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年代:从陕北窑洞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273章 卖的是人情世故~
“那我真的去看看?”
孙庆余听完孙向阳的话,搓着手,满脸不好意思,却又明显意动的说道。
还别说,他之前除了抱怨儿子不写信回来,还真没想过亲自去看看。
农村固有的思想,束缚住了他的双脚。
“去吧,一家人都去瞧瞧,大队报销。”
孙向阳笑了笑说道。
“不用,我去看儿子,又不是出差,怎么能让大队报销,我自己掏钱。”
孙庆余拍着口袋说道。
在煤矿改革以后,整个双水湾的社员,只要肯干活,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基本都能拿二三十个工分。
但双水湾的干部,包括孙庆余,也包括老支书,大队长这些人,就有些不好算了。
是继续拿十个工分,还是多拿,凭什么多拿?
当时,大家还纠结过一阵,主要是他们的工作,想要多劳多得,也不好评定,这里面的线如何划分?
按照老支书的想法,他们这些人继续拿十个工分就行。
不过孙向阳却否决了老支书的提议,最后想了個折中的办法。
像生产小队的队长,这些人拿是生产小队的平均工分。
他跟孙恩光在煤矿上班,拿的是煤矿的平均工分。
至于老支书,大队长,会计,妇女主任,这些人,拿的却是整个双水湾的平均工分。
如此一来,当干部的想要多拿工分,就得督促手下多干活,社员们赚的越多,这些干部拿的也越多。
不过因为平均的缘故,肯定比不得一些拿最多的社员,属于中游。
这个分配方式提出来以后,立即得到全体一致认可,都觉得方法不错。
毕竟干部也是人,也得吃饭,看着大家每天拿二三十个工分,自己仍旧每天拿十个工分,任谁的心里都会不平衡。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像老支书那么一心只为双水湾。
所以,孙庆余说自己有钱,并不是夸张。
“对了,你过来找我有事?”
这时,孙庆余才忍不住问道。
毕竟正常情况下,孙向阳很少跑来找他。
“我听人说,咱们在信用社的账上,还有五十三万多?”
孙向阳言归正传。
“对,五十三万七千六百三十八块七毛四分。”
孙庆余立即给出了一个精准的数字。
说完后,孙庆余又好奇的问道:“你听谁说的?前不久炼焦厂那边刚入了账,除了大队长来问了一句,我也没往外说。”
关于账上有多少钱,某种程度上是需要保密的,不能弄的双水湾人尽皆知,要不然这么多钱,实在太容易让人眼红了,也容易生事。
“咱们有多少钱,县里知道的一清二楚,先前苏县跟我说,要借点钱用用,我已经答应了,老支书那边也知道。”
孙向阳说道。
“这是盯上咱们的钱了啊,其实我上次去信用社的时候,那个王主任就有点殷勤的过分,苏县这次借走也算是好事,就怕以后还会有人源源不断的想要借咱们的钱。”
孙庆余有些忧心的说道。
五十万很多,但随着煤矿产量暴涨,以及炼焦厂那边每个月结算一次,再加上剪纸画的收入,双水湾账上的钱只会越来越多。
毕竟社员们的钱基本都是年底才发,所以那些钱,很大一部分属于双水湾全体社员,再就是还欠着不少外债。
哪怕孙庆余,也不会一有钱立马就还账,怎么也得拖一拖。
“这的确是个问题。”
孙向阳点点头。
这些钱,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这次是苏慧晚,但以后呢?
“要不去地区的信用社开个账号?”
孙庆余想了想说道。
相比县里,地区就没有那么显眼了。
到时候只要跟炼焦厂那边说好就行。
“没用,都是信用社,这边真想知道,就算你去省里开账号都没用,实在不行,等再下来钱,把账先还了,然后直接发给大家。”
孙向阳干脆说道。
“直接发?这还没到过年呢。”
孙庆余忍不住说道。
那些生产队,有一个算一个,哪个不是年底结算?
