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大隋风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惜与独孤信决裂的情况下,强行立宇文觉为后,杜绝了独孤信将来独揽大权的可能。
从上面的分析看,宇文泰在世时,与独孤信的矛盾已经白热化,即使宇文护不专权,他与信也难免决裂。综上所述,赵贵、独孤信谋诛宇文护事件,是宇文氏家族与部分贺拔岳旧
部,部份贺拔胜旧部矛盾长期发展的结果。赵贵代表岳之旧部,主要反对宇文护;独孤信代表胜之旧部,反对的是宇文氏家族,非只反对宇文护一人。虽然参加赵、独孤密谋远有
万俟几通、叱奴兴、王龙仁、长孙僧衍等人〔0〕和西魏宗室,〔1〕但都只处於次要地位,不能决定这次事件的性质。〔〕
宇文护在解决了赵贵、独孤信的“谋反”问题后,贵、信的军队也就归属到了护的属下。这件事虽乏正面的记载,但细绎史料,仍可得其端倪。《隋书》卷55《独孤楷传》云:“
独孤楷字修则,不知何许人也,本姓李氏,父屯,从齐神武帝与周师战于沙苑,齐师败绩,因为柱国独孤信所擒,配为士伍,给使信家,渐得亲近,因赐姓独孤氏。楷少谨厚,便
弄马槊。为宇文护持刀,累转车骑将军。其后数从征伐,赐爵广阿县公,邑千户,拜右侍下大夫。”独孤楷原为独孤信的亲信,在府兵制下,只有在独孤信自杀后,楷才有可能转
归宇文护部下。因此,宇文护在赵贵、独孤信死后兼并其军队,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当是不容置疑的事实。至此,宇文护初步统一了北周的军权,此后再也没有足以与宇文家族抗
衡的军事派系。
赵贵、独孤信在府兵体系拥有相当大的军事政治实力,宇文护何以能迅速解决赵贵、独孤信事件,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认为这是宇文泰生前长期经营的结果。宇文泰在利用
驾拔岳、贺拔胜的旧部起家,“挟天子而令诸侯”,以成霸业的同时,早就着手培养自己的嫡系势力。经过他多年经营,在魏恭帝三年(556)时,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宇文家族为中
心,
有着强烈姻亲色彩的利益集团。现就这个集团中与宇文氏代魏和解决赵贵、独孤信事件直接有关人员的表现作一梳理:宇文导、宇文护:宇文泰长兄宇文颢的次子及三子。据《周
书》卷10导本传载:“太祖爱之”,“每出征讨,导恒居守”。宇文泰因诸子年幼,实视导为自己的接班人,所以每次征伐,令导坐镇华州大本营。大统十二年(546)后,更令导
任秦州刺史,监视独孤信,委以重任。
导死於魏恭帝元年(554),位至使持节,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太子少保、秦州刺史、章武郡公。护是导的弟弟,“普泰初,自晋阳至平凉”。“太祖诸子并幼,遂
委护以家务,内外不严而肃。太祖尝曰:‘此儿志度类我。’”魏恭帝三年(556)位至大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中山公,宇文泰在泾州病笃,“驰驿召护”“谓护曰:‘吾形容若此,必是不济。诸子幼小,寇贼末宁,天下之事,属之於汝,宜勉力以成吾志。’”〔〕安排
护接替自己,主持大事。此处所谓“天下之事”,“以成吾志”,实指逐步集中兵权,取代元魏,自立大统等事。所以后来宇文氏代魏应出宇文泰安排。
贺兰祥:宇文泰外甥,“长於舅氏,特为太祖所爱”。魏恭帝三年(556)时位至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小司马、同州刺史。“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时晋公护
