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东晋门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个人主义经典名言:我思故我在。(我的怀疑却只肯定了我的存在,其他的还要‘普遍怀疑’)
黑格尔说:“人是从虚无来到世界的存在,意识于是成为‘自为’的存在。”
今天,西方在‘存在论’上最高的阐述来自胡塞尔(1859--1938)和海德格尔(1889--1976)。他们师徒的学说略有不同,而且都非常复杂,但主体差不多。
胡塞尔认为世界是现象(与无相近),只有‘自我’是真实的,一切要“先验自我”。
海德格尔认为从柏拉图开始,便错误的把‘存在’等同于一切存在者,西方哲学在这一错误上越走越远。他认为只有‘自我’是‘此在’。
当然和一千五百年后的个人主义大师相比,王弼的学说还很低级。王弼说世界万物都是原来静止不动的,你无论怎么推动他,最终都要静止下来。所以推动不如不推。又大胆引申批判儒学:无论怎么仁爱的对待卑贱的人,卑贱之人最终还是卑贱。所以“有为”不如“无为”,所以要“以静制动,以静治国,无为而治”。
王弼为了论证“以君御民”的政治主张,便用一多关系论证“以寡治众”、“执一统众”的必然性。王弼认为,“以一为主”是宇宙间的“必由之理”、普遍规律,民必然要统一于君。他说:“宗,万物之主也;君,万事之主也。”
老子的《道德经》论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需顺从客观世界,强调社会观服从世界观。老子是从社会的角度看世界,即从人类的角度看。
王弼引出庄子,从个人的角度看世界。王弼从‘人性论’出发,只重视道德经中的‘道’,批评老子以上观点是‘崇本息末’。应该‘崇本举末’,重视根本是为了让枝叶生长的更好。认为人应该掌握和利用‘道’,从而达到个体的自由放达、随心所欲。
王弼强调人生观应该掌握、利用‘客观世界’。这和他的老师王肃之间是有传承关系的。王肃提出“存亡祸福,皆己而已。天灾、地妖不能加也。”“崇道贵德,则圣人自来。”。可王弼是只崇道不贵德。
庄园主的核心利益是财富的积累。可是庄园创造的财富主要来自剩余的粮食,布匹,美酒和水果。这些东西不易储存,必需及时换成货币,因此庄园主需要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需要流动与商业。政府的‘无为而治’是对社会流动的最好的支持。
王弼的以无为本成为玄学主流的世界观。
玄学的世界观还有裴頠的崇有论,但其影响不大。裴頠的崇有论在一个极短的时期内显得很有影响,是因为他是那一个时期的权臣。影响最大的还是何晏、王弼的以无为本。
由于裴頠是贾后最有才华的亲戚,裴頠曾在政坛红透一方。王衍、乐广为当时玄学界的南山北斗。他们从心里反对裴頠的学说。裴頠反对王弼、何晏的无中生有论,乐广认为才三十岁的裴頠可能成为长期的执政者,持有这种观点非常危险,便主动跑去与裴頠辩论十几次,希望他改变观点。精于事故的王衍一次也不参加,但他非常关心此事,每次辩论后,王衍都要仔细询问乐广关于辩论的细节。很多年以后王敦也批评过裴頠,当然是在他死之后。由此可见,裴頠的崇有论影响不大。
《道德经》最大的贡献就是阐述了客观世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需顺从客观世界,强调社会观服从世界观。
老子作为东周直属官员,从东周朝廷的利益出发,宣扬小国寡民思想。别管秦国还是齐国,如果只封他们一个城堡,他们什么大事也干不成,周朝不就安稳了。这个思想乍一听还对,可是脱离现实,且不说东周之外还有强国,就说只有一城一地的诸侯,在新农业科技的支持下,在利益的驱使下,也能强大起来。
但是,道德经把客观世界,即道对人的影响力,阐述的淋漓尽致。道与德,以世界观、社会观来规划这个世界,对后世各种思想潮流产生巨大影响。
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大道废,安有仁义。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德。(这一句两千年来都被用作批评儒学的话,可是这句是西汉伪造。1993年10月,发现战国竹简,原文为: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伪弃虑,民复孝德。)
请读者注意:老子这里讲的全部都是整体的‘民’,而不是个体的人!这说明本身老子讨论的是世界观和社会观的关系。
