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综武侠+剑三]专业剧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b>
之后进了太原,消息传得就更快了。
李倓向来雷厉风行,强硬**,登基之后先不管安庆绪一干叛军,反而专心治理内政,大肆清理了一番朝堂,罢黜了一批尸位素餐、汲汲营营之辈,又大力提拔了不少真正有能力有才干之士,不过两月,已经将大部分权力全都牢牢地抓在了手里。
但是他对安庆绪一派的不作为,所带来的隐患也终于爆发。
至德二年六月下旬,西京长安再次陷落。
李倓不顾自身安危,将朝廷精锐兵力分两拨撤离,一拨由他自己亲自带兵,看似仓皇,实际却是有目的地带着人前往已经已经收复了得河北保定而去。
另一拨则交由郭子仪、李光弼带领南下,与困守睢阳的河南节度使张巡呼应,成合围之势,围困住叛军尹子奇的十二万兵马。
不过因为唐军兵力不足,睢阳战事短期内未有结果,反倒是因李倓乱时登基,更兼再次失了长安,还不思进取,一味龟缩在河北一带,致使各地节度使对大唐中央朝廷产生严重怀疑,好一点的继续保持观望态度,更有甚者,直接投了安庆绪。
一时之间,大唐再陷险境——失地剧增,昔时盛世七零八落,风雨飘摇,形势似乎越来越不好,愁云笼于大唐上空。
但对于普通百姓,却似乎没太大变化。毕竟早在潼关一役,帝都第一次失陷,百姓们便已经经历过此生最难熬的时候。现在反倒好过些许——经历了两年战乱,他们也差不多知道怎么能让自己过的略微好些。
与此相对应,叛军形势自是大好。
安庆绪占下长安,立即折服于大明宫的巍巍繁华,不顾天下未定,臣属劝阻,借着此时全国各地多份降书进京,燕国版图一扩再扩,一意孤行地决定补办一场隆重豪华的登基典礼。
此时安庆绪正是春风得意之际,登基典礼自然是准备极久极充分,至德二年八月十六,伪燕皇帝安庆绪正式于长安大明宫举行登基典礼。
典礼恢宏气派。
然当天夜里,全国各地突然发生多起兵变——一夜之间,所有降燕的节度使尽皆被下属以谋逆之罪斩杀,新接任的掌权者迅速向并向李唐皇室表了忠心。
听到各地情况,经过登基典礼之后内心有些膨胀的安庆绪也并不以为意,不慌不忙地调集各地兵力,严阵以待,丝毫没有畏惧地准备继续跟大唐打下去。
然而那场恢宏的登基典礼仿佛耗尽了他所有气运。
至德二年十月,很快睢阳城下尹子奇的十二万大军因为被双方夹击,粮草补给不上,不断有士兵连夜逃走,尹子奇苦苦支撑数月,终究向郭子仪李光弼投降。
就好像料到他会投降一般,郭子仪很快便把这十二万狼牙士兵拆分重组,分散到大唐的各个营地。
其实这些狼牙兵虽然一直都是听命于安禄山的,但安禄山向来谨慎,在正式造反之前也只敢以大唐子民自居,是以这些不少狼牙军也从不否认自己是大唐人,之所以造反,除了听命行事以外,大概也是被南方的繁华所蛊惑——北方条件艰苦,人人都向往南边富足平和的生活。
所以被编进大唐军队,大部分也都安安心心听指挥,毕竟他们的逻辑就是当兵打仗吃饷,管他是谁发的饷。
至于那些有野心的刺头,郭子仪也有命人暗中监视,贼心不死的,就让他们“意外”死在了战场上。
大唐兵力其实并不算弱,弱的只是中央,节度使手下的地方兵并不少。
之前的节度使要么观望,要么干脆就是墙头草,如今一番血洗,新的节度使急需获得朝廷认可——毕竟他们克上的理由就是长官对中央不忠,如今要想彻底取代对方,就不得不向朝廷表忠心。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征讨安庆绪的伪燕政权。
表忠心的人多了,那些观望的,自然不敢再犹豫下去,只能也跟着派兵。
中国的官场向来如此,没有人能够真正独善其身。
解了睢阳之围,各地节度使也无人掣肘,郭子仪便带兵,于年前迅速收复了东都洛阳。
尔后新年,大唐皇帝李倓宣召改元重光,是为重光元年。
新年过后,清点兵力,除了李倓身边的二十万兵马,郭子仪和李光弼集结了四十万士兵再次出征。