“没必要,别的生产队是没钱,所以只能等到年底发,咱们的情况是钱太多了,放在账上肯定有人惦记,直接发给大家,让大家高兴一下,干活也更有动力。”
孙向阳说道。
“行,听你的,就是一个月一发,我自己肯定忙不过来。”
孙庆余苦着脸说道。
“多找几个统计员,把工分统计出来,然后先定个差不多的日值,按照这个日值发,等年底的时候,再算总账,日值高了,就割出来,少了就补上,至于那些种地的社员,也都先按照一个标准发,年底再一起统计。”
孙向阳说道。
这钱只要月月发下来,账上的钱至少没那么显眼了。
甚至可以借发工资的名义,多取出一些来,弄个大保险柜,存起来。
再不行也可以想办法购买一些黄金,不管怎么说,都会升值,比起单纯把钱放在账上,或者藏在保险柜里,可要合算太多。
有了这次‘教训’,以后无论如何也不能在账上放太多钱。
“这样也好,苏县这次要借多少钱?什么时候要?”
孙庆余痛快的说道。
别人借钱,他或许会舍不得,但苏慧晚那是别人吗?
跟自家人没什么两样。
更何况,孙向阳跟老支书都已经同意,他这个会计,还能反对不成?
“五十万,你明天去趟县里,找苏副县,这钱实际上是借给纸箱厂的,给高档养生枣做包装用,等回头卖了枣,再还钱。”
“高档养生枣?就是咱们乡下种的那种吧?那玩意得卖多少才能赚够五十万?”
孙庆余忍不住说道。
前不久,苏慧晚直接给所有生产队下了通知,要收枣,所以对此他并不意外。
只是,他也不觉得这些枣能卖什么钱。
他记得去年赶集的时候,有人卖鲜枣,八分钱一斤,就算晒干了,顶天两毛钱一斤。
供销社里有种伊拉克蜜枣,特别甜,也才卖三毛钱一斤。
就算卖三毛钱一斤,五十万能买八十吨。 全县所有的枣都收来,才多少?
毕竟生产队虽然有一些枣树,但其实并不多,等熟了以后,大家摘点分分,解个馋什么的。
>
第273章 卖的是人情世故~
“那我真的去看看?”
孙庆余听完孙向阳的话,搓着手,满脸不好意思,却又明显意动的说道。
还别说,他之前除了抱怨儿子不写信回来,还真没想过亲自去看看。
农村固有的思想,束缚住了他的双脚。
“去吧,一家人都去瞧瞧,大队报销。”
孙向阳笑了笑说道。
“不用,我去看儿子,又不是出差,怎么能让大队报销,我自己掏钱。”
孙庆余拍着口袋说道。
在煤矿改革以后,整个双水湾的社员,只要肯干活,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基本都能拿二三十个工分。
但双水湾的干部,包括孙庆余,也包括老支书,大队长这些人,就有些不好算了。
是继续拿十个工分,还是多拿,凭什么多拿?
当时,大家还纠结过一阵,主要是他们的工作,想要多劳多得,也不好评定,这里面的线如何划分?
按照老支书的想法,他们这些人继续拿十个工分就行。
不过孙向阳却否决了老支书的提议,最后想了個折中的办法。
像生产小队的队长,这些人拿是生产小队的平均工分。
他跟孙恩光在煤矿上班,拿的是煤矿的平均工分。
至于老支书,大队长,会计,妇女主任,这些人,拿的却是整个双水湾的平均工分。
如此一来,当干部的想要多拿工分,就得督促手下多干活,社员们赚的越多,这些干部拿的也越多。
不过因为平均的缘故,肯定比不得一些拿最多的社员,属于中游。
这个分配方式提出来以后,立即得到全体一致认可,都觉得方法不错。
毕竟干部也是人,也得吃饭,看着大家每天拿二三十个工分,自己仍旧每天拿十个工分,任谁的心里都会不平衡。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像老支书那么一心只为双水湾。
所以,孙庆余说自己有钱,并不是夸张。
“对了,你过来找我有事?”
这时,孙庆余才忍不住问道。
毕竟正常情况下,孙向阳很少跑来找他。
“我听人说,咱们在信用社的账上,还有五十三万多?”
