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重生南美做国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s:昨天码完一章,手机突然重启,结果码的字全部丢失,今天重新写一章。
橡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工业原料之一,也是南美洲特有的经济植物。
因此,为了保证南里奥格兰能够赶上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会,李明远对橡胶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规划和安排。
首先,扩大橡胶种植园的种植面积,保证橡胶原料的充分供应。
自从1868年末在境内发现野生橡胶以来,经过九个多月的搜寻和移栽,至1869年九月份为止,南里奥格兰境内的橡胶种植园数量达到六十多座,野生橡胶数量达到二十万株。
二十多万株橡胶树中,能够获取橡胶原料的成年橡胶树有七万株左右,占橡胶树总数量的三分之一。
野生橡胶树一般四到五年可以分泌出橡胶液,八到十年可以进行橡胶液采集。经济寿命在25年到三十年之间,生长寿命约为60年。
芽接树的经济寿命要比野生橡胶树短很多,约为二十年左右,不过芽接树的经济寿命虽然大幅缩短,因为采用芽接技术培养幼苗,芽接树的生长成熟期与栽培难度都大大减小,有利于进行规模化种植。
南里奥格兰境内大部分适合移栽和管理的橡胶树已经被发现,少部分橡胶树因为处于丛林和山地深处没有被发现,但是因为丛林和山地交通不便,那些橡胶树并不具备移栽的经济价值。
野生橡胶树数量在短时间内不会大幅增加,要想提高橡胶树的总量,采用芽接法培养新树苗才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南里奥格兰中部的河西县有十三座野生橡胶树种植园,在那里有五万株通过芽接技术培植的树苗种植在专门开辟的种植园中,根据半年多的实验和统计,五万株芽接幼苗有三万株成活下来,成活率在百分之六十左右。
芽接幼苗一般在培养区生长两年,然后才可以被移栽到种植园中生长,在移栽到种植园的过程中还会有一部分幼苗因为土壤不适等因素死亡,因此芽接幼苗的总成活率大概在百分之四十左右。
芽接技术取材方便、培养成本低,百分之四十的成活率足够保持芽接幼苗可以进行产业化种植,所以,在有关芽接橡胶树苗的生长情况报告上来以后,李明远给负责管理橡胶种植的官员定下一个目标,三年内将橡胶种植园总量提高到三百所,橡胶树总量要达到一百万株以上的规模。
巴西境内人工栽培的橡胶树数量约有两三百万株,以南里奥格兰的规模和体量,一百万株橡胶足够供应橡胶工业发展所需的原材料。
橡胶树的总量是限制橡胶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问题,而橡胶工业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则是第二个问题。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刚刚拉开序幕,日后促进橡胶工业大发展的汽车行业和内燃机都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作为汽车轮胎和以内燃机机器部件的橡胶自然没有扩大需求的外在动力。按照历史的原有轨迹,十几二十多年后,橡胶工业才会迎来腾飞之机,而多了后世一百多年的见识,李明远却可以在现有科技的基础上,为橡胶工业提前找出新的发展方向。
胶底布鞋是橡胶工业走向实用的第一个成功产品,半年多前,李明远视察华工劳作时,迸发出发明胶底布鞋的想法,而经过制衣厂和橡胶工厂两边的技术工人论证协商,验证了制造胶底布鞋的可行性,四个月前,国防军军用制衣厂生产出第一批军用胶底布鞋,随后又经过一个月的试穿与改进,第一款胶底布鞋正式定型号生产,开始作为部队新式制式装备使用。
由于是第一次生产胶底布鞋,军用制衣厂的产能刚开始为日产300双胶底布鞋,接着通过在三个月实践生产中摸索与总结经验,生相对熟悉胶底布鞋的生产操作技术后,制衣厂的产能逐渐增加,最后稳定在日产500双胶底布鞋,月产15000双,三个多月总共生产出三万九千双胶底布鞋。赶上了在九月上旬前为国防军野战部队换装的生产目的。
完成了研制、生产胶底布鞋的任务,橡胶工厂里面的普鲁士和华人员工紧接着又投入了研发充气橡胶轮胎和生产硬制橡胶水管的任务中。
硬质橡胶水管在欧洲已经被发明出来,由于在购买机械设备时,直接从普鲁士引进了橡胶生产的相关技术,橡胶工厂内的员工们要做的就是按照李明远提供的标准,生产出合适的产品,难度并不算大。
而充气橡胶轮胎虽然是个新鲜事务,不过按照李明远提供的生产思路,将充气轮胎发明出来难度也不大。
在李明远的重点关注下,硬质橡胶水管和充气橡胶轮胎在胶底布鞋列装部队两天后便生产出来。
在橡胶工厂的几个普鲁士技工陪同下检验完新产品的性能后,李明远表扬了一番参与生产的员工,接着以政府的名义给予他们一部分奖励,最后命令随从将生产出来的充气轮胎样品和硬质橡胶管道带走,来到一家新成立不久的机械制造厂。
以新京地名命名的新京机械制造厂是一家成立不到两个月的新工厂,工厂内的技工全部是从各个机械厂抽调的华工,没有一个普鲁士人。
走进戒备严密的机械制造厂内部,工厂主要车间内十几个华人技工整齐的站成一排,迎接李明远一行人。
“老王头,我吩咐你生产的产品搞好了没有?”