重光元年六月,郭子仪兵临长安城下,此时唐军因为不管吸收整合,此时足有六十万人之众。
这个时候安庆绪的兵力也并不少,而且全都骁勇善战的塞北健将,但是接连的失利以及臣属对他隐隐的指责让他失去了对敌的勇气,仓皇出逃。
安氏士气骤降,郭子仪带兵乘胜追击,安庆绪死于乱箭之中。
接收整顿好安庆绪残部,郭子仪和李光弼随即带兵准备去收拾史思明,却在半路听说史思明被人暗杀于帐中。
史氏叛军群龙无首,郭子仪本想立即赶赴范阳收编这批兵力,却不想李倓不顾自身安危,亲自带兵前去范阳,早早便把这支精兵收归麾下。
若是肃宗在位,想来是不敢去冒险的,那这批兵力肯定就是郭子仪的了,难保郭子仪不会生出些心思——人心总是永远不会觉得知足的,尤其是在有了强大的武力支援之下。
不过好在如今的皇帝是李倓,他向来心机深沉,又是亲自带过兵打过仗真正上过战场的,怎么都不可能给郭子仪拥兵自重的机会。
如今皇帝手下兵力不弱,地方一心向着中央,郭子仪自是生不出旁的心思——倒是一心念着此战镇压叛党有功,应该有机会荣享太庙,名垂青史,光宗耀祖。
重光二年正月,提早收复的地区年味尚未消散,安史之乱已经彻底结束,历时,不足四年。
李倓这皇位,坐了还不到两年。
总结起来不过寥寥数语,但对于楚歌他们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等待。
她虽然一直说着什么不管安史之乱能不能赢,她都没什么损失,但是当真身处这个乱世,还是希望战乱能够尽早结束。
当然,话虽然这么说,因为有河南节度使张巡拦在睢阳,叛军始终冲破不了这道防线,藏剑山庄和长歌门都地处江南,倒是确实没怎么影响到他们。
叶归程和楚歌从黑戈壁回到藏剑山庄后,便向叶英禀告了黑戈壁之事。
这个时候庄里还有不少江湖前辈。毕竟叶英已经从叶归程口中得知了大唐未来的历史,他们虽然身处江湖,但也同样关心这片江湖,聚到一起,也是想商量出个章程,把握好这个的机会。
叶归程知道这些事,叶英也差不多猜出楚歌也知道。虽然他并没想到楚歌会把这些事情告知李倓,不过当李亨... -->>
<b></b>
之后进了太原,消息传得就更快了。
李倓向来雷厉风行,强硬**,登基之后先不管安庆绪一干叛军,反而专心治理内政,大肆清理了一番朝堂,罢黜了一批尸位素餐、汲汲营营之辈,又大力提拔了不少真正有能力有才干之士,不过两月,已经将大部分权力全都牢牢地抓在了手里。
但是他对安庆绪一派的不作为,所带来的隐患也终于爆发。
至德二年六月下旬,西京长安再次陷落。
李倓不顾自身安危,将朝廷精锐兵力分两拨撤离,一拨由他自己亲自带兵,看似仓皇,实际却是有目的地带着人前往已经已经收复了得河北保定而去。
另一拨则交由郭子仪、李光弼带领南下,与困守睢阳的河南节度使张巡呼应,成合围之势,围困住叛军尹子奇的十二万兵马。
不过因为唐军兵力不足,睢阳战事短期内未有结果,反倒是因李倓乱时登基,更兼再次失了长安,还不思进取,一味龟缩在河北一带,致使各地节度使对大唐中央朝廷产生严重怀疑,好一点的继续保持观望态度,更有甚者,直接投了安庆绪。
一时之间,大唐再陷险境——失地剧增,昔时盛世七零八落,风雨飘摇,形势似乎越来越不好,愁云笼于大唐上空。
但对于普通百姓,却似乎没太大变化。毕竟早在潼关一役,帝都第一次失陷,百姓们便已经经历过此生最难熬的时候。现在反倒好过些许——经历了两年战乱,他们也差不多知道怎么能让自己过的略微好些。
与此相对应,叛军形势自是大好。
安庆绪占下长安,立即折服于大明宫的巍巍繁华,不顾天下未定,臣属劝阻,借着此时全国各地多份降书进京,燕国版图一扩再扩,一意孤行地决定补办一场隆重豪华的登基典礼。
此时安庆绪正是春风得意之际,登基典礼自然是准备极久极充分,至德二年八月十六,伪燕皇帝安庆绪正式于长安大明宫举行登基典礼。
典礼恢宏气派。
然当天夜里,全国各地突然发生多起兵变——一夜之间,所有降燕的节度使尽皆被下属以谋逆之罪斩杀,新接任的掌权者迅速向并向李唐皇室表了忠心。