执政,祥与护为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之事,护皆与祥参谋。及诛赵贵,……祥有力焉”。同州是宇文家族的军事大本营,贺兰祥为刺史,起到了稳定军事中心的作用。
尉迟纲:宇文泰外甥,“少孤,与兄迥依托舅氏”。“从太祖征伐,常陪侍帷幄,出入卧内”,“太祖甚宠之。委以心膂”。魏恭帝三年(556)位至大将军兼领军将军、开府仪
同三司、加侍中、昌平郡公。
“孝闵帝践祚,纲以亲戚掌禁兵,除小司马”。纲在魏废帝二年(55)已经典禁旅,挫败魏帝的政变。宇文护执政后,又掌禁兵,在保卫宇文护集团、防止叛乱上起了重要作用。
于谨:于谨早在宇文泰任夏州刺史时,即任长史。在贺拔岳遇害后,是谨向泰陈迎魏帝西迁,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策,才使泰得以逐步创下基业。大统中,泰将女儿平原公主嫁给谨
子于翼,结为姻亲。魏恭帝三年(556)位至使持节、柱国大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大司寇、雍州刺史、常山郡公、新野郡公。“及太祖崩,孝闵帝尚幼,中山公护虽受顾命,而名位素下,群公各图执政,莫相率服。护深忧之,密访於谨
。谨曰:‘夙蒙丞相殊眷,情深骨肉。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若对众定策,公必不得辞让。’明日,群公会议。谨曰:‘昔帝室倾危,人图问鼎。丞相志在匡救,投袂荷戈,故
得国祚中兴,群生遂性。今上天降祸,奄弃庶寮。嗣子虽幼,而中山公亲则犹子,兼受顾托,军国之事,理须归之。’辞色抗厉,众皆悚动。护曰:‘此是家事,素虽庸昧,何敢
有辞。’谨既太祖等夷,护每礼敬。至是,谨乃趋而言曰:‘公若统理军国,谨等便有所依。’遂再拜。群公迫於谨,亦再拜,因是众议始定。”〔4〕于谨不仅地位高,而且坐
镇长安所在的雍州,他的活动在巩固新建的北周政权和确立宇文护执政方面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李弼:李弼原是侯莫陈悦的部将,在宇文泰征悦时,弼以悦的姻亲的身份来降,〔5〕从而导致了悦的失败。宇文泰为拉拢弼,将女儿义安长公主嫁给弼次子晖。魏废帝元年(55
)位至柱国大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太传、大司徒、赵郡公,“及晋公护执政,朝之大事,皆与于谨及弼等参议”。〔6〕另有李远本为陇西豪强,宇文泰为了拉拢地方势力,将女儿义归公
主嫁给了远次子李基。李远在宇文泰换掉原太子宇文毓(独孤信之婿)中的作用已见前述。虽然李远的举动可能含有缓和宇文泰与独孤信矛盾的意图,但这毕竟有利于宇文泰排挤
独孤信。远以地方豪强参加宇文氏的立储问题,当然和他的外戚身份有关。
从上述我们不难看出,在魏恭帝三年(556)宇文泰去世时,自己的接班人已经确定,集中兵权、代魏自立的方针也已明朗,宇文氏的姻亲掌握着首都长安所在地雍州的兵权(于
谨)、城禁卫戍兵权(尉迟纲)、军事大本营的兵权(贺兰祥)。同时,宇文导之子宇文亮又率重兵驻守秦州,防止政敌独孤信的异动。在这种格局下,再加上他们之间彼此通力
合作,宇文氏已经掌握了主动,可以应付任何事变。
赵贵与独孤信本属两个不同派系,赵贵只是出于对宇文护的不满才临时拉拢宇文氏的政敌独孤信,阴谋杀死宇文护。信“有奇谋大略”,看出了宇文氏政权已不可推翻,杀护之举
必败,所以“及期,贵欲发,信止之”,〔7〕致使政变流产。后来,由于宇文盛、宇文丘兄弟的告密,赵贵、独孤信先后身死。从北周政权初建时的政治、军事形势看,虽然“
群公各图执政,莫相率服”〔8〕但是均已无力取代宇文氏,所以赵贵、独孤信的失败是必然的。当然,这一切都是宇文泰生前多年经营部署的结果,宇文护不过是一个出色的执
行者而已。
赵贵、独孤信事件是北周政权初建时的一件大事。通过对这件事来龙去脉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宇文氏基本是靠贺拔岳和贺拔胜两人旧部的军事力量起家的。宇文泰在利用贺拔岳
