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我的明末之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前进。
战士们穿着长款绿色棉袄,戴着厚棉帽,背着火枪,列队整齐,一批一批的远去。
………
北京城。
大殿之中,龙椅上端坐着的正是满清的新皇帝,旁边则是摄政王多尔衮,现在的多尔衮,可谓大权在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一名满清将领出列,禀奏道:“万岁,那批金银已经全部铸成了银板和金板,可以运回关外。”
对于这批数量庞大的金银,在满清高层之中是有争议的,不少人认为,现在已经坐稳北京城,将来整个天下都是满清的,这批金银是没有必要费时费力运回关外。
而多尔衮则不这么认为,尤其是天津卫一仗惨败之后,多尔衮就做了两手准备,给满清,也给自己留了退路。
能夺得天下,入主中原最好,但是如果不顺利,确实要退回关外去的话,那这批金银就绝对不能留在北京城,而是全部运回关外去比较保险。
多尔衮现在是摄政王,一切多尔衮说了算,小皇帝基本做不了主,于是,这批数量庞大的金银开始熔铸成一块一块厚重的金板或银板,好方便运输。
听完禀奏,多尔衮缓缓问道:“既然已经全部熔铸完毕,准备马车,准备护送兵马,一切妥当之后,开始往关外运输。”
安排好这件事情之后,多尔衮又询问了对大顺军的战事,见一切顺利,李自成节节败退,多尔衮比较满意。
问完这些之后,多尔衮自然也要问一问天津卫的情况,一直以来,尤其是两个多月之前天津卫一战惨败之后,多尔衮认为,张丰将是自己最大的威胁,满清能不能坐稳龙庭,很大程度上就是取决于能不能打败张丰。
见多尔衮询问天津卫的情况,其中一员满清武将出列,禀奏道:“主子,天津卫一切正常,还是如往常一样。”
隔三差五,多尔衮都要询问天津卫的情况,不过,每次得到的答复都差不多,那就是一切正常。
多尔衮不死心,一个月之前,多尔衮命令加大了对天津卫的渗透和刺探力度,但效果有限。
整个天津卫,以天津卫为中心,外围方圆二、三十里全是张丰的控制范围,有很多队战士巡逻,加上关鹏亲自坐镇天津卫,大量的情报队员或明或暗,鞑子的探子,常常还没有进入这二、三十里的范围就被抓获。
所以,鞑子掌握的情报非常有限,只能在外围远远的监视,几乎不敢靠近天津卫二、三十里的范围之内。
好在天津卫一切看似正常,不少鞑子放心,但是,多尔衮不一样,知道这绝对不正常,多尔衮常常在想,张丰在搞什么,甚至,多尔衮常常将自己比作张丰,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张丰,我将怎么会怎么办。
不过,多尔衮也想不明白,多尔衮总结出,张丰最大的可能是准备攻打廊坊,进而进攻北京城。
这样一来,多尔衮一方面加强廊坊和北京城的防务,另外,也就是最重要的就是将这些金银全部运到关外去。
即使将来败了,满清退回关外,手中有这么一大批金银,那也有雄厚的家底,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一切正常吗?
多尔衮微微皱起眉头,再次下令道:“再加派人手,加派人手对天津卫一带的刺探。”
马上有鞑子武将领命,接着,多尔衮又询问了火枪的打造进度,以及火枪营的组建情况,见一切进展比较顺利,尤其是那仿制的燧发前装火枪已经批量生产,炸膛的现象也少了很多之后,多尔衮才放心。
多尔衮心中想道,再过一年半载,待消灭了李自成和张献忠之流,待我组建了十个、八个新火枪营之后,张丰,你的末日也到了。
一年半载吗?
