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不需要爱的情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年前
我握着手机,站在那里,手指僵硬到发麻。
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夜,我觉得自己的心脏也变得冰冷。地铁站里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大多数人都脚步匆匆,就快要过农历新年了,凛冽的空气中,有一种同时带着孤独与狂欢的因子。我把它称之为,麻木。
一个月前,我跟他分手了。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凡涉及到感情,总是没那么爽快,我的情绪反反复复。尽管是我提的分手,但我发现,更痛苦的那个……也是我。
事实上,我清楚地知道我内心深处那丑陋的小小火苗:所谓分手,其实也是逼他做出选择。可是最后,他并没有选择我。
所以我才会那么痛苦。因为尽管提出分手的人是我,但实际上被抛弃的那一个,也是我……
从我身边经过的人们脸上表情各异,我不知道在他们看来我是怎样的,可我知道一定好不到哪里去:脸色苍白,神情恍惚。
我又出去喝酒了,一个人。我不敢喝到很晚,怕出事,所以头才刚开始犯晕,我就从酒吧的昏暗与嘈杂中逃了出来。我没有开车,也不想坐出租车,于是我走进地铁站。事实上,我根本不知道我在哪一站,也不知道我要去哪一站。
这就跟我糟糕的人生一样,走错了一步,就会发现举步维艰。
我沿着长长的阶梯往下走去,手里还是紧紧地握着手机。整个晚上,我都在挣扎着要不要给他打电话。尽管我的理性告诉我:既然选择结束,就不要再拖泥带水。然而我那颗疼痛到已经麻木了的心却告诉我:我好想他。
可是,可是……我心底有一个声音在说,就算你再想他,这一切还是一个错误,一个荒谬的错误,一个从一开始就注定是错的错误……最后,你会发现代价有多重。
事实上,我觉得我已经开始在承担这个错误的代价了。在此之前,我从来不认为我会被感情左右,我一直觉得只有内心软弱的人才会无法控制自己——而我显然不是。但其实,人往往都太高估自己了,尤其是在感情这件事上面。
一种羞耻感向我袭来,与此同时,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种绝望。
我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人?我为什么要扮演一个这样的角色?我到底为什么要以这样一种卑鄙又卑微的方式,去乞求一份该死的爱情?!
我觉得自己的双腿已经麻木,我好想把手机狠狠地砸在地上,然而在酒精和寒冷的双重作用下,我的手指根本不听使唤。
这是一个露天站台,人并不多,一月的寒风吹来,所有人都不禁缩了缩脖子。
我抬头看着天空,过去的种种不停地在脑子里旋转着:他棱角分明的下巴,狭窄的脸颊,向内凹陷的耳廓,毛毛的鬓角,鼻梁上隐隐突起的骨头……所有的一切,所有跟他有关的一切就快把我逼疯了!
我的眼前变得有些模糊,我知道,酒精终于开始起作用了。我整个人既冷又热,甚至有些歇斯底里。我站在那里,看着夜色之中,列车沿着铁轨驶过来,所有人都看着那两盏明亮的灯光,没有人注意到我已经泪流满面。
在某一瞬间,我的脑海里忽然闪过这样一个念头:要是他知道我出事了,他会不会难过,他会不会后悔没有选我?
这个念头起初只是一颗种子,可是随着那灯光的逼近,它就像杰克的豌豆一样,迅速蹿升为直通天际的巨型蔓藤。
所有人仍然望着列车驶来的方向,没有人看到我往前走了几步,脚尖已经抵在了地砖的边缘。
那两束强光离我越来越近,我却由衷地感到温暖,觉得那仿佛像是守护天堂之门的天使对我投射过来的神圣之光。我站在那里,手中紧紧地握着手机,我忽然发现自己有一种义无反顾,一种固执的、无可救药的义无反顾!