和贺拔胜旧部的同时,又努力培植自己的势力,这就不免要同贺拔岳和贺拔胜的旧部发生矛盾,赵贵、独孤信事件正是这种矛盾发展的结果。
通过对赵贵、独孤信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对府兵制度的起源有进一步的认识。近几十年来,中外学者对西魏府兵制度形成的原因,已经作了很多探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
们认为,府兵制度的形成,除了鲜卑的部落兵制、豪强大族的聚族而居等因素外,还应该从西魏军事力量的派系结构方面加以考虑。从本文前面的分析看,府兵制度是西魏各种军
事派系力量在发展中互相制衡而形成的。宇文泰由於缺乏自己的嫡系力量,当然要设法驾御贺拔岳、贺拔胜旧部以为己用。这样,贺拔岳旧部、贺拔胜旧部必然要有相对独立的发
展,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军府系统。对这种军府系统,宇文泰也只能在“位总百揆,督中外军”的名义下加以驾御,而不能象高欢对东魏京畿兵那样直接指挥统帅。这样的军事派
系格局,是形成府兵制的重要原因。这些,因与赵贵、独孤信事件无直接关系,有待另文详析。
分析西魏时宇文泰与贺拔岳旧部、贺拔胜旧部的矛盾,还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杨坚代周的认识。杨坚为杨忠之子。杨忠为独孤信旧部,北魏时,就曾“从独孤信破梁下溠戍,平南阳
,并有功。”〔9〕入西魏后,又从信征战。独孤信将自己的第七个女儿嫁给杨忠之子杨坚,使两家结为儿女亲家。可见杨忠与独孤信的关系非同一般。宇文护专政后,赵贵、独
孤信事件时,忠虽无任何不满表示,但细绎史料,仍发现他与宇文护颇有隔阂。《通鉴》卷170
《陈临海王光大二年》条谓“(杨)坚为开府仪同三司、小宫伯,晋公护欲引为心腹。坚以白忠,忠曰:‘两姑之间难为妇,汝其勿往!’坚乃辞之。”据《隋书》卷1《高祖纪》
,杨坚在北周明
帝即位后为右小宫伯的,且“两姑之间难为妇”一语,明系指宇文护与北周明帝的矛盾而言,这说明宇文护专政之初曾想通过拉拢杨坚来拉拢杨忠,但为忠所拒绝。杨忠虽未公开
反对宇文护,而实际上对宇文氏极为不满。其原因就是杨忠本是独孤信系统中的人物,与宇文氏处於对立地位。正因为杨忠与宇文护保持距离,所以在武帝保定四年(564)杨忠出
击突厥班师后,“高祖将以忠为太传,晋公护以其不附己,难之”,〔40〕宇文护与杨忠的这种矛盾自然要扩大到杨坚身上。“宇文护执政,尤忌高祖(即杨坚),屡加害焉,大
将侯伏侯寿等匡护得免”。因为杨坚相貌伟异,周明帝宇文毓怯其不利于周室,颇为疑忌,只是由於善相者赵昭伪称坚“不过作柱国耳”,坚才得免祸。〔41〕这说明不仅宇文护
,而且是宇文氏家族都欲加害杨坚。这当然是因为坚属于独孤信系统的缘故。隋文帝杨坚即位初期,极为信任高熲。按《隋书》卷41熲本传:高熲之父名高宾,“背齐归周,大司
马独孤信引为僚佐,赐姓独孤氏”,是独孤信的旧部。因为彼此都与独孤信有渊源,所以杨坚与高熲一拍即合。在杨坚吸纳高熲时,熲表示“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熲亦不辞
灭族”。杨坚对高熲也是“委以心膂”,“朝臣莫与为比”。甚至“每呼为‘独孤’而不名”〔4〕。君臣遇合之际,有明显的独孤信派系色彩。
前文已经分析,尉迟迥是宇文氏姻亲集团的重要人物。周静帝大象元年(579)杨坚辅政后,即“以迥望位夙重,怯为异图”,打算把他自相州总管任内召回长安。而迥也“以隋
文帝当权将图纂夺,遂谋举兵”,并说:“吾居将相,与国舅甥,同休共戚,义由一体。先帝处吾於此,本欲寄以安危。”〔4〕以宇文氏集团利益的坚决捍卫者自任,杨坚和尉
迟迥彼此对对方心事都了如指掌,正是宇文氏集团与独孤信系统长期矛盾,互相猜忌、互相防备的结果。
