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一品公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因为有扬州官府大张旗鼓的支持,并且开出这样那样的优惠和便捷政令,让这个本属于民间的节日愈带上了许多官方色彩。
所谓的佛节,其实已经不剩下多少宗教的痕迹,基本上已经沦为一个狂欢。因为府台大人林三洪专门开出税收方面的优惠,并且彻底拿掉了厘金这个拉路虎,很多商业人士也开始意识到扬州官府对货品交流互通有无的热情,准备在扬州设立相应的机构”,
真正让民间为之欢呼的并非是这些政策上的种种变动,老百姓也不大关心这些。他们真正关心的是花魁大赛。
花魁大赛由府台大人亲自提议并且加以肯定,先不说花魁的称号最终花落谁家,就是这个事情本身都显得“很有意思”
自古以来,烟花行业就是官方很不愿意提起的事情。毕竟这个行业不是那么光彩,也与民生政务无关,若是官府去搞这个的话,说的重了分明是荒废民生,往轻里说也是不务正业荒诞可笑。
不管府台大人做出了多么可笑的事情,老百姓懒得去管,反而是津津有味的等待着看比赛的最后结果。花魁大赛已经到了决赛的前夜。至于最后谁才是实至名归的花魁,哪个姑娘能够担纲起天下花魁的“美誉”这也不是林三洪关心的范畴。
林三洪最关心的是只有一个字:钱!
按照传统,过了四月十五的正期,四月佛节就算是结束了,这一场天大的红火热闹也就到了偃旗息鼓的时候。可正是因为很多商人商号还在扬州办理没有办完的事情,更有还没有开始决赛的花魁大赛撑着这场热闹,无形中就把四月佛节的期限给拉长了。
这也是林三洪所期望达到的目标。
府台林大人不止一次在公共场合表达出自己的“无能”几次公开承认这一届佛节举办的不是很好,准备太过仓促,让远道而来的客人们未能尽兴,,
明年,明年的这个时候,扬州官府一定精心准备,好好的办一场佛节。办一场真正规模的盛会,让天下人都知道扬州,欢迎任何人都扬州来。届时,这一次有过的热闹下一次一定还会有,这一次没有来得及准备的项目下一次也会有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明年的四月佛节一定会比今年的更好。
随着四月底渐渐临近,扬州的热闹也有了消退的迹象。
人确实是在明显减少,但是商业税收和各种收入却没有相应减少很多,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奇怪?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在林三洪看来,这种现象实在是正常的不能在正常了:“纯来凑热闹的人们走了,留下来的都是舍得花钱的金主,只要厘金依旧取消。只要花魁大赛依旧没有到最后关头,有的是人花钱。”
商业上的事情都有一定的轨迹可循,但是以花魁大赛为龙头的娱乐行业还没有退热,带动起服务行业的热潮也在继续。
那些走亲访友的人们是走了。平常的百姓之家再也不必用明显高出日常消费的水准来招待宾朋。但是能来扬州消费的外地人没有几个是真正的百姓,普通的老百姓就算是有看热闹的心思,也不会不远千里车脚盘缠的专门跑到扬州来寻欢作乐。只要是留下来的,绝大部分是有钱人。只要尽可能的把各地有钱人逗留在扬州的日期拉长,就能赚更多的银子”,
关注一个花魁大赛,其实只不过是个噱头,是个吸引眼球的东西。真正的卖点在于这些人会产生实实在在的消费,会带动扬州的经济,会把银子留在扬州。他们才是消费的主力军!只要这些人还在,离开一些普通的老百姓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林三洪就是要把扬州打造成一个娱乐、旅游、服务、商业俱全的枢纽,至于四月佛节,个花魁大赛一样,都是噱头。
不管怎么样,当进入五月的时候,无论是官府还是民间,都会算一算在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的收入。
要不怎么说凡事怕算账呢。
这一算不要紧,就连林三洪自己都惊呆了。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扬州府的界之内产生的商税高达七万余两,再算上茶税和还在统计之中的酒税。破十万两白银没有一点问题,再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收入,这二十几天的热闹,就给扬州官府带来了以前小半年的丰厚收入。
仅仅是凭借抽水式的收入,官府就赚的满坑满谷,民间的收入大的无法想象。
不管是娱乐业还是服务业,尤其是酒馆、客栈等直接受益的个体,天知道他们究竟赚了多少。人们唯一知道的是扬州很多酒馆都在做着翻新扩建的准备。很多店家都在异口同声的说“店面太小了跑了很多生意来年再办佛节,就得先扩建生意”要是没有赚的盆满钵满。这些精打细算的店家会大张旗鼓的翻新扩建?
