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汉魏文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得变通,要因时、因地而制宜。
他跟诸葛亮、郭淮说:“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何以从周?为彼即周世也,周礼适用。若处殷时,而不知周,则子必从殷矣。世人皆以秦政苛暴,而不如儒,然而我炎汉之兴也,初亦用秦政,叔孙作礼,乃得为汉政。且汉政之初,用黄老也,孝武皇帝始尊儒术,孝宣皇帝尚云:‘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也。’乃知礼非天定,为人定,非永恒,为应时也。通权达变,是真儒也,胶柱鼓瑟,乃伪儒也。”
诸葛亮就是很知道变通的人,后世都说他是法家,其实法家就是儒家的变种,治世而以礼法教化,乱世而以刑法绳之,所以诸葛亮在入蜀以后,对应刘璋暗弱、蜀政废弛的现状,才严明法纪,甚至被人误判为“刑法峻急。刻剥百姓”。因而是勋这些话,诸葛亮是听得眉飞色舞啊;郭淮就不同了,这小子一门心思都在打仗上,对于政治的兴趣多少有点儿欠缺,更别提经学了。
正说得高兴呢。董昭有信送到。自从上次是勋在复丞相制度问题上点了董昭一下,董公仁多敏啊,赶紧复信,以申己意之诚,并且暗示说我一时忙昏了头,忽视了你所处的危局。这真不是想隔岸观火啊。等到是勋从高密返回,董昭又多次来拜,二人就此结为攻守同盟。是勋此番出都,朝中之大事,乃有董昭书信通报。
是勋读了信就郁闷。刚才的好心情瞬间便烟消云散了。诸葛亮忍不住在旁边儿问他:“刘备不过一隅之地也,先生何以忧之?”
是勋摇摇头,说我是跟刘备接触过的,此人非池中之物也,若得其时,必化鹏而翱翔九天——“备为世之枭雄,惜乎坎坷,未得其名。若得其名。士人来归,必难复制。今以其为沅州刺史,虽为虚名。亦足振作矣。”
原本历史上的刘备先后被吕布、曹操打得四处跑,可是一在荆州站稳了脚跟,立刻什么徐庶啊、诸葛亮啊、庞统啊、伊籍啊、马良啊全都来了,这是为啥呢?因为他名气大,地位高,曾为一州之牧。又任左将军,对于地方士人来说。那是值得仰望的高官显宦啊。虽说没地少兵的左将军还未必比得上土地主王家,可是这年月的士人就吃这一套。士兵可以征,地盘可以打,名位真不是想得就能得着的。
在这条时间线上,刘备此前最高也就做到两千石,先是平原相,然后是南阳太守,但都是地方军阀自己表的,没有朝廷的正式诏命。这回朝廷给了他正式诏命,还承认他为一州之刺史,把这招牌一亮,说不定就能咸鱼翻身哪。
诸葛亮是没有见过刘备的,他也不知道在另外一条时间线上,自己会对那四处流蹿的大耳贼那么死心塌地,但是他信赖是勋所言,所以赶紧建议:“先生既有所虑,何不上奏朝廷,请寝此议?”
是勋叹了口气,说没用的——估计等自己的上奏到了许都,刘备那儿都已经接到诏书了,哪有立刻收回来的道理?朝令夕改,朝廷的威信还要不要了?况且,估计这年月,也就自己能够看穿刘备吧,换了曹操甚至荀彧、郭嘉都不成,我说刘备危险,不能给他刺史做,他们也得信哪。
忍不住就想到了荆州之势,当即询问诸葛亮,说你在隆中居住,在襄阳上学,荆州的情况肯定了解啦。倘若你为刘备谋划,而刘备也确实有天下之志,该当如何发展呢?
