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南货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父亲并不爱惜书,折角,划线,记笔记,有时兴起写上很多页,不吐不快。他的字迹潦草不清,涂涂改改,陈四平下了很多功夫辨认誊清,耗时费力,却也颇有成就感。
其中一篇谈“管不住嘴”,有头有尾,很有意思。
“管不住嘴,重油,重盐,重糖,喜欢吃肉,吃得过饱,这大概是现代人饮食的通病。吃得多不利养生,意志坚定的只是少数,我们不断跟欲望作斗争,每每以失败告终。明明这样的饮食习惯有损健康,为什么喜欢吃,觉得那么好吃?真的是身体需要吗?
“今天食物极大丰富,应有尽有,在人类演化史上只是短短一瞬,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油、盐、糖、肉乃至食物本身都极度匮乏,对我们的祖先而言,饥一顿饱一顿是常态,觉得好吃,在能吃时多吃一些,这样的性状通过基因遗传给后代,至今还影响着我们的饮食习惯。为什么自然选择留下了这样的基因?
“自然界的生物是没有‘老死’的,在‘老’之前,它们就已经‘死’了。人类也是如此。因此,凡有利于繁衍后代的性状,哪怕只是极其微弱的促进,都能在种群中迅速蔓延,成为优势性状。换句话说,有利于繁衍后代的基因被保留下来,哪怕这种基因会让个体痛苦或早死,不利于繁衍后代的基因将被剔除,哪怕这种基因会让个体幸福或长寿。
“过度摄入油、盐、糖、肉的父母,老年堪忧,甚至熬不到老年,但这有助于繁衍强壮的后代,在下一轮生殖竞争中占得先机。而那些‘有节制’的父母,也许进入老年后能活得更久一些,但在生育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处于相对劣势。‘过度’和‘节制’都是基因表达的性状,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哪一种基因会保留下来,在种群中成为优势性状,这一点显而易见。
“人类一度是基因的载体,长寿与否、幸福与否都无关紧要,自然选择保留一切有利于繁衍的基因,度过生育高峰,养大子女,个体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尽早死掉,给后代腾出食物和空间,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当人类这个物种进入‘文明’的现代后,随着食物丰富,医疗进步,自然选择的效力被极度削弱,我们不再生育足够多的后代,我们不再淘汰劣势的个体,除了那些夭折的小孩,几乎所有个体都能找到配偶,繁衍后代,甚至通过安胎保胎、人工受孕这样的手段解决过去无解的难题,这在自然环境下是难以想象的。
“社会的、文化的选择取代了自然选择,但社会的、文化的选择又不同于自然选择,后者筛选出有利于繁衍后代的基因和性状,而前者,某种意义上,不进行基因和性状的筛选。一贯意义上的人类演化停滞了,我们目前的改变更多根植于知识的积累和文化的传承,与基因无关。
“自然选择持续了漫长的年月,社会的、文化的选择只经历有限的世代,在我们的身上,基因表达的性状依旧是几十万年自然选择的产物,那些不利于养生的饮食习惯在食物极度匮乏的过去提供了生殖优势,但在食物极大丰富、唾手可得的今天,油、盐、糖、肉成为疾病的帮凶,健康和长寿的杀手。
