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晚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十月十二日,崇祯一脸阴沉的看着手中的揭帖,原本今年是很好的一年,逆案定了,辽东的建奴没闹出什么大动静,西南奢安之乱基本平定,东南的郑芝龙和他的老下属打来打去,总体来说也比去年稳定。陕西略有些民乱,但也是小打小闹,眼看可以过一个好年,建奴却直接叩关而来。
五日遵化陷落,王元雅自尽,接着三屯营守兵自溃,那位不准赵率教入城的朱国彦总兵总算有点骨气,把逃跑的官员名字写成大字报,往街上一贴,也上吊了事,他倒是有骨气了,但对崇祯毫无用处,在崇祯眼中反而是罪人一个,他如果放赵率教入城,有这数千机动兵力,加上赵率教这个守城专业户,必定变成一个坚定的钉子户,建奴便只有暂时止步于遵化,崇祯就能有更多时间召集勤王兵马。现在三屯营一失,建奴再无牵制,他们距离京畿平原只有一步之遥。
好消息是宣府和大同的勤王兵已经到达,大同总兵满桂带大同镇精兵五千驻顺义,宣府侯世禄驻三河,昌平和密云兵也先后赶到蓟州和三河。消息传出之后,京师人心稍安。
他看着手上袁崇焕的揭帖,“。。。此時只以京师为重,径领精骑先从南取道倍程以进,步兵陆续分附各府县以联血脉,而屯扎蓟州藩屏京师,京师巩固而后东向,此为万全。。。。。。五百里而六日驰到,入蓟城歇息士马,细侦形势,严备拨哨,力为奋截,必不令越蓟西一步。。。”
蓟辽督师袁崇焕率领关宁军骑兵于初十日赶到蓟州,后面大批关宁军的步兵陆续部署到迁安、永平、丰润、玉田等府县,畿东的形势看上去稳固了许多,崇祯接报后心情稍稍放松,但五年平辽言犹在耳,夷马已薄京畿,再加上擅杀毛文龙一事,他对此人已不敢全信。
崇祯看完抬头看着对面的孙承宗尊敬的说道:“孙师傅,为何必守三河顺义。”
已经六十六岁的孙承宗须发皆白,睿智的脸上容色沉静,多年官场沉浮,加上辽东的军旅生涯,使得他早已处变不惊。这次边关告急,崇祯想起了这位辽事老臣,请他到京襄助,主理京城内外守御事务。孙承宗恭敬的道:“皇上,守三河可以沮西奔,遏南下。现入援之昌平、密云、关宁、宣大各军齐聚通州蓟州周边。蓟辽督师把守蓟门,满桂驻顺义,侯世禄驻防三河,关宁和宣大军乃九边精锐,尤以满桂敢战,蓟门城高墙厚,以督师之能,守之无虞,顺义三河互为犄角,配以宣大精锐,战守兼备。建奴远道而来,势不能久,若是他们绕城不攻,这几处便互为守望,前后追夹,四面围打,建奴疲于应付,军心必会动摇,奴酋便不敢直抵京师。”
“若是建奴南下呢?”
“皇上,建奴既已破边墙,东边迁安永平各府、南边玉田、西边蓟州,处处可去,然处处设防力有未逮,眼下已是最好之方略。”孙承宗颇有点敷衍,他心中对这样的部署自有另外一番看法,反正建奴已经攻破遵化这样的重镇,即便建奴攻破香河、永平,也不过又一个遵化。但建奴如果直抵京师,政治意义又完全不同,所以布防都以阻西奔为要。但这样的想法却是不能宣之于口,万一建奴果然南下杀人放火,日后就很容易被人当做攻讦他的把柄,他相信崇祯和袁崇焕其实也是懂的。
果然崇祯也不再问这事,他转而问起建奴如何会从蓟镇入口。
孙承宗从容的道:“皇上明鉴,蓟镇护翼神京,是以知兵者皆知守辽必守蓟,蓟镇原赖朵颜蒙古屏护,察哈尔既已西遁,喀喇沁各部归附建奴,便该早作修补,却未想仍是残破如斯。”
崇祯翻出九月的一封奏疏,怔怔的看了一会,喃喃道:“四镇十五万三千兵,马八万一千匹,一年本色折色四百八十万,竟然还挡不住建奴悬师千里之一击。建奴到底有多少人,竟然还能有余力叩关。”崇祯说话声音稍小,孙承宗低眉顺眼,当做没有听到,崇祯只得对孙承宗道:“现今蓟辽督师屯兵蓟州,总督勤王兵马,孙师傅老于辽事,还有何叮嘱,朕让兵部一并送与督师知道。”
“如此,便请皇上带两句话与蓟辽督师,第一句‘能战方能守’,第二句是‘远行侦察,预为筹交’。”
他刚说完,就有一个宦官送入一本奏疏,崇祯匆匆打开看了,脸色一变,赶紧递给孙承宗,孙承宗看了会,抬头时一脸的惊讶:“建奴兵锋在望,为何遣归密云昌平各兵,这是何道理。”
-----------------------------------------------------------------