估计张丰不会给多尔衮这久的时间,现在,随着多个步兵师已经换装完毕,换上了后装枪之后,张丰已经开始行动,第一步就是佯攻廊坊。
………
廊坊。
下午时分,太阳西斜,早春的天气,天黑本来就比较早,看这样子,估计再过大半个时辰就要渐渐天黑。
守城的鞑子,像往常一样,部分人在城墙上驻守或巡逻,顺便晒一晒这暖洋洋的太阳。
城外,自然也有鞑子的巡逻小队,也有一些鞑子在城外巡逻,因为鞑子将廊坊看得非常重要,有一些鞑子巡逻小队还远出城外好几里。
从天津卫通往廊坊的官道上,距离廊坊城足足有好几里,一小队鞑子骑兵,目测约二、三十骑,正在那里一带巡逻。
这一小队鞑子,也像往常一样,显得慢悠悠,有一点漫不经心的样子,因为这些鞑子知道,已经两个多月了,张丰在天津卫的人一直没有动静,估计今天也是一样。
看一看太阳西斜,领头鞑子准备带着这二、三十骑在这附近再转一转,然后回廊坊城,太阳西斜之后,已经起风了,天气有一点冷。
突然,有一名鞑子怔住了,呆呆的看着远方,旁边数名鞑子骑兵微微奇怪,甚至有人问了起来:“搞什么鬼,发什么呆。”
这名鞑子胆战心惊的指着前方,语气有一点哆嗦,“你…你们看,那…那是什么?”
感受到这名鞑子不像在开玩笑,不少鞑子纷纷朝着远方看去,这么一看,很多人呆住了。远方,正有大量绿色的身影,整整齐齐,沿着这条官道过来,对于这些绿色身影,鞑子们熟悉极了,这是张丰的人马。
领头的鞑子也呆呆的看了足足好几秒,然后脸色有一点发白,领头鞑子知道,看着架势,张丰驻守在天津卫的大军出动了。
“快,快,大家快随我回城,快!”
这二、三十名鞑子骑兵,纷纷调转马头,两腿一夹,乱糟糟的,飞快的朝廊坊城飞奔。
战士们来了,且兵分两路直扑廊坊。
…………(未完待续。)
前进。
战士们穿着长款绿色棉袄,戴着厚棉帽,背着火枪,列队整齐,一批一批的远去。
………
北京城。
大殿之中,龙椅上端坐着的正是满清的新皇帝,旁边则是摄政王多尔衮,现在的多尔衮,可谓大权在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一名满清将领出列,禀奏道:“万岁,那批金银已经全部铸成了银板和金板,可以运回关外。”
对于这批数量庞大的金银,在满清高层之中是有争议的,不少人认为,现在已经坐稳北京城,将来整个天下都是满清的,这批金银是没有必要费时费力运回关外。
而多尔衮则不这么认为,尤其是天津卫一仗惨败之后,多尔衮就做了两手准备,给满清,也给自己留了退路。
能夺得天下,入主中原最好,但是如果不顺利,确实要退回关外去的话,那这批金银就绝对不能留在北京城,而是全部运回关外去比较保险。
多尔衮现在是摄政王,一切多尔衮说了算,小皇帝基本做不了主,于是,这批数量庞大的金银开始熔铸成一块一块厚重的金板或银板,好方便运输。
听完禀奏,多尔衮缓缓问道:“既然已经全部熔铸完毕,准备马车,准备护送兵马,一切妥当之后,开始往关外运输。”
安排好这件事情之后,多尔衮又询问了对大顺军的战事,见一切顺利,李自成节节败退,多尔衮比较满意。
问完这些之后,多尔衮自然也要问一问天津卫的情况,一直以来,尤其是两个多月之前天津卫一战惨败之后,多尔衮认为,张丰将是自己最大的威胁,满清能不能坐稳龙庭,很大程度上就是取决于能不能打败张丰。
见多尔衮询问天津卫的情况,其中一员满清武将出列,禀奏道:“主子,天津卫一切正常,还是如往常一样。”
隔三差五,多尔衮都要询问天津卫的情况,不过,每次得到的答复都差不多,那就是一切正常。
多尔衮不死心,一个月之前,多尔衮命令加大了对天津卫的渗透和刺探力度,但效果有限。
整个天津卫,以天津卫为中心,外围方圆二、三十里全是张丰的控制范围,有很多队战士巡逻,加上关鹏亲自坐镇天津卫,大量的情报队员或明或暗,鞑子的探子,常常还没有进入这二、三十里的范围就被抓获。
所以,鞑子掌握的情报非常有限,只能在外围远远的监视,几乎不敢靠近天津卫二、三十里的范围之内。
好在天津卫一切看似正常,不少鞑子放心,但是,多尔衮不一样,知道这绝对不正常,多尔衮常常在想,张丰在搞什么,甚至,多尔衮常常将自己比作张丰,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张丰,我将怎么会怎么办。
不过,多尔衮也想不明白,多尔衮总结出,张丰最大的可能是准备攻打廊坊,进而进攻北京城。
这样一来,多尔衮一方面加强廊坊和北京城的防务,另外,也就是最重要的就是将这些金银全部运到关外去。
即使将来败了,满清退回关外,手中有这么一大批金银,那也有雄厚的家底,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一切正常吗?
