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爵墓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时暧(日逮)其曭莽兮,召玄武而奔属。”洪兴祖补注:“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
《礼记·曲礼(上)》云:“玄武,龟也,龟有甲,能御侮用也。”
《周礼》云龟:“各以其方之色与其体辨之。”郑注云:“属,言非一也。其色,天龟玄,所谓玄武是也。”
《左传》:“玄武在北方也。龟、蛇二虫共为玄武,故蛇是玄武之宿,虚危之星也。”
关于玄武起源的最早传说来自于夏朝。据传,中国夏王朝的建立者禹的父亲叫做“鲧”,字玄冥,也可以叫做玄武,在著名的大禹治水之前帮助舜治水。因其只采用塞堵而非疏导,虽然有神物息壤的帮助,但仍没有成功。通常鲧会被当作灵龟的化身,而夏族的一支——涂山氏认为蛇是自己的祖先。
玄武改名成真武,是为了避赵家圣祖的讳。宋真宗授意宠臣,大搞“天书屡降”的神话。在此期间,全国各地所献芝草、嘉禾、瑞兽等不计其数,全国掀起了一场少见的崇道狂潮。过了几年,真宗又假托梦见神人传玉皇之命,说轩辕皇帝为赵氏的始祖,由此制造了一个“保生天尊大帝”赵玄朗,并将此事布告天下,尊黄帝为“圣祖”,上尊号为“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圣祖母为“元天大圣后”,以七月一日圣祖寿辰为先天节,十月二十四日圣祖降临日为降圣节。从此,道教又多了一位仅次于玉皇的尊神——“保生大帝”赵玄朗。
在古代,人们认为蛇机智、灵动,善于敛财,俗信认为梦蛇兆财;而龟腹背皆有硬甲,头尾与四肢能缩进甲内,耐饥渴,寿命极长,人们占卜用龟,筮用蓍,合称龟筮。龟背纹理称作龟文,占卜时灼烧龟甲,视所见坼裂之纹,以兆吉凶休咎。
11、旋龟:
旋龟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生物,产于怪水。出自《山海经·南山经》。其体貌与普通的乌龟类似,但颜色为红黑,长着鸟的头、毒蛇的尾巴。据说它的叫声像剖开的木头的声音,将其佩带在身上,耳不聋,还可以治疗足底的老茧。
12、朱雀:
朱雀是传统文化中的四象之一,《三辅黄图》所谓的“天之四灵”之一。从先秦时代开始它就是代表炎帝与南方七宿的神兽,而到了汉代五行学说开始兴起,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丙丁与夏季。很多人将其认为是凤凰或是凤凰的一种,但实际上朱雀与凤凰存在极大的不同,且作为天之四灵与四方星宿之一的朱雀比礼记四灵之一的凤凰更加尊贵。亓鑫铭所著《泛亚论》称古越国以朱雀为图腾。
它的最初起源,目前尚无定论,以文物考查的话,S县出土的战国时期曾侯乙墓漆箱,上面首次记录了完整的二十八宿与的名称,朱雀等四象之名当然也赫然在列了。根据对殷墟出土卜辞中天象资料的整理与研究的考证发现,在殷商早期的甲骨文上已有朱雀等四象的形象产生。史学界公认二十八宿最早用于天文,所以它在天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当重要,一直以来也是中外学者感兴趣的话题。目前最早的典籍记载见于战国楚人屈原所作的《楚辞》:“飞朱鸟使先驱兮,驾太一之象舆。”
二十八宿的南方七宿(井、贵、柳、星、张、翼、轸),其形象鸟,位于南方,属火,色赤,总称朱雀,亦名“朱鸟”。
井宿——有星八属双子座,《史记天官书》:“南宫朱鸟权衡,东井为水事。”博雅:“东井谓之鹑首。”《晋书天文志》:“南方东井八星,天之南门。”
鬼宿——有星四,属巨蟹座,星光皆暗,中有一星团,晦夜可见,称曰积尸气,《史记天官书》:“舆鬼鬼祠事”博雅:“舆鬼谓之天庙。”《晋书天文志》:“舆鬼五星,天目也。”《观象玩占》:“鬼四星曰舆鬼,为朱雀头眼,鬼中央白色如粉絮者,谓之积尸,一曰天尸,如云非云,如星非星,见气而已。”
柳宿——有星八,均属长蛇座,《礼记月令》:“季秋之月,旦,柳中。”《尔雅释天》:“咮谓之柳,柳鹑火也。”《汉书天文志》:“柳为乌啄,主草木。”《晋书天文志》:“柳八星天之厨宰也。”
星宿——有星七,六属长蛇座,星宿一即此座α,西名为Alphard,孑然独照,光度列为二等,《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昏,七星中。”又:“孟冬之月,旦,七星中。”《史记天官书》:“七星主急事。”观象玩占:“周礼鸟旗七旒,以象鹑火。”谓七星也。
张宿——有星六,均属长蛇座。《史记天官书》:“张素为厨,主觞客。”《汉书天文志》:“张嗉为厨,主觞客”《广雅》:“张谓之鹑尾。”《观象玩占》:“张六星为天府,一曰御府,一曰天昌,实为朱鸟之嗉,火星也。”
翼宿——有星二十二,第一至第十一属巨爵座,十二至十四属长蛇座,外二星,又六星皆不明,为二十八宿中星数最多者,《礼记月令》:“孟夏之月,昏,翼中。”《史记天官书》:“翼为羽翮主远客。”《晋书天文志》:“翼二十二星,天之乐府,主俳倡戏乐。”