李明远大步跨进车间大门,直接问道。
“洋井和洋车各自生产出四十个样品,只需要殿下带来的橡胶产品配件就可以进行组装。”
一个四十多岁身材矮小的华人陪笑道。
“东西都带来了,按照我交给的结构图,先组装两个完整样品看看。”
李明远扫视下车间内摆成两排的机械产品,摆摆手道。
“遵命殿下。”老厂长对着李明远行了一礼,
招呼五六个华人技工接过随从带来的橡胶产生零件,然后开始鼓捣两个机械产品。
约摸二十分钟过后,满手黑乎乎的老厂长完成了组装,两个在后世非常常见的产品出现在车间内众人眼中。
车间内生产出来的两种产生技术含量并不是太高,不过他们的发明或者说是改进,对于普通人的生活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两件产品中的第一件在欧洲社会已经被发明了半个多世纪,车间内见过它样式的华工们习惯性的称呼它为洋车,而李明远则更喜欢称呼它为自行车。
<... -->>
ps:昨天码完一章,手机突然重启,结果码的字全部丢失,今天重新写一章。
橡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工业原料之一,也是南美洲特有的经济植物。
因此,为了保证南里奥格兰能够赶上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会,李明远对橡胶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规划和安排。
首先,扩大橡胶种植园的种植面积,保证橡胶原料的充分供应。
自从1868年末在境内发现野生橡胶以来,经过九个多月的搜寻和移栽,至1869年九月份为止,南里奥格兰境内的橡胶种植园数量达到六十多座,野生橡胶数量达到二十万株。
二十多万株橡胶树中,能够获取橡胶原料的成年橡胶树有七万株左右,占橡胶树总数量的三分之一。
野生橡胶树一般四到五年可以分泌出橡胶液,八到十年可以进行橡胶液采集。经济寿命在25年到三十年之间,生长寿命约为60年。
芽接树的经济寿命要比野生橡胶树短很多,约为二十年左右,不过芽接树的经济寿命虽然大幅缩短,因为采用芽接技术培养幼苗,芽接树的生长成熟期与栽培难度都大大减小,有利于进行规模化种植。
南里奥格兰境内大部分适合移栽和管理的橡胶树已经被发现,少部分橡胶树因为处于丛林和山地深处没有被发现,但是因为丛林和山地交通不便,那些橡胶树并不具备移栽的经济价值。
野生橡胶树数量在短时间内不会大幅增加,要想提高橡胶树的总量,采用芽接法培养新树苗才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南里奥格兰中部的河西县有十三座野生橡胶树种植园,在那里有五万株通过芽接技术培植的树苗种植在专门开辟的种植园中,根据半年多的实验和统计,五万株芽接幼苗有三万株成活下来,成活率在百分之六十左右。
芽接幼苗一般在培养区生长两年,然后才可以被移栽到种植园中生长,在移栽到种植园的过程中还会有一部分幼苗因为土壤不适等因素死亡,因此芽接幼苗的总成活率大概在百分之四十左右。
芽接技术取材方便、培养成本低,百分之四十的成活率足够保持芽接幼苗可以进行产业化种植,所以,在有关芽接橡胶树苗的生长情况报告上来以后,李明远给负责管理橡胶种植的官员定下一个目标,三年内将橡胶种植园总量提高到三百所,橡胶树总量要达到一百万株以上的规模。
巴西境内人工栽培的橡胶树数量约有两三百万株,以南里奥格兰的规模和体量,一百万株橡胶足够供应橡胶工业发展所需的原材料。