就连在琼花观门口卖凉茶的老婆婆都满是壮志雄心,准备把仅仅有四张桌子和一个芦蓬构建成的露天凉茶摊子改建成小茶馆了,要说赚的钱少,谁信?
至于那些个贩夫走卒之流,也是碰到了难得的“丰收年景”车马轿船忙的不可开交,就是提着一根扁担就可以招揽生意的挑夫也憨憨的笑着说:“要是全年都是佛节的话,我就把翠香楼的小粉头娶回来暖被窝
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好处,真正赚了大钱则是那些书寓、绣坊、歌楼等见不得光的地方。这些行业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青楼,其实已经差不了多少了,只不过是档次高一点不直接卖肉罢了。这些东西流进去了多少金银,外界都在猜测,可谁也说不出一个准确是数字。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那些女人赚大了。
一杯茶水都敢按银子来计算,偏偏还有那些有钱人乐此不疲,这一个月下来,银子还不得象是运河水一
这个烟花行业赚了多少,林三洪不是很清楚,但是翰香书寓赚了多少。扬州府台衙门里很多人都知道的清清楚楚,毕竟书寓算是府台衙门的“公产”有一半的收入属于府台衙门。每当说去翰香书寓的收入。上至府台大人,下至小小书办,都显得很神秘,含含糊糊似乎是一笔糊涂账。
其实整个府台衙门心里都在打鼓,甚至有点战战兢兢的意思,因为赚的太多了,那个,数字已经大到了让人不敢出口的地步。
一个小小翰香书需,在五月初一就上缴了十六万两银子,平均一下。每天都有好几千的收入。而这些银子也仅仅是翰香书寓总利润的一半!
自从打掉了刘黑三之后,扬州府台衙门已经事实上控制了六家这样的场所,虽然说翰香书常是其中最大的,收入也最多,可其他几家也表现的相当抢眼。六家加起来,光是上缴到衙门的银子就有四十万两。
因为这不是税收,而是一般的收入,所以远远过整个扬州府的商税收入。几家青楼就数倍于整个扬州府的商税收入,这样的事情谁敢往外说?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因为银子太多了,说出去怕有麻烦,怕朝廷惦记着。
当年太祖皇帝北伐蒙古的时候,军费和一应的战争开支,甚至包括战后的封赏,一次北伐的总成本也到不了两百万两。这还需要朱元障一而再再而三的东挪西凑,甚至是削减内库和后宫的开支才能够积攒下来。一个小小的扬州府,靠着几个粉头就弄了几十万两之多,明年再来这么一次的话,足够支撑一次不大不小的战争了。
谁还敢把这么大的数字捅出去?要是捅出去了让朝廷惦记上了,那个人就是整个扬州官场的公敌和罪人!
扬州府上上下下对府台大人的手段佩服的无以复加!
当林三洪表示要早做准备,争取明年把这个四月佛节弄的更大的时候,很多人都怕了!
用政令和经济双重手段规范烟花行业,其实就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整顿青楼,很多都看明白了林三洪背后的意思,这是要把整个扬州的烟花青楼收编呀!这个动作太大了吧?
六家青楼就贡献了四十万两之巨,要是全部收编的话”
到了这个时候,为了“团结”内部,其实就是为了让林三洪本人的权限畅通无阻,林三洪不得不拿出一部分银子私分了!
