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xxbxwx.net,逍遥江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道,形成今江南运河。江南运河和隋代修建的通济渠和永济渠,沟通了钱塘江和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的联系,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东南成扇形展布河。
经不断改造、治理,现江南运河从苏南入浙江,分有东、中、西三线。东线是古运河线,从平望经嘉兴、石门、崇福、塘栖、武林头到杭州;中线从平望,经浙江乌镇、练市、新市、塘栖、武林头至杭州;西线从江苏震泽入浙,途经南浔、湖州、菱湖、德清、武林头至杭州。至此,江南运河成为整个京杭大运河最为重要的也是最为繁忙的一段,这一段连接江南富庶之地,可以说它担负着整个京城的舞姿供应,不要说自迁都北京后,每年从南方各地通过运河将南方的木材、茶叶、绸缎、瓷器、粮食、布匹、盐、油料、等北方少有的物资运去北京,以及更北的地方。便是都城在南京,江南大运河也是连通北方重要的途径,一旦战乱,江南大运河便是担负着这整个国家的兴衰荣辱。
正是这段运河的极度重要,所以历朝历代的帝王,都对江南一带的运河极为重视,每年都要派遣大量农民对这段河运进行修复、扩建、疏通,以保护江南河运的正常运行。
虽说这措施,多少有些耗费民力,但这对江南的百姓来说最好不过了,江南运河的疏通,那就意味着每年可以有赚钱谋生的机会,搬运、领路、那一样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穷苦百姓,有的气力,只要能赚钱,出点气力也算不得什么,所以江南运河年年疏通,却很少有人抱怨。
但最近两年,抱怨的声音比起往年多了不少,这实在怪不得江南百姓,永乐皇帝雄才大略不假,修筑宝船下西洋,修《永乐大典》,若说这些倒也罢了,可迁都,五次征战蒙古,发兵安南,连年的征战,数以百万的江南人口流入北方,加上战争死亡了大量将士,使得江南人口锐减,一年一度的修筑的江南运河的劳工也少得可怜,三条运河沿途淤积不少,每年的秋收后,就是修筑运河的时候,可连续两年,以修筑的民工太少,而使得修筑时日加长,从而耽误了不少农活,这还不算,每年的货船的搬运也使得他们少了一笔不菲的收入。
一来二往,不少民众有了不满之意,可他们多时穷苦的老百姓,纵然心中多有不满,却也无可奈何,只盼望的早些将运河疏通,趁着秋收来临之际,好在运河上揽点搬运的活计,赚取点微薄的收入,待过年的时候,好给自家婆娘,孩子买身像样的衣衫穿一穿。
“哎,今日春季发了不少洪水,冲毁了不少碎石,树木,运河沿途的淤泥比起前些年多了不少啊,单靠这三百民工怕是清到年底,也未必清理得干净啊?“运河左侧岸边上一块凸出的岩石上,站着一个年轻汉子,二十上下,长得眉清目秀,若不是一身农家服饰打扮,还以为是个考中的秀才的书生,年轻人望着前方河道中,若隐若现的淤泥,重重的叹了口气,自言自语的道。
年轻人身后的巨石上,还坐着一个老汉,那老汉年约五旬上下,长得慈眉善目,正皱着眉头吸着旱烟,听了年轻人的话,亦是看了一眼前方的运河,吐了一口烟雾,微微一叹,道:“江南运河,长约数千里,单靠这三百多人,便是没日没夜的疏通,到年底也未必疏通得完啊?”