听到各地情况,经过登基典礼之后内心有些膨胀的安庆绪也并不以为意,不慌不忙地调集各地兵力,严阵以待,丝毫没有畏惧地准备继续跟大唐打下去。
然而那场恢宏的登基典礼仿佛耗尽了他所有气运。
至德二年十月,很快睢阳城下尹子奇的十二万大军因为被双方夹击,粮草补给不上,不断有士兵连夜逃走,尹子奇苦苦支撑数月,终究向郭子仪李光弼投降。
就好像料到他会投降一般,郭子仪很快便把这十二万狼牙士兵拆分重组,分散到大唐的各个营地。
其实这些狼牙兵虽然一直都是听命于安禄山的,但安禄山向来谨慎,在正式造反之前也只敢以大唐子民自居,是以这些不少狼牙军也从不否认自己是大唐人,之所以造反,除了听命行事以外,大概也是被南方的繁华所蛊惑——北方条件艰苦,人人都向往南边富足平和的生活。
所以被编进大唐军队,大部分也都安安心心听指挥,毕竟他们的逻辑就是当兵打仗吃饷,管他是谁发的饷。
至于那些有野心的刺头,郭子仪也有命人暗中监视,贼心不死的,就让他们“意外”死在了战场上。
大唐兵力其实并不算弱,弱的只是中央,节度使手下的地方兵并不少。
之前的节度使要么观望,要么干脆就是墙头草,如今一番血洗,新的节度使急需获得朝廷认可——毕竟他们克上的理由就是长官对中央不忠,如今要想彻底取代对方,就不得不向朝廷表忠心。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征讨安庆绪的伪燕政权。
表忠心的人多了,那些观望的,自然不敢再犹豫下去,只能也跟着派兵。
中国的官场向来如此,没有人能够真正独善其身。
解了睢阳之围,各地节度使也无人掣肘,郭子仪便带兵,于年前迅速收复了东都洛阳。
尔后新年,大唐皇帝李倓宣召改元重光,是为重光元年。
新年过后,清点兵力,除了李倓身边的二十万兵马,郭子仪和李光弼集结了四十万士兵再次出征。
重光元年六月,郭子仪兵临长安城下,此时唐军因为不管吸收整合,此时足有六十万人之众。
这个时候安庆绪的兵力也并不少,而且全都骁勇善战的塞北健将,但是接连的失利以及臣属对他隐隐的指责让他失去了对敌的勇气,仓皇出逃。
安氏士气骤降,郭子仪带兵乘胜追击,安庆绪死于乱箭之中。
接收整顿好安庆绪残部,郭子仪和李光弼随即带兵准备去收拾史思明,却在半路听说史思明被人暗杀于帐中。
史氏叛军群龙无首,郭子仪本想立即赶赴范阳收编这批兵力,却不想李倓不顾自身安危,亲自带兵前去范阳,早早便把这支精兵收归麾下。
若是肃宗在位,想来是不敢去冒险的,那这批兵力肯定就是郭子仪的了,难保郭子仪不会生出些心思——人心总是永远不会觉得知足的,尤其是在有了强大的武力支援之下。
不过好在如今的皇帝是李倓,他向来心机深沉,又是亲自带过兵打过仗真正上过战场的,怎么都不可能给郭子仪拥兵自重的机会。
如今皇帝手下兵力不弱,地方一心向着中央,郭子仪自是生不出旁的心思——倒是一心念着此战镇压叛党有功,应该有机会荣享太庙,名垂青史,光宗耀祖。
重光二年正月,提早收复的地区年味尚未消散,安史之乱已经彻底结束,历时,不足四年。
李倓这皇位,坐了还不到两年。
总结起来不过寥寥数语,但对于楚歌他们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等待。
她虽然一直说着什么不管安史之乱能不能赢,她都没什么损失,但是当真身处这个乱世,还是希望战乱能够尽早结束。
当然,话虽然这么说,因为有河南节度使张巡拦在睢阳,叛军始终冲破不了这道防线,藏剑山庄和长歌门都地处江南,倒是确实没怎么影响到他们。
叶归程和楚歌从黑戈壁回到藏剑山庄后,便向叶英禀告了黑戈壁之事。
这个时候庄里还有不少江湖前辈。毕竟叶英已经从叶归程口中得知了大唐未来的历史,他们虽然身处江湖,但也同样关心这片江湖,聚到一起,也是想商量出个章程,把握好这个的机会。
叶归程知道这些事,叶英也差不多猜出楚歌也知道。虽然他并没想到楚歌会把这些事情告知李倓,不过当李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