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冲天斗神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民已经多达数十万,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这些事情已经被暗地里压了下来。抚州知府绝对不会上报朝廷,文媛公主也不会往杨天鸿身上泼脏水。相反,这种不断积蓄安州实力的做法,对于楚国也有好处。至少,这些百姓没有被活活饿死,地方官员也少了很多麻烦。
朝廷里一直有着要安州往京城大规模运送粮草的声音。安州盛产粮米,这是天下人皆知的事情。然而,遂州那边的情况却很是令人恼火。道路年年整修。却总是难以行进。无奈之下,顺明帝只能把眼光放回国内。
大楚不是没有粮食。尽管国力不如以前。可是大户人家和权贵手中,仍然积蓄了数量惊人的粮食。说什么为国为民根本就是一句假话。这些热眼睛里只有银子。他们消息灵通。早早就得知了北方大旱的消息,于是越发囤积米粮,想要趁着荒年时节卖个高价。
这些事情,内侍总管东方空已经不是第一次对顺明帝说过。然而,官员勋贵在利益方面连成一体。只要动了其中一个,必定会引发一系列震荡。
至于遂州……那边的情况顺明帝虽然没有亲眼看到,却也多多少少知道些。道路困难,不过是官员们上下串通一气的说法。若是没有百万灾民流离失所,官员权贵手中囤积的大量粮食怎么可能卖得出去?市场就是这样被人为的操纵。前后半年时间,京城粮价已经暴涨了五倍。这还是情况比较好的地方。若是换了北方州县,粮价足足比去年高了二十倍以上。
为了敛财,官员权贵们根本不会计较百姓生死。反正死就死了,只要在临死前把身上所有金银都拿出来买粮。这大楚天下谁坐还不是一样?都要依靠我们这些官员治理地方。反正,百姓年年死,年年生。今年死得多了,来年多生一些也就补足。
顺明帝坐在椅子上低头不语,内侍总管东方空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兵部尚书李大人算得上是真正为了国家。无论大旱还是灾民,其实都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只是上下贪渎的人太多了,陛下也难以分心。老奴实在是不明白,这些人难道都是吃多猪油蒙住心了吗?难道他们看不出来,这灾民若是啸聚山林,为匪为寇,官员们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顺明帝抬起头,用复杂的目光看着东方空,轻轻地问:“照你的意思,也是倾向于把灾民迁往安州?”
东方空笑道:“毅勇候打下了这么大的一块地方,当然得由咱们楚人掌管。北方州县已经十室九空,若是再没有动作,百万灾民就会活活饿死。在这方面,陛下的远见卓识必定要超过老奴。当然,具体该怎么做,还是得听凭陛下您的意思。”
顺明帝思考了很久,终于点点点:“传旨,宣兵部尚书李绍明觐见。”
……
李绍明走进勤政殿的时候。顺明帝仍然站在那副地图面前出神。东方空走过去轻声提醒,顺明帝这才转过身来,示意李绍明在旁边椅子上落座。
简单的言谈过后。李绍明已经明白了顺明帝的意思,还有摆在大楚面前的困境。
“想要解决麻烦。其实只有一个方法。”
李绍明直截了当地说:“还请陛下传旨,调毅勇候麾下玄火军进京。”
话一出口,顺明帝不由得呆住了:“调玄火军进京?为什么?”
李绍明脸上露出几分苦涩的笑:“现在的情况,与去年不同。北方寒冷,如今虽是夏天,却紧接着即将面临秋收时节。微臣去年和年初和时候曾经连续上过几份折子,请求陛下恩准,由微臣领兵押运粮草和灾民往南而行。只是朝中大臣反对者居多。最后只能是不了了之。陛下,如今的灾民之中,必定有着心怀叵测之人。齐国、魏国、赵国、秦国……这些国家的细作探子无孔不入。有了他们在暗中谋划,灾民数量只会越来越多。照此下去,说不定就会变成席卷我大楚的暴乱。若是不能尽快派出军队,情况只会变得越来越糟。”
顺明帝虽说有识人之明,可是在这种事情上,的确不如李绍明看得长远。他皱起眉头问道:“即便如此,朕准你带领京师诸营押运灾民即可,为何还要长途跋涉调玄火军进京?”
