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希望与图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边开始讲解:
“尧上仡佬族文化村是佛顶山景区的主体景点,座落在神奇而美丽的佛顶山脚下,南接镇远氵舞阳河,西接遵义地区的大乌江,是一个依山傍水、竹林掩映的秀丽村庄。全村面积3.8平方公里,现居住着五十户仡佬族人家,有‘仡佬第一村之称,仡佬族是热情好客而又能歌善舞的民族,进入仡佬村,整个村寨都带着浓郁的民族气息。
“吴总,各位佳宾朋友,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停车场,我们将以这个地方作为今天尧上之行的起点。首先我将带大家参观这里的革命烈士英雄纪念碑。我们石阡不仅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温泉资源,还是一个革命老区,红军长征时期曾两次经过石阡,在这里撒下了革命的火种。1934年10月7日,红军某军团在西征途经石阡甘溪时,军团前卫部队遭遇湘﹑桂﹑黔三省敌军二十四个团的兵力的围追堵截,前卫指挥员指挥前卫部队在这里仓促应战,打响了历史上的甘溪遭遇战。由于红军长期转战崇山峻岭中,自然条件十分艰苦恶劣,加上疾病、饥饿侵袭﹑又是仓促应战,就在尧上这一带,就牺牲了四十多名红军指战员,英雄、烈士们长眠在了这里,解放后政府就修建了这座革命烈士英雄紀念碑,让后代们经常缅怀这些为了新中国而牺牲的英雄们吧!”
导游边走边继续讲解。
“请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对面那几座山峰象不象微微隆起的鱼背呢?因为形状很象两条鲤鱼而得名‘雌雄鲤鱼岭’,‘雄鱼岭’在前,长约四十米,高约二十米。‘雌鱼岭’在后,略显短矮,两条‘鱼’的头部都紧靠着两棵大小不同的侯栗树,首尾相连,好象难分难舍。前面的是邓氏祠堂,左边是生态池塘,据传说是两条从长江中飞腾出来欲去求道成仙的鲤鱼,飞到尧上上空时感到口渴,见到地面上有一口鱼塘,便想下来喝点水再继续前行,但是鱼塘太小,连一条鱼都容不下,怎么能容下两条鱼呢?两条鱼就这样被困在了鱼塘,再也不能动弹,最后化作两座小山,大家觉得象吗?
“吴总,现在我们来到这个仡佬寨举行活动的院子里,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葫芦鹰,这葫芦鹰是我们仡佬族的图腾。就象苗族崇拜牛,彝族崇拜火一样,我们尧上仡佬族对鹰以及所有的鸟雀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为此,仡佬族祖先留下了他们最重要的节日——‘敬雀节’。每年农历二月初一,每家每户都要做糍粑,宰杀猪、牛、羊、马四牲祭祀神鹰,祈祷家业兴旺和五谷丰登。除此以外还要上演本民族特有的艺术节目:舞毛龙、傩戏、薅草锣鼓、木偶戏等。
“关于‘敬雀节’的来历,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当地的仡佬族人过着非常平定、自在的生活,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扰乱了整个村寨的平静,在整个村寨面临灭顶之灾的时候,在二月初一这一天,一只神鹰叼来一棵仙草,放在一仡佬家的堂屋的桌子上,这家病得轻的人觉得奇怪,就试着吃了一点,立觉病体轻松,就将这棵仙草分给寨内所有的病人吃,结果得病的人都好了。因为神鹰为他们送来了灵丹妙药,在危难之际挽救了整个村庄人,从此为了纪念挽救他们于危难之中的神鹰,便将它作为图腾,并世代传承下来。从此,仡佬族人把二月初一定为‘敬雀节’。”
导游黄桂蓉带着吴总等一行人来到了寨门口的广场上,很明显,这块广场是后来修建的。
广场占地面积大约有两千平方米,为水泥石板结构,旁边有一口生态鱼塘,如果客人夜宿在此,可以到生态鱼塘体验一下垂钓的乐趣。
再往里走,导游黄桂蓉介绍道:
“好,现在我就带大家去寨中看一看,先前我们已经讲过,仡佬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也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来到仡佬民族村,要进入山寨,喝拦路酒、听拦路歌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这是我们仡家儿女欢迎远方客人的一种方式。”
