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宋朝的哈佛大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长公主还在普降甘霖时,王木木就已经将自己关于应用道潜的建议摩尔斯了宇文柔奴,由其转告曹王赵頵,并由赵頵去与皇上沟通。因事涉长公主,皇上很随和,一切顺利。在长公主回120时,道潜已经从120的二楼贵宾室走了出来。道潜自青歌大会见识了王木木的大才、奇才,后又半闻半见了不少匪夷所思的事,时时刻刻都想亲近王木木,其中,好奇有之,弘法有之,求知有之,福众有之。
刚才王木木在摩尔斯时,建议“皇”给道潜赐号“妙总”法师。由于今天的“皇”的存在处于“浆糊”状态,所以,由曹王赵頵出面,说是奉旨行事,给道潜法师赐了号,号名“妙总”。
至于号名“妙总”,王木木也是思量了一番的:后世的文献一般都是这样记载的:“崇宁三年(1104)赐号妙总大师”。而《中华佛典宝库》编集的《佛教人物传》记“建中靖国初,……诏复为僧,赐号妙总大师”。靖国初为公元的1101年或稍后。此二说王木木认为误,在1104年前,或1101年前,苏东坡的诗文中已对道潜称“妙总”号,如《东坡全集》卷八十四《答参寥》三首中就有“妙总”称号,此诗自注是在恵州所作。苏东坡在惠为1094到1097,所以,至少在1097前已经有“妙总”的赐号。《东坡全集》卷八十三《与参寥》载:“近递中附吕丞相所奏妙总师号牒去,必已披受讫,即日起居何如?某来日出城赴定州,南北当又暌隔,然请会稽之意终未已也。”苏轼在1093年9月出知定州,诗文中言“某来日出城赴定州”,则在出知定州之前苏轼所托吕丞相所奏“妙总”师号的碟文已上奏,约在1093年9月前朝廷赐号颁下。故有些历史记载真是不大可信。
又:《释氏稽古略》记:“及吕丞相公著为奏妙总师名之,后与简牍,则曰‘妙总老师’。”
此记载表明:道潜的“妙总”师号的碟文系吕公著所奏。王木木认为这是个笑话,不可能,是个大错误。据《续资治通鉴》卷八十一元祐四年二月甲辰:“司空、同平章军国事、申国公吕公著卒,年七十二。”吕公著早在1089年已卒,哪有可能在1093年“奏妙总师名之”。所以,如果将此处的“吕公著”换成“吕大防”,两人都是“吕丞相”,倒是可能性较大,因为吕大防卒于1097年,1093年尚在,尚能“奏妙总师名之”。所以,历史啊,你教人,你也误人,睁眼看世界,也得睁眼看历史,看时,真得把眼睛睁得大大的。这里,吕公著,当是吕大防之误。那么,别处,上下几千年,又有多多少少什么什么之误呐?
王木木尊重历史,但不迷信历史,换眼看历史,当有别一样的精彩。
现在,元丰四年,1081年。如在现在这个时候道潜已有“妙总”之号,很好嘛。虽然后世的记载上没有,但不等于历史上就不可能有,且,这与已有的记载也并不相悖。何况,王木木是建议赐号“妙总”法师,而非“妙总”大师。本来嘛,如无“妙总”法师在前,皇上能一下子就赐个“妙总”大师?这不突兀吗?我是不是在做好事?我填嵌了历史的缝隙?让历史光滑了不少?合理了不少?