轸宿——有星四,即乌鸦座γ、ε、δ、β。δ为美丽双星,其色一黄一紫。《礼记月令》:“仲冬之月,旦,轸中。”《史记天官书》:“轸为车,主风。”
陵光神君是道教把四象人格化之后对朱雀的称谓。《太上元始天尊说北帝伏魔神咒妙经》:“左青龙,名孟章。卯文。右白虎,名监兵。酉文。前朱雀,名陵光。午文。后玄武,名执明。子文。”
《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十四称南方朱雀七宿为:“井宿天井星君,鬼宿天匮星君,柳宿天厨星君,星宿天库星君,张宿天秤星君,翼宿天都星君,轸宿天街星君。”
《淮南子》天文训:“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其神为荧惑,其兽朱鸟,其音徵,其日丙丁。”
《淮南子》兵略训:“所谓天数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所谓地利者,后生而前死,左牡而右牝。”
《风俗通义》卷六:“南方朱雀,为乐之本也,五分其身,以三为上,以二为下,三天两地之义也。上广下狭,尊卑之象也。中翅八寸,象八风。腰广四寸,象四时。轸圆象阴阳转而不穷也。”
葛洪《神仙传》:“我行青龙,彼行白虎,彼前朱雀,我后玄武,不死之道也。”
《千金翼方》卷第三十:“身形之中,非汝所处,形中五部各有所主,肝为青龙,肺为白虎,心为朱雀,肾为玄武,脾为中府。”
而辞书之祖《尔雅释天》云:“咮谓之柳,柳,鹑火也。”,郭璞、邢昺的《尔雅注释卷六·释天第八》又云:“鹑火,柳之次名也。”
《鹖冠子?度万第八》则曰:“凤凰者,鹑火之禽。”
13、梼杌:
梼杌(táowù)在上古时期华夏神话中是四凶之一。所谓”四凶“,最早指的是上古年间四位残暴的部落首领,后来被杜撰为四种怪物。古书《神异经》说:梼杌长得很像老虎,毛长,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常被用来比喻顽固不化、态度凶恶的人。
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这个不可教训的恶人死后最终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兽。《左传》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混沌、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敦同沌。此谓舜流放四凶,以梼杌况鲧。鲧,禹父。
读《史通·六家第一》,有“孟子曰:“晋谓之乘,楚谓之梼杌,而鲁谓之春秋,其实一也。”然则乘与纪年、梼杌,其皆春秋之别名乎。”
《史通笺注》注云:“晋乘(读去声),梼(tao)杌(wu),鲁春秋,皆各国史书别名,而又通称为春秋。”
《神异经·西荒经》: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一名傲狠,一名难训。春秋颛顼氏有不才子名梼杌是也,有人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胳下有翼不能飞,为人饕餮淫逸无理,名苗民。春秋所谓三苗书云:“窜三苗于三危。”
《历代笔记小说选·汉魏六朝》《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很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14、混沌:
混沌是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的神话名词,其含义在世界各地具有极大的差异。如在中国神话中,混沌是四大凶兽之一;而在希腊神话中,混沌(Chaos)则是孕育世界的神明。
《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中讲“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蒙而万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此间可知混沌乃是戌、亥交汇之间的一段黑暗时间,混沌虚无的状态。
《山海经》中较早记述了混沌神话,特别值得认真分析。《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浑敦即混沌,混沌的形象为识歌舞的神鸟。有的本子为“有神焉”,繁体的“鸟”与“焉”写法相近,传抄中可能有差错,但都讲得通。显然,这里“浑敦”指太阳。那么浑沌怎么又与帝江联系在一起呢?帝江即帝鸿,古音“江”与“鸿”通。而帝鸿即黄帝——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袁枚(1716-1798)的《子不语蛇王》中也说:“楚地有蛇王者,状类帝江,无耳目爪鼻,但有口。其形方如肉柜,浑浑而行,所过处草木尽枯。”这段文字把帝江、蛇(龙)、《庄子应帝王》中的浑沌联系在一起,决非偶然。