到了魏晋时期,玄学家不仅崇尚老子,更崇尚庄子,就是因为庄子从人性论(个人)视角出发,只研究客观世界对(个体)人的影响,讨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强调人性顺从自然,则逍遥,忘我。
《庄子》在魏晋以前并不出名,游离于百家之外。只因为文采高超被尊为四大散文之一。大家都是穷光蛋,填饱肚子要紧,自由往后靠吧。当庄园经济昌盛,出现士族阶级,《庄子》才能大放异彩。
玄学是讨论人生观和自然的关系,因此玄学更加推崇庄子。庄子的逍遥游是人生观与世界观关系的代表作。在玄学思想中《庄子》是核心,探讨人生观如何适应和利用《老子》所说的‘道’。
不得不说,自由派,西方叫个人主义,在人生观上推崇自由有其精彩之处。自由这个观念应被儒学人生观所包容。
古往今来,中国的儒家学者研究的是人性论顺从社会观,可他自己经常跳出这个研究范畴,表现出一丝虚伪。试问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又有几个人能全做到。食不语,寑不言,十不吃。从起床到睡前儒学都管了。只为社会服务的‘君子’不存在。(所以‘礼’应该被大面积删砍,只要符合‘人的利益’即可)
而西方学者研究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所以什么事都要跳进这个研究之中,先验自我。‘我’不适应就是所有人不适应,显示出过分的狭隘。
玄学家将《老子》和《庄子》并举,以无为本,开启了中国的自由学说。当然还很不完善,也没独立发展下去,但对儒、道、佛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
西方的个人主义是主流,因此老子比孔子吃香。
《老子》的意义永无穷尽,通常也是不可思议的。它是一本有价值的关于人类行为的教科书。这本书道出了一切。——约翰高
东方古代世界的代表。——黑格尔
每个德国家庭买一本中国的《道德经》,以帮助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德国总理施罗德
或许除了《道德经》之外,我们将要焚毁所有的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得智慧的摘要。——威尔·杜兰
个人主义经典名言:我思故我在。(我的怀疑却只肯定了我的存在,其他的还要‘普遍怀疑’)
黑格尔说:“人是从虚无来到世界的存在,意识于是成为‘自为’的存在。”
今天,西方在‘存在论’上最高的阐述来自胡塞尔(1859--1938)和海德格尔(1889--1976)。他们师徒的学说略有不同,而且都非常复杂,但主体差不多。
胡塞尔认为世界是现象(与无相近),只有‘自我’是真实的,一切要“先验自我”。
海德格尔认为从柏拉图开始,便错误的把‘存在’等同于一切存在者,西方哲学在这一错误上越走越远。他认为只有‘自我’是‘此在’。
当然和一千五百年后的个人主义大师相比,王弼的学说还很低级。王弼说世界万物都是原来静止不动的,你无论怎么推动他,最终都要静止下来。所以推动不如不推。又大胆引申批判儒学:无论怎么仁爱的对待卑贱的人,卑贱之人最终还是卑贱。所以“有为”不如“无为”,所以要“以静制动,以静治国,无为而治”。
王弼为了论证“以君御民”的政治主张,便用一多关系论证“以寡治众”、“执一统众”的必然性。王弼认为,“以一为主”是宇宙间的“必由之理”、普遍规律,民必然要统一于君。他说:“宗,万物之主也;君,万事之主也。”
老子的《道德经》论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需顺从客观世界,强调社会观服从世界观。老子是从社会的角度看世界,即从人类的角度看。
王弼引出庄子,从个人的角度看世界。王弼从‘人性论’出发,只重视道德经中的‘道’,批评老子以上观点是‘崇本息末’。应该‘崇本举末’,重视根本是为了让枝叶生长的更好。认为人应该掌握和利用‘道’,从而达到个体的自由放达、随心所欲。
王弼强调人生观应该掌握、利用‘客观世界’。这和他的老师王肃之间是有传承关系的。王肃提出“存亡祸福,皆己而已。天灾、地妖不能加也。”“崇道贵德,则圣人自来。”。可王弼是只崇道不贵德。
庄园主的核心利益是财富的积累。可是庄园创造的财富主要来自剩余的粮食,布匹,美酒和水果。这些东西不易储存,必需及时换成货币,因此庄园主需要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需要流动与商业。政府的‘无为而治’是对社会流动的最好的支持。