李绍明回禀:“若是去年。或者今年年初时节,倒也不用如此周折麻烦。京营官军虽然糜顿,用于押解灾民倒也面前可用。问题在于。去年的时候,灾民数量不过几十万,而且灾情也没有今年这般严重。微臣曾经请教过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农,都说这次旱灾至少会持续到后年,才有可能稍稍缓解。如此一来,我大楚受灾的百姓数量还会更多。即便打开了常平仓,也无济于事。陛下须知,非常时节行非常事。毅勇候麾下玄火军号令严明,乃是我大楚一等一的强军。北方边镇守军必须监视戎狄。不可轻动。毅勇候此次在安州大破越人蛮夷,还占据了奠边等地。想必两、三年内,越人必定不敢叩边犯境。现在。是调派玄火军的最佳时机。只要毅勇候带兵押运灾民,沿途必定安然无事。虽说道路艰难,需要时日甚久,可是只要百万灾民充入安州,对我大楚乃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顺明帝微微颌首。李绍明的话有理有据,其中利害关系,他自己也很清楚。只不过,说到调兵,顺明帝心里仍然觉得困难。因为这种事情绝对不是自己和李绍明在这里说说就能定下,还需要在明天早朝与其他官员大臣一起讨论。想都不用想,此事必定会遭到其他人反对。
倒不是这些人一心想要推翻大楚。而是上上下下需要平衡的力量太多了。光是遂州那边,就牵涉到朝中十几位一品大员的利益。上一次,杨天鸿在安州强行变更商品价格,就已经在朝中引发强烈不满。顺明帝虽说是楚国皇帝,手中权力却不可能对抗整个文官集团。否则,也就不会在当日杨天鸿得胜进京的时候,暗中命令东方空传旨,要求他扩编部队为玄火军团。
现在的大楚,已经不是百年之前的大楚。官员勋贵占据了楚国大量资源,也就变相拥有了与顺明帝叫板的资本。即便是在京城,很多事情也要前思后想之后才能裁定。否则,若是政令不当,必定会引发地震般的剧烈效果。
顺明帝的确是楚国皇帝。可是,没有一支能够真正掌握在他手里,可以自由使用的军队。北面的楚军要防备戎狄,绝对不能动。还有与齐国和魏国对峙,守卫关卡的部队同样也很重要。如此一来,能够调动的军队,就只剩下京师巡防诸营。然而,巡防营的掌控权从来都是抓在楚国勋贵手里。即便勋贵们愿意服从调遣,以巡防营低下的战斗力,贪腐成风的现状,根本不堪大用。
当日,之所以任命杨天鸿为安州节度使,未尝不是朝堂上的一种权力平衡手段。也只有把杨天鸿封在安州那个偏僻角落里,才不会惹得朝中众多大臣反对。在这件事情上,顺明帝一直觉得愧对杨天鸿,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李绍明看出了顺明帝心中的忧虑。他从椅子上站起,躬身行礼,压低声音道:“陛下,此事并不麻烦。微臣记得,年初的时候,陛下曾经当众应允毅勇候与文媛公主的亲事。现在,算算也差不多到了日子。以毅勇候的聪明才智,想必不难看懂陛下诏书里未尽之意啊!”(未完待续。)
民已经多达数十万,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这些事情已经被暗地里压了下来。抚州知府绝对不会上报朝廷,文媛公主也不会往杨天鸿身上泼脏水。相反,这种不断积蓄安州实力的做法,对于楚国也有好处。至少,这些百姓没有被活活饿死,地方官员也少了很多麻烦。
朝廷里一直有着要安州往京城大规模运送粮草的声音。安州盛产粮米,这是天下人皆知的事情。然而,遂州那边的情况却很是令人恼火。道路年年整修。却总是难以行进。无奈之下,顺明帝只能把眼光放回国内。
大楚不是没有粮食。尽管国力不如以前。可是大户人家和权贵手中,仍然积蓄了数量惊人的粮食。说什么为国为民根本就是一句假话。这些热眼睛里只有银子。他们消息灵通。早早就得知了北方大旱的消息,于是越发囤积米粮,想要趁着荒年时节卖个高价。
这些事情,内侍总管东方空已经不是第一次对顺明帝说过。然而,官员勋贵在利益方面连成一体。只要动了其中一个,必定会引发一系列震荡。
至于遂州……那边的情况顺明帝虽然没有亲眼看到,却也多多少少知道些。道路困难,不过是官员们上下串通一气的说法。若是没有百万灾民流离失所,官员权贵手中囤积的大量粮食怎么可能卖得出去?市场就是这样被人为的操纵。前后半年时间,京城粮价已经暴涨了五倍。这还是情况比较好的地方。若是换了北方州县,粮价足足比去年高了二十倍以上。
为了敛财,官员权贵们根本不会计较百姓生死。反正死就死了,只要在临死前把身上所有金银都拿出来买粮。这大楚天下谁坐还不是一样?都要依靠我们这些官员治理地方。反正,百姓年年死,年年生。今年死得多了,来年多生一些也就补足。
顺明帝坐在椅子上低头不语,内侍总管东方空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兵部尚书李大人算得上是真正为了国家。无论大旱还是灾民,其实都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只是上下贪渎的人太多了,陛下也难以分心。老奴实在是不明白,这些人难道都是吃多猪油蒙住心了吗?难道他们看不出来,这灾民若是啸聚山林,为匪为寇,官员们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顺明帝抬起头,用复杂的目光看着东方空,轻轻地问:“照你的意思,也是倾向于把灾民迁往安州?”