在《庄子·内篇·应帝王第七》,庄子叙“七窍出而浑沌死”故事。故事大意为:南海的帝王叫“倏”,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浑沌”。倏和忽在浑沌的地方相会,浑沌对待他们很好。倏和忽想报答浑沌,见大家都有眼耳口鼻,用来看听吃闻,浑沌没有七窍,就为他凿七窍。每天凿一窍,七天后,七窍出,而浑沌则死了。《庄子》中的浑沌其形象其实更接近《山海经》中的神帝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
汉代地理书《神异经》西荒经记载:“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意指混沌是一种像狗,却长着长毛动物,四条腿,像熊却没有爪子,有眼睛却看不见,能走却无法移动,有两只耳朵却无法听见,能通人性,有腹部却没有五脏六腑,有肠子却是直的不弯曲,吃下的食物径直通过;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浑沌便会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恶人,浑沌便会听从他的指挥。
《神异经》说:浑沌外表像犬,四足无爪,有目而不见,行走不便,有翅膀,欺负善良,喜欢残暴的人所以称是非不分的人为“浑沌”。长毛四足,如犬,有腹无五脏。抵触善人,凭依恶人,绝对恶灵是也。
15、蛊雕:
蛊雕又称纂雕,是一种似鸟非鸟的食人怪兽,样子像雕,头上长角,叫声像婴儿的哭啼声,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怪兽。
蛊雕是一种似鸟非鸟的食人怪兽,据《山海经·南山经》记载:“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是食人。”再往东五百里,是座鹿吴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泽更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滂水。水中有一种野兽,名称是蛊雕,形状像普通的雕鹰却头上长角,发出的声音如同婴儿啼哭,是能吃人的。
《山海经·南山经》记:“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骈雅》记:“蛊雕如雕而戴角。”
《事物绀珠》记:“蛊雕如豹,鸟喙一角,音如婴儿。”
郭璞《图赞》:“纂雕有角,声若儿号。”
时暧(日逮)其曭莽兮,召玄武而奔属。”洪兴祖补注:“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
《礼记·曲礼(上)》云:“玄武,龟也,龟有甲,能御侮用也。”
《周礼》云龟:“各以其方之色与其体辨之。”郑注云:“属,言非一也。其色,天龟玄,所谓玄武是也。”
《左传》:“玄武在北方也。龟、蛇二虫共为玄武,故蛇是玄武之宿,虚危之星也。”
关于玄武起源的最早传说来自于夏朝。据传,中国夏王朝的建立者禹的父亲叫做“鲧”,字玄冥,也可以叫做玄武,在著名的大禹治水之前帮助舜治水。因其只采用塞堵而非疏导,虽然有神物息壤的帮助,但仍没有成功。通常鲧会被当作灵龟的化身,而夏族的一支——涂山氏认为蛇是自己的祖先。
玄武改名成真武,是为了避赵家圣祖的讳。宋真宗授意宠臣,大搞“天书屡降”的神话。在此期间,全国各地所献芝草、嘉禾、瑞兽等不计其数,全国掀起了一场少见的崇道狂潮。过了几年,真宗又假托梦见神人传玉皇之命,说轩辕皇帝为赵氏的始祖,由此制造了一个“保生天尊大帝”赵玄朗,并将此事布告天下,尊黄帝为“圣祖”,上尊号为“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圣祖母为“元天大圣后”,以七月一日圣祖寿辰为先天节,十月二十四日圣祖降临日为降圣节。从此,道教又多了一位仅次于玉皇的尊神——“保生大帝”赵玄朗。
在古代,人们认为蛇机智、灵动,善于敛财,俗信认为梦蛇兆财;而龟腹背皆有硬甲,头尾与四肢能缩进甲内,耐饥渴,寿命极长,人们占卜用龟,筮用蓍,合称龟筮。龟背纹理称作龟文,占卜时灼烧龟甲,视所见坼裂之纹,以兆吉凶休咎。
11、旋龟:
旋龟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生物,产于怪水。出自《山海经·南山经》。其体貌与普通的乌龟类似,但颜色为红黑,长着鸟的头、毒蛇的尾巴。据说它的叫声像剖开的木头的声音,将其佩带在身上,耳不聋,还可以治疗足底的老茧。
12、朱雀:
朱雀是传统文化中的四象之一,《三辅黄图》所谓的“天之四灵”之一。从先秦时代开始它就是代表炎帝与南方七宿的神兽,而到了汉代五行学说开始兴起,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丙丁与夏季。很多人将其认为是凤凰或是凤凰的一种,但实际上朱雀与凤凰存在极大的不同,且作为天之四灵与四方星宿之一的朱雀比礼记四灵之一的凤凰更加尊贵。亓鑫铭所著《泛亚论》称古越国以朱雀为图腾。