王弼的以无为本成为玄学主流的世界观。
玄学的世界观还有裴頠的崇有论,但其影响不大。裴頠的崇有论在一个极短的时期内显得很有影响,是因为他是那一个时期的权臣。影响最大的还是何晏、王弼的以无为本。
由于裴頠是贾后最有才华的亲戚,裴頠曾在政坛红透一方。王衍、乐广为当时玄学界的南山北斗。他们从心里反对裴頠的学说。裴頠反对王弼、何晏的无中生有论,乐广认为才三十岁的裴頠可能成为长期的执政者,持有这种观点非常危险,便主动跑去与裴頠辩论十几次,希望他改变观点。精于事故的王衍一次也不参加,但他非常关心此事,每次辩论后,王衍都要仔细询问乐广关于辩论的细节。很多年以后王敦也批评过裴頠,当然是在他死之后。由此可见,裴頠的崇有论影响不大。
《道德经》最大的贡献就是阐述了客观世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需顺从客观世界,强调社会观服从世界观。
老子作为东周直属官员,从东周朝廷的利益出发,宣扬小国寡民思想。别管秦国还是齐国,如果只封他们一个城堡,他们什么大事也干不成,周朝不就安稳了。这个思想乍一听还对,可是脱离现实,且不说东周之外还有强国,就说只有一城一地的诸侯,在新农业科技的支持下,在利益的驱使下,也能强大起来。
但是,道德经把客观世界,即道对人的影响力,阐述的淋漓尽致。道与德,以世界观、社会观来规划这个世界,对后世各种思想潮流产生巨大影响。
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大道废,安有仁义。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德。(这一句两千年来都被用作批评儒学的话,可是这句是西汉伪造。1993年10月,发现战国竹简,原文为: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伪弃虑,民复孝德。)
请读者注意:老子这里讲的全部都是整体的‘民’,而不是个体的人!这说明本身老子讨论的是世界观和社会观的关系。
到了魏晋时期,玄学家不仅崇尚老子,更崇尚庄子,就是因为庄子从人性论(个人)视角出发,只研究客观世界对(个体)人的影响,讨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强调人性顺从自然,则逍遥,忘我。
《庄子》在魏晋以前并不出名,游离于百家之外。只因为文采高超被尊为四大散文之一。大家都是穷光蛋,填饱肚子要紧,自由往后靠吧。当庄园经济昌盛,出现士族阶级,《庄子》才能大放异彩。
玄学是讨论人生观和自然的关系,因此玄学更加推崇庄子。庄子的逍遥游是人生观与世界观关系的代表作。在玄学思想中《庄子》是核心,探讨人生观如何适应和利用《老子》所说的‘道’。
不得不说,自由派,西方叫个人主义,在人生观上推崇自由有其精彩之处。自由这个观念应被儒学人生观所包容。
古往今来,中国的儒家学者研究的是人性论顺从社会观,可他自己经常跳出这个研究范畴,表现出一丝虚伪。试问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又有几个人能全做到。食不语,寑不言,十不吃。从起床到睡前儒学都管了。只为社会服务的‘君子’不存在。(所以‘礼’应该被大面积删砍,只要符合‘人的利益’即可)
而西方学者研究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所以什么事都要跳进这个研究之中,先验自我。‘我’不适应就是所有人不适应,显示出过分的狭隘。
玄学家将《老子》和《庄子》并举,以无为本,开启了中国的自由学说。当然还很不完善,也没独立发展下去,但对儒、道、佛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
西方的个人主义是主流,因此老子比孔子吃香。
《老子》的意义永无穷尽,通常也是不可思议的。它是一本有价值的关于人类行为的教科书。这本书道出了一切。——约翰高
东方古代世界的代表。——黑格尔
每个德国家庭买一本中国的《道德经》,以帮助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德国总理施罗德
或许除了《道德经》之外,我们将要焚毁所有的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得智慧的摘要。——威尔·杜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