多尔衮微微皱起眉头,再次下令道:“再加派人手,加派人手对天津卫一带的刺探。”
马上有鞑子武将领命,接着,多尔衮又询问了火枪的打造进度,以及火枪营的组建情况,见一切进展比较顺利,尤其是那仿制的燧发前装火枪已经批量生产,炸膛的现象也少了很多之后,多尔衮才放心。
多尔衮心中想道,再过一年半载,待消灭了李自成和张献忠之流,待我组建了十个、八个新火枪营之后,张丰,你的末日也到了。
一年半载吗?
估计张丰不会给多尔衮这久的时间,现在,随着多个步兵师已经换装完毕,换上了后装枪之后,张丰已经开始行动,第一步就是佯攻廊坊。
………
廊坊。
下午时分,太阳西斜,早春的天气,天黑本来就比较早,看这样子,估计再过大半个时辰就要渐渐天黑。
守城的鞑子,像往常一样,部分人在城墙上驻守或巡逻,顺便晒一晒这暖洋洋的太阳。
城外,自然也有鞑子的巡逻小队,也有一些鞑子在城外巡逻,因为鞑子将廊坊看得非常重要,有一些鞑子巡逻小队还远出城外好几里。
从天津卫通往廊坊的官道上,距离廊坊城足足有好几里,一小队鞑子骑兵,目测约二、三十骑,正在那里一带巡逻。
这一小队鞑子,也像往常一样,显得慢悠悠,有一点漫不经心的样子,因为这些鞑子知道,已经两个多月了,张丰在天津卫的人一直没有动静,估计今天也是一样。
看一看太阳西斜,领头鞑子准备带着这二、三十骑在这附近再转一转,然后回廊坊城,太阳西斜之后,已经起风了,天气有一点冷。
突然,有一名鞑子怔住了,呆呆的看着远方,旁边数名鞑子骑兵微微奇怪,甚至有人问了起来:“搞什么鬼,发什么呆。”
这名鞑子胆战心惊的指着前方,语气有一点哆嗦,“你…你们看,那…那是什么?”
感受到这名鞑子不像在开玩笑,不少鞑子纷纷朝着远方看去,这么一看,很多人呆住了。远方,正有大量绿色的身影,整整齐齐,沿着这条官道过来,对于这些绿色身影,鞑子们熟悉极了,这是张丰的人马。
领头的鞑子也呆呆的看了足足好几秒,然后脸色有一点发白,领头鞑子知道,看着架势,张丰驻守在天津卫的大军出动了。
“快,快,大家快随我回城,快!”
这二、三十名鞑子骑兵,纷纷调转马头,两腿一夹,乱糟糟的,飞快的朝廊坊城飞奔。
战士们来了,且兵分两路直扑廊坊。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