尉迟迥有个孙女,有美色,迥败后,没入宫中。杨坚在“仁寿宫见而悦之,因此得幸”。坚后独孤氏知道以后,在坚上朝时“阴杀之”。〔44〕这件事可算独孤信系统与宇文氏集
团长期矛盾的一个余波。〔45〕
隋文帝杨坚代周,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46〕如从军事派系角度看,它是宇文氏集团与贺拔胜、独孤信系统的矛盾长期演变的结果,其远因可上溯至北周初年的赵贵
、独孤信事件。
本文草成后,承刘宗汉先生补充了一些资料,谨致感谢!注释:〔1〕〔〕《周书》卷11晋荡公护传。〔〕〔7〕《周书》卷16赵贵传。〔〕据朱大渭先生估计,其众约有
5万人左右,见所著《北魏末年人民大起义若干史实的辨析》,刊《中国农民战争史论丛》辑。
〔4〕《周书》卷1文帝纪上、卷16独孤信传。〔5〕《周书》卷15寇洛传。〔6〕并见《周书》卷7赫连达传。〔7〕参见毛汉光《西魏府兵史论》刊[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
研究所集刊》58本分。
〔8〕见前举毛汉光文。〔9〕《册府元龟》卷1帝系记载的唐高祖李渊所谓李虎“从文帝破高欢於沙苑,斩级居多”,似出唐人文饰,难於遽信。〔10〕如唐长孺先生认为是《周
书》有意避讳李虎的战功不写,见《魏周府兵制度辨疑》,刊《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11〕当然不给予实权。李虎的柱国几同尸位素餐,见前引毛汉光文。〔1〕司马光语,见《通鉴》卷166梁敬帝太平元年条。〔1〕〔4〕〔8〕《周书》卷15于谨传。
〔14〕并见《周书》卷16侯莫陈崇传。〔15〕《通鉴》卷156梁武帝中大通六年。〔16〕《通鉴》卷157梁武帝大同二年。〔17〕《周书》卷14贺拔胜传。
〔18〕于谨建议宇文泰迎魏帝时语,见《周书》卷15于谨传。〔19〕《周书》卷16独孤信传。〔0〕《周书》卷6郑伟传。〔1〕《周书》卷文帝纪,《北史》卷61权景宣传
。
〔〕《周书》卷6刘志传。〔〕《周书》卷16独孤信传,卷10宇文导传。〔4〕《魏书》卷98萧衍传。〔5〕《周书》卷9明帝独孤皇后传谓“帝之在藩也,
纳为夫人”。据同书卷4明帝纪,宇文毓生於永熙三年(54),大统十四年(548)14岁时封宁都郡公。既云“在藩”故不应早于大统十四年。且前此毓年尚幼,也不可能纳女为
夫人。
〔6〕《周书》卷10宇文亮传。〔7〕《周书》卷文帝纪下。〔8〕《周书》卷8柳虬传。〔9〕《周书》卷5李远传,李远是陇西豪强,既为宇文泰拉拢宠信,又曾是独孤
信的部下。他此举可能是为了防止泰与信公开决裂的一种表演。因为事后他拜谢信说:“临大事,不得不尔。”信也谢远说:“今日赖公决此大议。”如果他真想杀信,未必如此
。
〔0〕《周书》卷孝闵帝纪。〔1〕《周书》卷4明帝纪载:元年(557)十二月诏书有“元氏子女自坐赵贵等事以来所有没入为官口者,悉宜放免”语,其时距赵贵事件,不足
一年。
〔〕“元氏子女”本无实权,姑置不论。孝闵帝纪提到的4人中,万俟几通、王龙仁只此一见。叱奴兴只见於《周书》卷19宇文贵传、卷1尉迟迥传,为大统初年伐蜀时的一员
偏将,余无可考。长孙僧衍为长孙俭长子,见《北史》卷长孙俭传,亦无事迹可考:足见这4
人均非重要人物。〔5〕“弼妻,悦之姊也。特为悦所亲委,众咸信之”。见《周书》卷15李弼传。〔6〕《周书》卷15李弼传。〔9〕〔40〕《周书》卷19杨忠传。
〔41〕《隋书》卷1高祖纪。〔4〕《隋书》卷41高熲传。〔4〕《周书》卷1尉迟迥传。〔44〕《隋书》卷6文献独孤皇后传。〔45〕独孤后本传载:独孤后“性尤妒忌,后
宫莫敢进御”,但陈宣帝女宣华夫人,即有宠於杨坚。容华夫人蔡氏难以独孤后故“希得进御”,只是较为收敛。所以尉迟迥孙女事件仍有其政治色彩。
〔46〕清人赵翼即已注意此问题,认为“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见所撰《廿二史劄记》卷15隋文帝杀宇文氏子孙。(未完待续)