它的最初起源,目前尚无定论,以文物考查的话,S县出土的战国时期曾侯乙墓漆箱,上面首次记录了完整的二十八宿与的名称,朱雀等四象之名当然也赫然在列了。根据对殷墟出土卜辞中天象资料的整理与研究的考证发现,在殷商早期的甲骨文上已有朱雀等四象的形象产生。史学界公认二十八宿最早用于天文,所以它在天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当重要,一直以来也是中外学者感兴趣的话题。目前最早的典籍记载见于战国楚人屈原所作的《楚辞》:“飞朱鸟使先驱兮,驾太一之象舆。”
二十八宿的南方七宿(井、贵、柳、星、张、翼、轸),其形象鸟,位于南方,属火,色赤,总称朱雀,亦名“朱鸟”。
井宿——有星八属双子座,《史记天官书》:“南宫朱鸟权衡,东井为水事。”博雅:“东井谓之鹑首。”《晋书天文志》:“南方东井八星,天之南门。”
鬼宿——有星四,属巨蟹座,星光皆暗,中有一星团,晦夜可见,称曰积尸气,《史记天官书》:“舆鬼鬼祠事”博雅:“舆鬼谓之天庙。”《晋书天文志》:“舆鬼五星,天目也。”《观象玩占》:“鬼四星曰舆鬼,为朱雀头眼,鬼中央白色如粉絮者,谓之积尸,一曰天尸,如云非云,如星非星,见气而已。”
柳宿——有星八,均属长蛇座,《礼记月令》:“季秋之月,旦,柳中。”《尔雅释天》:“咮谓之柳,柳鹑火也。”《汉书天文志》:“柳为乌啄,主草木。”《晋书天文志》:“柳八星天之厨宰也。”
星宿——有星七,六属长蛇座,星宿一即此座α,西名为Alphard,孑然独照,光度列为二等,《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昏,七星中。”又:“孟冬之月,旦,七星中。”《史记天官书》:“七星主急事。”观象玩占:“周礼鸟旗七旒,以象鹑火。”谓七星也。
张宿——有星六,均属长蛇座。《史记天官书》:“张素为厨,主觞客。”《汉书天文志》:“张嗉为厨,主觞客”《广雅》:“张谓之鹑尾。”《观象玩占》:“张六星为天府,一曰御府,一曰天昌,实为朱鸟之嗉,火星也。”
翼宿——有星二十二,第一至第十一属巨爵座,十二至十四属长蛇座,外二星,又六星皆不明,为二十八宿中星数最多者,《礼记月令》:“孟夏之月,昏,翼中。”《史记天官书》:“翼为羽翮主远客。”《晋书天文志》:“翼二十二星,天之乐府,主俳倡戏乐。”
轸宿——有星四,即乌鸦座γ、ε、δ、β。δ为美丽双星,其色一黄一紫。《礼记月令》:“仲冬之月,旦,轸中。”《史记天官书》:“轸为车,主风。”
陵光神君是道教把四象人格化之后对朱雀的称谓。《太上元始天尊说北帝伏魔神咒妙经》:“左青龙,名孟章。卯文。右白虎,名监兵。酉文。前朱雀,名陵光。午文。后玄武,名执明。子文。”
《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十四称南方朱雀七宿为:“井宿天井星君,鬼宿天匮星君,柳宿天厨星君,星宿天库星君,张宿天秤星君,翼宿天都星君,轸宿天街星君。”
《淮南子》天文训:“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其神为荧惑,其兽朱鸟,其音徵,其日丙丁。”
《淮南子》兵略训:“所谓天数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所谓地利者,后生而前死,左牡而右牝。”
《风俗通义》卷六:“南方朱雀,为乐之本也,五分其身,以三为上,以二为下,三天两地之义也。上广下狭,尊卑之象也。中翅八寸,象八风。腰广四寸,象四时。轸圆象阴阳转而不穷也。”
葛洪《神仙传》:“我行青龙,彼行白虎,彼前朱雀,我后玄武,不死之道也。”
《千金翼方》卷第三十:“身形之中,非汝所处,形中五部各有所主,肝为青龙,肺为白虎,心为朱雀,肾为玄武,脾为中府。”
而辞书之祖《尔雅释天》云:“咮谓之柳,柳,鹑火也。”,郭璞、邢昺的《尔雅注释卷六·释天第八》又云:“鹑火,柳之次名也。”
《鹖冠子?度万第八》则曰:“凤凰者,鹑火之禽。”
13、梼杌:
梼杌(táowù)在上古时期华夏神话中是四凶之一。所谓”四凶“,最早指的是上古年间四位残暴的部落首领,后来被杜撰为四种怪物。古书《神异经》说:梼杌长得很像老虎,毛长,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常被用来比喻顽固不化、态度凶恶的人。
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这个不可教训的恶人死后最终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兽。《左传》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混沌、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敦同沌。此谓舜流放四凶,以梼杌况鲧。鲧,禹父。
读《史通·六家第一》,有“孟子曰:“晋谓之乘,楚谓之梼杌,而鲁谓之春秋,其实一也。”然则乘与纪年、梼杌,其皆春秋之别名乎。”
