时间很快进入二月,大冢宰宇文护迫于朝野上下的压力,答应有条件地部分重开丝路,大周和突厥人的谈判随即取得进展。大周国主立即下旨,派遣大将军昌城公宇文深出使突厥,和突厥汗国议定最后的细节。
昌城公宇文深是晋公宇文护的儿子。宇文护让自己的儿子亲赴西土,最主要的目的是想稳住突厥人。在长安局势没有稳定下来之前,西北边境无论如何不能发生战事,否则府军御边,长安空虚,局势会愈发危急。
这时从山东大齐传来消息,唐邕出任大齐尚书令,祖珽出任尚书左仆射,卫菩萨出任太尉。兰陵王高长恭被解除了太尉职务,大齐积极推进西征之策的机要中枢大臣只剩下斛律光一人,他独木难支,西征之策旋被搁置。
宇文护闻讯大喜,即刻奏请国主,派遣使者急赴山东,趁此良机巩固两国之间的盟约。大齐局势的变化迅速影响到了周、陈两国的谈判,长沙王陈叔坚主动要求暂停商议,等待建康传来最新的结盟条件。
=
新年后不久,从关中各地渐渐流传出各种各样的纬谣和符命,意思是说天显异相,星月争辉,国祚变色,江山易主。传言很快蔓延到长安城,人们在街头巷尾议论纷纷。
稍伯大夫庾季才是宇文护的好友,出身江左一等门阀庾家,精通经学、天文、算术,是露门学博士之一。听到这个传闻后,他马上找到宇文护,劝他立即还政于国主,致仕归家,颐养天年,既能成就周公、霍光辅佐之美名,又能荫泽子孙后代。
“你想让我早点死吗?”宇文护摇头苦笑,“有人想杀我,你不知道?这种纬谣符命传遍天下,就算我即刻归政,谁又能保证我安享晚年,平安无事?你能保证吗?你问问你自己的良心,你现在来劝我还政于国主,到底是何居心?是想恐吓我吗?”
庾季才说,我是你多年的好友,我怎会害你?你现在急流勇退,完全来得及。如果我是你,马上辞官归家。
“我和你一样吗?”宇文护气得哭笑不得,“我如果处在你的位置上,还要你来劝?我早回家抱孙子了。”
宇文护懒得理睬庾季才,客客气气地把他赶走了。其后很多臣僚来访,有的劝告宇文护一不做二不休,既然对手和你公开对抗,意图置你于死地,那你干脆上位算了,一了百了;有的说话比较含蓄委婉,但意思很明确,如今没有退路,你完了,我们也完了,要当机立断,不能再犹豫了;有的言辞暧mei,这些人属于附炎趋势之徒,宇文护倒了,他们也能生存,虽然可能受到牵连有些损失,但影响不大,不过相比较而言,当然还是宇文护继续当政最好,所以他们的话冠冕堂皇,相信晋公对大周的忠诚,坚决无条件地支持晋公。
李丹和大将军侯龙恩、侯万寿、刘勇,中外府司马冯恕、司隶尹公正、袁杰等人态度明确,没有时间了,动手吧,再拖下去,事态一旦失去控制,反受其害。
宇文护想了两天,请来了叱罗协和冯迁两位老朋友,这两人都比宇文护年长,曾在中外府历任长史、司马,曾一起合谋夺取了大魏国祚,建立了大周国,参予策划了弑杀孝闵皇帝和孝明皇帝,为稳定和巩固宇文氏国祚立下了汗马功劳。
宇文护很伤感,说宇文氏的子孙不能理解他的苦衷,以致于骨肉屡屡相残。当年孝闵皇帝宇文觉刚刚登基就要杀我,我觉得他完全是个白痴。那时候宇文氏国祚未闻,拓跋皇族还有很多坚定的捍卫者,而宇文氏和门阀勋贵的权柄争夺也非常激烈。宇文觉受到臣僚的蒙蔽,不想着守住大周江山,只想着抢夺权柄,他就不想想,在那种岌岌可危、危机四伏的情况下,宇文氏能夺拓跋国祚,其它人就不能再夺宇文氏的国祚?其后孝明皇帝宇文敏还是一样,一门心思要骨肉相残,逼得我不得不出手。
现在这种情况又出现了,宇文邕终于忍不住,也要下手了。他以为大周的江山稳固了,可以杀我了,但他就不睁大眼睛看看,现在的大周形势比十几年前更危急。过去突厥人还不够强大,如今突厥人强大到足以一口吞噬我们。此刻大周更需要的是稳定,是强国,宇文氏更需齐心协力,不能为了眼前一点蝇头小利而丢失国之大利,可惜宇文氏子孙都没有长远的目光,都不能理解我。
我还能活多少年?我这个年纪的人,说死也就死了。等我死了,把路都铺好了,宇文邕就算不能征伐天下,最起码可以守住目前的基业,他为什么就那么着急?难道我死了,他就能把大周所有的危机都处理了?大周就能强大了?宇文氏就能永保基业了?
