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我意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乍融是扬州丹扬人。虽然是作为陶谦属下的经济官,负责广陵、下邳和彭城三郡的粮运,并向陶谦军提供军需,算得上是位高权重了,但他的野心并不仅止于此。他在看到庞大的物资被来往于江面的白帆运送到徐州的繁忙之景后,心中偶尔会想:“陶谦当徐州刺史威服天下,还不是因为有我为他生财?”
整天与钱财、物资,打交道的他,比任何人都了解钱财物资的重要性。他清楚的知道一点:“有了钱财,基本上就有了一切。”
在他看来,有了钱就可以支持强大的兵力,就可以训练他们,给他们装备上最好的武器,让他们变得强大起来,而后就可以争战天下割据一方。
“原来想成为有威仪得霸者就这么简单。”在想通了一切的关系之后,乍融偶尔便会有这样的念头,“我也可以独当一面的。”
这样的念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益频繁的出现在他的脑海之中。他想自立。在看到自己的长官陶谦因为得罪曹操,而使得徐州变得不稳,逐渐步入战乱之境后,自立的议程不得不十分现实摆放在他的面前。而在这之前,他已经开始截留广陵、下邳、彭城三地的赋税了。
他并非是在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自立的。在徐州沦为袁绍、袁术、曹操等群雄唾手可得的地域之后,想自立的他自然得到别的地方去。因为在那样的环境里是融不下第三势力存在的。
那么去哪里好呢?
乍融很自然想到了自己的家乡扬州,想到了蟠踞江南。那是没有大势力存在的地方。在江南,有势力者如刘繇、严白虎、王朗等,兵力都不是太强。其中最强的刘繇也不过两万多人,与乍融聚集起来的信徒是半斤八两。至于朝廷派遣的朱皓,刘表派遣的诸葛玄都不是武将,就算有随行的兵马,那兵马也是不多。
乍融认为以自己的实力是能够在江南割据一郡之地。因为在对比了诸多的势力之后,他觉得自己兵力还在他们之上,所欠缺的大约是名门的招牌和有能力的武将。这些在乱世虽然有一定影响,但却是不很厉害,至少在乍融看来是如此。他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
于是,南下。乍融带着自己的信徒和广陵郡的徐州兵,大约两万余人投靠江南的实力者刘繇。当时的刘繇被刚刚渡江的孙策打得狼狈不堪,他迫切需要兵力得补充。而乍融的信徒正是他所希望的。刘繇将乍融收为自己的手下,给乍融一个偏将军的名号。对于这个名号,乍融并不怎么在乎。他之所以投靠刘繇,而不是去倚靠新近崛起的孙策,那是因为刘繇有着名门出身的招牌,而孙策没有。
屈身作揖对乍融来说并不算什么,身为人下的他早以习惯。屈身于刘繇的手下,他一直寻求着扩张自己兵力的机会。
对乍融来说最简单的增加兵力的方法就是杀掉军队的首领,夺取其兵力。他知道那些士兵并不是因为对首领的忠诚而当兵,他们当兵只是为了粮食而以。在杀死军队的首领之后,只要自己能保正让这些士兵的待遇不会降低,那这些士兵也就会为自己卖命。
增加兵力就是这么简单,只需要牺牲自己的名声就可以轻易的获取。这样的事情,乍融反复做了三次。杀赵昱,诛薛礼,除朱皓,乍融就是倚靠这样的手段,让自己的兵马逐渐增加到了三万。
兵力就某种意义上而言就代表了实力。看着自己的实力不住的上升,乍融脸上的笑容也渐渐的多了起来。当然他也想过:身为领袖,背信弃义的行为会动摇注重诚信的浮屠教众对自己的信赖。但乍融对此没有任何别的途径可选,他为了换去更大的利益,只好牺牲小利益。
这对他来说就像是走竹杆一般。他必须在增加兵力获取实力和失去信徒人望之间寻求平衡点,从而使自己的势力在窘境中解脱。这对他来说是相当容易的事情,他原本做得便是那种精于计算的工作。