现在,容光焕发的妙总法师道潜正缓步行来,他也知道,自已沾了哈佛大学的光,是死而复生的长公主和二世为人的王木木的支撑,才使自已这个“苏党”被启用,被赐号。看到王木木一下子剃度了19万辽人和2500人西夏人,惊得合不拢嘴了。全大宋能有多少僧人?而且近20万人全要归于自已主持,真是受宠若惊了。
刚才,道潜与同为好佛的曹王赵頵有过交流,赵頵让道潜去岱山岛的超果寺当主持。这超果寺眼下是岱山岛的第一大寺。旧名“资福寺”,晋天福二年(937)建,是岱山岛上最早的寺院。寺院原本建在高亭岭下,因近于闹市且近于海,常受遭寇盗劫掠,僧侣们难于安居。北宋乾德四年(966),寺院移建至磨心岭西的白石峰下。
白石峰境地,为蓬莱十景之一,称为“白峰积雪”。此峰秀丽挺拔,林樾苍润,时常有白云笼罩山巅。冬天,白雪皑皑覆盖山巅,成为岛上乃至海上行船人们的赏心悦目的景致。
宋治平二年(1065),“赐今额”——即皇帝赐额资福寺为“超果寺”,取“超度众生,修成正果”之意。四年(1067),建造大殿、法堂、丈室。此时的超果寺已是“岛中最称胜者,基宇广延,肇造宏丽,松竹环山,莲池绕宇,觅景寻幽者,莫不于此流连称赏不置。”超果寺坐落在岱山岛上,虎斗岙磨心岭下西南山麓。寺院占地约五千平方米,砖木结构,有大殿前后各五间,东西廊房各十余间。
超果寺大殿供奉着释迦摩尼佛像,左右两边各列九尊罗汉。农历正月初八,相传为十八罗汉诞辰——这天,岛民们晨起沐浴净身,带上香烛赶往超果寺。进寺后焚香祈祷,礼毕入殿。此时,入殿者需要留意是左脚还是右脚先跨过门槛——左脚先进的,从左边的罗汉开始数,右脚先进的从右边开始数,年岁超过十八的,则要循环往复数,直数至自己的岁数——那尊罗汉的相貌、神情及所持之物,能预知你这一个农历年的命运。多少年来,岱山岛上的人们都沿袭着“数罗汉”这一习俗。
道潜知道,这些辽人,西夏人,只是名义上的皈依,剃度只能改变其发型,哪能改变其内心。现在的这种设计,少不了鬼精明的王木木的暗示和开导。用剃度当僧侣来为宋廷搪塞辽廷的诘难,而一心追求幸福生活的辽人也明白,在宋代,僧侣是比较富有和特殊的群体。宋代寺庙大都广有田产,还能经商,放高利贷,可以娶妻生子,香火收入也不菲,犯了罪处罚也较轻,俗人犯罪入了僧门还能免去一定的罪过。大概是由于利益所趋,世俗女子觉得嫁给和尚是个不错的选择,所以,宋代的和尚大都有家室、有妻儿老小。
众所周知,和尚是不能结婚的。究其原因,是因其结婚以后,就会有有子女的累赘,有家务事缠缚身子,不能荷担如来**,到处宏扬佛法,普渡众生。自东汉时期佛教传入我国以来,佛教教义虽有多种变化,但独身灭欲是一直不变的,并视为教规之一。
然而到了宋代,却出现和尚娶妻生子的奇怪现象。据宋代《鸡肋编》记载:“广南风俗,市井坐估,多僧人为之,率皆致富。又例有家室,故其妇女多嫁于僧。”
《鸡肋编》,古代笔记,宋朝庄绰所著,后人推为与周密之《齐东野语》相埒。书中所记先世旧闻,当代事实,多可供史家研究,有些可补正史之不足;所记各地习俗,异闻琐事,亦可资参考。此书所记载的宋代的社会状况和各地风俗,历来为史学家和民俗专家们所看重。
宋代和尚尤其是岭南地区的僧人为什么能娶妻生子?世俗女子为什么敢于嫁给和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佛儒两教融合并世俗化的结果。自唐朝中期以后,佛家以六祖慧能为代表的禅宗南派的影响日益扩大。由于该派摒弃了烦琐的宗教仪式,强调心既是佛,佛在心中,人一旦醒悟,立刻就可成佛,无须长期入庙专门修炼,简化了程序,受到民众的欢迎。到了宋代,禅宗发展到了新的程度,世俗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在其教徒心中,皇帝成了“佛”。宋代皇帝推崇文人儒家,反过来对佛教采取了宽容扶植的政策,加深了佛教思想与儒家思想的融合,这又更加加深了佛教的世俗化和儒家化。这一切,都为这些辽俘以已循入空门为由寻求辽廷的免责。
一心追求幸福生活的辽人算盘打得也蛮好,一方面,大宋的和尚既幸福又性福,就是不采野花,自家的家眷近在咫尺,犁田播种误不了;另一方面,大家心知肚明,辽俘变辽僧,或者说辽俘变宋僧,只是上台串个角而已,下了戏台,该咋就咋,谁牛就随谁。
不管真假,道潜现在有7万多的僧侣及其家眷十多万人要管理,压力不小啊,靖海王咋不给我来点什么样凝聚力呐?