叱罗协和冯迁都很吃惊,他们一直以为这是宇文氏和长安其它势力之间的国策之争,权柄之争,利益之争,谁知这背后竟然再次牵扯到宇文氏家族的皇统之争。
“晋公,你肯定陛下有这样的想法?”冯迁非常谨慎地问道。
“是的,他和独孤氏有秘密约定,通过独孤氏,他向长安各方势力表达了愿意共享权柄和财富的意思,这使得我十几年的努力化为泡影。按他的路走下去,要不了多少年,国祚就要易主,宇文氏的江山就是拱手送给别人。”
“那晋公的意思……”叱罗协迟疑良久,低声问道,“再换一个皇帝?”
“如果我想再换一个皇帝,何必找你们商量,我自己决定就行了。”宇文护叹道,“我活不了多少年了,如果再换一个小皇帝,我死之后假如他控制不了权柄,宇文氏的国祚转眼就会给了别人,这种事还用想吗?”
“晋公,十几年来,宇文氏子孙都长大了,很多人非常出色,有他们拱卫在皇帝左右,应该不会……”
“大汉初年有七王之乱,大晋因为八王之乱而失中原,其后大河南北王旗飞舞,变幻莫测,短命王国一个接着一个,江左的晋祚灭亡后,宋、齐、梁、陈依次更迭,几百年来,这种事太多太多,举不胜举,所以,不要再抱什么幻想,在皇帝没有总揆大权于一身,在皇帝没有完全控制军队之前,这种国祚易主的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宇文护用力摇了摇手,“我不想再换皇帝了,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再培养一位皇帝,因此,我打算把皇帝身边的人换一换。这些人非常顽固,不听话,只好拿鞭子抽了。”
“晋公有何计策?”冯迁问道,“此事牵扯非常大,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兵变,晋公可要筹划妥当。”
“如果换一个皇帝,事情就非常简单。”叱罗协摇摇头,神情凝重,“晋公如今要保住这位皇帝,事情就变得非常危险,假如这位皇帝能够控制一部分军队,那局势就完全变了。不管怎么说,他是皇帝,他只要足够慷慨,就能买到忠诚,就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这是武泉公李丹的计策。”宇文护从案几上拿起一卷文书递给两人,“你们仔细看看。”
=
叱罗协和冯迁没有仔细看,只是大略翻了一下,然后就放到了案几上。
“你们觉得如何?”宇文护问道。
“晋公既然不相信李家,为何把这么重大的事交给李丹?”冯迁疑惑地问道,“难道晋公打算……”
“当年我们曾打算把独孤氏斩尽杀绝,但独孤氏势力太大,朝野上下的阻力也太大,所以今天养虎为患。”宇文护说道,“如果独孤氏和李氏相争,与他们关系密切的关陇门阀和代北人势必要分裂,等到他们两败俱伤之际,我们再动手,是不是更好?”
叱罗协和冯迁互相看看,半天没说话,两人都觉得有些不妥。
“晋公,李家的势力非同小可。”叱罗协担心地说道,“当年大魏孝武皇帝西行入关,宇文氏建立关陇霸业,靠的就是宇文氏的武川军、独孤氏的荆襄军和李氏的陇西军,他们两家一旦联手……”
“我会借助李丹之计,重创独孤氏,让他们两家仇深似海。”宇文护捋须笑道,“这段时间,我亲自坐镇长安,请临高公(冯迁)留府相助,请南阳公(叱罗协)坐镇同州,如何?”