“我们的身体还没有‘适应’这样的改变,我们也无法‘适应’。这不是‘管不住嘴’的错。”
还有一篇是谈“遗传”,陈四平读得触目惊心。
“遗传很重要,‘龙生龙,凤生凤’,遗传又有不确定性,‘龙生九子,各不相同’。一次家长会,听到有人抱怨:‘我念书时数学很好,这小子一点都不像我。’
“‘这小子’指的是他儿子。
“儿子数学考不好,不像老子,抛开后天的教育和考试的偶然性不谈,就遗传而言,一种性状(比如说“数学很好”)能否在子代体现,涉及很多复杂的因素。
“首先要考虑,具体到特定的性状,是否经由基因遗传。举个例子,独臂人的后代并非独臂,因为‘独臂’性状不通过基因表达,不能遗传,独臂人的后代依然四肢俱全。
“其次,假定某种性状经由基因遗传,亲代也不必然把特定的性状遗传给子代。两性生育不是单性克隆,减数分裂时的基因重组和形成合子时的染色体组合将导致某些性状发生改变,被强化,或者被削弱。人类的外貌就是很好的例子,尽管有迫切的愿望,我们还是不能做到人为‘择优’,俊男靓女的后代长得好,是概率问题,而非必然。
“再举一个例子,致病基因为隐性的血友病,援引一段资料,以说明问题:‘血友病a,即因子8促凝成分缺乏症,是一种性联隐性遗传疾病,由女性传递,男性发病,因子8促凝成分合成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患病男性与正常女性婚配,子女中男性均正常,女性为传递者;正常男性与传递者女性婚配,子女中男性半数为患者,女性半数为传递者;患者男性与传递者女性婚配,子女中男性半数为患者,女性半数为患者,半数为传递者。’
“第三,假定某种性状经由基因遗传,假定亲代把特定的性状遗传给子代,最后一个问题,子代的性状在所处环境是否有利?显然,一个陈景润式的数学天才在五十万年前北京猿人的生活环境下,并不具备太大的优势,体格强壮四肢发达或许更有利。
“为什么历史上大家族每一代都有出色的人物涌现?基因、遗传、教育、机遇固然是重要因素,容易被忽略的是,他们生得足够多。不要只生一个,要生得多,跟不同异性生,才能提高后代出彩的概率。”
陈四平觉得父亲意有所指,他对母亲不满,对自己不满。这样的不满,以某种曲折委婉、貌似客观的方式表达出来,留在了天头地脚,字里行间。他在郁闷之余,忍不住想起母亲,想起她的脾气和为人处世,发觉自己竟无法谴责父亲。
父亲并不爱惜书,折角,划线,记笔记,有时兴起写上很多页,不吐不快。他的字迹潦草不清,涂涂改改,陈四平下了很多功夫辨认誊清,耗时费力,却也颇有成就感。
其中一篇谈“管不住嘴”,有头有尾,很有意思。
“管不住嘴,重油,重盐,重糖,喜欢吃肉,吃得过饱,这大概是现代人饮食的通病。吃得多不利养生,意志坚定的只是少数,我们不断跟欲望作斗争,每每以失败告终。明明这样的饮食习惯有损健康,为什么喜欢吃,觉得那么好吃?真的是身体需要吗?
“今天食物极大丰富,应有尽有,在人类演化史上只是短短一瞬,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油、盐、糖、肉乃至食物本身都极度匮乏,对我们的祖先而言,饥一顿饱一顿是常态,觉得好吃,在能吃时多吃一些,这样的性状通过基因遗传给后代,至今还影响着我们的饮食习惯。为什么自然选择留下了这样的基因?