十月十三日,蓟县九龙山山脚下的小村中,村民们将家中物品收拾好,能带的都带上,互相帮助着往山上爬去,一个药农拉着两个孩子,走在前面。
建奴叩关的消息传来后,他们都十分惊慌,但好歹前面还有遵化,村民都是当地土著,地理位置还是知道的,去过遵化的一些村民也告诉其他人,说遵化城高墙厚,建奴定然打不过来。
结果昨天出去的人回来说,遵化被打下好多天了,连石门驿都投降了,大家这下慌了神,赶紧收拾好东西,准备去山上躲藏些日子。
他们在几个猎人和药农的带领下,选了一处山峰,上到山腰一处平整些的地方,这里只有一条路可以上来,村中一些青壮就可以守住,周围树木茂盛,山洞中又有泉水可供饮用,是个理想的避难所。
小孩们不知道忧虑是什么,对于山上野营感觉十分有趣,追来追去的嬉闹着,大人们全都面有忧色,一边砍伐树木搭建窝棚,一边担心山下的家当。
药农安顿好自己的行李,往山顶爬去,走到半路就遇到一个村中的少年,那少年大喊道:“叔,快去顶上看官道,鞑子来了!来了!”
药农心头一紧,加快脚步来到山顶,这里已经聚集了一些村民,他们躲在一处视野开阔的大石后,探出头去指点着山下的官道。药农凑近前去一看,官道上一些小黑点正在缓缓移动,部分背上还有三角形的小旗,他们或单骑或三五成群,行走在官道附近,有一些黑点已经顺着田间道路往梨河方向过去。
“八百户。”药农轻轻说了一句,他儿媳就是那边八百户村的,希望亲家已经提前上山。他所在的九龙山在梨河河谷的北面,河谷南面的山地有许多山口可以向南到达平原地区,一出那些山口,就是一马平川。南面的山脚下便分布着许多村落,名字从一百户到十百户,十百户就已经离蓟州不远。
“叔,好多鞑子!”旁边的少年人一声惊叫。
药农往马伸桥方向一看,一群密密麻麻的黑点沿着官道而来,他们队形严... -->>
十月十二日,崇祯一脸阴沉的看着手中的揭帖,原本今年是很好的一年,逆案定了,辽东的建奴没闹出什么大动静,西南奢安之乱基本平定,东南的郑芝龙和他的老下属打来打去,总体来说也比去年稳定。陕西略有些民乱,但也是小打小闹,眼看可以过一个好年,建奴却直接叩关而来。
五日遵化陷落,王元雅自尽,接着三屯营守兵自溃,那位不准赵率教入城的朱国彦总兵总算有点骨气,把逃跑的官员名字写成大字报,往街上一贴,也上吊了事,他倒是有骨气了,但对崇祯毫无用处,在崇祯眼中反而是罪人一个,他如果放赵率教入城,有这数千机动兵力,加上赵率教这个守城专业户,必定变成一个坚定的钉子户,建奴便只有暂时止步于遵化,崇祯就能有更多时间召集勤王兵马。现在三屯营一失,建奴再无牵制,他们距离京畿平原只有一步之遥。
好消息是宣府和大同的勤王兵已经到达,大同总兵满桂带大同镇精兵五千驻顺义,宣府侯世禄驻三河,昌平和密云兵也先后赶到蓟州和三河。消息传出之后,京师人心稍安。
他看着手上袁崇焕的揭帖,“。。。此時只以京师为重,径领精骑先从南取道倍程以进,步兵陆续分附各府县以联血脉,而屯扎蓟州藩屏京师,京师巩固而后东向,此为万全。。。。。。五百里而六日驰到,入蓟城歇息士马,细侦形势,严备拨哨,力为奋截,必不令越蓟西一步。。。”
蓟辽督师袁崇焕率领关宁军骑兵于初十日赶到蓟州,后面大批关宁军的步兵陆续部署到迁安、永平、丰润、玉田等府县,畿东的形势看上去稳固了许多,崇祯接报后心情稍稍放松,但五年平辽言犹在耳,夷马已薄京畿,再加上擅杀毛文龙一事,他对此人已不敢全信。
崇祯看完抬头看着对面的孙承宗尊敬的说道:“孙师傅,为何必守三河顺义。”
已经六十六岁的孙承宗须发皆白,睿智的脸上容色沉静,多年官场沉浮,加上辽东的军旅生涯,使得他早已处变不惊。这次边关告急,崇祯想起了这位辽事老臣,请他到京襄助,主理京城内外守御事务。孙承宗恭敬的道:“皇上,守三河可以沮西奔,遏南下。现入援之昌平、密云、关宁、宣大各军齐聚通州蓟州周边。蓟辽督师把守蓟门,满桂驻顺义,侯世禄驻防三河,关宁和宣大军乃九边精锐,尤以满桂敢战,蓟门城高墙厚,以督师之能,守之无虞,顺义三河互为犄角,配以宣大精锐,战守兼备。建奴远道而来,势不能久,若是他们绕城不攻,这几处便互为守望,前后追夹,四面围打,建奴疲于应付,军心必会动摇,奴酋便不敢直抵京师。”
“若是建奴南下呢?”