我深吸了一口气,感到自己的心跳忽然之间变得异常缓慢,我有些惊讶,但又不太惊讶。我整个人都有些犯晕,那是一种既浑浊又懒散的感觉,但我想我已经做好了准备,去迎接死亡……
我又往前跨了一步,整个人像一只被摆在茶几边缘的玻璃酒杯一般,随时准备摇晃着掉落下来,我甚至感到自己已经听到了车站工作人员气急败坏的哨子声。
可是忽然,另一种声音盖过了哨子声,那是一种……更尖锐、更疯狂的声音。我是过了很久很久之后,才明白过来——原来,那是列车紧急停车时,车轮与轨道摩擦所发出的声音。
那辆列车,竟然就这样生生地在离我不到二十米远的地方,停住了。
我仍旧站在那里,但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所有人都诧异地看着列车,工作人员从我身旁飞奔而去,我甚至能感觉到,他经过我身边时,那错愕的一瞥。
不知道过了多久,列车的车门忽然全都打开,从某一节车厢内,冲出两个男人,他们抬着一个人,对着工作人员大喊大叫。我的脑袋仍旧是混沌一片,在这混乱中,我只看到了一只手,一只女人的手,一只……无力地垂下的手。
一阵冷风吹过,简直冷到人骨头里。然而我一下子清醒过来。
我又往后退了几步,这才感到害怕。
当那个女人被抬走的时候,我腿一软,一下子坐在了地上。
恍惚间,我第一次意识到——
原来,我离死亡,是如此得近……
我伸手往脸上抹了一把,掌心湿湿的。但,很快又干了。连痕迹都不曾留下。
很多年后,每当我想起这件事的时候,我都会有这样一种奇怪的感觉:那两束光芒,会不会……真的是天使向我投射的神圣之光?
(全文完)
作者有话要说:《后记》
当昨天凌晨两点我敲击键盘打出(全文完)这几个字的时候,我忽然松了一口气。这是一个很特别的故事,跟我以往写的东西,不论是人物设定还是叙事的结构和风格都不太一样,我是把它当做一部电影来写,我完全是把我脑海中的一个个画面和片段连接在一起,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写完之前,我就说过,我会写一个剖析,这部分内容在后面你们会看到的,但是出于一个作者的习惯,我还是想要单独地写一下后记。
我想对我来说,后记主要是记录一些写作过程中的想法和心路历程。《不需要爱的情歌》成形于2011年底到2012年初,我说过,当时我的初衷是,写一个现实的故事,除了美好的感情之外,其实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那些丑陋的东西。就像蒋谣说的,不管你承不承认,那些东西始终都在,你否认也没有用。很多读者常常留言说,现实生活中非难已经很多,就在小说里给一个美好的结局。这些话常常听到,但我只能说,我同意一半。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遇到那些非难——就像不是所有人都会永远幸运一样——所以故事也是同样的,有讲述美好的,也有讲述丑陋的,这个世界就是充满了多样性。美好的故事会让人心生善良,充满勇气和希望;而一个好的丑陋的故事,,会让人自省,让人更加豁然,也更清醒。当然,我希望我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此外也有读者说我将痛苦的细节描写得很细致,问这是不是我的亲身经历……我不得不大叹一口气,这对我来说,真的是很高的评价!我好像不止一次地说过,我是一个个人生活与写作分得非常开的人,我写过这么多故事,其实没有一个是关于我自己的。大部分读者认为我写的东西很真实,我想说,这就是我的风格,我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总结的人,所以你们能在我的文字里看到很多细节,细节能使故事变得真实——对于那些自己也在写作的读者朋友,这是我善意的建议。当然,我写的是爱情故事,不是科幻小说,我不可能凭空创造一个世界,所以总的来说,你们会发现,我故事中的大致背景是雷同的,因为这个背景,确实是我生活的真实背景。其实大部分作者都是普通人,没有经历过那么多的艰难困苦,也没有遇到过把灰姑娘变成公主的白马王子,我们有的,只是一种举一反三的想象力而已。
但是我自己也常常在反省,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自己在写作上越来越顺手,很多细节也是信手拈来,但有时候读起来,那些心理描写和场景的描述似乎又有点太多了。所以你们应该会发现,我一直在尝试新的东西,我不想把自己变成一个打字的机器——尽管免不了被风格化。这几年我开始给自己的作品归类,“*都市”系列是现实的故事(我知道,你们最关心的还是船戏……),“怪客书店”完全由对话组成,节奏很快,“旅行团系列”则是禁欲小清新电影,还有我今年开始尝试写的科幻加悬疑系列的作品。尽管我一直说,写作只是我个人的恶趣味,但是我还是希望,能够有进步,而不是总是在重复制造相同的产品。
最后,我想很高兴地说,在编辑的鼓励和我自己的鞭策下,今年下半年开始,我的写作又上升到另一个阶段了——我基本上已经养成了定时写作的好习惯,相信你们这半年来应该也已经感觉到了。接下来半年的计划我目前为止也已经定好了,过完农历新年后,《怪客书店3》会在二月底三月初开始连载,节奏应该还是会努力按照的打榜计划走,所以基本上是会在2-3个月内完结,并且同时我还会写一个科幻题材的系列短剧的连载,在某本暂时还不能透露的杂志上。然后,我会开始写“旅行团系列”的第三本书,这本书在去年年底已经有了一个雏形,我也不断累积素材,相信到了6月左右,也会有一个不错的开始。
感谢你们对我写的故事以及我本人的厚爱,就像我在2013年的总结中写到的,因为有你们才让我的写作生涯变得不孤单。
谢谢!祝新年快乐!