“自然界的生物是没有‘老死’的,在‘老’之前,它们就已经‘死’了。人类也是如此。因此,凡有利于繁衍后代的性状,哪怕只是极其微弱的促进,都能在种群中迅速蔓延,成为优势性状。换句话说,有利于繁衍后代的基因被保留下来,哪怕这种基因会让个体痛苦或早死,不利于繁衍后代的基因将被剔除,哪怕这种基因会让个体幸福或长寿。
“过度摄入油、盐、糖、肉的父母,老年堪忧,甚至熬不到老年,但这有助于繁衍强壮的后代,在下一轮生殖竞争中占得先机。而那些‘有节制’的父母,也许进入老年后能活得更久一些,但在生育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处于相对劣势。‘过度’和‘节制’都是基因表达的性状,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哪一种基因会保留下来,在种群中成为优势性状,这一点显而易见。
“人类一度是基因的载体,长寿与否、幸福与否都无关紧要,自然选择保留一切有利于繁衍的基因,度过生育高峰,养大子女,个体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尽早死掉,给后代腾出食物和空间,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当人类这个物种进入‘文明’的现代后,随着食物丰富,医疗进步,自然选择的效力被极度削弱,我们不再生育足够多的后代,我们不再淘汰劣势的个体,除了那些夭折的小孩,几乎所有个体都能找到配偶,繁衍后代,甚至通过安胎保胎、人工受孕这样的手段解决过去无解的难题,这在自然环境下是难以想象的。
“社会的、文化的选择取代了自然选择,但社会的、文化的选择又不同于自然选择,后者筛选出有利于繁衍后代的基因和性状,而前者,某种意义上,不进行基因和性状的筛选。一贯意义上的人类演化停滞了,我们目前的改变更多根植于知识的积累和文化的传承,与基因无关。
“自然选择持续了漫长的年月,社会的、文化的选择只经历有限的世代,在我们的身上,基因表达的性状依旧是几十万年自然选择的产物,那些不利于养生的饮食习惯在食物极度匮乏的过去提供了生殖优势,但在食物极大丰富、唾手可得的今天,油、盐、糖、肉成为疾病的帮凶,健康和长寿的杀手。
“我们的身体还没有‘适应’这样的改变,我们也无法‘适应’。这不是‘管不住嘴’的错。”
还有一篇是谈“遗传”,陈四平读得触目惊心。
“遗传很重要,‘龙生龙,凤生凤’,遗传又有不确定性,‘龙生九子,各不相同’。一次家长会,听到有人抱怨:‘我念书时数学很好,这小子一点都不像我。’
“‘这小子’指的是他儿子。
“儿子数学考不好,不像老子,抛开后天的教育和考试的偶然性不谈,就遗传而言,一种性状(比如说“数学很好”)能否在子代体现,涉及很多复杂的因素。
“首先要考虑,具体到特定的性状,是否经由基因遗传。举个例子,独臂人的后代并非独臂,因为‘独臂’性状不通过基因表达,不能遗传,独臂人的后代依然四肢俱全。
“其次,假定某种性状经由基因遗传,亲代也不必然把特定的性状遗传给子代。两性生育不是单性克隆,减数分裂时的基因重组和形成合子时的染色体组合将导致某些性状发生改变,被强化,或者被削弱。人类的外貌就是很好的例子,尽管有迫切的愿望,我们还是不能做到人为‘择优’,俊男靓女的后代长得好,是概率问题,而非必然。
“再举一个例子,致病基因为隐性的血友病,援引一段资料,以说明问题:‘血友病a,即因子8促凝成分缺乏症,是一种性联隐性遗传疾病,由女性传递,男性发病,因子8促凝成分合成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患病男性与正常女性婚配,子女中男性均正常,女性为传递者;正常男性与传递者女性婚配,子女中男性半数为患者,女性半数为传递者;患者男性与传递者女性婚配,子女中男性半数为患者,女性半数为患者,半数为传递者。’
“第三,假定某种性状经由基因遗传,假定亲代把特定的性状遗传给子代,最后一个问题,子代的性状在所处环境是否有利?显然,一个陈景润式的数学天才在五十万年前北京猿人的生活环境下,并不具备太大的优势,体格强壮四肢发达或许更有利。
“为什么历史上大家族每一代都有出色的人物涌现?基因、遗传、教育、机遇固然是重要因素,容易被忽略的是,他们生得足够多。不要只生一个,要生得多,跟不同异性生,才能提高后代出彩的概率。”
陈四平觉得父亲意有所指,他对母亲不满,对自己不满。这样的不满,以某种曲折委婉、貌似客观的方式表达出来,留在了天头地脚,字里行间。他在郁闷之余,忍不住想起母亲,想起她的脾气和为人处世,发觉自己竟无法谴责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