道潜来到了王木木的身边,由王木木将自已介绍给萧金刚等人,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一种委托和权力转移。
王木木向众人说:“这位是杭州永明寺道潜禅师,清凉文益禅师之法嗣,俗姓武,蒲津(今山西永济)人。自幼不吃荤,聪颖、好学。很小就能诵读《法华经》,稍长后便在西菩寺出家为僧。道潜禅师容姿端雅,身长七尺,胸前有黑子七点,状如北斗。时人皆谓其非为常人。今又蒙皇上看重,赐号“妙总”法师;他本人又是我们哈佛大学神学院的副院长,并兼任本州海域羁糜州宗教事务局局长,从四品。所以,往后,你们在小教事务上,多与妙总法师联系,我有空也会常来关心大家的。好,今天是个好日子,好日子总应该有点什么彩头,那,我们走吧,到刚落成的岱秀索道去看看。”
现在岱山岛到秀山岛的索道是分十段建设的:
第一段称磨峰道,是岱山岛磨盘山西南沿海过岱衡洋到南面的小岛上的峰景湾,全程长100米,是用山石填海成道,面铺水泥;
第二段称峰浦道,是到峰景湾后,陆行500多米,过对港山,至岛西南沿海,全程仅20米,也是用山石填海成道,面铺水泥;
第三段称浦鸭索,是在大浦头岛上步行120米后,上索道南溜至野鸭蛋山,索道长230米;
第四段称鸭牛索,是野鸭子山向南稍西,溜300米至山牛轭岛,岛上步行60米;
第五段称牛高桥,是向南稍东,全程长100米,是架设的悬索桥,桥至高亭牛轭岛;
第六段称高浪索,是在高亭牛轭岛上步行150米后,上索道西溜至东岱岛的浪蓟碗,索道长500米;
第七段称山龟索,是在南岱岛上西行2公里半后,从小山咀头到龟山航门,索道长700米;
第八段称龟翰索,是从龟山航门到翰林石,索道长700米;
第九段称翰瓦索,是从翰林石到瓦窑门屿,索道长600米;
第十段称瓦秀索,是从瓦窑门屿到秀山岛的小欢喜,索道长700米。
七索二道一桥合称岱秀溜索桥,海上长度为3950米;算上跳板岛的陆程,则全程长为7280米。这样的工程,即使在21世纪,也非小事,但,王木木干了,也是想积累一些相关的经验。
在这里,索道采用的是在21世纪时,王种木见过的西南地区,如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和甘肃的南部地区的嵩山峻岭的山涧上或者湍急的河流上的那种桥。如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乌江上的那些溜索桥。那些溜索桥,是索桥的一类,是索桥家族中构造最简单的一种。由两条藤索或竹索和一个吊篮或一个劈成两半的竹筒(或木筒)组成。过河的时候将人的身体拦腰绑住,系在一个劈成两半的竹筒(或木筒)上包住溜索绑好,此时用手拉住溜索,人的身体就挂在溜索上了。利用溜索一头高一头低,加上重力作用和人的使劲,吊篮或竹筒就会滑动,一直到达对岸。如果溜索较陡,人更不需要什么力气就可以溜滑而过。但是用溜索桥过河是有一定的危险的,所以人人过河都是赌命的。在过河的时候受伤、死亡的事故常有发生。如在过河的时候钢丝或藤索断裂,或绳子系得不牢,导致事故发生。所以,王木木在这里的溜索桥的材料上选用了由钢丝编织的自润钢索;滑轮组代替了劈成两半的竹筒;过河的人不用绑腰,端坐大吊篮,并有安全带,比1000年后的产品还好。