孙向阳言归正传。
“对,五十三万七千六百三十八块七毛四分。”
孙庆余立即给出了一个精准的数字。
说完后,孙庆余又好奇的问道:“你听谁说的?前不久炼焦厂那边刚入了账,除了大队长来问了一句,我也没往外说。”
关于账上有多少钱,某种程度上是需要保密的,不能弄的双水湾人尽皆知,要不然这么多钱,实在太容易让人眼红了,也容易生事。
“咱们有多少钱,县里知道的一清二楚,先前苏县跟我说,要借点钱用用,我已经答应了,老支书那边也知道。”
孙向阳说道。
“这是盯上咱们的钱了啊,其实我上次去信用社的时候,那个王主任就有点殷勤的过分,苏县这次借走也算是好事,就怕以后还会有人源源不断的想要借咱们的钱。”
孙庆余有些忧心的说道。
五十万很多,但随着煤矿产量暴涨,以及炼焦厂那边每个月结算一次,再加上剪纸画的收入,双水湾账上的钱只会越来越多。
毕竟社员们的钱基本都是年底才发,所以那些钱,很大一部分属于双水湾全体社员,再就是还欠着不少外债。
哪怕孙庆余,也不会一有钱立马就还账,怎么也得拖一拖。
“这的确是个问题。”
孙向阳点点头。
这些钱,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这次是苏慧晚,但以后呢?
“要不去地区的信用社开个账号?”
孙庆余想了想说道。
相比县里,地区就没有那么显眼了。
到时候只要跟炼焦厂那边说好就行。
“没用,都是信用社,这边真想知道,就算你去省里开账号都没用,实在不行,等再下来钱,把账先还了,然后直接发给大家。”
孙向阳干脆说道。
“直接发?这还没到过年呢。”
孙庆余忍不住说道。
那些生产队,有一个算一个,哪个不是年底结算?
“没必要,别的生产队是没钱,所以只能等到年底发,咱们的情况是钱太多了,放在账上肯定有人惦记,直接发给大家,让大家高兴一下,干活也更有动力。”
孙向阳说道。
“行,听你的,就是一个月一发,我自己肯定忙不过来。”
孙庆余苦着脸说道。
“多找几个统计员,把工分统计出来,然后先定个差不多的日值,按照这个日值发,等年底的时候,再算总账,日值高了,就割出来,少了就补上,至于那些种地的社员,也都先按照一个标准发,年底再一起统计。”
孙向阳说道。
这钱只要月月发下来,账上的钱至少没那么显眼了。
甚至可以借发工资的名义,多取出一些来,弄个大保险柜,存起来。
再不行也可以想办法购买一些黄金,不管怎么说,都会升值,比起单纯把钱放在账上,或者藏在保险柜里,可要合算太多。
有了这次‘教训’,以后无论如何也不能在账上放太多钱。
“这样也好,苏县这次要借多少钱?什么时候要?”
孙庆余痛快的说道。
别人借钱,他或许会舍不得,但苏慧晚那是别人吗?
跟自家人没什么两样。
更何况,孙向阳跟老支书都已经同意,他这个会计,还能反对不成?
“五十万,你明天去趟县里,找苏副县,这钱实际上是借给纸箱厂的,给高档养生枣做包装用,等回头卖了枣,再还钱。”
“高档养生枣?就是咱们乡下种的那种吧?那玩意得卖多少才能赚够五十万?”
孙庆余忍不住说道。
前不久,苏慧晚直接给所有生产队下了通知,要收枣,所以对此他并不意外。
只是,他也不觉得这些枣能卖什么钱。
他记得去年赶集的时候,有人卖鲜枣,八分钱一斤,就算晒干了,顶天两毛钱一斤。
供销社里有种伊拉克蜜枣,特别甜,也才卖三毛钱一斤。
就算卖三毛钱一斤,五十万能买八十吨。 全县所有的枣都收来,才多少?
毕竟生产队虽然有一些枣树,但其实并不多,等熟了以后,大家摘点分分,解个馋什么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