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神秘莫测的悬案故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君明主,他在位23年,政治清明,国家安定,人民安康,史称“贞观之治”,为后来唐王朝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位英主,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自古以来,研究唐太宗的人不知有多少,在他的血统问题上,发生了较大争议。
传统观点认为李世民为汉族血统,证据是新、旧《唐书》中李氏自言其为西凉王李后代的记载。按李为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的建立者,世称凉武昭王,他出身于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北)李氏望族,是汉代将军李广的后裔。既然李世民为李广、李的后人,理所当然是汉族人。
但是正史中的记载并不一定可靠。早在唐代,就有人敢冒杀头的危险提出异议。据唐代僧人彦《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记载,高僧法琳曾直言驳斥李世民的出身,他说:“琳闻拓跋达,唐言李氏,陛下之李,斯即其苗,非柱下陇西之流也。”认为李氏实出鲜卑族拓跋达宗族,而不是陇西望族李氏之后,法琳的说法应比较可信。一则僧人不打诳语,不会无端提出这样重大的问题。二则没有确切证据,他是不敢拿自己生命开玩笑的。《宋书·柳元景传》、《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对李氏一族另有相关记载。李渊祖父李虎有兄名“起头”,有弟名“乞豆”,李起头之子名“达摩”,这些名字显然带有异族色彩,并非为汉族人所常用。而李氏的先祖在北魏时,做过弘农太守,名叫李初古拔,四字姓名在汉族中除复姓外极其少见,由此不难推断,唐宗室李氏应出自胡族。
对新、旧唐书中记述的李氏家族渊源,经现代学者考证,存在疏漏。李渊自称出自陇西李氏望族,其祖父李虎因为这个原因被封为陇西郡公。而李渊四世祖李熙、曾祖李天锡却出自河北赵郡李氏。陇西李氏与赵郡李氏本来没有必然联系,北魏时,以赵郡李氏为望族,西魏时改封陇西李氏为望族。宗族郡望应是固定不变的,李氏家族却频繁更换郡望,可见,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汉族血统出身。随意更改郡望,无非是想要获得较高的政治地位,他们的这种行为彻底暴露了其胡族的真实身份。
传世的唐代画家阎立本《步辇图》,细致描绘了李世民的容貌。他身姿丰伟,神态安详,两颊和下巴的胡须卷曲着,与西域胡族男子有着近似的相貌特征。从生理学来看,这多少与其胡族血统有点关系。除此,李世民的性格、行为、擅长、嗜好等,也集中体现了其胡族出身。首先,他贵为一代明君,却在“玄武门之变”中残忍杀害亲兄弟,这与胡人的“嗜血成性”一脉相承。其次,他精于骑射,在戎马倥偬中度过了大半生生涯,显然是继承了塞外民族的优良传统。再次,他嗜爱骏马,生前有良驹万匹,死后也要在墓前设立“昭陵六骏”陪侍左右,一定程度上显露了游牧民族所共有的“恋马”情结。种种迹象都表明了李世民的胡族身份。
另外,还可以找到一些旁证来证明李世民出自胡族。据《旧唐书·李元婴传》载,李世民侄孙滕王李涉“状貌类胡而丰硕”,明显具有异族人的特征。又唐代刘饣束《隋唐嘉话》说,隋末王世充部将单雄信曾呼李世民之弟李元吉为“胡儿”,这不应是讽刺挖苦之语,而是揭了李世民家族的老底儿,令他特别恼火。最突出的例证是李氏家族中部分人的婚姻,显著地带有胡人婚俗遗风。如唐高宗李治在太宗死后,纳其父才人武则天为昭仪,讲号宸妃。唐明皇也不顾众人反对,公然纳其儿媳杨玉环为贵妃。这些行为,用汉族的礼仪来看有违伦理,不符合道德规范,但以胡人眼光观之,并无不妥之处。南宋理学家朱熹曾批评说:“唐源流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主事不以为异。”道明了此中缘由。还有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据学者考证也带有胡族的痕迹。陵前原有的14个“番西”雕像虽已不知去向,但他们应该与墓主有一定联系。昭陵的骏马石刻为中国历代帝陵所独有,它代表了一种特定的陪葬习俗,这种习俗只能来自于塞外民族。综上言之,这些旁证进一步证明了唐太宗的身上确实流淌着胡族人的血液,他的民族属性应该是胡族而不是汉族。