春十三少 写于2014年1月3日
《我想跟你们说说:这首我眼中的情歌》
我从一开始就说过,新版会是一个很特别的故事,但是当时的我,只是觉得我这种全新的设定在结构上有点特别,并没有想太多。而随着我不断地深入创作、不断地去挖掘这个故事,渐渐的,我开始被这个故事带动,被故事里的人物带动,我感到,最后是他们,创造了这首不需要爱的情歌。
在我开始说我的设定之前,我想先简单地为你们理顺思路,我在新版开始连载的一开始就说过,这是一个“俄罗斯套娃”式的故事,其实是由三个故事组成的:第一个故事,就是全文花费了90%的篇幅在描述的,蒋谣、祝嘉译、王智伟、秦锐的故事,但其实,这个故事是“我”——也就是丁苓创造出来的;第二个故事,是“我”与小樽旅店老板的故事,“我”从老板那里听来了一个故事,最终写出了第一个故事;第三个故事,则是现实中的蒋谣与祝嘉译的故事。
至于说我们的主角蒋谣,也有三个:畅销小说《不需要爱的情歌》中的蒋谣,小樽旅店老板口中的蒋谣(事实上,没有人知道老板到底对“我”说了些什么),以及,真正的蒋谣。准确地说,真正的蒋谣,直到第十二章才登场,而真正的祝嘉译,只留下了雪夜的惊魂一瞥,以及最后的那封信。
我想说我的读者朋友们还是很聪明的,我记得大约在第九章左右,已经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这个我花费了大量篇幅描述的关于蒋谣与祝嘉译的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好吧,我不得不说,这就是我想要写这篇解析的原因,我想来跟你们讨论一下,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在我们开始讨论之前,再来插一个也许对你们来说有点陌生的话题:心理防卫。这听上去是一个很深奥的心理学名词,但是当你在搜索引擎上检索这个名词之后,你会发现,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深奥(请允许我暂时充当一下蒋医生的角色)——所谓“心理防卫”,是指自我对本我的压抑,这种压抑是自我的一种全然潜意识的自我防御功能,是人类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紧张焦虑、尴尬、罪恶感等心理,有意无意间使用的各种心理上的调整。
事实上,这本叫做《不需要爱的情歌》的小说,是文中的“我”——也就是丁苓——的心理防卫的结果。丁苓曾经卷入过一段婚外情的旋涡,甚至差一点无法自拔,酿成大祸。故事的一开场,这段婚外情已经过去了大半年的时间,然而我们可以从她的表现中看出来,她还没有走出来,她的心理问题还是很严重。她的焦虑、不自信、拖延症等等,所有这些都说明她没有恢复。但是,她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她的潜意识中,她竭力想要挣脱这种无助的环境。所以她出门旅行,企图以改变环境的方式来改变自己。
在从旅店老板那里听到了一个关于都市男女感情的故事之后,她的灵感一下子被激发了,我想,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因为这个故事与她自身的痛苦经历有一定相似之处,所以她才会重新找到了灵感,重新执笔。可以说,她被这个故事迷住了,日以继夜地创作,她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故事成为了她本身心理防卫的一种映射。
首先,我要说的是,丁苓笔下的蒋谣、祝嘉译、王智伟、秦锐等等角色,都是她创造出来的,老板告诉了她一个模糊的故事(关于这一点,没有人知道老板到底说了什么——连作为作者的我本身也不知道!),她有了一个故事的大致背景和人物关系,于是她开始运用自己的创作能力把这些人物填满,在填写的过程中,她下意识地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故事中的人物都是有原型的,这些原型存在于丁苓现实生活的社会关系当中,而且从她对人物的创造与理解来看,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她对这个人物的态度。