惜与独孤信决裂的情况下,强行立宇文觉为后,杜绝了独孤信将来独揽大权的可能。
从上面的分析看,宇文泰在世时,与独孤信的矛盾已经白热化,即使宇文护不专权,他与信也难免决裂。综上所述,赵贵、独孤信谋诛宇文护事件,是宇文氏家族与部分贺拔岳旧
部,部份贺拔胜旧部矛盾长期发展的结果。赵贵代表岳之旧部,主要反对宇文护;独孤信代表胜之旧部,反对的是宇文氏家族,非只反对宇文护一人。虽然参加赵、独孤密谋远有
万俟几通、叱奴兴、王龙仁、长孙僧衍等人〔0〕和西魏宗室,〔1〕但都只处於次要地位,不能决定这次事件的性质。〔〕
宇文护在解决了赵贵、独孤信的“谋反”问题后,贵、信的军队也就归属到了护的属下。这件事虽乏正面的记载,但细绎史料,仍可得其端倪。《隋书》卷55《独孤楷传》云:“
独孤楷字修则,不知何许人也,本姓李氏,父屯,从齐神武帝与周师战于沙苑,齐师败绩,因为柱国独孤信所擒,配为士伍,给使信家,渐得亲近,因赐姓独孤氏。楷少谨厚,便
弄马槊。为宇文护持刀,累转车骑将军。其后数从征伐,赐爵广阿县公,邑千户,拜右侍下大夫。”独孤楷原为独孤信的亲信,在府兵制下,只有在独孤信自杀后,楷才有可能转
归宇文护部下。因此,宇文护在赵贵、独孤信死后兼并其军队,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当是不容置疑的事实。至此,宇文护初步统一了北周的军权,此后再也没有足以与宇文家族抗
衡的军事派系。
赵贵、独孤信在府兵体系拥有相当大的军事政治实力,宇文护何以能迅速解决赵贵、独孤信事件,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认为这是宇文泰生前长期经营的结果。宇文泰在利用
驾拔岳、贺拔胜的旧部起家,“挟天子而令诸侯”,以成霸业的同时,早就着手培养自己的嫡系势力。经过他多年经营,在魏恭帝三年(556)时,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宇文家族为中
心,
有着强烈姻亲色彩的利益集团。现就这个集团中与宇文氏代魏和解决赵贵、独孤信事件直接有关人员的表现作一梳理:宇文导、宇文护:宇文泰长兄宇文颢的次子及三子。据《周
书》卷10导本传载:“太祖爱之”,“每出征讨,导恒居守”。宇文泰因诸子年幼,实视导为自己的接班人,所以每次征伐,令导坐镇华州大本营。大统十二年(546)后,更令导
任秦州刺史,监视独孤信,委以重任。
导死於魏恭帝元年(554),位至使持节,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太子少保、秦州刺史、章武郡公。护是导的弟弟,“普泰初,自晋阳至平凉”。“太祖诸子并幼,遂
委护以家务,内外不严而肃。太祖尝曰:‘此儿志度类我。’”魏恭帝三年(556)位至大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中山公,宇文泰在泾州病笃,“驰驿召护”“谓护曰:‘吾形容若此,必是不济。诸子幼小,寇贼末宁,天下之事,属之於汝,宜勉力以成吾志。’”〔〕安排
护接替自己,主持大事。此处所谓“天下之事”,“以成吾志”,实指逐步集中兵权,取代元魏,自立大统等事。所以后来宇文氏代魏应出宇文泰安排。
贺兰祥:宇文泰外甥,“长於舅氏,特为太祖所爱”。魏恭帝三年(556)时位至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小司马、同州刺史。“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时晋公护
执政,祥与护为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之事,护皆与祥参谋。及诛赵贵,……祥有力焉”。同州是宇文家族的军事大本营,贺兰祥为刺史,起到了稳定军事中心的作用。