开创大唐基业的李世民,竟然是胡人血统,似乎令人不可思议,因此招致了一些人的反驳。他们认为,《步辇图》中李世民的肖像,尽管胡须有些卷曲,但这是画家的夸饰之笔,不一定是真实情形。以此来判定李世民为胡族血统,未免太武断。唐太宗弑兄夺位,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这种残忍... -->>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君明主,他在位23年,政治清明,国家安定,人民安康,史称“贞观之治”,为后来唐王朝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位英主,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自古以来,研究唐太宗的人不知有多少,在他的血统问题上,发生了较大争议。
传统观点认为李世民为汉族血统,证据是新、旧《唐书》中李氏自言其为西凉王李后代的记载。按李为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的建立者,世称凉武昭王,他出身于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北)李氏望族,是汉代将军李广的后裔。既然李世民为李广、李的后人,理所当然是汉族人。
但是正史中的记载并不一定可靠。早在唐代,就有人敢冒杀头的危险提出异议。据唐代僧人彦《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记载,高僧法琳曾直言驳斥李世民的出身,他说:“琳闻拓跋达,唐言李氏,陛下之李,斯即其苗,非柱下陇西之流也。”认为李氏实出鲜卑族拓跋达宗族,而不是陇西望族李氏之后,法琳的说法应比较可信。一则僧人不打诳语,不会无端提出这样重大的问题。二则没有确切证据,他是不敢拿自己生命开玩笑的。《宋书·柳元景传》、《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对李氏一族另有相关记载。李渊祖父李虎有兄名“起头”,有弟名“乞豆”,李起头之子名“达摩”,这些名字显然带有异族色彩,并非为汉族人所常用。而李氏的先祖在北魏时,做过弘农太守,名叫李初古拔,四字姓名在汉族中除复姓外极其少见,由此不难推断,唐宗室李氏应出自胡族。
对新、旧唐书中记述的李氏家族渊源,经现代学者考证,存在疏漏。李渊自称出自陇西李氏望族,其祖父李虎因为这个原因被封为陇西郡公。而李渊四世祖李熙、曾祖李天锡却出自河北赵郡李氏。陇西李氏与赵郡李氏本来没有必然联系,北魏时,以赵郡李氏为望族,西魏时改封陇西李氏为望族。宗族郡望应是固定不变的,李氏家族却频繁更换郡望,可见,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汉族血统出身。随意更改郡望,无非是想要获得较高的政治地位,他们的这种行为彻底暴露了其胡族的真实身份。
传世的唐代画家阎立本《步辇图》,细致描绘了李世民的容貌。他身姿丰伟,神态安详,两颊和下巴的胡须卷曲着,与西域胡族男子有着近似的相貌特征。从生理学来看,这多少与其胡族血统有点关系。除此,李世民的性格、行为、擅长、嗜好等,也集中体现了其胡族出身。首先,他贵为一代明君,却在“玄武门之变”中残忍杀害亲兄弟,这与胡人的“嗜血成性”一脉相承。其次,他精于骑射,在戎马倥偬中度过了大半生生涯,显然是继承了塞外民族的优良传统。再次,他嗜爱骏马,生前有良驹万匹,死后也要在墓前设立“昭陵六骏”陪侍左右,一定程度上显露了游牧民族所共有的“恋马”情结。种种迹象都表明了李世民的胡族身份。
另外,还可以找到一些旁证来证明李世民出自胡族。据《旧唐书·李元婴传》载,李世民侄孙滕王李涉“状貌类胡而丰硕”,明显具有异族人的特征。又唐代刘饣束《隋唐嘉话》说,隋末王世充部将单雄信曾呼李世民之弟李元吉为“胡儿”,这不应是讽刺挖苦之语,而是揭了李世民家族的老底儿,令他特别恼火。最突出的例证是李氏家族中部分人的婚姻,显著地带有胡人婚俗遗风。如唐高宗李治在太宗死后,纳其父才人武则天为昭仪,讲号宸妃。唐明皇也不顾众人反对,公然纳其儿媳杨玉环为贵妃。这些行为,用汉族的礼仪来看有违伦理,不符合道德规范,但以胡人眼光观之,并无不妥之处。南宋理学家朱熹曾批评说:“唐源流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主事不以为异。”道明了此中缘由。还有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据学者考证也带有胡族的痕迹。陵前原有的14个“番西”雕像虽已不知去向,但他们应该与墓主有一定联系。昭陵的骏马石刻为中国历代帝陵所独有,它代表了一种特定的陪葬习俗,这种习俗只能来自于塞外民族。综上言之,这些旁证进一步证明了唐太宗的身上确实流淌着胡族人的血液,他的民族属性应该是胡族而不是汉族。
开创大唐基业的李世民,竟然是胡人血统,似乎令人不可思议,因此招致了一些人的反驳。他们认为,《步辇图》中李世民的肖像,尽管胡须有些卷曲,但这是画家的夸饰之笔,不一定是真实情形。以此来判定李世民为胡族血统,未免太武断。唐太宗弑兄夺位,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这种残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