走到寨口,果然就有几位姑娘和媳妇来献拦路酒和唱拦路歌。吴总等人笑眯眯地喝了拦路酒。
喝了拦路酒,一行人便往赛中走去。导游黄桂蓉手指着那一片特色房屋介绍道:“大家请看,这就是我们民族村了,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这块平地就是篝火会场了,每遇有有什么重大节日,全村的人都会聚集在此,燃起篝火举行大联欢,他们的民族特色都会在篝火晚会上得到体现。整个民族文化村无论从服饰到建筑、从餐饮到习俗都明显而完整地保留着仡佬族的特色,由于石阡是多民族杂居,在与汉族长期的交往融合下,他们保留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又在创造着自己的特色,虽然他们有的穿着汉装,讲着汉话,但是他们的民族特色却融汇在他们的节日和歌舞中。比如惊险神奇的傩堂戏、诙谐幽默的木偶戏、欢声笑语的薅草锣鼓、热情奔放的拦路歌、婀娜多姿的蓑衣舞等,生动地表现我们民族村欢快愉悦的生活情绪。其中,仡佬族的傩堂戏是中国濒临灭绝的保护戏种,里面的上刀山、下火海十分精彩,最为精妙绝伦,一会我们可以在民俗陈列馆中欣赏到。仡佬族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民族?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
“仡佬族是贵州最古老的民族,是曾建立过古夜郎国的民族,民间俗语常有“蛮夷仡佬,开荒辟草”之说。仡佬族的族源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时期,即:濮人—僚人—仡佬族。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仡佬族大分散、小聚居的局面。
“仡佬族人在长期的社会历程中,逐渐形成若干支系,就文献记载,有红仡佬、青仡佬、花仡佬、蔑仡佬、打牙仡佬、打铁仡佬等称呼。仡佬族有自已的语言,属汉藏语系。但由于与邻近诸民族的长期交融,语言逐渐发生变异,主要使用汉语,并通晓相邻民族的语言。”(未完待续。)
,边开始讲解:
“尧上仡佬族文化村是佛顶山景区的主体景点,座落在神奇而美丽的佛顶山脚下,南接镇远氵舞阳河,西接遵义地区的大乌江,是一个依山傍水、竹林掩映的秀丽村庄。全村面积3.8平方公里,现居住着五十户仡佬族人家,有‘仡佬第一村之称,仡佬族是热情好客而又能歌善舞的民族,进入仡佬村,整个村寨都带着浓郁的民族气息。
“吴总,各位佳宾朋友,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停车场,我们将以这个地方作为今天尧上之行的起点。首先我将带大家参观这里的革命烈士英雄纪念碑。我们石阡不仅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温泉资源,还是一个革命老区,红军长征时期曾两次经过石阡,在这里撒下了革命的火种。1934年10月7日,红军某军团在西征途经石阡甘溪时,军团前卫部队遭遇湘﹑桂﹑黔三省敌军二十四个团的兵力的围追堵截,前卫指挥员指挥前卫部队在这里仓促应战,打响了历史上的甘溪遭遇战。由于红军长期转战崇山峻岭中,自然条件十分艰苦恶劣,加上疾病、饥饿侵袭﹑又是仓促应战,就在尧上这一带,就牺牲了四十多名红军指战员,英雄、烈士们长眠在了这里,解放后政府就修建了这座革命烈士英雄紀念碑,让后代们经常缅怀这些为了新中国而牺牲的英雄们吧!”
导游边走边继续讲解。
“请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对面那几座山峰象不象微微隆起的鱼背呢?因为形状很象两条鲤鱼而得名‘雌雄鲤鱼岭’,‘雄鱼岭’在前,长约四十米,高约二十米。‘雌鱼岭’在后,略显短矮,两条‘鱼’的头部都紧靠着两棵大小不同的侯栗树,首尾相连,好象难分难舍。前面的是邓氏祠堂,左边是生态池塘,据传说是两条从长江中飞腾出来欲去求道成仙的鲤鱼,飞到尧上上空时感到口渴,见到地面上有一口鱼塘,便想下来喝点水再继续前行,但是鱼塘太小,连一条鱼都容不下,怎么能容下两条鱼呢?两条鱼就这样被困在了鱼塘,再也不能动弹,最后化作两座小山,大家觉得象吗?