斜斜的倚躺在豫章太守府的榻上,乍融开始细心的思考眼下的局势了:
先一步进入豫章的诸葛玄,也早一步逃出豫章,现在据守豫章西的西城,他手中的兵力被估计在三千左右。由于自己算是抢了他的豫章吧。他和自己也算是敌对关系了。只是这个敌人不怎么强,即使自己不去理会,他也没有进攻的可能。
东面的主子刘繇,在自己打着他的旗号以救援朱皓的名义进入豫章而后又杀了朱皓占据城池之后,已是与他反目为仇了。他现在想来正在豫章东北的鄱阳城整装待发来讨伐自己吧。这倒是需要注意的事情,在怎么说刘繇这个扬州刺史的兵马也有两万,虽然比自己的人马略少,但也是不可小视的。只是自己认为刘繇并不可能以全力来攻打自己,鄱阳城虽小,但却是刘繇此刻唯一能控制的地盘。他至少必须留下一万人防守城池。以避免被外人拣了便宜。在东面新兴崛起的孙策军正一步一步的紧逼过来,他与刘繇是绝对的敌人。
“是不是要和孙策联系一下,与他前后夹击刘繇,达成最终平分江南的协定呢?”想着想着,乍融偶尔也掠过这样的念头。他知道孙策很强,以一千兵马渡江,后又接受了周瑜的三千兵,总共也就四千人马竟然能将刘繇打得大败,那自然是很有几分本事的。眼下孙策已经在江东有了一万余人。虽然在兵力上还比不了刘繇,但就总体的作战实力和江南的民心而言却是比刘繇强了许多。
“以这样的强人能与自己达成协议吗?恐怕不行吧!”自己明白自己的事情,乍融自是很清楚自己在这些所谓的“高层”人士的心目中是多么的差劲。
“孙策是一个刚强的人,他个性很直,看不起那些所谓的鬼蜮伎俩。如果自己去要求与之同盟,恐怕一进去就会被人赶出来吧。”乍融最后想了想只好作出决定:“先集中实力打败刘繇再说吧。”他也开始整军备战了。
双方在豫章都不是根基很深的势力,自然没有大规模的水军可用。因此战斗虽然将在鄱阳湖一带展开,但双方还是用传统的陆地部队来决胜。
在乍融进入豫章半个月后,驻守鄱阳的刘繇将兵马移至余汗。与之相对应的乍融也将自己的部队开往钟陵。正如乍融所判断的那样刘繇只出了一万兵到余汗,其余的都在鄱阳防守东面孙策的威胁。而乍融的身后虽然也有诸葛玄这个敌对势力存在,但乍融依旧相信他只要派五千人防守就可以了。那只是为了预防万一,乍融的心里并不认为诸葛玄会乘机来攻打自己。
于是,在鄱阳湖边。乍融军和刘繇军,便倚着钟陵、余汗两城对峙着,战争一触即发。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乍融发现了一件麻烦的事情——自己的信徒中隐隐出现了不稳的迹象。
“这是怎么回事?”乍融对此不敢有丝毫的大意。毕竟他清楚的明白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来自于这群认自己为领袖的浮屠教众,来自于他们对自己的信任,一旦他们对自己起了疑心而背叛自己,那自己手中的一切都将消散的无影无踪。虽然自己有很多钱,但自己的钱大部分都花在了这支军队身上。对乍融来说,这支军队就是他的财产是万万不容许有半点闪失的。
“有什么问题吗?如果有问题就请说出来?”为了解决那些该死的不稳定因素,乍融不得不将自己队伍里那些中下层领导者都召集起来,在钟陵城的大广场上向他们询问道。此刻他并非以君主的身份来问这些事情。在非作战的时刻,在面对众多的浮屠教众时,他都是以指导者的身份来进行一切的。虽然指导者也时领袖面对普通的教众也有有俯视众生、高高在上的感觉,但以指导者来训话的时候,却有不能执着于本身的威势,而拉大与教众之间的距离。因此乍融眼下的问话就显得十分平和了。
“为什么要杀掉太守?我们不是来救援他的吗?”有人突然提起半月以前的事情,发出了语气怯怯却是十分肯定的询问。