两人躬身受命。
=(未完待续)
佛三教之论越来越激烈,国主和朝廷不但无意阻止,反而推波助澜,这使得长安形势暗流涌动,风雨欲来。
时间很快进入二月,大冢宰宇文护迫于朝野上下的压力,答应有条件地部分重开丝路,大周和突厥人的谈判随即取得进展。大周国主立即下旨,派遣大将军昌城公宇文深出使突厥,和突厥汗国议定最后的细节。
昌城公宇文深是晋公宇文护的儿子。宇文护让自己的儿子亲赴西土,最主要的目的是想稳住突厥人。在长安局势没有稳定下来之前,西北边境无论如何不能发生战事,否则府军御边,长安空虚,局势会愈发危急。
这时从山东大齐传来消息,唐邕出任大齐尚书令,祖珽出任尚书左仆射,卫菩萨出任太尉。兰陵王高长恭被解除了太尉职务,大齐积极推进西征之策的机要中枢大臣只剩下斛律光一人,他独木难支,西征之策旋被搁置。
宇文护闻讯大喜,即刻奏请国主,派遣使者急赴山东,趁此良机巩固两国之间的盟约。大齐局势的变化迅速影响到了周、陈两国的谈判,长沙王陈叔坚主动要求暂停商议,等待建康传来最新的结盟条件。
=
新年后不久,从关中各地渐渐流传出各种各样的纬谣和符命,意思是说天显异相,星月争辉,国祚变色,江山易主。传言很快蔓延到长安城,人们在街头巷尾议论纷纷。
稍伯大夫庾季才是宇文护的好友,出身江左一等门阀庾家,精通经学、天文、算术,是露门学博士之一。听到这个传闻后,他马上找到宇文护,劝他立即还政于国主,致仕归家,颐养天年,既能成就周公、霍光辅佐之美名,又能荫泽子孙后代。
“你想让我早点死吗?”宇文护摇头苦笑,“有人想杀我,你不知道?这种纬谣符命传遍天下,就算我即刻归政,谁又能保证我安享晚年,平安无事?你能保证吗?你问问你自己的良心,你现在来劝我还政于国主,到底是何居心?是想恐吓我吗?”
庾季才说,我是你多年的好友,我怎会害你?你现在急流勇退,完全来得及。如果我是你,马上辞官归家。
“我和你一样吗?”宇文护气得哭笑不得,“我如果处在你的位置上,还要你来劝?我早回家抱孙子了。”
宇文护懒得理睬庾季才,客客气气地把他赶走了。其后很多臣僚来访,有的劝告宇文护一不做二不休,既然对手和你公开对抗,意图置你于死地,那你干脆上位算了,一了百了;有的说话比较含蓄委婉,但意思很明确,如今没有退路,你完了,我们也完了,要当机立断,不能再犹豫了;有的言辞暧mei,这些人属于附炎趋势之徒,宇文护倒了,他们也能生存,虽然可能受到牵连有些损失,但影响不大,不过相比较而言,当然还是宇文护继续当政最好,所以他们的话冠冕堂皇,相信晋公对大周的忠诚,坚决无条件地支持晋公。
李丹和大将军侯龙恩、侯万寿、刘勇,中外府司马冯恕、司隶尹公正、袁杰等人态度明确,没有时间了,动手吧,再拖下去,事态一旦失去控制,反受其害。
宇文护想了两天,请来了叱罗协和冯迁两位老朋友,这两人都比宇文护年长,曾在中外府历任长史、司马,曾一起合谋夺取了大魏国祚,建立了大周国,参予策划了弑杀孝闵皇帝和孝明皇帝,为稳定和巩固宇文氏国祚立下了汗马功劳。
宇文护很伤感,说宇文氏的子孙不能理解他的苦衷,以致于骨肉屡屡相残。当年孝闵皇帝宇文觉刚刚登基就要杀我,我觉得他完全是个白痴。那时候宇文氏国祚未闻,拓跋皇族还有很多坚定的捍卫者,而宇文氏和门阀勋贵的权柄争夺也非常激烈。宇文觉受到臣僚的蒙蔽,不想着守住大周江山,只想着抢夺权柄,他就不想想,在那种岌岌可危、危机四伏的情况下,宇文氏能夺拓跋国祚,其它人就不能再夺宇文氏的国祚?其后孝明皇帝宇文敏还是一样,一门心思要骨肉相残,逼得我不得不出手。
现在这种情况又出现了,宇文邕终于忍不住,也要下手了。他以为大周的江山稳固了,可以杀我了,但他就不睁大眼睛看看,现在的大周形势比十几年前更危急。过去突厥人还不够强大,如今突厥人强大到足以一口吞噬我们。此刻大周更需要的是稳定,是强国,宇文氏更需齐心协力,不能为了眼前一点蝇头小利而丢失国之大利,可惜宇文氏子孙都没有长远的目光,都不能理解我。
我还能活多少年?我这个年纪的人,说死也就死了。等我死了,把路都铺好了,宇文邕就算不能征伐天下,最起码可以守住目前的基业,他为什么就那么着急?难道我死了,他就能把大周所有的危机都处理了?大周就能强大了?宇文氏就能永保基业了?
