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大宋将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见陈琳还陪在旁边,赵祯有些羞愧。
“陈伴伴,真是玩物丧志啊!居然为了一部话本,耽搁了朝政,你去把群臣的奏本取来吧。”
赵祯算是个很勤政的皇帝,早年曾经累得昏倒,即便做了皇帝几十年,他也丝毫不懈怠,断然不会把今天的任务留给明天。
自从和李元昊议和之后,烦心的事情少了很多,能干的相公们会把朝政处理得妥妥当当。赵祯只需要把握大局即可。
他看了一阵,已经到了三更十分。
再看一本,就可以休息了。
赵祯拿起了包拯的扎子,随手翻开。
这一看可不打紧,赵祯太阳穴的青筋都绷起来了。
“简直反天了!”
气得赵祯一拍桌子,震得茶壶茶碗乱响!
一个个小小商人,竟敢向辽国走私百万斤烈酒,而且还窃取朝廷的粮食,供养辽狗!简直岂有此理!
豢养匪徒,结交外国,光是这两条,就能废了崔氏一门。
“包拯不愧是干吏,才短短几个月之间,就查清了如此大案,替朝廷揪出一个大蠹虫,真是了不起。”
赵祯赞叹着,翻到了最后,就是包拯开列的家产清单,钱60万贯,银45000两,黄金8000两,东珠3斗,骏马100匹,其中北地马4匹,貂皮150领,金银器皿500件,田产20000亩,酒坊12座……种种折算,差不多有150万贯之巨!
小小的沧州,大大的蠹虫。赵祯不只是愤怒这么简单,大宋还没有从元昊造反之中缓过来,物价飞涨,军费暴增,使得大宋的财政出现了巨大的赤字。
崔家的财产,差不多能顶得上辽国五年的岁币,绝对不是一笔小钱。
包拯不止立功了,还立了大功!
有功赏,有过罚。赵祯当然不会吝啬赏赐,他仔细看着包拯的扎子,其中提到的功臣不少,可是一个名字让他眼前一亮。
“王宁安虽然尚在冲龄,然则天资聪慧,才智过人,发现崔家秘密酒坊,识破崔家走私隐情。参与缉拿崔钰,出力甚多,其父王良璟,乃是将门之后,力战辽国勇士,捣毁野狼谷,居功厥伟……”
包黑子在扎子中,极力赞扬王家父子。
赵祯指着王宁安的名字,又把《三国演义》的手抄本拿了过来,封面上赫然写着“王公宁安著,某某手录”。
“陈伴伴,你说这个王宁安,是不是写《三国演义》的那位?”
陈琳也是一愣,出了神童,当然是喜事,如果这位聪慧的少年不光会写话本,还能为朝廷分忧,那可就是士人的表率了。
而且包拯还提到王家出身将门,可貌似没听说过有谁家的后人叫王宁安啊!
“官家,老奴以为包拯不是说谎的人,可以即刻派人去询问。”
“嗯,朕也是这个意思,假如真是同一个人,朕一定要好好赏赐。”
……
陈琳安排的人手只用了十天,就跑了一个来回,他们的手里还带着最新出来的15章《三国演义》。
“官家,果然是一个人,老奴要恭喜官家了,天降奇才,实乃大宋之兴啊!”
其实不用陈琳说,赵祯就惊喜不已。
他迷上了《三国演义》,虽然是小说家之言,可是其中勾心斗角,文韬武略,所在多有,各种人物斗智斗勇,更是让人大受启发,赵祯都觉得获益匪浅。
新送来的15章更加全面详细,赵祯看得津津有味,不看完舍不得睡觉,简直成了王宁安的铁杆粉丝。
会写东西,又能为朝廷出力,真是难得啊!
“陈伴伴,传朕的旨意,赐王宁安儒林郎,白银一百两,玉如意一双,勉力他好生用功,为国效力。”
一见陈琳还陪在旁边,赵祯有些羞愧。
“陈伴伴,真是玩物丧志啊!居然为了一部话本,耽搁了朝政,你去把群臣的奏本取来吧。”
赵祯算是个很勤政的皇帝,早年曾经累得昏倒,即便做了皇帝几十年,他也丝毫不懈怠,断然不会把今天的任务留给明天。
自从和李元昊议和之后,烦心的事情少了很多,能干的相公们会把朝政处理得妥妥当当。赵祯只需要把握大局即可。
他看了一阵,已经到了三更十分。
再看一本,就可以休息了。
赵祯拿起了包拯的扎子,随手翻开。
这一看可不打紧,赵祯太阳穴的青筋都绷起来了。
“简直反天了!”
气得赵祯一拍桌子,震得茶壶茶碗乱响!
一个个小小商人,竟敢向辽国走私百万斤烈酒,而且还窃取朝廷的粮食,供养辽狗!简直岂有此理!
豢养匪徒,结交外国,光是这两条,就能废了崔氏一门。
“包拯不愧是干吏,才短短几个月之间,就查清了如此大案,替朝廷揪出一个大蠹虫,真是了不起。”
赵祯赞叹着,翻到了最后,就是包拯开列的家产清单,钱60万贯,银45000两,黄金8000两,东珠3斗,骏马100匹,其中北地马4匹,貂皮150领,金银器皿500件,田产20000亩,酒坊12座……种种折算,差不多有150万贯之巨!
小小的沧州,大大的蠹虫。赵祯不只是愤怒这么简单,大宋还没有从元昊造反之中缓过来,物价飞涨,军费暴增,使得大宋的财政出现了巨大的赤字。
崔家的财产,差不多能顶得上辽国五年的岁币,绝对不是一笔小钱。
包拯不止立功了,还立了大功!
有功赏,有过罚。赵祯当然不会吝啬赏赐,他仔细看着包拯的扎子,其中提到的功臣不少,可是一个名字让他眼前一亮。
“王宁安虽然尚在冲龄,然则天资聪慧,才智过人,发现崔家秘密酒坊,识破崔家走私隐情。参与缉拿崔钰,出力甚多,其父王良璟,乃是将门之后,力战辽国勇士,捣毁野狼谷,居功厥伟……”
包黑子在扎子中,极力赞扬王家父子。
赵祯指着王宁安的名字,又把《三国演义》的手抄本拿了过来,封面上赫然写着“王公宁安著,某某手录”。
“陈伴伴,你说这个王宁安,是不是写《三国演义》的那位?”
陈琳也是一愣,出了神童,当然是喜事,如果这位聪慧的少年不光会写话本,还能为朝廷分忧,那可就是士人的表率了。
而且包拯还提到王家出身将门,可貌似没听说过有谁家的后人叫王宁安啊!
“官家,老奴以为包拯不是说谎的人,可以即刻派人去询问。”
“嗯,朕也是这个意思,假如真是同一个人,朕一定要好好赏赐。”
……
陈琳安排的人手只用了十天,就跑了一个来回,他们的手里还带着最新出来的15章《三国演义》。
“官家,果然是一个人,老奴要恭喜官家了,天降奇才,实乃大宋之兴啊!”
其实不用陈琳说,赵祯就惊喜不已。
他迷上了《三国演义》,虽然是小说家之言,可是其中勾心斗角,文韬武略,所在多有,各种人物斗智斗勇,更是让人大受启发,赵祯都觉得获益匪浅。
新送来的15章更加全面详细,赵祯看得津津有味,不看完舍不得睡觉,简直成了王宁安的铁杆粉丝。
会写东西,又能为朝廷出力,真是难得啊!
“陈伴伴,传朕的旨意,赐王宁安儒林郎,白银一百两,玉如意一双,勉力他好生用功,为国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