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重生之皇太子胤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暮色沉沉,行宫御殿,蜡烛燃着明晃晃的火光,殿内如同白昼。
海青应召进来时,皇帝正全神贯注看着御案上铺展开的乌兰布通地形图。此番出塞,皇帝还专门去了实地考察,就是为了总结军队失利的原因,避免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
乌兰布通一战中,噶尔丹设下的“驼城”防御不止拦住清军的进攻,还让清军损兵折将无数,而改变战局的就是海青送去的威远将军炮。据海青事后向皇帝讲述,当时三等侍卫庆徽瞧准地形,带着手下把一门门大炮推至有利位置。随后,海清一声令下,火炮齐鸣,火团炸向敌方阵营,不消片刻,噶尔丹的防御被撕开裂口,清军主力借机攻上。
正因为师徒俩的突出表现,属镶黄旗的海青被提升为旗下从一品内大臣,而庆徽则晋升正四品二等侍卫。
海青站立皇帝身后,视线随其手指移动看向舆图,同时听着皇帝说明:“当时此处士兵排列太密,所以遭致敌方集中放枪,我军死伤一片。”
转向另一处,皇帝接着道:“部分持鸟枪骑兵拥挤在此,海螺尚未鸣响,没有统一号令,该进该退茫然无措。”
皇帝回身看着海青,无奈地摇摇头,“朕先前自以为制订了一套完整的诱敌歼灭计划,岂料不过纸上谈兵。”
行至坐榻落座,皇帝右手握住膝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能省就省,何来训练有素的士兵?也难怪到了真刀真枪的节骨眼上,会乱不成军。”
抬眸凝视海青,“朕今早与你提起的火器营,可有什么思路?”
海青躬身递上呈文,“皇上,这是二等侍卫庆徽针对火器营的规划。微臣听过他的想法,部分还是可取的,恭请皇上一阅。”
说是部分可取,海青这是保留了。实则,看完全文,基本上都是可以采纳的。对于庆徽的勤学善思,海青向来是倍感欣慰的。只不过,这一回,庆徽对师傅撒了谎,这份呈文实则是太子所写,庆徽不过是改写誊抄而已。
想想那时在古北口,胤礽还坚定地对海青说,只要威远将军炮力-挫-敌人,他就请求父皇建火器营,他来负责督建。可当胤礽知晓父皇压根就不考虑他时,他又怎能冲上去一表衷肠,那样只会遭父皇平白猜忌。
胤礽想直接接触海青,因为他知道父皇组建火器营,必然会问询海青,他希望海青推荐自己。可是海青之所以深得父皇重用,恰恰就是这-人-只对父皇效忠,固执地安分守己,从不为他-人-穿针引线。
原本建火器营也是海青的夙愿,可是皇帝不开口,他不敢主动提起。所以,那时太子表现积极,海青虽激动不已,但他就是按捺住默默等待。
考虑到庆徽与海青的师徒关系,胤礽转向庆徽。不过也是胤祉拉上乌尔衮,乌尔衮拖上庆徽,如此兜了一个大圈子,大家成群结队狩猎,才让胤礽有了机会与庆徽私聊。庆徽还以为太子贵人多忘事,早把火器营的事情忘了,聊叙之后,庆徽了解到大致的状况。
看到太子煞费苦心地想要参建火器营,庆徽很高兴,这无异于往后火器营的发展能得到保证。但是皇帝的态度令人惋惜,皇长子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督建火器营靠的不是武艺骑射,而是深思熟虑,统和细则。
读过胤礽的规划后,庆徽更是觉得太子才是最合适的人选。虽不明白太子为何会信任自己,但师傅海青是个什么样的性子,庆徽多少摸得准。本就是师傅的心愿,再有意无意提及太子对火器的关注,如果皇上问询建议,师傅应当会实心实意地表态。
皇帝放下手中的呈文时,双眼闪现光亮。从兵源的招募、装备乃至分营、训练方法都有提到,瑕疵不可避免,但细致如此,皇帝已觉难能可贵。
当下,皇帝就拍板,重用庆徽,让其发挥所长。海青却实事求是表示,庆徽还年轻,级别、资历、威望都不够,需在实务中多加锻炼。故而,海青请求皇帝指定一位德高望重的皇亲宗室或朝中大臣负责督办。
以海青对火器的熟悉,当是最佳人选。可海青才提上内大臣,正是皇帝身边常用的人,皇帝不想放手海青。转念想到胤禔,皇帝当即说出。
本着一切为火器营着想的耿直,海青认真发出一问:“恕微臣冒昧,皇上可曾考虑过太子殿下?”
皇帝愣住,他还真没想过。
“建制初期,皆是琐碎事务,需要视野开阔却又心细如尘的人规整条理、逐一实施。如若皇上意欲从诸皇子中挑选,微臣以为,太子殿下挺适合。”
胤禔再次被否定,皇帝心里冒出不乐意。不管怎么说,胤禔还是可圈可点的。怎么一到火器营这里,荣妃一介女流不懂军务随口说两句,咱不予计较。可身经百战的海青怎么也看不到胤禔的好呢?看来,胤禔在军中的威望大打折扣呀!
