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从行星总督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402章 ,我现在有的是钱
商延文在忙碌于帝国税的同时,也没有忘记自己有一件想做的事情。
那是他在飞翼星的时候,结合自己所学,以及过去经历,为自己的家乡设计了一些可以发展的产业,以及相应的发展具体策略。
而这次他回来,看见故乡已经发生了太多的改变了,他之前的很多想法,谈不上‘设计’,更贴近于‘瞎想’,跟绿蜂街区现在的状况,根本不相符。
但他也并未沮丧,更没有着急。
在为了帝国税而忙碌的过程中,他也更加熟悉了已经发生了如此之大变化的街区,调查了很多实际情况。
他不断的推翻自己的方案,以街区的现状为蓝本,更结合实际的重头做了一份。
与此同时,他也没有放松自己的本职工作。
在清点税务情况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最担心的情况并没有出现。绿蜂街区有四十二万人口,而在过去一年,绿蜂街区各类物资的总产值,有三十九万税币。其中的大部分,被本地人口消费掉了。
这些价值产出,通过货币和交换,变成了房屋,变成了食品,变成了家具电器,变成了纺织品,变成了医疗费用……在街区本地切实的提升了民众的生活水平。
医疗水平还不够高,家具家电还不够多,食品类型不够丰富,纺织品不够时尚,哪怕是大兴土木建造的房屋,其实数量也有些不够,好些个应该被分房的民众,还在排队。
绿蜂街区人均消费0.85税币,这不算很好的生活水平,但绝对是过得下去的了。
街区政府其实从年头的时候,就开始为帝国税做准备,预留了价值四万税币。其构成部分,主要是一些初加工的原材料、纺织品和联盟币现金。
帝国承认的实物很多很多,但并不是一切物品。随便生产一把菜刀、一张桌子什么的,帝国理都不理你。更别说,一些服务业,比如星球内的商业、建筑工、运输业、医疗行业之类的,他们在星球内当然也创造了价值,但是却没有东西交税给帝国。
商延文曾经看过一份老的报告,科罗嘉在瘟疫战争之前的那一百年间,人均消费其实只有0.3税币的样子。这是个勉强饿不死人的水平;科罗嘉的人均产值更是只有0.5税币左右的样子,只有帝国最低人均标准的一半。
这也是科罗嘉人们,人均要付出了0.05的税币作为帝国税,然后再顶着1%的概率被抽成人税征走的本质缘故。
这就是绿蜂街区本地41万人口,总产值39万税币,消费35万,4万拿来交税的本质逻辑。
而帝国税的部分,也不用担心。
真正的帝国税,不用他们担心,那些大工业产区会拿出来,更上级的政府会统筹规划;在运输上他们帮忙了,也输出了建筑队给别的工业区建房子,获得了联盟币,这本质上就是他们付出的劳动价值,并且是得到联盟政府的认可的。
毕竟,联盟政府在交帝国税的时候,帝国税官可不认你什么联盟币。在帝国眼里,货币只是废纸一张,他们只认完税证明,也就是税币,或者是实物。
当然了,这只是商延文对自己的绿蜂街区观察的结果。
但这些生产区的工人,也要生活。他们的生活所需,比如运输、医疗、服务业、食品……则来自于其他地方的供给。这就总体形成了分工:可以生产帝国税类目上的产品的地区,通过联盟发行的货币购买其他地区的其他服务,他们自己则生产该区域绝大部分的帝国税所需产品。非产区,则以联盟币来证明自己通过附属产业,做出了贡献。
但他们仍旧创造了价值。
至于说中间还有0.15的人均税币差值去哪儿了……那就得问科罗嘉曾经的官僚阶层、统治者们了。
所以,实际上行星政府交税,主要还是依靠重工业、军工业、纺织业、农业这些帝国认可的‘硬通货’的生产。
现在,人均的消费水平到了0.85,翻了倍还要多,那也就难怪日子变得能过得下去了。