“因为朱皓在接受了我们的援助而zhan有豫章之后,就想背叛我们。他想杀了我们,我有这方面的证据可以说明。为了我和我们大家的安全,我只好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先下手了。否则等朱皓先发动的话,我们将遭受无法弥补的损失。这样的损失是,是我所不愿意看见的你们明白吗?”乍融毫不犹豫的说道。虽然是谎话,但他却是面不改色。早在当初决定收拾朱皓的时候,他就已经想好了这一段说辞。
作为一个宗教群体的领导者,乍融还是有着相当的辨才。他很会说服人,所以才能在屡屡违背教义的基础上,将手下的教徒一步一步的带到这里。这也是他的才干之一。若是没有这样的才干,只怕他到现在还在徐州做他的经济官呢。
他比较习惯用那种果断的语气来说出自己想要标达的东西。就像一个一流的弓箭手一般,不但能十分准确的命中对方的要害,而且能很好的控制力道,既不会太强,也不会太弱,能够正中听者的痒处,让他感受到自己话语中锋芒,却又不会让这样的锋芒显得太过,而让对方觉得难以接受。他经常用诸如:“懂吗?”、“觉得如何?”“明白吗?”之类的词来加强自己的语气效果,通常他都可以得到预欺的效果。
然而这一次,他原本无往不利的口才,却遇到了挫折。在费尽心思的解说之后,他发现最终的结果并没有像想像的那帮好。下边的众人大都沉默以对,根本就没有什么人回应他说辞。这和平常是不一样的。
“怎么了?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乍融从训话的高台上走下来到这些中下干部们的面前,对他们展开说服工作。
他毕竟在大家的心中还是很有威望的人。随着说服的展开,他也闹明白了大家心中最大的问题——为什么要杀死朱皓?显然刚刚乍融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并不让他们信服。他们在乍融的面前说出了自己疑惑:“朱皓不太可能做这样的事情吧?”
问了一个人是这样的问题,问了两个人也是一样。当随着询问的人数逐渐增多,乍融迅速的发现了其中的怪异:“怎么这么多人的问题大都是相同的?连表达的方式也十分相似。”
难道……
乍融怀意他们的问题都是从别人那边听来的。只是经由他们的口转换成了不同的语气。
“该死的。有人想用谣言来动摇我的军队。”很快乍融确定了这一点,他开始搜索:“这个吃里扒外的家伙究竟是谁?... -->>
乍融是扬州丹扬人。虽然是作为陶谦属下的经济官,负责广陵、下邳和彭城三郡的粮运,并向陶谦军提供军需,算得上是位高权重了,但他的野心并不仅止于此。他在看到庞大的物资被来往于江面的白帆运送到徐州的繁忙之景后,心中偶尔会想:“陶谦当徐州刺史威服天下,还不是因为有我为他生财?”
整天与钱财、物资,打交道的他,比任何人都了解钱财物资的重要性。他清楚的知道一点:“有了钱财,基本上就有了一切。”
在他看来,有了钱就可以支持强大的兵力,就可以训练他们,给他们装备上最好的武器,让他们变得强大起来,而后就可以争战天下割据一方。
“原来想成为有威仪得霸者就这么简单。”在想通了一切的关系之后,乍融偶尔便会有这样的念头,“我也可以独当一面的。”
这样的念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益频繁的出现在他的脑海之中。他想自立。在看到自己的长官陶谦因为得罪曹操,而使得徐州变得不稳,逐渐步入战乱之境后,自立的议程不得不十分现实摆放在他的面前。而在这之前,他已经开始截留广陵、下邳、彭城三地的赋税了。
他并非是在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自立的。在徐州沦为袁绍、袁术、曹操等群雄唾手可得的地域之后,想自立的他自然得到别的地方去。因为在那样的环境里是融不下第三势力存在的。
那么去哪里好呢?