尉迟纲:宇文泰外甥,“少孤,与兄迥依托舅氏”。“从太祖征伐,常陪侍帷幄,出入卧内”,“太祖甚宠之。委以心膂”。魏恭帝三年(556)位至大将军兼领军将军、开府仪
同三司、加侍中、昌平郡公。
“孝闵帝践祚,纲以亲戚掌禁兵,除小司马”。纲在魏废帝二年(55)已经典禁旅,挫败魏帝的政变。宇文护执政后,又掌禁兵,在保卫宇文护集团、防止叛乱上起了重要作用。
于谨:于谨早在宇文泰任夏州刺史时,即任长史。在贺拔岳遇害后,是谨向泰陈迎魏帝西迁,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策,才使泰得以逐步创下基业。大统中,泰将女儿平原公主嫁给谨
子于翼,结为姻亲。魏恭帝三年(556)位至使持节、柱国大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大司寇、雍州刺史、常山郡公、新野郡公。“及太祖崩,孝闵帝尚幼,中山公护虽受顾命,而名位素下,群公各图执政,莫相率服。护深忧之,密访於谨
。谨曰:‘夙蒙丞相殊眷,情深骨肉。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若对众定策,公必不得辞让。’明日,群公会议。谨曰:‘昔帝室倾危,人图问鼎。丞相志在匡救,投袂荷戈,故
得国祚中兴,群生遂性。今上天降祸,奄弃庶寮。嗣子虽幼,而中山公亲则犹子,兼受顾托,军国之事,理须归之。’辞色抗厉,众皆悚动。护曰:‘此是家事,素虽庸昧,何敢
有辞。’谨既太祖等夷,护每礼敬。至是,谨乃趋而言曰:‘公若统理军国,谨等便有所依。’遂再拜。群公迫於谨,亦再拜,因是众议始定。”〔4〕于谨不仅地位高,而且坐
镇长安所在的雍州,他的活动在巩固新建的北周政权和确立宇文护执政方面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李弼:李弼原是侯莫陈悦的部将,在宇文泰征悦时,弼以悦的姻亲的身份来降,〔5〕从而导致了悦的失败。宇文泰为拉拢弼,将女儿义安长公主嫁给弼次子晖。魏废帝元年(55
)位至柱国大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太传、大司徒、赵郡公,“及晋公护执政,朝之大事,皆与于谨及弼等参议”。〔6〕另有李远本为陇西豪强,宇文泰为了拉拢地方势力,将女儿义归公
主嫁给了远次子李基。李远在宇文泰换掉原太子宇文毓(独孤信之婿)中的作用已见前述。虽然李远的举动可能含有缓和宇文泰与独孤信矛盾的意图,但这毕竟有利于宇文泰排挤
独孤信。远以地方豪强参加宇文氏的立储问题,当然和他的外戚身份有关。
从上述我们不难看出,在魏恭帝三年(556)宇文泰去世时,自己的接班人已经确定,集中兵权、代魏自立的方针也已明朗,宇文氏的姻亲掌握着首都长安所在地雍州的兵权(于
谨)、城禁卫戍兵权(尉迟纲)、军事大本营的兵权(贺兰祥)。同时,宇文导之子宇文亮又率重兵驻守秦州,防止政敌独孤信的异动。在这种格局下,再加上他们之间彼此通力
合作,宇文氏已经掌握了主动,可以应付任何事变。
赵贵与独孤信本属两个不同派系,赵贵只是出于对宇文护的不满才临时拉拢宇文氏的政敌独孤信,阴谋杀死宇文护。信“有奇谋大略”,看出了宇文氏政权已不可推翻,杀护之举
必败,所以“及期,贵欲发,信止之”,〔7〕致使政变流产。后来,由于宇文盛、宇文丘兄弟的告密,赵贵、独孤信先后身死。从北周政权初建时的政治、军事形势看,虽然“
群公各图执政,莫相率服”〔8〕但是均已无力取代宇文氏,所以赵贵、独孤信的失败是必然的。当然,这一切都是宇文泰生前多年经营部署的结果,宇文护不过是一个出色的执
行者而已。
赵贵、独孤信事件是北周政权初建时的一件大事。通过对这件事来龙去脉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宇文氏基本是靠贺拔岳和贺拔胜两人旧部的军事力量起家的。宇文泰在利用贺拔岳
和贺拔胜旧部的同时,又努力培植自己的势力,这就不免要同贺拔岳和贺拔胜的旧部发生矛盾,赵贵、独孤信事件正是这种矛盾发展的结果。