王木木设计的溜索桥,全部是双索的,故在海面上不必用力气,当然,因此,他要建造七座高塔和七座低塔。低塔都是3米高,而高塔则因溜距大小而高低不一,最高的有120米,当然可以利用岛山而抵扣一些高度,但最终,还得建100米的高塔3座。
王木木在指点了西夏人该如何包扎受伤的五人后,就上马和众人一起边走边聊缓步移驾位于秀山岛北部的小欢喜了。
从九子... -->>
在长公主还在普降甘霖时,王木木就已经将自己关于应用道潜的建议摩尔斯了宇文柔奴,由其转告曹王赵頵,并由赵頵去与皇上沟通。因事涉长公主,皇上很随和,一切顺利。在长公主回120时,道潜已经从120的二楼贵宾室走了出来。道潜自青歌大会见识了王木木的大才、奇才,后又半闻半见了不少匪夷所思的事,时时刻刻都想亲近王木木,其中,好奇有之,弘法有之,求知有之,福众有之。
刚才王木木在摩尔斯时,建议“皇”给道潜赐号“妙总”法师。由于今天的“皇”的存在处于“浆糊”状态,所以,由曹王赵頵出面,说是奉旨行事,给道潜法师赐了号,号名“妙总”。
至于号名“妙总”,王木木也是思量了一番的:后世的文献一般都是这样记载的:“崇宁三年(1104)赐号妙总大师”。而《中华佛典宝库》编集的《佛教人物传》记“建中靖国初,……诏复为僧,赐号妙总大师”。靖国初为公元的1101年或稍后。此二说王木木认为误,在1104年前,或1101年前,苏东坡的诗文中已对道潜称“妙总”号,如《东坡全集》卷八十四《答参寥》三首中就有“妙总”称号,此诗自注是在恵州所作。苏东坡在惠为1094到1097,所以,至少在1097前已经有“妙总”的赐号。《东坡全集》卷八十三《与参寥》载:“近递中附吕丞相所奏妙总师号牒去,必已披受讫,即日起居何如?某来日出城赴定州,南北当又暌隔,然请会稽之意终未已也。”苏轼在1093年9月出知定州,诗文中言“某来日出城赴定州”,则在出知定州之前苏轼所托吕丞相所奏“妙总”师号的碟文已上奏,约在1093年9月前朝廷赐号颁下。故有些历史记载真是不大可信。
又:《释氏稽古略》记:“及吕丞相公著为奏妙总师名之,后与简牍,则曰‘妙总老师’。”
此记载表明:道潜的“妙总”师号的碟文系吕公著所奏。王木木认为这是个笑话,不可能,是个大错误。据《续资治通鉴》卷八十一元祐四年二月甲辰:“司空、同平章军国事、申国公吕公著卒,年七十二。”吕公著早在1089年已卒,哪有可能在1093年“奏妙总师名之”。所以,如果将此处的“吕公著”换成“吕大防”,两人都是“吕丞相”,倒是可能性较大,因为吕大防卒于1097年,1093年尚在,尚能“奏妙总师名之”。所以,历史啊,你教人,你也误人,睁眼看世界,也得睁眼看历史,看时,真得把眼睛睁得大大的。这里,吕公著,当是吕大防之误。那么,别处,上下几千年,又有多多少少什么什么之误呐?
王木木尊重历史,但不迷信历史,换眼看历史,当有别一样的精彩。
现在,元丰四年,1081年。如在现在这个时候道潜已有“妙总”之号,很好嘛。虽然后世的记载上没有,但不等于历史上就不可能有,且,这与已有的记载也并不相悖。何况,王木木是建议赐号“妙总”法师,而非“妙总”大师。本来嘛,如无“妙总”法师在前,皇上能一下子就赐个“妙总”大师?这不突兀吗?我是不是在做好事?我填嵌了历史的缝隙?让历史光滑了不少?合理了不少?