... -->>
一年前
我握着手机,站在那里,手指僵硬到发麻。
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夜,我觉得自己的心脏也变得冰冷。地铁站里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大多数人都脚步匆匆,就快要过农历新年了,凛冽的空气中,有一种同时带着孤独与狂欢的因子。我把它称之为,麻木。
一个月前,我跟他分手了。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凡涉及到感情,总是没那么爽快,我的情绪反反复复。尽管是我提的分手,但我发现,更痛苦的那个……也是我。
事实上,我清楚地知道我内心深处那丑陋的小小火苗:所谓分手,其实也是逼他做出选择。可是最后,他并没有选择我。
所以我才会那么痛苦。因为尽管提出分手的人是我,但实际上被抛弃的那一个,也是我……
从我身边经过的人们脸上表情各异,我不知道在他们看来我是怎样的,可我知道一定好不到哪里去:脸色苍白,神情恍惚。
我又出去喝酒了,一个人。我不敢喝到很晚,怕出事,所以头才刚开始犯晕,我就从酒吧的昏暗与嘈杂中逃了出来。我没有开车,也不想坐出租车,于是我走进地铁站。事实上,我根本不知道我在哪一站,也不知道我要去哪一站。
这就跟我糟糕的人生一样,走错了一步,就会发现举步维艰。
我沿着长长的阶梯往下走去,手里还是紧紧地握着手机。整个晚上,我都在挣扎着要不要给他打电话。尽管我的理性告诉我:既然选择结束,就不要再拖泥带水。然而我那颗疼痛到已经麻木了的心却告诉我:我好想他。
可是,可是……我心底有一个声音在说,就算你再想他,这一切还是一个错误,一个荒谬的错误,一个从一开始就注定是错的错误……最后,你会发现代价有多重。
事实上,我觉得我已经开始在承担这个错误的代价了。在此之前,我从来不认为我会被感情左右,我一直觉得只有内心软弱的人才会无法控制自己——而我显然不是。但其实,人往往都太高估自己了,尤其是在感情这件事上面。
一种羞耻感向我袭来,与此同时,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种绝望。
我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人?我为什么要扮演一个这样的角色?我到底为什么要以这样一种卑鄙又卑微的方式,去乞求一份该死的爱情?!
我觉得自己的双腿已经麻木,我好想把手机狠狠地砸在地上,然而在酒精和寒冷的双重作用下,我的手指根本不听使唤。
这是一个露天站台,人并不多,一月的寒风吹来,所有人都不禁缩了缩脖子。
我抬头看着天空,过去的种种不停地在脑子里旋转着:他棱角分明的下巴,狭窄的脸颊,向内凹陷的耳廓,毛毛的鬓角,鼻梁上隐隐突起的骨头……所有的一切,所有跟他有关的一切就快把我逼疯了!
我的眼前变得有些模糊,我知道,酒精终于开始起作用了。我整个人既冷又热,甚至有些歇斯底里。我站在那里,看着夜色之中,列车沿着铁轨驶过来,所有人都看着那两盏明亮的灯光,没有人注意到我已经泪流满面。
在某一瞬间,我的脑海里忽然闪过这样一个念头:要是他知道我出事了,他会不会难过,他会不会后悔没有选我?
这个念头起初只是一颗种子,可是随着那灯光的逼近,它就像杰克的豌豆一样,迅速蹿升为直通天际的巨型蔓藤。
所有人仍然望着列车驶来的方向,没有人看到我往前走了几步,脚尖已经抵在了地砖的边缘。
那两束强光离我越来越近,我却由衷地感到温暖,觉得那仿佛像是守护天堂之门的天使对我投射过来的神圣之光。我站在那里,手中紧紧地握着手机,我忽然发现自己有一种义无反顾,一种固执的、无可救药的义无反顾!