经过上一次的刘黑三事件之后。很多官员被朝廷“带走”扬州官场的置制本来就不齐全,官员少了很多。上上下下大大小的官吏都有兼职。人少而银子多,一分下来每个人手中都有一笔大的让自己睡不着觉的银子。
这可比贪墨来钱要快的多,而且还安全无风险。因为该交给朝廷的那部分税收只是一小部分,早就预留了出来,剩下的大部分都是属于扬州府的“集体所有”而不是属于整个大明朝,轮不到朝廷来管……
从来就没有什么东西比钱更能堵住人们的嘴巴,既然做清官都能比做贪官来钱更快,没有道理不继续做下去。
整个五月,扬州府衙都在以高的效率运行,一份份宣传扬州的计共制定出来,为明年更大规模的佛节做着铺垫和准备。甚至有个书办异想天开的希望林三洪能奏请朝廷,以朝廷的名义推广佛节,扩大扬州的影响,这个没有脑子的家伙立刻就被林三洪给骂的狗血淋头!这种机会只属于扬州,而不能公布天下!距离更大规模的佛节还有几乎一年的时间,扬州府上下就已经开始做准备了,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隐瞒”扬州府衙这么大的金库。那么多钱,不可能就想废铁一样摆着,全天下都制定扬州府台衙门赚的山满海满,就算是这些钱是属于扬州的“集体财产”不必上缴朝廷,也的想个法子花一部分出去。到时候朝廷要是冲着扬州伸手的话。就可以理直气壮的告诉朝廷:我们把钱给花掉了,没有剩下几个!
怎么样才能把钱花出去呢?既不能闹的动静太大,也不能太太小的话明显就花不了几个,摆明了就是糊弄朝廷呢。
在扬州官吏在为如何花钱而头疼的时候,这些官老爷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修建新的府台衙门!用衙门自己的钱修自己的衙门,就是天皇老子也说不出什么来。可这个建议立玄就被林三洪给否了。
修建个衙门能花几个钱?再者说了,修建崭新的衙门有个屁用?花钱就要花在正道上!
于是乎,改善民生设施,出台扶危济困救助孤寡的政令一道接着一道。到七月的时候,扬州府台衙门就颁布了四道类似的政令用以救助底层百姓和生计困难者。
自古以来,就是官府伸手要民间的钱这还是头一回见到官家拿出白花花的银子反哺民间。民间一片歌功颂德之声中,很多官吏都开始意识到:光有做清官的志向是远远不够的,还的做个能吏。只要手里有钱锅里有米了,混个吏治清明完全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既能自己捞的肥肥美美有能惠及百姓,还能落下个清官的好名声,这种好事傻子才不干!可这终究是小打小闹,在银子的购买力极大的大明朝,一道又一道惠民措施并花不了几个钱。
经过扬州府上下商议之后,林三洪决定干一场大的:疏通大运河!自元末以来,大运河的淤积就已经很严重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航“道的畅通。后来太祖皇帝立国大明,初期主要把目光放在保障国家安全的方向上,无暇顾及运河。在每个三几年就有一次的北伐间隙当中,朝廷实在没有精力也没有财力做这种旷日持久的大工程,年深日久也就拖延了下来。
现在林三洪上任,手里握着大笔的银钱,又不必象朝廷考虑的那样疏通整个运河,只需要把扬州府地界之内的这一小段弄凹曰甩姗旬书晒齐伞引…丁以。这可是大事情,不需要朝廷出人出钱,宗全由地公贺仙。不仅惠及地方,也会惠及百姓,更是一个放卫星明朝肯定没有放卫星这个说法,我肯定。捞政绩的绝好机会。到时候花了八万两银子,完全可以说是花了十五万或者更多,朝廷对扬州伸手要钱的时候就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没钱,有钱也早用在运河上了”两全其美,干了!
于是,府台衙门再布政令,在全府范围内招募民夫,对运河进行疏通和清淤处理。每个民夫每日二十八个铜钱,管饭两顿,从九月初一开始实施。
前朝不是没有做过同样的事情。只不过历朝历代做这种事情都是以摇役的形势无偿使用民力,对民生是一个不小的伤害。这一次扬州府用商业手段来办这个事情,既做了实实在在的事情,有可以把一部分财富通过劳作的形势散步到百姓手中。
好事。这种好事在以前不是没有人想到过,而是没有实力去做!