乍融很自然想到了自己的家乡扬州,想到了蟠踞江南。那是没有大势力存在的地方。在江南,有势力者如刘繇、严白虎、王朗等,兵力都不是太强。其中最强的刘繇也不过两万多人,与乍融聚集起来的信徒是半斤八两。至于朝廷派遣的朱皓,刘表派遣的诸葛玄都不是武将,就算有随行的兵马,那兵马也是不多。
乍融认为以自己的实力是能够在江南割据一郡之地。因为在对比了诸多的势力之后,他觉得自己兵力还在他们之上,所欠缺的大约是名门的招牌和有能力的武将。这些在乱世虽然有一定影响,但却是不很厉害,至少在乍融看来是如此。他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
于是,南下。乍融带着自己的信徒和广陵郡的徐州兵,大约两万余人投靠江南的实力者刘繇。当时的刘繇被刚刚渡江的孙策打得狼狈不堪,他迫切需要兵力得补充。而乍融的信徒正是他所希望的。刘繇将乍融收为自己的手下,给乍融一个偏将军的名号。对于这个名号,乍融并不怎么在乎。他之所以投靠刘繇,而不是去倚靠新近崛起的孙策,那是因为刘繇有着名门出身的招牌,而孙策没有。
屈身作揖对乍融来说并不算什么,身为人下的他早以习惯。屈身于刘繇的手下,他一直寻求着扩张自己兵力的机会。
对乍融来说最简单的增加兵力的方法就是杀掉军队的首领,夺取其兵力。他知道那些士兵并不是因为对首领的忠诚而当兵,他们当兵只是为了粮食而以。在杀死军队的首领之后,只要自己能保正让这些士兵的待遇不会降低,那这些士兵也就会为自己卖命。
增加兵力就是这么简单,只需要牺牲自己的名声就可以轻易的获取。这样的事情,乍融反复做了三次。杀赵昱,诛薛礼,除朱皓,乍融就是倚靠这样的手段,让自己的兵马逐渐增加到了三万。
兵力就某种意义上而言就代表了实力。看着自己的实力不住的上升,乍融脸上的笑容也渐渐的多了起来。当然他也想过:身为领袖,背信弃义的行为会动摇注重诚信的浮屠教众对自己的信赖。但乍融对此没有任何别的途径可选,他为了换去更大的利益,只好牺牲小利益。
这对他来说就像是走竹杆一般。他必须在增加兵力获取实力和失去信徒人望之间寻求平衡点,从而使自己的势力在窘境中解脱。这对他来说是相当容易的事情,他原本做得便是那种精于计算的工作。
斜斜的倚躺在豫章太守府的榻上,乍融开始细心的思考眼下的局势了:
先一步进入豫章的诸葛玄,也早一步逃出豫章,现在据守豫章西的西城,他手中的兵力被估计在三千左右。由于自己算是抢了他的豫章吧。他和自己也算是敌对关系了。只是这个敌人不怎么强,即使自己不去理会,他也没有进攻的可能。
东面的主子刘繇,在自己打着他的旗号以救援朱皓的名义进入豫章而后又杀了朱皓占据城池之后,已是与他反目为仇了。他现在想来正在豫章东北的鄱阳城整装待发来讨伐自己吧。这倒是需要注意的事情,在怎么说刘繇这个扬州刺史的兵马也有两万,虽然比自己的人马略少,但也是不可小视的。只是自己认为刘繇并不可能以全力来攻打自己,鄱阳城虽小,但却是刘繇此刻唯一能控制的地盘。他至少必须留下一万人防守城池。以避免被外人拣了便宜。在东面新兴崛起的孙策军正一步一步的紧逼过来,他与刘繇是绝对的敌人。
“是不是要和孙策联系一下,与他前后夹击刘繇,达成最终平分江南的协定呢?”想着想着,乍融偶尔也掠过这样的念头。他知道孙策很强,以一千兵马渡江,后又接受了周瑜的三千兵,总共也就四千人马竟然能将刘繇打得大败,那自然是很有几分本事的。眼下孙策已经在江东有了一万余人。虽然在兵力上还比不了刘繇,但就总体的作战实力和江南的民心而言却是比刘繇强了许多。
“以这样的强人能与自己达成协议吗?恐怕不行吧!”自己明白自己的事情,乍融自是很清楚自己在这些所谓的“高层”人士的心目中是多么的差劲。
“孙策是一个刚强的人,他个性很直,看不起那些所谓的鬼蜮伎俩。如果自己去要求与之同盟,恐怕一进去就会被人赶出来吧。”乍融最后想了想只好作出决定:“先集中实力打败刘繇再说吧。”他也开始整军备战了。
双方在豫章都不是根基很深的势力,自然没有大规模的水军可用。因此战斗虽然将在鄱阳湖一带展开,但双方还是用传统的陆地部队来决胜。