我深吸了一口气,感到自己的心跳忽然之间变得异常缓慢,我有些惊讶,但又不太惊讶。我整个人都有些犯晕,那是一种既浑浊又懒散的感觉,但我想我已经做好了准备,去迎接死亡……
我又往前跨了一步,整个人像一只被摆在茶几边缘的玻璃酒杯一般,随时准备摇晃着掉落下来,我甚至感到自己已经听到了车站工作人员气急败坏的哨子声。
可是忽然,另一种声音盖过了哨子声,那是一种……更尖锐、更疯狂的声音。我是过了很久很久之后,才明白过来——原来,那是列车紧急停车时,车轮与轨道摩擦所发出的声音。
那辆列车,竟然就这样生生地在离我不到二十米远的地方,停住了。
我仍旧站在那里,但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所有人都诧异地看着列车,工作人员从我身旁飞奔而去,我甚至能感觉到,他经过我身边时,那错愕的一瞥。
不知道过了多久,列车的车门忽然全都打开,从某一节车厢内,冲出两个男人,他们抬着一个人,对着工作人员大喊大叫。我的脑袋仍旧是混沌一片,在这混乱中,我只看到了一只手,一只女人的手,一只……无力地垂下的手。
一阵冷风吹过,简直冷到人骨头里。然而我一下子清醒过来。
我又往后退了几步,这才感到害怕。
当那个女人被抬走的时候,我腿一软,一下子坐在了地上。
恍惚间,我第一次意识到——
原来,我离死亡,是如此得近……
我伸手往脸上抹了一把,掌心湿湿的。但,很快又干了。连痕迹都不曾留下。
很多年后,每当我想起这件事的时候,我都会有这样一种奇怪的感觉:那两束光芒,会不会……真的是天使向我投射的神圣之光?
(全文完)
作者有话要说:《后记》
当昨天凌晨两点我敲击键盘打出(全文完)这几个字的时候,我忽然松了一口气。这是一个很特别的故事,跟我以往写的东西,不论是人物设定还是叙事的结构和风格都不太一样,我是把它当做一部电影来写,我完全是把我脑海中的一个个画面和片段连接在一起,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写完之前,我就说过,我会写一个剖析,这部分内容在后面你们会看到的,但是出于一个作者的习惯,我还是想要单独地写一下后记。
我想对我来说,后记主要是记录一些写作过程中的想法和心路历程。《不需要爱的情歌》成形于2011年底到2012年初,我说过,当时我的初衷是,写一个现实的故事,除了美好的感情之外,其实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那些丑陋的东西。就像蒋谣说的,不管你承不承认,那些东西始终都在,你否认也没有用。很多读者常常留言说,现实生活中非难已经很多,就在小说里给一个美好的结局。这些话常常听到,但我只能说,我同意一半。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遇到那些非难——就像不是所有人都会永远幸运一样——所以故事也是同样的,有讲述美好的,也有讲述丑陋的,这个世界就是充满了多样性。美好的故事会让人心生善良,充满勇气和希望;而一个好的丑陋的故事,,会让人自省,让人更加豁然,也更清醒。当然,我希望我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此外也有读者说我将痛苦的细节描写得很细致,问这是不是我的亲身经历……我不得不大叹一口气,这对我来说,真的是很高的评价!我好像不止一次地说过,我是一个个人生活与写作分得非常开的人,我写过这么多故事,其实没有一个是关于我自己的。大部分读者认为我写的东西很真实,我想说,这就是我的风格,我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总结的人,所以你们能在我的文字里看到很多细节,细节能使故事变得真实——对于那些自己也在写作的读者朋友,这是我善意的建议。当然,我写的是爱情故事,不是科幻小说,我不可能凭空创造一个世界,所以总的来说,你们会发现,我故事中的大致背景是雷同的,因为这个背景,确实是我生活的真实背景。其实大部分作者都是普通人,没有经历过那么多的艰难困苦,也没有遇到过把灰姑娘变成公主的白马王子,我们有的,只是一种举一反三的想象力而已。
但是我自己也常常在反省,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自己在写作上越来越顺手,很多细节也是信手拈来,但有时候读起来,那些心理描写和场景的描述似乎又有点太多了。所以你们应该会发现,我一直在尝试新的东西,我不想把自己变成一个打字的机器——尽管免不了被风格化。这几年我开始给自己的作品归类,“*都市”系列是现实的故事(我知道,你们最关心的还是船戏……),“怪客书店”完全由对话组成,节奏很快,“旅行团系列”则是禁欲小清新电影,还有我今年开始尝试写的科幻加悬疑系列的作品。尽管我一直说,写作只是我个人的恶趣味,但是我还是希望,能够有进步,而不是总是在重复制造相同的产品。
最后,我想很高兴地说,在编辑的鼓励和我自己的鞭策下,今年下半年开始,我的写作又上升到另一个阶段了——我基本上已经养成了定时写作的好习惯,相信你们这半年来应该也已经感觉到了。接下来半年的计划我目前为止也已经定好了,过完农历新年后,《怪客书店3》会在二月底三月初开始连载,节奏应该还是会努力按照的打榜计划走,所以基本上是会在2-3个月内完结,并且同时我还会写一个科幻题材的系列短剧的连载,在某本暂时还不能透露的杂志上。然后,我会开始写“旅行团系列”的第三本书,这本书在去年年底已经有了一个雏形,我也不断累积素材,相信到了6月左右,也会有一个不错的开始。
感谢你们对我写的故事以及我本人的厚爱,就像我在2013年的总结中写到的,因为有你们才让我的写作生涯变得不孤单。
谢谢!祝新年快乐!