官府的税收就那么点,除了上缴给朝廷的之外,各级各衙的老爷们都想贪,一层一层录下来就不剩下几个了,甚至会闹出亏空,哪里还有余力再这么干?
在中秋节前夕,借着刘黑三事件的清洗和用私分银子的收买手段牢牢掌控了扬州官场的林三洪终于遭遇了朝廷的申饬。
申饬的内容无非就是“慌荒嬉戏不修官仪”这一套老掉牙的说辞。林三洪早就料到了。他本身就干言官的出身,自然知道御史言官们的手法和做派。看来在扬州大搞花魁比赛的举动早已让御史们吵开了锅。同样的文上过多少次了,肯定早已堆满朱林的案头。
不过这份申饬并不是做皇帝的朱捷下来,而是内阁下传过来的官样文本。
内阁当中有好几个清高的老儒生,绝对看不惯林三洪这种做派。在地方上瞎胡闹只会搅乱民生危害社稷。只是这么义正词严的申饬一番,无非是为了让林三洪“幡然悔悟改过自新”
内阁里头是什么人,林三洪清楚的很。
所谓的内阁早成了朱林的秘书处。除了做朱林的人形印章之外就只剩下牢骚的功能了。在这件事情上,明显朱橡没有真正要把扬州府怎么样的意思,要不然一句话就让小小的扬州府翻过来。故意通过内阁这么一个申饬的文书,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价值。
作为一个地方官,尤其是新任的府台,确实可以做一点稍微出格的事情,以示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意思,过了新官期之后也就会沉稳下来。可这个扬州府台做的也太出格了点,置农桑耕织于不顾,一门心思的搞这些歪斜的旁门左道,早就有人看不过去了,就为了这个扬州知府,都察院上去弹劾文书能把林三洪淹没。要不是朱林一直“留中”估计林三洪也不能在扬州任上过的这么安稳。
因为清楚内阁的软弱,林三洪根本就不把这个申饬文书当一回事,连口述都免了,直接让自己的私人秘书宛若自己起草了一份“悔过”的折子,塞给内阁就算交代了。
不得不说宛若这个女... -->>
因为有扬州官府大张旗鼓的支持,并且开出这样那样的优惠和便捷政令,让这个本属于民间的节日愈带上了许多官方色彩。
所谓的佛节,其实已经不剩下多少宗教的痕迹,基本上已经沦为一个狂欢。因为府台大人林三洪专门开出税收方面的优惠,并且彻底拿掉了厘金这个拉路虎,很多商业人士也开始意识到扬州官府对货品交流互通有无的热情,准备在扬州设立相应的机构”,
真正让民间为之欢呼的并非是这些政策上的种种变动,老百姓也不大关心这些。他们真正关心的是花魁大赛。
花魁大赛由府台大人亲自提议并且加以肯定,先不说花魁的称号最终花落谁家,就是这个事情本身都显得“很有意思”
自古以来,烟花行业就是官方很不愿意提起的事情。毕竟这个行业不是那么光彩,也与民生政务无关,若是官府去搞这个的话,说的重了分明是荒废民生,往轻里说也是不务正业荒诞可笑。
不管府台大人做出了多么可笑的事情,老百姓懒得去管,反而是津津有味的等待着看比赛的最后结果。花魁大赛已经到了决赛的前夜。至于最后谁才是实至名归的花魁,哪个姑娘能够担纲起天下花魁的“美誉”这也不是林三洪关心的范畴。
林三洪最关心的是只有一个字:钱!