现在,容光焕发的妙总法师道潜正缓步行来,他也知道,自已沾了哈佛大学的光,是死而复生的长公主和二世为人的王木木的支撑,才使自已这个“苏党”被启用,被赐号。看到王木木一下子剃度了19万辽人和2500人西夏人,惊得合不拢嘴了。全大宋能有多少僧人?而且近20万人全要归于自已主持,真是受宠若惊了。
刚才,道潜与同为好佛的曹王赵頵有过交流,赵頵让道潜去岱山岛的超果寺当主持。这超果寺眼下是岱山岛的第一大寺。旧名“资福寺”,晋天福二年(937)建,是岱山岛上最早的寺院。寺院原本建在高亭岭下,因近于闹市且近于海,常受遭寇盗劫掠,僧侣们难于安居。北宋乾德四年(966),寺院移建至磨心岭西的白石峰下。
白石峰境地,为蓬莱十景之一,称为“白峰积雪”。此峰秀丽挺拔,林樾苍润,时常有白云笼罩山巅。冬天,白雪皑皑覆盖山巅,成为岛上乃至海上行船人们的赏心悦目的景致。
宋治平二年(1065),“赐今额”——即皇帝赐额资福寺为“超果寺”,取“超度众生,修成正果”之意。四年(1067),建造大殿、法堂、丈室。此时的超果寺已是“岛中最称胜者,基宇广延,肇造宏丽,松竹环山,莲池绕宇,觅景寻幽者,莫不于此流连称赏不置。”超果寺坐落在岱山岛上,虎斗岙磨心岭下西南山麓。寺院占地约五千平方米,砖木结构,有大殿前后各五间,东西廊房各十余间。
超果寺大殿供奉着释迦摩尼佛像,左右两边各列九尊罗汉。农历正月初八,相传为十八罗汉诞辰——这天,岛民们晨起沐浴净身,带上香烛赶往超果寺。进寺后焚香祈祷,礼毕入殿。此时,入殿者需要留意是左脚还是右脚先跨过门槛——左脚先进的,从左边的罗汉开始数,右脚先进的从右边开始数,年岁超过十八的,则要循环往复数,直数至自己的岁数——那尊罗汉的相貌、神情及所持之物,能预知你这一个农历年的命运。多少年来,岱山岛上的人们都沿袭着“数罗汉”这一习俗。
道潜知道,这些辽人,西夏人,只是名义上的皈依,剃度只能改变其发型,哪能改变其内心。现在的这种设计,少不了鬼精明的王木木的暗示和开导。用剃度当僧侣来为宋廷搪塞辽廷的诘难,而一心追求幸福生活的辽人也明白,在宋代,僧侣是比较富有和特殊的群体。宋代寺庙大都广有田产,还能经商,放高利贷,可以娶妻生子,香火收入也不菲,犯了罪处罚也较轻,俗人犯罪入了僧门还能免去一定的罪过。大概是由于利益所趋,世俗女子觉得嫁给和尚是个不错的选择,所以,宋代的和尚大都有家室、有妻儿老小。
众所周知,和尚是不能结婚的。究其原因,是因其结婚以后,就会有有子女的累赘,有家务事缠缚身子,不能荷担如来**,到处宏扬佛法,普渡众生。自东汉时期佛教传入我国以来,佛教教义虽有多种变化,但独身灭欲是一直不变的,并视为教规之一。
然而到了宋代,却出现和尚娶妻生子的奇怪现象。据宋代《鸡肋编》记载:“广南风俗,市井坐估,多僧人为之,率皆致富。又例有家室,故其妇女多嫁于僧。”
《鸡肋编》,古代笔记,宋朝庄绰所著,后人推为与周密之《齐东野语》相埒。书中所记先世旧闻,当代事实,多可供史家研究,有些可补正史之不足;所记各地习俗,异闻琐事,亦可资参考。此书所记载的宋代的社会状况和各地风俗,历来为史学家和民俗专家们所看重。
宋代和尚尤其是岭南地区的僧人为什么能娶妻生子?世俗女子为什么敢于嫁给和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佛儒两教融合并世俗化的结果。自唐朝中期以后,佛家以六祖慧能为代表的禅宗南派的影响日益扩大。由于该派摒弃了烦琐的宗教仪式,强调心既是佛,佛在心中,人一旦醒悟,立刻就可成佛,无须长期入庙专门修炼,简化了程序,受到民众的欢迎。到了宋代,禅宗发展到了新的程度,世俗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在其教徒心中,皇帝成了“佛”。宋代皇帝推崇文人儒家,反过来对佛教采取了宽容扶植的政策,加深了佛教思想与儒家思想的融合,这又更加加深了佛教的世俗化和儒家化。这一切,都为这些辽俘以已循入空门为由寻求辽廷的免责。
一心追求幸福生活的辽人算盘打得也蛮好,一方面,大宋的和尚既幸福又性福,就是不采野花,自家的家眷近在咫尺,犁田播种误不了;另一方面,大家心知肚明,辽俘变辽僧,或者说辽俘变宋僧,只是上台串个角而已,下了戏台,该咋就咋,谁牛就随谁。
不管真假,道潜现在有7万多的僧侣及其家眷十多万人要管理,压力不小啊,靖海王咋不给我来点什么样凝聚力呐?