郭淮抢先道:“若备有其力也,可北上宛城,以并张绣,复取关中,以为基础……”是勋连着摇头,说在这种形势下他怎么可能北上?先不说曹家会不会眼睁睁瞧着张绣被他吞并喽,刘表也会在后面掣肘啊。
诸葛亮沉吟少顷,胸有成竹地说道:“若亮为刘备谋,且居新野以收荆州人心,先图刘表。表年老矣,而蔡氏弄权,士人多背,若以扶刘琦而诛蔡氏为名,则可得荆州。乃复溯江而上,以取巴、蜀,如此即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江东孙氏,内修政理,以待其时。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雒,刘备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两道并进。诚如是,霸业可成矣。”
是勋心说胡,这不就是《隆中对》吗?!(未完待续)
ps:写历史写得头大,拘束实在太多,尤其下面该研究这么收拾刘备的问题了,若是草草干掉,别说蜀汉粉了,是个读者都要跟我急……这些天为了换换脑子,新开了一篇修仙文——这东西无拘无束,写着轻松——是不是坑的,且先写写再说,欢迎文魁的读者们闲来无事去转转、看看。
书名《斗天破禁》,书号是3337201。
得变通,要因时、因地而制宜。
他跟诸葛亮、郭淮说:“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何以从周?为彼即周世也,周礼适用。若处殷时,而不知周,则子必从殷矣。世人皆以秦政苛暴,而不如儒,然而我炎汉之兴也,初亦用秦政,叔孙作礼,乃得为汉政。且汉政之初,用黄老也,孝武皇帝始尊儒术,孝宣皇帝尚云:‘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也。’乃知礼非天定,为人定,非永恒,为应时也。通权达变,是真儒也,胶柱鼓瑟,乃伪儒也。”
诸葛亮就是很知道变通的人,后世都说他是法家,其实法家就是儒家的变种,治世而以礼法教化,乱世而以刑法绳之,所以诸葛亮在入蜀以后,对应刘璋暗弱、蜀政废弛的现状,才严明法纪,甚至被人误判为“刑法峻急。刻剥百姓”。因而是勋这些话,诸葛亮是听得眉飞色舞啊;郭淮就不同了,这小子一门心思都在打仗上,对于政治的兴趣多少有点儿欠缺,更别提经学了。
正说得高兴呢。董昭有信送到。自从上次是勋在复丞相制度问题上点了董昭一下,董公仁多敏啊,赶紧复信,以申己意之诚,并且暗示说我一时忙昏了头,忽视了你所处的危局。这真不是想隔岸观火啊。等到是勋从高密返回,董昭又多次来拜,二人就此结为攻守同盟。是勋此番出都,朝中之大事,乃有董昭书信通报。
是勋读了信就郁闷。刚才的好心情瞬间便烟消云散了。诸葛亮忍不住在旁边儿问他:“刘备不过一隅之地也,先生何以忧之?”
是勋摇摇头,说我是跟刘备接触过的,此人非池中之物也,若得其时,必化鹏而翱翔九天——“备为世之枭雄,惜乎坎坷,未得其名。若得其名。士人来归,必难复制。今以其为沅州刺史,虽为虚名。亦足振作矣。”
原本历史上的刘备先后被吕布、曹操打得四处跑,可是一在荆州站稳了脚跟,立刻什么徐庶啊、诸葛亮啊、庞统啊、伊籍啊、马良啊全都来了,这是为啥呢?因为他名气大,地位高,曾为一州之牧。又任左将军,对于地方士人来说。那是值得仰望的高官显宦啊。虽说没地少兵的左将军还未必比得上土地主王家,可是这年月的士人就吃这一套。士兵可以征,地盘可以打,名位真不是想得就能得着的。
在这条时间线上,刘备此前最高也就做到两千石,先是平原相,然后是南阳太守,但都是地方军阀自己表的,没有朝廷的正式诏命。这回朝廷给了他正式诏命,还承认他为一州之刺史,把这招牌一亮,说不定就能咸鱼翻身哪。
诸葛亮是没有见过刘备的,他也不知道在另外一条时间线上,自己会对那四处流蹿的大耳贼那么死心塌地,但是他信赖是勋所言,所以赶紧建议:“先生既有所虑,何不上奏朝廷,请寝此议?”
是勋叹了口气,说没用的——估计等自己的上奏到了许都,刘备那儿都已经接到诏书了,哪有立刻收回来的道理?朝令夕改,朝廷的威信还要不要了?况且,估计这年月,也就自己能够看穿刘备吧,换了曹操甚至荀彧、郭嘉都不成,我说刘备危险,不能给他刺史做,他们也得信哪。
忍不住就想到了荆州之势,当即询问诸葛亮,说你在隆中居住,在襄阳上学,荆州的情况肯定了解啦。倘若你为刘备谋划,而刘备也确实有天下之志,该当如何发展呢?
郭淮抢先道:“若备有其力也,可北上宛城,以并张绣,复取关中,以为基础……”是勋连着摇头,说在这种形势下他怎么可能北上?先不说曹家会不会眼睁睁瞧着张绣被他吞并喽,刘表也会在后面掣肘啊。
诸葛亮沉吟少顷,胸有成竹地说道:“若亮为刘备谋,且居新野以收荆州人心,先图刘表。表年老矣,而蔡氏弄权,士人多背,若以扶刘琦而诛蔡氏为名,则可得荆州。乃复溯江而上,以取巴、蜀,如此即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江东孙氏,内修政理,以待其时。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雒,刘备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两道并进。诚如是,霸业可成矣。”
是勋心说胡,这不就是《隆中对》吗?!(未完待续)
ps:写历史写得头大,拘束实在太多,尤其下面该研究这么收拾刘备的问题了,若是草草干掉,别说蜀汉粉了,是个读者都要跟我急……这些天为了换换脑子,新开了一篇修仙文——这东西无拘无束,写着轻松——是不是坑的,且先写写再说,欢迎文魁的读者们闲来无事去转转、看看。
书名《斗天破禁》,书号是333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