按照传统,过了四月十五的正期,四月佛节就算是结束了,这一场天大的红火热闹也就到了偃旗息鼓的时候。可正是因为很多商人商号还在扬州办理没有办完的事情,更有还没有开始决赛的花魁大赛撑着这场热闹,无形中就把四月佛节的期限给拉长了。
这也是林三洪所期望达到的目标。
府台林大人不止一次在公共场合表达出自己的“无能”几次公开承认这一届佛节举办的不是很好,准备太过仓促,让远道而来的客人们未能尽兴,,
明年,明年的这个时候,扬州官府一定精心准备,好好的办一场佛节。办一场真正规模的盛会,让天下人都知道扬州,欢迎任何人都扬州来。届时,这一次有过的热闹下一次一定还会有,这一次没有来得及准备的项目下一次也会有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明年的四月佛节一定会比今年的更好。
随着四月底渐渐临近,扬州的热闹也有了消退的迹象。
人确实是在明显减少,但是商业税收和各种收入却没有相应减少很多,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奇怪?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在林三洪看来,这种现象实在是正常的不能在正常了:“纯来凑热闹的人们走了,留下来的都是舍得花钱的金主,只要厘金依旧取消。只要花魁大赛依旧没有到最后关头,有的是人花钱。”
商业上的事情都有一定的轨迹可循,但是以花魁大赛为龙头的娱乐行业还没有退热,带动起服务行业的热潮也在继续。
那些走亲访友的人们是走了。平常的百姓之家再也不必用明显高出日常消费的水准来招待宾朋。但是能来扬州消费的外地人没有几个是真正的百姓,普通的老百姓就算是有看热闹的心思,也不会不远千里车脚盘缠的专门跑到扬州来寻欢作乐。只要是留下来的,绝大部分是有钱人。只要尽可能的把各地有钱人逗留在扬州的日期拉长,就能赚更多的银子”,
关注一个花魁大赛,其实只不过是个噱头,是个吸引眼球的东西。真正的卖点在于这些人会产生实实在在的消费,会带动扬州的经济,会把银子留在扬州。他们才是消费的主力军!只要这些人还在,离开一些普通的老百姓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林三洪就是要把扬州打造成一个娱乐、旅游、服务、商业俱全的枢纽,至于四月佛节,个花魁大赛一样,都是噱头。
不管怎么样,当进入五月的时候,无论是官府还是民间,都会算一算在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的收入。
要不怎么说凡事怕算账呢。
这一算不要紧,就连林三洪自己都惊呆了。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扬州府的界之内产生的商税高达七万余两,再算上茶税和还在统计之中的酒税。破十万两白银没有一点问题,再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收入,这二十几天的热闹,就给扬州官府带来了以前小半年的丰厚收入。
仅仅是凭借抽水式的收入,官府就赚的满坑满谷,民间的收入大的无法想象。
不管是娱乐业还是服务业,尤其是酒馆、客栈等直接受益的个体,天知道他们究竟赚了多少。人们唯一知道的是扬州很多酒馆都在做着翻新扩建的准备。很多店家都在异口同声的说“店面太小了跑了很多生意来年再办佛节,就得先扩建生意”要是没有赚的盆满钵满。这些精打细算的店家会大张旗鼓的翻新扩建?
就连在琼花观门口卖凉茶的老婆婆都满是壮志雄心,准备把仅仅有四张桌子和一个芦蓬构建成的露天凉茶摊子改建成小茶馆了,要说赚的钱少,谁信?
至于那些个贩夫走卒之流,也是碰到了难得的“丰收年景”车马轿船忙的不可开交,就是提着一根扁担就可以招揽生意的挑夫也憨憨的笑着说:“要是全年都是佛节的话,我就把翠香楼的小粉头娶回来暖被窝
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好处,真正赚了大钱则是那些书寓、绣坊、歌楼等见不得光的地方。这些行业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青楼,其实已经差不了多少了,只不过是档次高一点不直接卖肉罢了。这些东西流进去了多少金银,外界都在猜测,可谁也说不出一个准确是数字。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那些女人赚大了。
一杯茶水都敢按银子来计算,偏偏还有那些有钱人乐此不疲,这一个月下来,银子还不得象是运河水一
这个烟花行业赚了多少,林三洪不是很清楚,但是翰香书寓赚了多少。扬州府台衙门里很多人都知道的清清楚楚,毕竟书寓算是府台衙门的“公产”有一半的收入属于府台衙门。每当说去翰香书寓的收入。上至府台大人,下至小小书办,都显得很神秘,含含糊糊似乎是一笔糊涂账。
其实整个府台衙门心里都在打鼓,甚至有点战战兢兢的意思,因为赚的太多了,那个,数字已经大到了让人不敢出口的地步。
一个小小翰香书需,在五月初一就上缴了十六万两银子,平均一下。每天都有好几千的收入。而这些银子也仅仅是翰香书寓总利润的一半!