春十三少 写于2014年1月3日
《我想跟你们说说:这首我眼中的情歌》
我从一开始就说过,新版会是一个很特别的故事,但是当时的我,只是觉得我这种全新的设定在结构上有点特别,并没有想太多。而随着我不断地深入创作、不断地去挖掘这个故事,渐渐的,我开始被这个故事带动,被故事里的人物带动,我感到,最后是他们,创造了这首不需要爱的情歌。
在我开始说我的设定之前,我想先简单地为你们理顺思路,我在新版开始连载的一开始就说过,这是一个“俄罗斯套娃”式的故事,其实是由三个故事组成的:第一个故事,就是全文花费了90%的篇幅在描述的,蒋谣、祝嘉译、王智伟、秦锐的故事,但其实,这个故事是“我”——也就是丁苓创造出来的;第二个故事,是“我”与小樽旅店老板的故事,“我”从老板那里听来了一个故事,最终写出了第一个故事;第三个故事,则是现实中的蒋谣与祝嘉译的故事。
至于说我们的主角蒋谣,也有三个:畅销小说《不需要爱的情歌》中的蒋谣,小樽旅店老板口中的蒋谣(事实上,没有人知道老板到底对“我”说了些什么),以及,真正的蒋谣。准确地说,真正的蒋谣,直到第十二章才登场,而真正的祝嘉译,只留下了雪夜的惊魂一瞥,以及最后的那封信。
我想说我的读者朋友们还是很聪明的,我记得大约在第九章左右,已经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这个我花费了大量篇幅描述的关于蒋谣与祝嘉译的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好吧,我不得不说,这就是我想要写这篇解析的原因,我想来跟你们讨论一下,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在我们开始讨论之前,再来插一个也许对你们来说有点陌生的话题:心理防卫。这听上去是一个很深奥的心理学名词,但是当你在搜索引擎上检索这个名词之后,你会发现,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深奥(请允许我暂时充当一下蒋医生的角色)——所谓“心理防卫”,是指自我对本我的压抑,这种压抑是自我的一种全然潜意识的自我防御功能,是人类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紧张焦虑、尴尬、罪恶感等心理,有意无意间使用的各种心理上的调整。
事实上,这本叫做《不需要爱的情歌》的小说,是文中的“我”——也就是丁苓——的心理防卫的结果。丁苓曾经卷入过一段婚外情的旋涡,甚至差一点无法自拔,酿成大祸。故事的一开场,这段婚外情已经过去了大半年的时间,然而我们可以从她的表现中看出来,她还没有走出来,她的心理问题还是很严重。她的焦虑、不自信、拖延症等等,所有这些都说明她没有恢复。但是,她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她的潜意识中,她竭力想要挣脱这种无助的环境。所以她出门旅行,企图以改变环境的方式来改变自己。
在从旅店老板那里听到了一个关于都市男女感情的故事之后,她的灵感一下子被激发了,我想,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因为这个故事与她自身的痛苦经历有一定相似之处,所以她才会重新找到了灵感,重新执笔。可以说,她被这个故事迷住了,日以继夜地创作,她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故事成为了她本身心理防卫的一种映射。
首先,我要说的是,丁苓笔下的蒋谣、祝嘉译、王智伟、秦锐等等角色,都是她创造出来的,老板告诉了她一个模糊的故事(关于这一点,没有人知道老板到底说了什么——连作为作者的我本身也不知道!),她有了一个故事的大致背景和人物关系,于是她开始运用自己的创作能力把这些人物填满,在填写的过程中,她下意识地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故事中的人物都是有原型的,这些原型存在于丁苓现实生活的社会关系当中,而且从她对人物的创造与理解来看,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她对这个人物的态度。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