年轻人眉头微微皱了一下,这一次疏通的农民工,都是丹阳、常州、无锡、苏州、吴江、嘉兴、桐乡等地召集起来的寻常百姓,若不能赶在过年前将运河疏通完毕,那么就意味着这些人,过年不但回不了家,便是寄托与在过年的档口,凭着苦力赚取点额外的收入也落空,等待了大半年的家人,可都是指望着这点银子给孩子买几件衣衫,置办些年货,没这笔银子,这河道还有清理么?“
年轻人姓李,单名一个杭,身后的老者姓刘,因在家排行老三,被人取了一个刘老三的名号,真实姓名无人知晓,两人都是杭州本地人,每年召集民工疏通运河的工作,就落在了他们两人身上,想这样的事情,两人做了差不多五年了,可以说在民工中,颇有些威信,若不是有他们,单靠朝廷的一张指令,未必有人来修筑河道。
但自从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通过海运由南输往北方的粮赋只有七万石,永乐六年,就增至六十五万石。永乐十二年,由运河输往北京的粮赋增至五十万石,另还有四十万石由海运输入。到了十六年,由运河输往北京的粮赋就已高达四百六十万石。这些都耗费了江南的大量民力物力,加上永乐皇帝连年征战蒙古,所需的将士多半是江南人口,使得江南民力大为减弱,所以清理江南运河的民众,也有最初六百人,减少到三百多人!“
道,形成今江南运河。江南运河和隋代修建的通济渠和永济渠,沟通了钱塘江和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的联系,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东南成扇形展布河。
经不断改造、治理,现江南运河从苏南入浙江,分有东、中、西三线。东线是古运河线,从平望经嘉兴、石门、崇福、塘栖、武林头到杭州;中线从平望,经浙江乌镇、练市、新市、塘栖、武林头至杭州;西线从江苏震泽入浙,途经南浔、湖州、菱湖、德清、武林头至杭州。至此,江南运河成为整个京杭大运河最为重要的也是最为繁忙的一段,这一段连接江南富庶之地,可以说它担负着整个京城的舞姿供应,不要说自迁都北京后,每年从南方各地通过运河将南方的木材、茶叶、绸缎、瓷器、粮食、布匹、盐、油料、等北方少有的物资运去北京,以及更北的地方。便是都城在南京,江南大运河也是连通北方重要的途径,一旦战乱,江南大运河便是担负着这整个国家的兴衰荣辱。
正是这段运河的极度重要,所以历朝历代的帝王,都对江南一带的运河极为重视,每年都要派遣大量农民对这段河运进行修复、扩建、疏通,以保护江南河运的正常运行。
虽说这措施,多少有些耗费民力,但这对江南的百姓来说最好不过了,江南运河的疏通,那就意味着每年可以有赚钱谋生的机会,搬运、领路、那一样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穷苦百姓,有的气力,只要能赚钱,出点气力也算不得什么,所以江南运河年年疏通,却很少有人抱怨。
但最近两年,抱怨的声音比起往年多了不少,这实在怪不得江南百姓,永乐皇帝雄才大略不假,修筑宝船下西洋,修《永乐大典》,若说这些倒也罢了,可迁都,五次征战蒙古,发兵安南,连年的征战,数以百万的江南人口流入北方,加上战争死亡了大量将士,使得江南人口锐减,一年一度的修筑的江南运河的劳工也少得可怜,三条运河沿途淤积不少,每年的秋收后,就是修筑运河的时候,可连续两年,以修筑的民工太少,而使得修筑时日加长,从而耽误了不少农活,这还不算,每年的货船的搬运也使得他们少了一笔不菲的收入。
一来二往,不少民众有了不满之意,可他们多时穷苦的老百姓,纵然心中多有不满,却也无可奈何,只盼望的早些将运河疏通,趁着秋收来临之际,好在运河上揽点搬运的活计,赚取点微薄的收入,待过年的时候,好给自家婆娘,孩子买身像样的衣衫穿一穿。
“哎,今日春季发了不少洪水,冲毁了不少碎石,树木,运河沿途的淤泥比起前些年多了不少啊,单靠这三百民工怕是清到年底,也未必清理得干净啊?“运河左侧岸边上一块凸出的岩石上,站着一个年轻汉子,二十上下,长得眉清目秀,若不是一身农家服饰打扮,还以为是个考中的秀才的书生,年轻人望着前方河道中,若隐若现的淤泥,重重的叹了口气,自言自语的道。
年轻人身后的巨石上,还坐着一个老汉,那老汉年约五旬上下,长得慈眉善目,正皱着眉头吸着旱烟,听了年轻人的话,亦是看了一眼前方的运河,吐了一口烟雾,微微一叹,道:“江南运河,长约数千里,单靠这三百多人,便是没日没夜的疏通,到年底也未必疏通得完啊?”
年轻人眉头微微皱了一下,这一次疏通的农民工,都是丹阳、常州、无锡、苏州、吴江、嘉兴、桐乡等地召集起来的寻常百姓,若不能赶在过年前将运河疏通完毕,那么就意味着这些人,过年不但回不了家,便是寄托与在过年的档口,凭着苦力赚取点额外的收入也落空,等待了大半年的家人,可都是指望着这点银子给孩子买几件衣衫,置办些年货,没这笔银子,这河道还有清理么?“
年轻人姓李,单名一个杭,身后的老者姓刘,因在家排行老三,被人取了一个刘老三的名号,真实姓名无人知晓,两人都是杭州本地人,每年召集民工疏通运河的工作,就落在了他们两人身上,想这样的事情,两人做了差不多五年了,可以说在民工中,颇有些威信,若不是有他们,单靠朝廷的一张指令,未必有人来修筑河道。
但自从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通过海运由南输往北方的粮赋只有七万石,永乐六年,就增至六十五万石。永乐十二年,由运河输往北京的粮赋增至五十万石,另还有四十万石由海运输入。到了十六年,由运河输往北京的粮赋就已高达四百六十万石。这些都耗费了江南的大量民力物力,加上永乐皇帝连年征战蒙古,所需的将士多半是江南人口,使得江南民力大为减弱,所以清理江南运河的民众,也有最初六百人,减少到三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