叱罗协和冯迁都很吃惊,他们一直以为这是宇文氏和长安其它势力之间的国策之争,权柄之争,利益之争,谁知这背后竟然再次牵扯到宇文氏家族的皇统之争。
“晋公,你肯定陛下有这样的想法?”冯迁非常谨慎地问道。
“是的,他和独孤氏有秘密约定,通过独孤氏,他向长安各方势力表达了愿意共享权柄和财富的意思,这使得我十几年的努力化为泡影。按他的路走下去,要不了多少年,国祚就要易主,宇文氏的江山就是拱手送给别人。”
“那晋公的意思……”叱罗协迟疑良久,低声问道,“再换一个皇帝?”
“如果我想再换一个皇帝,何必找你们商量,我自己决定就行了。”宇文护叹道,“我活不了多少年了,如果再换一个小皇帝,我死之后假如他控制不了权柄,宇文氏的国祚转眼就会给了别人,这种事还用想吗?”
“晋公,十几年来,宇文氏子孙都长大了,很多人非常出色,有他们拱卫在皇帝左右,应该不会……”
“大汉初年有七王之乱,大晋因为八王之乱而失中原,其后大河南北王旗飞舞,变幻莫测,短命王国一个接着一个,江左的晋祚灭亡后,宋、齐、梁、陈依次更迭,几百年来,这种事太多太多,举不胜举,所以,不要再抱什么幻想,在皇帝没有总揆大权于一身,在皇帝没有完全控制军队之前,这种国祚易主的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宇文护用力摇了摇手,“我不想再换皇帝了,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再培养一位皇帝,因此,我打算把皇帝身边的人换一换。这些人非常顽固,不听话,只好拿鞭子抽了。”
“晋公有何计策?”冯迁问道,“此事牵扯非常大,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兵变,晋公可要筹划妥当。”
“如果换一个皇帝,事情就非常简单。”叱罗协摇摇头,神情凝重,“晋公如今要保住这位皇帝,事情就变得非常危险,假如这位皇帝能够控制一部分军队,那局势就完全变了。不管怎么说,他是皇帝,他只要足够慷慨,就能买到忠诚,就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这是武泉公李丹的计策。”宇文护从案几上拿起一卷文书递给两人,“你们仔细看看。”
=
叱罗协和冯迁没有仔细看,只是大略翻了一下,然后就放到了案几上。
“你们觉得如何?”宇文护问道。
“晋公既然不相信李家,为何把这么重大的事交给李丹?”冯迁疑惑地问道,“难道晋公打算……”
“当年我们曾打算把独孤氏斩尽杀绝,但独孤氏势力太大,朝野上下的阻力也太大,所以今天养虎为患。”宇文护说道,“如果独孤氏和李氏相争,与他们关系密切的关陇门阀和代北人势必要分裂,等到他们两败俱伤之际,我们再动手,是不是更好?”
叱罗协和冯迁互相看看,半天没说话,两人都觉得有些不妥。
“晋公,李家的势力非同小可。”叱罗协担心地说道,“当年大魏孝武皇帝西行入关,宇文氏建立关陇霸业,靠的就是宇文氏的武川军、独孤氏的荆襄军和李氏的陇西军,他们两家一旦联手……”
“我会借助李丹之计,重创独孤氏,让他们两家仇深似海。”宇文护捋须笑道,“这段时间,我亲自坐镇长安,请临高公(冯迁)留府相助,请南阳公(叱罗协)坐镇同州,如何?”
两人躬身受命。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