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天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们的村子名叫龙泽村,开创这个村子的,是三百年前从北方逃难而来的两个复姓东方的年轻人。
当时地广人稀,或者说龙泽村以前是一片荒林。
刚不是说逃难吗?两兄弟为了逃避官兵追捕,所以专门往鸟不拉蛋的地方钻。由于古时的人都有两手捕猎的手段,一边打猎一边逃命倒也不至于饿死。
某天,两兄弟走着走着,中午路过一片林子时感到累了,便找了个高处停了下来生火做饭。
两人煮了些干粮干肉吃过之后,困意就涌了上来,于是齐齐地打了个盹。
兄弟二人醒过来时已是黄昏时分,他们是给扑腾声弄醒的,好奇之下两兄弟挑了棵大树,爬上树顶一看,顿时惊呆了。
夕阳如火,把半边天的云层煅烧得赤红如血。
同是天边那处,成白上千的白鹤正往林子这边的方向赶,一片百鸟归巢之象。远处依稀的几处村落正袅袅冒起几缕炊烟,此等景象简直是让两兄弟宛若来到了世外桃源。
静静地看了一刻钟,弟弟泪流满面,他呜咽地对大哥说:“哥,我累了,不想再逃下去了,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哇?我只想有个安稳的家啊……”
大哥转过头,他也不禁老泪纵横,他轻声安慰道:“好,好。我们定居下来,以后就算被拉回去砍头,也不再逃了……”
从此,两兄弟便定居了下来,而这个地方,也被兄弟二人命名为白鹤林,有吉祥之意。
二人开荒种地,勤勤恳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过几年就起了两间大房子,还有了几头猪,两头牛。
邻村的人家一看,嘿!这哥俩有本事啊!
于是有女儿的家庭都唆使媒婆上门提亲,为什么是提亲?我可没说错。两兄弟是有了一个家了,可是有家没底是不?所以都想他哥俩入赘做上门女婿,要是成了,这牛啊猪啊,还有房子什么的……呵呵。
两兄弟对此当然不屑一顾,都一一婉拒了,同时让媒婆转达他们的意思:东方家的男人从来不会做上门女婿。
态度强硬,这下大家都没辙了,不过人家东方兄弟人长得可以,而且生活不差,再说你好歹也要嫁女儿的是吧?
得了,两兄弟的门槛再次给媒婆们踩烂了。
又过了两年,东方兄弟都娶了老婆,还各自生了两个儿子。
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因为老大会做买卖,家业扩大了很多。
随着岁月流逝,他们的四个儿子慢慢长大,结婚生子,这就是四房之始。当然了,有些地方的几房,说的是几个老婆,各地风俗的称呼大不相同。
或许有人不理解什么是四房,简单地说,我,堂叔东方钧,强公,都是属于四房的子孙,这么说明白了吧。
那么又何来第五房之说?
四房中的大房,也就是四个兄弟的老大,他带回来了一位身怀六甲的外乡女子。而后生了一个男孩。
当时的四兄弟,由于东方兄弟二人的感情,没分家而生活在一起,一大家子人其乐融融。可惜自从大房又带回了一女子,这味道就变了。
东方兄弟要是百年归去,一份家业分四份留给四个儿子,至于你们膝下的,自己看着处理吧!本来这个安排大家都没话说。一来是东方两老的安排,二来,父辈关系铁了一辈子,四兄弟的关系怎么也不会差到哪里,所以能有什么意见?
可是,现在大房却多了一个老婆和儿子。
眼看东方兄弟是想着要份多一份给大房的那个私生子,这四兄弟没意见,媳妇可看不下去了。凭什么呀你说是不?
女人啊,都是这样,而男人呢,耳根软。给枕边风一吹,其余三兄弟的心思开始打起了小九九,当然,这种情况下也就产生了隔阂,还有矛盾。
谁都不敢在东方兄弟明面上提意见,于是就一同排挤起了那母子俩,最后大房的媳妇也加入了队列。她心中有个想法,万一哪天两老改变主意,说你一房的孩子,就一房自个处理吧。那么属于自己儿子的家产被将会给这个私生子夺去一半,那还了得?