《史通笺注》注云:“晋乘(读去声),梼(tao)杌(wu),鲁春秋,皆各国史书别名,而又通称为春秋。”
《神异经·西荒经》: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一名傲狠,一名难训。春秋颛顼氏有不才子名梼杌是也,有人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胳下有翼不能飞,为人饕餮淫逸无理,名苗民。春秋所谓三苗书云:“窜三苗于三危。”
《历代笔记小说选·汉魏六朝》《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很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14、混沌:
混沌是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的神话名词,其含义在世界各地具有极大的差异。如在中国神话中,混沌是四大凶兽之一;而在希腊神话中,混沌(Chaos)则是孕育世界的神明。
《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中讲“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蒙而万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此间可知混沌乃是戌、亥交汇之间的一段黑暗时间,混沌虚无的状态。
《山海经》中较早记述了混沌神话,特别值得认真分析。《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浑敦即混沌,混沌的形象为识歌舞的神鸟。有的本子为“有神焉”,繁体的“鸟”与“焉”写法相近,传抄中可能有差错,但都讲得通。显然,这里“浑敦”指太阳。那么浑沌怎么又与帝江联系在一起呢?帝江即帝鸿,古音“江”与“鸿”通。而帝鸿即黄帝——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袁枚(1716-1798)的《子不语蛇王》中也说:“楚地有蛇王者,状类帝江,无耳目爪鼻,但有口。其形方如肉柜,浑浑而行,所过处草木尽枯。”这段文字把帝江、蛇(龙)、《庄子应帝王》中的浑沌联系在一起,决非偶然。
在《庄子·内篇·应帝王第七》,庄子叙“七窍出而浑沌死”故事。故事大意为:南海的帝王叫“倏”,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浑沌”。倏和忽在浑沌的地方相会,浑沌对待他们很好。倏和忽想报答浑沌,见大家都有眼耳口鼻,用来看听吃闻,浑沌没有七窍,就为他凿七窍。每天凿一窍,七天后,七窍出,而浑沌则死了。《庄子》中的浑沌其形象其实更接近《山海经》中的神帝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
汉代地理书《神异经》西荒经记载:“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意指混沌是一种像狗,却长着长毛动物,四条腿,像熊却没有爪子,有眼睛却看不见,能走却无法移动,有两只耳朵却无法听见,能通人性,有腹部却没有五脏六腑,有肠子却是直的不弯曲,吃下的食物径直通过;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浑沌便会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恶人,浑沌便会听从他的指挥。
《神异经》说:浑沌外表像犬,四足无爪,有目而不见,行走不便,有翅膀,欺负善良,喜欢残暴的人所以称是非不分的人为“浑沌”。长毛四足,如犬,有腹无五脏。抵触善人,凭依恶人,绝对恶灵是也。
15、蛊雕:
蛊雕又称纂雕,是一种似鸟非鸟的食人怪兽,样子像雕,头上长角,叫声像婴儿的哭啼声,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怪兽。
蛊雕是一种似鸟非鸟的食人怪兽,据《山海经·南山经》记载:“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是食人。”再往东五百里,是座鹿吴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泽更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滂水。水中有一种野兽,名称是蛊雕,形状像普通的雕鹰却头上长角,发出的声音如同婴儿啼哭,是能吃人的。
《山海经·南山经》记:“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骈雅》记:“蛊雕如雕而戴角。”
《事物绀珠》记:“蛊雕如豹,鸟喙一角,音如婴儿。”
郭璞《图赞》:“纂雕有角,声若儿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