自从打掉了刘黑三之后,扬州府台衙门已经事实上控制了六家这样的场所,虽然说翰香书常是其中最大的,收入也最多,可其他几家也表现的相当抢眼。六家加起来,光是上缴到衙门的银子就有四十万两。
因为这不是税收,而是一般的收入,所以远远过整个扬州府的商税收入。几家青楼就数倍于整个扬州府的商税收入,这样的事情谁敢往外说?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因为银子太多了,说出去怕有麻烦,怕朝廷惦记着。
当年太祖皇帝北伐蒙古的时候,军费和一应的战争开支,甚至包括战后的封赏,一次北伐的总成本也到不了两百万两。这还需要朱元障一而再再而三的东挪西凑,甚至是削减内库和后宫的开支才能够积攒下来。一个小小的扬州府,靠着几个粉头就弄了几十万两之多,明年再来这么一次的话,足够支撑一次不大不小的战争了。
谁还敢把这么大的数字捅出去?要是捅出去了让朝廷惦记上了,那个人就是整个扬州官场的公敌和罪人!
扬州府上上下下对府台大人的手段佩服的无以复加!
当林三洪表示要早做准备,争取明年把这个四月佛节弄的更大的时候,很多人都怕了!
用政令和经济双重手段规范烟花行业,其实就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整顿青楼,很多都看明白了林三洪背后的意思,这是要把整个扬州的烟花青楼收编呀!这个动作太大了吧?
六家青楼就贡献了四十万两之巨,要是全部收编的话”
到了这个时候,为了“团结”内部,其实就是为了让林三洪本人的权限畅通无阻,林三洪不得不拿出一部分银子私分了!
经过上一次的刘黑三事件之后。很多官员被朝廷“带走”扬州官场的置制本来就不齐全,官员少了很多。上上下下大大小的官吏都有兼职。人少而银子多,一分下来每个人手中都有一笔大的让自己睡不着觉的银子。
这可比贪墨来钱要快的多,而且还安全无风险。因为该交给朝廷的那部分税收只是一小部分,早就预留了出来,剩下的大部分都是属于扬州府的“集体所有”而不是属于整个大明朝,轮不到朝廷来管……
从来就没有什么东西比钱更能堵住人们的嘴巴,既然做清官都能比做贪官来钱更快,没有道理不继续做下去。
整个五月,扬州府衙都在以高的效率运行,一份份宣传扬州的计共制定出来,为明年更大规模的佛节做着铺垫和准备。甚至有个书办异想天开的希望林三洪能奏请朝廷,以朝廷的名义推广佛节,扩大扬州的影响,这个没有脑子的家伙立刻就被林三洪给骂的狗血淋头!这种机会只属于扬州,而不能公布天下!距离更大规模的佛节还有几乎一年的时间,扬州府上下就已经开始做准备了,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隐瞒”扬州府衙这么大的金库。那么多钱,不可能就想废铁一样摆着,全天下都制定扬州府台衙门赚的山满海满,就算是这些钱是属于扬州的“集体财产”不必上缴朝廷,也的想个法子花一部分出去。到时候朝廷要是冲着扬州伸手的话。就可以理直气壮的告诉朝廷:我们把钱给花掉了,没有剩下几个!
怎么样才能把钱花出去呢?既不能闹的动静太大,也不能太太小的话明显就花不了几个,摆明了就是糊弄朝廷呢。
在扬州官吏在为如何花钱而头疼的时候,这些官老爷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修建新的府台衙门!用衙门自己的钱修自己的衙门,就是天皇老子也说不出什么来。可这个建议立玄就被林三洪给否了。
修建个衙门能花几个钱?再者说了,修建崭新的衙门有个屁用?花钱就要花在正道上!