至于那母子俩,相当清楚自己的身份,也就逆来顺受地过了五年,其中承受了多少委屈和伤痛,我不愿多说,就一笔简单带过吧。
有一年,连续两天大台风加上特大暴雨过后,一家人都下田里排水抢救庄稼。四兄弟的十个儿女们也出去拣拾大风过后的树丫木支做柴火。
需要说明的是,东方兄弟二人当时虽然自以一家为村,但是别以为小孩就不用干活。以前的生活,和现在比起来,是截然不同的。
接着说正题。
十个小孩一边捡着柴枝,一边打打闹闹着就到了河边。
暴雨过后的河水还没来得及退下去,水流可想而知有多湍急了。
有些事谁都明白,哪两家闹了矛盾,大人们就会在孩子面前教导,谁谁家的大人欺负我们,那孩子你别跟他玩,如此之类。
所以四兄弟的九个孩子之中,是相当排斥最小那个私生子的。
话说一到河边,十个孩子之中的老大就指着那个私生子就发话了:“老十,看,我妈说你两母子就是大水冲过来的,你们根本就不是东方家的人,是没人要的乞丐儿!”
老十才五岁左右,完全就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孩子,哪里会知道该怎么办?双眼一下子就噙满了泪水,他惊慌失措,吓得语线不清了:“不,大哥你说谎,不是这样的,我的爸爸是……”
“不许你叫我老爸的名字,你不是他的儿子,更不是我们的兄弟!”东方老大听老十这么一说,顿时就冒起了一股邪火。
“哇……我是谁,大哥大姐,我是谁?哇……”东方老十被彻底地吓蒙了,彷徨无助地看着眼前这九个对他挤眉弄眼的大哥大姐,淘... -->>
我们的村子名叫龙泽村,开创这个村子的,是三百年前从北方逃难而来的两个复姓东方的年轻人。
当时地广人稀,或者说龙泽村以前是一片荒林。
刚不是说逃难吗?两兄弟为了逃避官兵追捕,所以专门往鸟不拉蛋的地方钻。由于古时的人都有两手捕猎的手段,一边打猎一边逃命倒也不至于饿死。
某天,两兄弟走着走着,中午路过一片林子时感到累了,便找了个高处停了下来生火做饭。
两人煮了些干粮干肉吃过之后,困意就涌了上来,于是齐齐地打了个盹。
兄弟二人醒过来时已是黄昏时分,他们是给扑腾声弄醒的,好奇之下两兄弟挑了棵大树,爬上树顶一看,顿时惊呆了。
夕阳如火,把半边天的云层煅烧得赤红如血。
同是天边那处,成白上千的白鹤正往林子这边的方向赶,一片百鸟归巢之象。远处依稀的几处村落正袅袅冒起几缕炊烟,此等景象简直是让两兄弟宛若来到了世外桃源。
静静地看了一刻钟,弟弟泪流满面,他呜咽地对大哥说:“哥,我累了,不想再逃下去了,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哇?我只想有个安稳的家啊……”
大哥转过头,他也不禁老泪纵横,他轻声安慰道:“好,好。我们定居下来,以后就算被拉回去砍头,也不再逃了……”
从此,两兄弟便定居了下来,而这个地方,也被兄弟二人命名为白鹤林,有吉祥之意。
二人开荒种地,勤勤恳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过几年就起了两间大房子,还有了几头猪,两头牛。
邻村的人家一看,嘿!这哥俩有本事啊!