通过对赵贵、独孤信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对府兵制度的起源有进一步的认识。近几十年来,中外学者对西魏府兵制度形成的原因,已经作了很多探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
们认为,府兵制度的形成,除了鲜卑的部落兵制、豪强大族的聚族而居等因素外,还应该从西魏军事力量的派系结构方面加以考虑。从本文前面的分析看,府兵制度是西魏各种军
事派系力量在发展中互相制衡而形成的。宇文泰由於缺乏自己的嫡系力量,当然要设法驾御贺拔岳、贺拔胜旧部以为己用。这样,贺拔岳旧部、贺拔胜旧部必然要有相对独立的发
展,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军府系统。对这种军府系统,宇文泰也只能在“位总百揆,督中外军”的名义下加以驾御,而不能象高欢对东魏京畿兵那样直接指挥统帅。这样的军事派
系格局,是形成府兵制的重要原因。这些,因与赵贵、独孤信事件无直接关系,有待另文详析。
分析西魏时宇文泰与贺拔岳旧部、贺拔胜旧部的矛盾,还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杨坚代周的认识。杨坚为杨忠之子。杨忠为独孤信旧部,北魏时,就曾“从独孤信破梁下溠戍,平南阳
,并有功。”〔9〕入西魏后,又从信征战。独孤信将自己的第七个女儿嫁给杨忠之子杨坚,使两家结为儿女亲家。可见杨忠与独孤信的关系非同一般。宇文护专政后,赵贵、独
孤信事件时,忠虽无任何不满表示,但细绎史料,仍发现他与宇文护颇有隔阂。《通鉴》卷170
《陈临海王光大二年》条谓“(杨)坚为开府仪同三司、小宫伯,晋公护欲引为心腹。坚以白忠,忠曰:‘两姑之间难为妇,汝其勿往!’坚乃辞之。”据《隋书》卷1《高祖纪》
,杨坚在北周明
帝即位后为右小宫伯的,且“两姑之间难为妇”一语,明系指宇文护与北周明帝的矛盾而言,这说明宇文护专政之初曾想通过拉拢杨坚来拉拢杨忠,但为忠所拒绝。杨忠虽未公开
反对宇文护,而实际上对宇文氏极为不满。其原因就是杨忠本是独孤信系统中的人物,与宇文氏处於对立地位。正因为杨忠与宇文护保持距离,所以在武帝保定四年(564)杨忠出
击突厥班师后,“高祖将以忠为太传,晋公护以其不附己,难之”,〔40〕宇文护与杨忠的这种矛盾自然要扩大到杨坚身上。“宇文护执政,尤忌高祖(即杨坚),屡加害焉,大
将侯伏侯寿等匡护得免”。因为杨坚相貌伟异,周明帝宇文毓怯其不利于周室,颇为疑忌,只是由於善相者赵昭伪称坚“不过作柱国耳”,坚才得免祸。〔41〕这说明不仅宇文护
,而且是宇文氏家族都欲加害杨坚。这当然是因为坚属于独孤信系统的缘故。隋文帝杨坚即位初期,极为信任高熲。按《隋书》卷41熲本传:高熲之父名高宾,“背齐归周,大司
马独孤信引为僚佐,赐姓独孤氏”,是独孤信的旧部。因为彼此都与独孤信有渊源,所以杨坚与高熲一拍即合。在杨坚吸纳高熲时,熲表示“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熲亦不辞
灭族”。杨坚对高熲也是“委以心膂”,“朝臣莫与为比”。甚至“每呼为‘独孤’而不名”〔4〕。君臣遇合之际,有明显的独孤信派系色彩。
前文已经分析,尉迟迥是宇文氏姻亲集团的重要人物。周静帝大象元年(579)杨坚辅政后,即“以迥望位夙重,怯为异图”,打算把他自相州总管任内召回长安。而迥也“以隋
文帝当权将图纂夺,遂谋举兵”,并说:“吾居将相,与国舅甥,同休共戚,义由一体。先帝处吾於此,本欲寄以安危。”〔4〕以宇文氏集团利益的坚决捍卫者自任,杨坚和尉
迟迥彼此对对方心事都了如指掌,正是宇文氏集团与独孤信系统长期矛盾,互相猜忌、互相防备的结果。
尉迟迥有个孙女,有美色,迥败后,没入宫中。杨坚在“仁寿宫见而悦之,因此得幸”。坚后独孤氏知道以后,在坚上朝时“阴杀之”。〔44〕这件事可算独孤信系统与宇文氏集