但目前来看,整个诺言城大约就都是这個水平。甚至在巢都中层区、上层区,情况比下巢区还要好得多;底巣区的情况可能糟糕一些,但应当总体上大差不差。
这种分工,广泛的存在于各个层级。街区与街区间的、巢都与巢都间的、甚至是星球与星球之间的。
绿蜂街区的主要支柱行业,是建筑业、运输业、废品回收和原料初加工。除了材料加工的产品,能当实物交帝国税,其他的其实都不太行。
而且,这是抽走了0.1的帝国税之后的消费水平,也就意味着,绿蜂街区往后不再需要交人税。
但是,毫无疑问比过去好太多了。
街区向上级政府交税,是可以用联盟币现金的。相应的,联盟政府会用这些联盟货币,支付给一些重点工业区,比如军工厂、重工厂,他们的产出才是实物交税的主力。
再以诺言城的角度来看整个科罗嘉所有的巢都,如果每个巢都,都是这个水平的话,那么就可以说整个科罗嘉都走上正轨了。科罗嘉不需要再交人税,凭靠自身的生产就能够完成帝国税,不再是联盟的负担。
按照当前的发展速度,再过两年,或许就能有结余;再过几年,结余越来越多,科罗嘉人民的生活水平会越来越好,并且成为联盟发展的重大发动机——人口规模在这里摆着呢。
想明白这些东西,是真的让商延文非常的振奋。
他为自己能够亲身参与到这场时代的大变迁,而感到兴奋。
而他在工作之余,做出来的那套发展策划,也将在这个基础上,为绿蜂街区再上一个发动机。
在帝国税的忙碌告一段落之后,他找到了自己的顶头上司,街区政府的负责人穆迪,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要做的,是一套循环养殖系统。
在绿蜂街区,过去生存着一种小型飞行生物,其形态类似蝙蝠,有着坚韧的肉膜翅膀,以及坚固的牙齿。其生存所需的主要物资是三样:人类的生活垃圾,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以及强污染环境下产生的一种发光孢子真菌。
本地人管这玩意儿叫‘荧光病蝠’,在过去这是诺... -->>
第402章 ,我现在有的是钱
商延文在忙碌于帝国税的同时,也没有忘记自己有一件想做的事情。
那是他在飞翼星的时候,结合自己所学,以及过去经历,为自己的家乡设计了一些可以发展的产业,以及相应的发展具体策略。
而这次他回来,看见故乡已经发生了太多的改变了,他之前的很多想法,谈不上‘设计’,更贴近于‘瞎想’,跟绿蜂街区现在的状况,根本不相符。
但他也并未沮丧,更没有着急。
在为了帝国税而忙碌的过程中,他也更加熟悉了已经发生了如此之大变化的街区,调查了很多实际情况。
他不断的推翻自己的方案,以街区的现状为蓝本,更结合实际的重头做了一份。
与此同时,他也没有放松自己的本职工作。
在清点税务情况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最担心的情况并没有出现。绿蜂街区有四十二万人口,而在过去一年,绿蜂街区各类物资的总产值,有三十九万税币。其中的大部分,被本地人口消费掉了。
这些价值产出,通过货币和交换,变成了房屋,变成了食品,变成了家具电器,变成了纺织品,变成了医疗费用……在街区本地切实的提升了民众的生活水平。
医疗水平还不够高,家具家电还不够多,食品类型不够丰富,纺织品不够时尚,哪怕是大兴土木建造的房屋,其实数量也有些不够,好些个应该被分房的民众,还在排队。
绿蜂街区人均消费0.85税币,这不算很好的生活水平,但绝对是过得下去的了。
街区政府其实从年头的时候,就开始为帝国税做准备,预留了价值四万税币。其构成部分,主要是一些初加工的原材料、纺织品和联盟币现金。
帝国承认的实物很多很多,但并不是一切物品。随便生产一把菜刀、一张桌子什么的,帝国理都不理你。更别说,一些服务业,比如星球内的商业、建筑工、运输业、医疗行业之类的,他们在星球内当然也创造了价值,但是却没有东西交税给帝国。