在乍融进入豫章半个月后,驻守鄱阳的刘繇将兵马移至余汗。与之相对应的乍融也将自己的部队开往钟陵。正如乍融所判断的那样刘繇只出了一万兵到余汗,其余的都在鄱阳防守东面孙策的威胁。而乍融的身后虽然也有诸葛玄这个敌对势力存在,但乍融依旧相信他只要派五千人防守就可以了。那只是为了预防万一,乍融的心里并不认为诸葛玄会乘机来攻打自己。
于是,在鄱阳湖边。乍融军和刘繇军,便倚着钟陵、余汗两城对峙着,战争一触即发。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乍融发现了一件麻烦的事情——自己的信徒中隐隐出现了不稳的迹象。
“这是怎么回事?”乍融对此不敢有丝毫的大意。毕竟他清楚的明白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来自于这群认自己为领袖的浮屠教众,来自于他们对自己的信任,一旦他们对自己起了疑心而背叛自己,那自己手中的一切都将消散的无影无踪。虽然自己有很多钱,但自己的钱大部分都花在了这支军队身上。对乍融来说,这支军队就是他的财产是万万不容许有半点闪失的。
“有什么问题吗?如果有问题就请说出来?”为了解决那些该死的不稳定因素,乍融不得不将自己队伍里那些中下层领导者都召集起来,在钟陵城的大广场上向他们询问道。此刻他并非以君主的身份来问这些事情。在非作战的时刻,在面对众多的浮屠教众时,他都是以指导者的身份来进行一切的。虽然指导者也时领袖面对普通的教众也有有俯视众生、高高在上的感觉,但以指导者来训话的时候,却有不能执着于本身的威势,而拉大与教众之间的距离。因此乍融眼下的问话就显得十分平和了。
“为什么要杀掉太守?我们不是来救援他的吗?”有人突然提起半月以前的事情,发出了语气怯怯却是十分肯定的询问。
“因为朱皓在接受了我们的援助而zhan有豫章之后,就想背叛我们。他想杀了我们,我有这方面的证据可以说明。为了我和我们大家的安全,我只好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先下手了。否则等朱皓先发动的话,我们将遭受无法弥补的损失。这样的损失是,是我所不愿意看见的你们明白吗?”乍融毫不犹豫的说道。虽然是谎话,但他却是面不改色。早在当初决定收拾朱皓的时候,他就已经想好了这一段说辞。
作为一个宗教群体的领导者,乍融还是有着相当的辨才。他很会说服人,所以才能在屡屡违背教义的基础上,将手下的教徒一步一步的带到这里。这也是他的才干之一。若是没有这样的才干,只怕他到现在还在徐州做他的经济官呢。
他比较习惯用那种果断的语气来说出自己想要标达的东西。就像一个一流的弓箭手一般,不但能十分准确的命中对方的要害,而且能很好的控制力道,既不会太强,也不会太弱,能够正中听者的痒处,让他感受到自己话语中锋芒,却又不会让这样的锋芒显得太过,而让对方觉得难以接受。他经常用诸如:“懂吗?”、“觉得如何?”“明白吗?”之类的词来加强自己的语气效果,通常他都可以得到预欺的效果。
然而这一次,他原本无往不利的口才,却遇到了挫折。在费尽心思的解说之后,他发现最终的结果并没有像想像的那帮好。下边的众人大都沉默以对,根本就没有什么人回应他说辞。这和平常是不一样的。
“怎么了?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乍融从训话的高台上走下来到这些中下干部们的面前,对他们展开说服工作。
他毕竟在大家的心中还是很有威望的人。随着说服的展开,他也闹明白了大家心中最大的问题——为什么要杀死朱皓?显然刚刚乍融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并不让他们信服。他们在乍融的面前说出了自己疑惑:“朱皓不太可能做这样的事情吧?”
问了一个人是这样的问题,问了两个人也是一样。当随着询问的人数逐渐增多,乍融迅速的发现了其中的怪异:“怎么这么多人的问题大都是相同的?连表达的方式也十分相似。”
难道……
乍融怀意他们的问题都是从别人那边听来的。只是经由他们的口转换成了不同的语气。
“该死的。有人想用谣言来动摇我的军队。”很快乍融确定了这一点,他开始搜索:“这个吃里扒外的家伙究竟是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