于是乎,改善民生设施,出台扶危济困救助孤寡的政令一道接着一道。到七月的时候,扬州府台衙门就颁布了四道类似的政令用以救助底层百姓和生计困难者。
自古以来,就是官府伸手要民间的钱这还是头一回见到官家拿出白花花的银子反哺民间。民间一片歌功颂德之声中,很多官吏都开始意识到:光有做清官的志向是远远不够的,还的做个能吏。只要手里有钱锅里有米了,混个吏治清明完全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既能自己捞的肥肥美美有能惠及百姓,还能落下个清官的好名声,这种好事傻子才不干!可这终究是小打小闹,在银子的购买力极大的大明朝,一道又一道惠民措施并花不了几个钱。
经过扬州府上下商议之后,林三洪决定干一场大的:疏通大运河!自元末以来,大运河的淤积就已经很严重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航“道的畅通。后来太祖皇帝立国大明,初期主要把目光放在保障国家安全的方向上,无暇顾及运河。在每个三几年就有一次的北伐间隙当中,朝廷实在没有精力也没有财力做这种旷日持久的大工程,年深日久也就拖延了下来。
现在林三洪上任,手里握着大笔的银钱,又不必象朝廷考虑的那样疏通整个运河,只需要把扬州府地界之内的这一小段弄凹曰甩姗旬书晒齐伞引…丁以。这可是大事情,不需要朝廷出人出钱,宗全由地公贺仙。不仅惠及地方,也会惠及百姓,更是一个放卫星明朝肯定没有放卫星这个说法,我肯定。捞政绩的绝好机会。到时候花了八万两银子,完全可以说是花了十五万或者更多,朝廷对扬州伸手要钱的时候就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没钱,有钱也早用在运河上了”两全其美,干了!
于是,府台衙门再布政令,在全府范围内招募民夫,对运河进行疏通和清淤处理。每个民夫每日二十八个铜钱,管饭两顿,从九月初一开始实施。
前朝不是没有做过同样的事情。只不过历朝历代做这种事情都是以摇役的形势无偿使用民力,对民生是一个不小的伤害。这一次扬州府用商业手段来办这个事情,既做了实实在在的事情,有可以把一部分财富通过劳作的形势散步到百姓手中。
好事。这种好事在以前不是没有人想到过,而是没有实力去做!
官府的税收就那么点,除了上缴给朝廷的之外,各级各衙的老爷们都想贪,一层一层录下来就不剩下几个了,甚至会闹出亏空,哪里还有余力再这么干?
在中秋节前夕,借着刘黑三事件的清洗和用私分银子的收买手段牢牢掌控了扬州官场的林三洪终于遭遇了朝廷的申饬。
申饬的内容无非就是“慌荒嬉戏不修官仪”这一套老掉牙的说辞。林三洪早就料到了。他本身就干言官的出身,自然知道御史言官们的手法和做派。看来在扬州大搞花魁比赛的举动早已让御史们吵开了锅。同样的文上过多少次了,肯定早已堆满朱林的案头。
不过这份申饬并不是做皇帝的朱捷下来,而是内阁下传过来的官样文本。
内阁当中有好几个清高的老儒生,绝对看不惯林三洪这种做派。在地方上瞎胡闹只会搅乱民生危害社稷。只是这么义正词严的申饬一番,无非是为了让林三洪“幡然悔悟改过自新”
内阁里头是什么人,林三洪清楚的很。
所谓的内阁早成了朱林的秘书处。除了做朱林的人形印章之外就只剩下牢骚的功能了。在这件事情上,明显朱橡没有真正要把扬州府怎么样的意思,要不然一句话就让小小的扬州府翻过来。故意通过内阁这么一个申饬的文书,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价值。
作为一个地方官,尤其是新任的府台,确实可以做一点稍微出格的事情,以示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意思,过了新官期之后也就会沉稳下来。可这个扬州府台做的也太出格了点,置农桑耕织于不顾,一门心思的搞这些歪斜的旁门左道,早就有人看不过去了,就为了这个扬州知府,都察院上去弹劾文书能把林三洪淹没。要不是朱林一直“留中”估计林三洪也不能在扬州任上过的这么安稳。
因为清楚内阁的软弱,林三洪根本就不把这个申饬文书当一回事,连口述都免了,直接让自己的私人秘书宛若自己起草了一份“悔过”的折子,塞给内阁就算交代了。
不得不说宛若这个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