于是有女儿的家庭都唆使媒婆上门提亲,为什么是提亲?我可没说错。两兄弟是有了一个家了,可是有家没底是不?所以都想他哥俩入赘做上门女婿,要是成了,这牛啊猪啊,还有房子什么的……呵呵。
两兄弟对此当然不屑一顾,都一一婉拒了,同时让媒婆转达他们的意思:东方家的男人从来不会做上门女婿。
态度强硬,这下大家都没辙了,不过人家东方兄弟人长得可以,而且生活不差,再说你好歹也要嫁女儿的是吧?
得了,两兄弟的门槛再次给媒婆们踩烂了。
又过了两年,东方兄弟都娶了老婆,还各自生了两个儿子。
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因为老大会做买卖,家业扩大了很多。
随着岁月流逝,他们的四个儿子慢慢长大,结婚生子,这就是四房之始。当然了,有些地方的几房,说的是几个老婆,各地风俗的称呼大不相同。
或许有人不理解什么是四房,简单地说,我,堂叔东方钧,强公,都是属于四房的子孙,这么说明白了吧。
那么又何来第五房之说?
四房中的大房,也就是四个兄弟的老大,他带回来了一位身怀六甲的外乡女子。而后生了一个男孩。
当时的四兄弟,由于东方兄弟二人的感情,没分家而生活在一起,一大家子人其乐融融。可惜自从大房又带回了一女子,这味道就变了。
东方兄弟要是百年归去,一份家业分四份留给四个儿子,至于你们膝下的,自己看着处理吧!本来这个安排大家都没话说。一来是东方两老的安排,二来,父辈关系铁了一辈子,四兄弟的关系怎么也不会差到哪里,所以能有什么意见?
可是,现在大房却多了一个老婆和儿子。
眼看东方兄弟是想着要份多一份给大房的那个私生子,这四兄弟没意见,媳妇可看不下去了。凭什么呀你说是不?
女人啊,都是这样,而男人呢,耳根软。给枕边风一吹,其余三兄弟的心思开始打起了小九九,当然,这种情况下也就产生了隔阂,还有矛盾。
谁都不敢在东方兄弟明面上提意见,于是就一同排挤起了那母子俩,最后大房的媳妇也加入了队列。她心中有个想法,万一哪天两老改变主意,说你一房的孩子,就一房自个处理吧。那么属于自己儿子的家产被将会给这个私生子夺去一半,那还了得?
至于那母子俩,相当清楚自己的身份,也就逆来顺受地过了五年,其中承受了多少委屈和伤痛,我不愿多说,就一笔简单带过吧。
有一年,连续两天大台风加上特大暴雨过后,一家人都下田里排水抢救庄稼。四兄弟的十个儿女们也出去拣拾大风过后的树丫木支做柴火。
需要说明的是,东方兄弟二人当时虽然自以一家为村,但是别以为小孩就不用干活。以前的生活,和现在比起来,是截然不同的。
接着说正题。
十个小孩一边捡着柴枝,一边打打闹闹着就到了河边。
暴雨过后的河水还没来得及退下去,水流可想而知有多湍急了。
有些事谁都明白,哪两家闹了矛盾,大人们就会在孩子面前教导,谁谁家的大人欺负我们,那孩子你别跟他玩,如此之类。
所以四兄弟的九个孩子之中,是相当排斥最小那个私生子的。
话说一到河边,十个孩子之中的老大就指着那个私生子就发话了:“老十,看,我妈说你两母子就是大水冲过来的,你们根本就不是东方家的人,是没人要的乞丐儿!”
老十才五岁左右,完全就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孩子,哪里会知道该怎么办?双眼一下子就噙满了泪水,他惊慌失措,吓得语线不清了:“不,大哥你说谎,不是这样的,我的爸爸是……”
“不许你叫我老爸的名字,你不是他的儿子,更不是我们的兄弟!”东方老大听老十这么一说,顿时就冒起了一股邪火。
“哇……我是谁,大哥大姐,我是谁?哇……”东方老十被彻底地吓蒙了,彷徨无助地看着眼前这九个对他挤眉弄眼的大哥大姐,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