“吴总,现在我们来到这个仡佬寨举行活动的院子里,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葫芦鹰,这葫芦鹰是我们仡佬族的图腾。就象苗族崇拜牛,彝族崇拜火一样,我们尧上仡佬族对鹰以及所有的鸟雀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为此,仡佬族祖先留下了他们最重要的节日——‘敬雀节’。每年农历二月初一,每家每户都要做糍粑,宰杀猪、牛、羊、马四牲祭祀神鹰,祈祷家业兴旺和五谷丰登。除此以外还要上演本民族特有的艺术节目:舞毛龙、傩戏、薅草锣鼓、木偶戏等。
“关于‘敬雀节’的来历,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当地的仡佬族人过着非常平定、自在的生活,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扰乱了整个村寨的平静,在整个村寨面临灭顶之灾的时候,在二月初一这一天,一只神鹰叼来一棵仙草,放在一仡佬家的堂屋的桌子上,这家病得轻的人觉得奇怪,就试着吃了一点,立觉病体轻松,就将这棵仙草分给寨内所有的病人吃,结果得病的人都好了。因为神鹰为他们送来了灵丹妙药,在危难之际挽救了整个村庄人,从此为了纪念挽救他们于危难之中的神鹰,便将它作为图腾,并世代传承下来。从此,仡佬族人把二月初一定为‘敬雀节’。”
导游黄桂蓉带着吴总等一行人来到了寨门口的广场上,很明显,这块广场是后来修建的。
广场占地面积大约有两千平方米,为水泥石板结构,旁边有一口生态鱼塘,如果客人夜宿在此,可以到生态鱼塘体验一下垂钓的乐趣。
再往里走,导游黄桂蓉介绍道:
“好,现在我就带大家去寨中看一看,先前我们已经讲过,仡佬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也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来到仡佬民族村,要进入山寨,喝拦路酒、听拦路歌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这是我们仡家儿女欢迎远方客人的一种方式。”
走到寨口,果然就有几位姑娘和媳妇来献拦路酒和唱拦路歌。吴总等人笑眯眯地喝了拦路酒。
喝了拦路酒,一行人便往赛中走去。导游黄桂蓉手指着那一片特色房屋介绍道:“大家请看,这就是我们民族村了,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这块平地就是篝火会场了,每遇有有什么重大节日,全村的人都会聚集在此,燃起篝火举行大联欢,他们的民族特色都会在篝火晚会上得到体现。整个民族文化村无论从服饰到建筑、从餐饮到习俗都明显而完整地保留着仡佬族的特色,由于石阡是多民族杂居,在与汉族长期的交往融合下,他们保留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又在创造着自己的特色,虽然他们有的穿着汉装,讲着汉话,但是他们的民族特色却融汇在他们的节日和歌舞中。比如惊险神奇的傩堂戏、诙谐幽默的木偶戏、欢声笑语的薅草锣鼓、热情奔放的拦路歌、婀娜多姿的蓑衣舞等,生动地表现我们民族村欢快愉悦的生活情绪。其中,仡佬族的傩堂戏是中国濒临灭绝的保护戏种,里面的上刀山、下火海十分精彩,最为精妙绝伦,一会我们可以在民俗陈列馆中欣赏到。仡佬族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民族?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
“仡佬族是贵州最古老的民族,是曾建立过古夜郎国的民族,民间俗语常有“蛮夷仡佬,开荒辟草”之说。仡佬族的族源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时期,即:濮人—僚人—仡佬族。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仡佬族大分散、小聚居的局面。
“仡佬族人在长期的社会历程中,逐渐形成若干支系,就文献记载,有红仡佬、青仡佬、花仡佬、蔑仡佬、打牙仡佬、打铁仡佬等称呼。仡佬族有自已的语言,属汉藏语系。但由于与邻近诸民族的长期交融,语言逐渐发生变异,主要使用汉语,并通晓相邻民族的语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