“皇上,建奴既已破边墙,东边迁安永平各府、南边玉田、西边蓟州,处处可去,然处处设防力有未逮,眼下已是最好之方略。”孙承宗颇有点敷衍,他心中对这样的部署自有另外一番看法,反正建奴已经攻破遵化这样的重镇,即便建奴攻破香河、永平,也不过又一个遵化。但建奴如果直抵京师,政治意义又完全不同,所以布防都以阻西奔为要。但这样的想法却是不能宣之于口,万一建奴果然南下杀人放火,日后就很容易被人当做攻讦他的把柄,他相信崇祯和袁崇焕其实也是懂的。
果然崇祯也不再问这事,他转而问起建奴如何会从蓟镇入口。
孙承宗从容的道:“皇上明鉴,蓟镇护翼神京,是以知兵者皆知守辽必守蓟,蓟镇原赖朵颜蒙古屏护,察哈尔既已西遁,喀喇沁各部归附建奴,便该早作修补,却未想仍是残破如斯。”
崇祯翻出九月的一封奏疏,怔怔的看了一会,喃喃道:“四镇十五万三千兵,马八万一千匹,一年本色折色四百八十万,竟然还挡不住建奴悬师千里之一击。建奴到底有多少人,竟然还能有余力叩关。”崇祯说话声音稍小,孙承宗低眉顺眼,当做没有听到,崇祯只得对孙承宗道:“现今蓟辽督师屯兵蓟州,总督勤王兵马,孙师傅老于辽事,还有何叮嘱,朕让兵部一并送与督师知道。”
“如此,便请皇上带两句话与蓟辽督师,第一句‘能战方能守’,第二句是‘远行侦察,预为筹交’。”
他刚说完,就有一个宦官送入一本奏疏,崇祯匆匆打开看了,脸色一变,赶紧递给孙承宗,孙承宗看了会,抬头时一脸的惊讶:“建奴兵锋在望,为何遣归密云昌平各兵,这是何道理。”
-----------------------------------------------------------------
十月十三日,蓟县九龙山山脚下的小村中,村民们将家中物品收拾好,能带的都带上,互相帮助着往山上爬去,一个药农拉着两个孩子,走在前面。
建奴叩关的消息传来后,他们都十分惊慌,但好歹前面还有遵化,村民都是当地土著,地理位置还是知道的,去过遵化的一些村民也告诉其他人,说遵化城高墙厚,建奴定然打不过来。
结果昨天出去的人回来说,遵化被打下好多天了,连石门驿都投降了,大家这下慌了神,赶紧收拾好东西,准备去山上躲藏些日子。
他们在几个猎人和药农的带领下,选了一处山峰,上到山腰一处平整些的地方,这里只有一条路可以上来,村中一些青壮就可以守住,周围树木茂盛,山洞中又有泉水可供饮用,是个理想的避难所。
小孩们不知道忧虑是什么,对于山上野营感觉十分有趣,追来追去的嬉闹着,大人们全都面有忧色,一边砍伐树木搭建窝棚,一边担心山下的家当。
药农安顿好自己的行李,往山顶爬去,走到半路就遇到一个村中的少年,那少年大喊道:“叔,快去顶上看官道,鞑子来了!来了!”
药农心头一紧,加快脚步来到山顶,这里已经聚集了一些村民,他们躲在一处视野开阔的大石后,探出头去指点着山下的官道。药农凑近前去一看,官道上一些小黑点正在缓缓移动,部分背上还有三角形的小旗,他们或单骑或三五成群,行走在官道附近,有一些黑点已经顺着田间道路往梨河方向过去。
“八百户。”药农轻轻说了一句,他儿媳就是那边八百户村的,希望亲家已经提前上山。他所在的九龙山在梨河河谷的北面,河谷南面的山地有许多山口可以向南到达平原地区,一出那些山口,就是一马平川。南面的山脚下便分布着许多村落,名字从一百户到十百户,十百户就已经离蓟州不远。
“叔,好多鞑子!”旁边的少年人一声惊叫。
药农往马伸桥方向一看,一群密密麻麻的黑点沿着官道而来,他们队形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