橡胶树的总量是限制橡胶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问题,而橡胶工业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则是第二个问题。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刚刚拉开序幕,日后促进橡胶工业大发展的汽车行业和内燃机都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作为汽车轮胎和以内燃机机器部件的橡胶自然没有扩大需求的外在动力。按照历史的原有轨迹,十几二十多年后,橡胶工业才会迎来腾飞之机,而多了后世一百多年的见识,李明远却可以在现有科技的基础上,为橡胶工业提前找出新的发展方向。
胶底布鞋是橡胶工业走向实用的第一个成功产品,半年多前,李明远视察华工劳作时,迸发出发明胶底布鞋的想法,而经过制衣厂和橡胶工厂两边的技术工人论证协商,验证了制造胶底布鞋的可行性,四个月前,国防军军用制衣厂生产出第一批军用胶底布鞋,随后又经过一个月的试穿与改进,第一款胶底布鞋正式定型号生产,开始作为部队新式制式装备使用。
由于是第一次生产胶底布鞋,军用制衣厂的产能刚开始为日产300双胶底布鞋,接着通过在三个月实践生产中摸索与总结经验,生相对熟悉胶底布鞋的生产操作技术后,制衣厂的产能逐渐增加,最后稳定在日产500双胶底布鞋,月产15000双,三个多月总共生产出三万九千双胶底布鞋。赶上了在九月上旬前为国防军野战部队换装的生产目的。
完成了研制、生产胶底布鞋的任务,橡胶工厂里面的普鲁士和华人员工紧接着又投入了研发充气橡胶轮胎和生产硬制橡胶水管的任务中。
硬质橡胶水管在欧洲已经被发明出来,由于在购买机械设备时,直接从普鲁士引进了橡胶生产的相关技术,橡胶工厂内的员工们要做的就是按照李明远提供的标准,生产出合适的产品,难度并不算大。
而充气橡胶轮胎虽然是个新鲜事务,不过按照李明远提供的生产思路,将充气轮胎发明出来难度也不大。
在李明远的重点关注下,硬质橡胶水管和充气橡胶轮胎在胶底布鞋列装部队两天后便生产出来。
在橡胶工厂的几个普鲁士技工陪同下检验完新产品的性能后,李明远表扬了一番参与生产的员工,接着以政府的名义给予他们一部分奖励,最后命令随从将生产出来的充气轮胎样品和硬质橡胶管道带走,来到一家新成立不久的机械制造厂。
以新京地名命名的新京机械制造厂是一家成立不到两个月的新工厂,工厂内的技工全部是从各个机械厂抽调的华工,没有一个普鲁士人。
走进戒备严密的机械制造厂内部,工厂主要车间内十几个华人技工整齐的站成一排,迎接李明远一行人。
“老王头,我吩咐你生产的产品搞好了没有?”
李明远大步跨进车间大门,直接问道。
“洋井和洋车各自生产出四十个样品,只需要殿下带来的橡胶产品配件就可以进行组装。”
一个四十多岁身材矮小的华人陪笑道。
“东西都带来了,按照我交给的结构图,先组装两个完整样品看看。”
李明远扫视下车间内摆成两排的机械产品,摆摆手道。
“遵命殿下。”老厂长对着李明远行了一礼,
招呼五六个华人技工接过随从带来的橡胶产生零件,然后开始鼓捣两个机械产品。
约摸二十分钟过后,满手黑乎乎的老厂长完成了组装,两个在后世非常常见的产品出现在车间内众人眼中。
车间内生产出来的两种产生技术含量并不是太高,不过他们的发明或者说是改进,对于普通人的生活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两件产品中的第一件在欧洲社会已经被发明了半个多世纪,车间内见过它样式的华工们习惯性的称呼它为洋车,而李明远则更喜欢称呼它为自行车。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