海青就没抬头瞥一眼皇帝,依然是俯着脑袋,坦荡直率地陈述自己的看法:“方才听皇上直言乌兰布通一战的失误,且自省将士演练的不足,微臣就想着也可让太子殿下在军务上有所历练。假如皇上在京理政,而殿下奉旨监军,此时就需殿下运筹帷幄、排兵布阵。”
“皇上涉猎广泛,集各家之长于己用,我大清方蒸蒸日... -->>
暮色沉沉,行宫御殿,蜡烛燃着明晃晃的火光,殿内如同白昼。
海青应召进来时,皇帝正全神贯注看着御案上铺展开的乌兰布通地形图。此番出塞,皇帝还专门去了实地考察,就是为了总结军队失利的原因,避免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
乌兰布通一战中,噶尔丹设下的“驼城”防御不止拦住清军的进攻,还让清军损兵折将无数,而改变战局的就是海青送去的威远将军炮。据海青事后向皇帝讲述,当时三等侍卫庆徽瞧准地形,带着手下把一门门大炮推至有利位置。随后,海清一声令下,火炮齐鸣,火团炸向敌方阵营,不消片刻,噶尔丹的防御被撕开裂口,清军主力借机攻上。
正因为师徒俩的突出表现,属镶黄旗的海青被提升为旗下从一品内大臣,而庆徽则晋升正四品二等侍卫。
海青站立皇帝身后,视线随其手指移动看向舆图,同时听着皇帝说明:“当时此处士兵排列太密,所以遭致敌方集中放枪,我军死伤一片。”
转向另一处,皇帝接着道:“部分持鸟枪骑兵拥挤在此,海螺尚未鸣响,没有统一号令,该进该退茫然无措。”
皇帝回身看着海青,无奈地摇摇头,“朕先前自以为制订了一套完整的诱敌歼灭计划,岂料不过纸上谈兵。”
行至坐榻落座,皇帝右手握住膝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能省就省,何来训练有素的士兵?也难怪到了真刀真枪的节骨眼上,会乱不成军。”
抬眸凝视海青,“朕今早与你提起的火器营,可有什么思路?”
海青躬身递上呈文,“皇上,这是二等侍卫庆徽针对火器营的规划。微臣听过他的想法,部分还是可取的,恭请皇上一阅。”
说是部分可取,海青这是保留了。实则,看完全文,基本上都是可以采纳的。对于庆徽的勤学善思,海青向来是倍感欣慰的。只不过,这一回,庆徽对师傅撒了谎,这份呈文实则是太子所写,庆徽不过是改写誊抄而已。
想想那时在古北口,胤礽还坚定地对海青说,只要威远将军炮力-挫-敌人,他就请求父皇建火器营,他来负责督建。可当胤礽知晓父皇压根就不考虑他时,他又怎能冲上去一表衷肠,那样只会遭父皇平白猜忌。
胤礽想直接接触海青,因为他知道父皇组建火器营,必然会问询海青,他希望海青推荐自己。可是海青之所以深得父皇重用,恰恰就是这-人-只对父皇效忠,固执地安分守己,从不为他-人-穿针引线。
原本建火器营也是海青的夙愿,可是皇帝不开口,他不敢主动提起。所以,那时太子表现积极,海青虽激动不已,但他就是按捺住默默等待。
考虑到庆徽与海青的师徒关系,胤礽转向庆徽。不过也是胤祉拉上乌尔衮,乌尔衮拖上庆徽,如此兜了一个大圈子,大家成群结队狩猎,才让胤礽有了机会与庆徽私聊。庆徽还以为太子贵人多忘事,早把火器营的事情忘了,聊叙之后,庆徽了解到大致的状况。
看到太子煞费苦心地想要参建火器营,庆徽很高兴,这无异于往后火器营的发展能得到保证。但是皇帝的态度令人惋惜,皇长子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督建火器营靠的不是武艺骑射,而是深思熟虑,统和细则。
读过胤礽的规划后,庆徽更是觉得太子才是最合适的人选。虽不明白太子为何会信任自己,但师傅海青是个什么样的性子,庆徽多少摸得准。本就是师傅的心愿,再有意无意提及太子对火器的关注,如果皇上问询建议,师傅应当会实心实意地表态。
皇帝放下手中的呈文时,双眼闪现光亮。从兵源的招募、装备乃至分营、训练方法都有提到,瑕疵不可避免,但细致如此,皇帝已觉难能可贵。
当下,皇帝就拍板,重用庆徽,让其发挥所长。海青却实事求是表示,庆徽还年轻,级别、资历、威望都不够,需在实务中多加锻炼。故而,海青请求皇帝指定一位德高望重的皇亲宗室或朝中大臣负责督办。
以海青对火器的熟悉,当是最佳人选。可海青才提上内大臣,正是皇帝身边常用的人,皇帝不想放手海青。转念想到胤禔,皇帝当即说出。
本着一切为火器营着想的耿直,海青认真发出一问:“恕微臣冒昧,皇上可曾考虑过太子殿下?”
皇帝愣住,他还真没想过。
“建制初期,皆是琐碎事务,需要视野开阔却又心细如尘的人规整条理、逐一实施。如若皇上意欲从诸皇子中挑选,微臣以为,太子殿下挺适合。”
胤禔再次被否定,皇帝心里冒出不乐意。不管怎么说,胤禔还是可圈可点的。怎么一到火器营这里,荣妃一介女流不懂军务随口说两句,咱不予计较。可身经百战的海青怎么也看不到胤禔的好呢?看来,胤禔在军中的威望大打折扣呀!
海青就没抬头瞥一眼皇帝,依然是俯着脑袋,坦荡直率地陈述自己的看法:“方才听皇上直言乌兰布通一战的失误,且自省将士演练的不足,微臣就想着也可让太子殿下在军务上有所历练。假如皇上在京理政,而殿下奉旨监军,此时就需殿下运筹帷幄、排兵布阵。”
“皇上涉猎广泛,集各家之长于己用,我大清方蒸蒸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