团长期矛盾的一个余波。〔45〕
隋文帝杨坚代周,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46〕如从军事派系角度看,它是宇文氏集团与贺拔胜、独孤信系统的矛盾长期演变的结果,其远因可上溯至北周初年的赵贵
、独孤信事件。
本文草成后,承刘宗汉先生补充了一些资料,谨致感谢!注释:〔1〕〔〕《周书》卷11晋荡公护传。〔〕〔7〕《周书》卷16赵贵传。〔〕据朱大渭先生估计,其众约有
5万人左右,见所著《北魏末年人民大起义若干史实的辨析》,刊《中国农民战争史论丛》辑。
〔4〕《周书》卷1文帝纪上、卷16独孤信传。〔5〕《周书》卷15寇洛传。〔6〕并见《周书》卷7赫连达传。〔7〕参见毛汉光《西魏府兵史论》刊[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
研究所集刊》58本分。
〔8〕见前举毛汉光文。〔9〕《册府元龟》卷1帝系记载的唐高祖李渊所谓李虎“从文帝破高欢於沙苑,斩级居多”,似出唐人文饰,难於遽信。〔10〕如唐长孺先生认为是《周
书》有意避讳李虎的战功不写,见《魏周府兵制度辨疑》,刊《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11〕当然不给予实权。李虎的柱国几同尸位素餐,见前引毛汉光文。〔1〕司马光语,见《通鉴》卷166梁敬帝太平元年条。〔1〕〔4〕〔8〕《周书》卷15于谨传。
〔14〕并见《周书》卷16侯莫陈崇传。〔15〕《通鉴》卷156梁武帝中大通六年。〔16〕《通鉴》卷157梁武帝大同二年。〔17〕《周书》卷14贺拔胜传。
〔18〕于谨建议宇文泰迎魏帝时语,见《周书》卷15于谨传。〔19〕《周书》卷16独孤信传。〔0〕《周书》卷6郑伟传。〔1〕《周书》卷文帝纪,《北史》卷61权景宣传
。
〔〕《周书》卷6刘志传。〔〕《周书》卷16独孤信传,卷10宇文导传。〔4〕《魏书》卷98萧衍传。〔5〕《周书》卷9明帝独孤皇后传谓“帝之在藩也,
纳为夫人”。据同书卷4明帝纪,宇文毓生於永熙三年(54),大统十四年(548)14岁时封宁都郡公。既云“在藩”故不应早于大统十四年。且前此毓年尚幼,也不可能纳女为
夫人。
〔6〕《周书》卷10宇文亮传。〔7〕《周书》卷文帝纪下。〔8〕《周书》卷8柳虬传。〔9〕《周书》卷5李远传,李远是陇西豪强,既为宇文泰拉拢宠信,又曾是独孤
信的部下。他此举可能是为了防止泰与信公开决裂的一种表演。因为事后他拜谢信说:“临大事,不得不尔。”信也谢远说:“今日赖公决此大议。”如果他真想杀信,未必如此
。
〔0〕《周书》卷孝闵帝纪。〔1〕《周书》卷4明帝纪载:元年(557)十二月诏书有“元氏子女自坐赵贵等事以来所有没入为官口者,悉宜放免”语,其时距赵贵事件,不足
一年。
〔〕“元氏子女”本无实权,姑置不论。孝闵帝纪提到的4人中,万俟几通、王龙仁只此一见。叱奴兴只见於《周书》卷19宇文贵传、卷1尉迟迥传,为大统初年伐蜀时的一员
偏将,余无可考。长孙僧衍为长孙俭长子,见《北史》卷长孙俭传,亦无事迹可考:足见这4
人均非重要人物。〔5〕“弼妻,悦之姊也。特为悦所亲委,众咸信之”。见《周书》卷15李弼传。〔6〕《周书》卷15李弼传。〔9〕〔40〕《周书》卷19杨忠传。
〔41〕《隋书》卷1高祖纪。〔4〕《隋书》卷41高熲传。〔4〕《周书》卷1尉迟迥传。〔44〕《隋书》卷6文献独孤皇后传。〔45〕独孤后本传载:独孤后“性尤妒忌,后
宫莫敢进御”,但陈宣帝女宣华夫人,即有宠於杨坚。容华夫人蔡氏难以独孤后故“希得进御”,只是较为收敛。所以尉迟迥孙女事件仍有其政治色彩。
〔46〕清人赵翼即已注意此问题,认为“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见所撰《廿二史劄记》卷15隋文帝杀宇文氏子孙。(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