东方空笑道:“毅勇候打下了这么大的一块地方,当然得由咱们楚人掌管。北方州县已经十室九空,若是再没有动作,百万灾民就会活活饿死。在这方面,陛下的远见卓识必定要超过老奴。当然,具体该怎么做,还是得听凭陛下您的意思。”
顺明帝思考了很久,终于点点点:“传旨,宣兵部尚书李绍明觐见。”
……
李绍明走进勤政殿的时候。顺明帝仍然站在那副地图面前出神。东方空走过去轻声提醒,顺明帝这才转过身来,示意李绍明在旁边椅子上落座。
简单的言谈过后。李绍明已经明白了顺明帝的意思,还有摆在大楚面前的困境。
“想要解决麻烦。其实只有一个方法。”
李绍明直截了当地说:“还请陛下传旨,调毅勇候麾下玄火军进京。”
话一出口,顺明帝不由得呆住了:“调玄火军进京?为什么?”
李绍明脸上露出几分苦涩的笑:“现在的情况,与去年不同。北方寒冷,如今虽是夏天,却紧接着即将面临秋收时节。微臣去年和年初和时候曾经连续上过几份折子,请求陛下恩准,由微臣领兵押运粮草和灾民往南而行。只是朝中大臣反对者居多。最后只能是不了了之。陛下,如今的灾民之中,必定有着心怀叵测之人。齐国、魏国、赵国、秦国……这些国家的细作探子无孔不入。有了他们在暗中谋划,灾民数量只会越来越多。照此下去,说不定就会变成席卷我大楚的暴乱。若是不能尽快派出军队,情况只会变得越来越糟。”
顺明帝虽说有识人之明,可是在这种事情上,的确不如李绍明看得长远。他皱起眉头问道:“即便如此,朕准你带领京师诸营押运灾民即可,为何还要长途跋涉调玄火军进京?”
李绍明回禀:“若是去年。或者今年年初时节,倒也不用如此周折麻烦。京营官军虽然糜顿,用于押解灾民倒也面前可用。问题在于。去年的时候,灾民数量不过几十万,而且灾情也没有今年这般严重。微臣曾经请教过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农,都说这次旱灾至少会持续到后年,才有可能稍稍缓解。如此一来,我大楚受灾的百姓数量还会更多。即便打开了常平仓,也无济于事。陛下须知,非常时节行非常事。毅勇候麾下玄火军号令严明,乃是我大楚一等一的强军。北方边镇守军必须监视戎狄。不可轻动。毅勇候此次在安州大破越人蛮夷,还占据了奠边等地。想必两、三年内,越人必定不敢叩边犯境。现在。是调派玄火军的最佳时机。只要毅勇候带兵押运灾民,沿途必定安然无事。虽说道路艰难,需要时日甚久,可是只要百万灾民充入安州,对我大楚乃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顺明帝微微颌首。李绍明的话有理有据,其中利害关系,他自己也很清楚。只不过,说到调兵,顺明帝心里仍然觉得困难。因为这种事情绝对不是自己和李绍明在这里说说就能定下,还需要在明天早朝与其他官员大臣一起讨论。想都不用想,此事必定会遭到其他人反对。
倒不是这些人一心想要推翻大楚。而是上上下下需要平衡的力量太多了。光是遂州那边,就牵涉到朝中十几位一品大员的利益。上一次,杨天鸿在安州强行变更商品价格,就已经在朝中引发强烈不满。顺明帝虽说是楚国皇帝,手中权力却不可能对抗整个文官集团。否则,也就不会在当日杨天鸿得胜进京的时候,暗中命令东方空传旨,要求他扩编部队为玄火军团。
现在的大楚,已经不是百年之前的大楚。官员勋贵占据了楚国大量资源,也就变相拥有了与顺明帝叫板的资本。即便是在京城,很多事情也要前思后想之后才能裁定。否则,若是政令不当,必定会引发地震般的剧烈效果。
顺明帝的确是楚国皇帝。可是,没有一支能够真正掌握在他手里,可以自由使用的军队。北面的楚军要防备戎狄,绝对不能动。还有与齐国和魏国对峙,守卫关卡的部队同样也很重要。如此一来,能够调动的军队,就只剩下京师巡防诸营。然而,巡防营的掌控权从来都是抓在楚国勋贵手里。即便勋贵们愿意服从调遣,以巡防营低下的战斗力,贪腐成风的现状,根本不堪大用。
当日,之所以任命杨天鸿为安州节度使,未尝不是朝堂上的一种权力平衡手段。也只有把杨天鸿封在安州那个偏僻角落里,才不会惹得朝中众多大臣反对。在这件事情上,顺明帝一直觉得愧对杨天鸿,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李绍明看出了顺明帝心中的忧虑。他从椅子上站起,躬身行礼,压低声音道:“陛下,此事并不麻烦。微臣记得,年初的时候,陛下曾经当众应允毅勇候与文媛公主的亲事。现在,算算也差不多到了日子。以毅勇候的聪明才智,想必不难看懂陛下诏书里未尽之意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