商延文曾经看过一份老的报告,科罗嘉在瘟疫战争之前的那一百年间,人均消费其实只有0.3税币的样子。这是个勉强饿不死人的水平;科罗嘉的人均产值更是只有0.5税币左右的样子,只有帝国最低人均标准的一半。
这也是科罗嘉人们,人均要付出了0.05的税币作为帝国税,然后再顶着1%的概率被抽成人税征走的本质缘故。
这就是绿蜂街区本地41万人口,总产值39万税币,消费35万,4万拿来交税的本质逻辑。
而帝国税的部分,也不用担心。
真正的帝国税,不用他们担心,那些大工业产区会拿出来,更上级的政府会统筹规划;在运输上他们帮忙了,也输出了建筑队给别的工业区建房子,获得了联盟币,这本质上就是他们付出的劳动价值,并且是得到联盟政府的认可的。
毕竟,联盟政府在交帝国税的时候,帝国税官可不认你什么联盟币。在帝国眼里,货币只是废纸一张,他们只认完税证明,也就是税币,或者是实物。
当然了,这只是商延文对自己的绿蜂街区观察的结果。
但这些生产区的工人,也要生活。他们的生活所需,比如运输、医疗、服务业、食品……则来自于其他地方的供给。这就总体形成了分工:可以生产帝国税类目上的产品的地区,通过联盟发行的货币购买其他地区的其他服务,他们自己则生产该区域绝大部分的帝国税所需产品。非产区,则以联盟币来证明自己通过附属产业,做出了贡献。
但他们仍旧创造了价值。
至于说中间还有0.15的人均税币差值去哪儿了……那就得问科罗嘉曾经的官僚阶层、统治者们了。
所以,实际上行星政府交税,主要还是依靠重工业、军工业、纺织业、农业这些帝国认可的‘硬通货’的生产。
现在,人均的消费水平到了0.85,翻了倍还要多,那也就难怪日子变得能过得下去了。
但目前来看,整个诺言城大约就都是这個水平。甚至在巢都中层区、上层区,情况比下巢区还要好得多;底巣区的情况可能糟糕一些,但应当总体上大差不差。
这种分工,广泛的存在于各个层级。街区与街区间的、巢都与巢都间的、甚至是星球与星球之间的。
绿蜂街区的主要支柱行业,是建筑业、运输业、废品回收和原料初加工。除了材料加工的产品,能当实物交帝国税,其他的其实都不太行。
而且,这是抽走了0.1的帝国税之后的消费水平,也就意味着,绿蜂街区往后不再需要交人税。
但是,毫无疑问比过去好太多了。
街区向上级政府交税,是可以用联盟币现金的。相应的,联盟政府会用这些联盟货币,支付给一些重点工业区,比如军工厂、重工厂,他们的产出才是实物交税的主力。
再以诺言城的角度来看整个科罗嘉所有的巢都,如果每个巢都,都是这个水平的话,那么就可以说整个科罗嘉都走上正轨了。科罗嘉不需要再交人税,凭靠自身的生产就能够完成帝国税,不再是联盟的负担。
按照当前的发展速度,再过两年,或许就能有结余;再过几年,结余越来越多,科罗嘉人民的生活水平会越来越好,并且成为联盟发展的重大发动机——人口规模在这里摆着呢。
想明白这些东西,是真的让商延文非常的振奋。
他为自己能够亲身参与到这场时代的大变迁,而感到兴奋。
而他在工作之余,做出来的那套发展策划,也将在这个基础上,为绿蜂街区再上一个发动机。
在帝国税的忙碌告一段落之后,他找到了自己的顶头上司,街区政府的负责人穆迪,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要做的,是一套循环养殖系统。
在绿蜂街区,过去生存着一种小型飞行生物,其形态类似蝙蝠,有着坚韧的肉膜翅膀,以及坚固的牙齿。其生存所需的主要物资是三样:人类的生活垃圾,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以及强污染环境下产生的一种发光孢子真菌。
本地人管这玩意儿叫‘荧光病蝠’,在过去这是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