道潜来到了王木木的身边,由王木木将自已介绍给萧金刚等人,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一种委托和权力转移。
王木木向众人说:“这位是杭州永明寺道潜禅师,清凉文益禅师之法嗣,俗姓武,蒲津(今山西永济)人。自幼不吃荤,聪颖、好学。很小就能诵读《法华经》,稍长后便在西菩寺出家为僧。道潜禅师容姿端雅,身长七尺,胸前有黑子七点,状如北斗。时人皆谓其非为常人。今又蒙皇上看重,赐号“妙总”法师;他本人又是我们哈佛大学神学院的副院长,并兼任本州海域羁糜州宗教事务局局长,从四品。所以,往后,你们在小教事务上,多与妙总法师联系,我有空也会常来关心大家的。好,今天是个好日子,好日子总应该有点什么彩头,那,我们走吧,到刚落成的岱秀索道去看看。”
现在岱山岛到秀山岛的索道是分十段建设的:
第一段称磨峰道,是岱山岛磨盘山西南沿海过岱衡洋到南面的小岛上的峰景湾,全程长100米,是用山石填海成道,面铺水泥;
第二段称峰浦道,是到峰景湾后,陆行500多米,过对港山,至岛西南沿海,全程仅20米,也是用山石填海成道,面铺水泥;
第三段称浦鸭索,是在大浦头岛上步行120米后,上索道南溜至野鸭蛋山,索道长230米;
第四段称鸭牛索,是野鸭子山向南稍西,溜300米至山牛轭岛,岛上步行60米;
第五段称牛高桥,是向南稍东,全程长100米,是架设的悬索桥,桥至高亭牛轭岛;
第六段称高浪索,是在高亭牛轭岛上步行150米后,上索道西溜至东岱岛的浪蓟碗,索道长500米;
第七段称山龟索,是在南岱岛上西行2公里半后,从小山咀头到龟山航门,索道长700米;
第八段称龟翰索,是从龟山航门到翰林石,索道长700米;
第九段称翰瓦索,是从翰林石到瓦窑门屿,索道长600米;
第十段称瓦秀索,是从瓦窑门屿到秀山岛的小欢喜,索道长700米。
七索二道一桥合称岱秀溜索桥,海上长度为3950米;算上跳板岛的陆程,则全程长为7280米。这样的工程,即使在21世纪,也非小事,但,王木木干了,也是想积累一些相关的经验。
在这里,索道采用的是在21世纪时,王种木见过的西南地区,如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和甘肃的南部地区的嵩山峻岭的山涧上或者湍急的河流上的那种桥。如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乌江上的那些溜索桥。那些溜索桥,是索桥的一类,是索桥家族中构造最简单的一种。由两条藤索或竹索和一个吊篮或一个劈成两半的竹筒(或木筒)组成。过河的时候将人的身体拦腰绑住,系在一个劈成两半的竹筒(或木筒)上包住溜索绑好,此时用手拉住溜索,人的身体就挂在溜索上了。利用溜索一头高一头低,加上重力作用和人的使劲,吊篮或竹筒就会滑动,一直到达对岸。如果溜索较陡,人更不需要什么力气就可以溜滑而过。但是用溜索桥过河是有一定的危险的,所以人人过河都是赌命的。在过河的时候受伤、死亡的事故常有发生。如在过河的时候钢丝或藤索断裂,或绳子系得不牢,导致事故发生。所以,王木木在这里的溜索桥的材料上选用了由钢丝编织的自润钢索;滑轮组代替了劈成两半的竹筒;过河的人不用绑腰,端坐大吊篮,并有安全带,比1000年后的产品还好。
王木木设计的溜索桥,全部是双索的,故在海面上不必用力气,当然,因此,他要建造七座高塔和七座低塔。低塔都是3米高,而高塔则因溜距大小而高低不一,最高的有120米,当然可以利用岛山而抵扣一些高度,但最终,还得建100米的高塔3座。
王木木在指点了西夏人该如何包扎受伤的五人后,就上马和众人一起边走边聊缓步移驾位于秀山岛北部的小欢喜了。
从九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