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青云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太后足足花了一天的时间,才找到了这个人选。
当年湘王叛乱,他一家大小自然是没有好下场的,不过出嫁了的女儿却没受到太大的牵连,因为没有迹象证明她曾经参与了父亲的阴谋。本朝宗室向来有传统,除非是参与了谋逆,否则宗室女不会因为父兄的行为而受牵连,哪怕是爵位上要受点影响,未出嫁的,仍会在出嫁时得到与她爵位封号相当的嫁妆;已出嫁的,在夫家的地位也不会有所改变。
湘王府的这位郡主,早已出嫁几年了,夫家是个侯府,老勋贵,在朝中没什么实权,丈夫是嫡次子,其父兄都任着闲职,却因为有些能力,都指望着能光耀门楣,为家族再创辉煌。与湘王府的联姻,本来也是冲着这一点来的,因此求娶时诚意十足,娶到手后,这位仪宾也对郡主一心一意,情深款款,温柔体贴,别说小妾了,就是通房都没有一个,身边的丫头但凡平头正脸些的,他都一律冷眼相对,若有哪个跟他多说了一句话,就是被撵出府去的下场。郡主见状,自然是感动非常的,对丈夫可说是死心蹋地,才一年,便为他生了个儿子,据说生产的时候十分凶险,郡主虽然母子平安,却大伤元气,需要好生静养。
湘王叛乱时,这家侯府其实也在犹豫不决,他们想要挣个从龙之功,却又担心会惹祸上身,最后没有参与军事行动,只在暗中筹备些军资粮草什么的,完全不敢抛头露面。等到湘王事败,他们生怕先帝追究,就第一时间把湘王藏起来的一批人手和物资给供出来了,装作忠臣的模样向先帝投诚,墙头草的姿态太过难看,京中各世家不管是支撑哪一方的,提起他家都是轻视的态度。先帝为了稳定大局,对一些罪名不严重的文武官员与皇亲勋贵基本是从轻发落,这家侯府自然也不例外,但湘王郡主没有受到父亲的连累,却在那一日开始,彻底被丈夫给冷落了。
湘王犯的毕竟是谋逆大罪,虽然他出嫁的女儿不会受牵连,但正值风口浪尖,谁会冒出头来为她做主?因此宗室里的长辈们即使看不惯,也不会选择在那时候开口。湘王郡主先丧至亲,再被钟爱的丈夫厌弃,还受到夫家上下的排挤,可说是四面楚歌。
湘王郡主仪宾也开始宠妾灭妻,不但把喜欢已久的一个美貌丫环纳为妾室,还让她主持自己院中的事务,妻子跟嫡长子都被送到后院偏厢去。湘王郡主大受打击,病情更重了,又被那妾室三番五次找上门讽刺嘲笑,捱了两年,终究吐血而死,连后事也是无声无息地草草办了,只留下年仅六岁的独子。
这还不算,那妾室没多久就怀了孕,便看这嫡长子不顺眼,三番两次下手暗害。也幸好这孩子的奶娘是受过主母恩惠的,拼死护着小主人,才保住了他的性命。可侯府上下就没一个人伸出援手,人人都只是冷眼看着,就连孩子的父亲,似乎也在等待着这孩子死去,似乎只要他死了,侯府跟叛乱的湘王就完全没有了关系,那因为受湘王叛乱牵连而被闲置在家的男丁也可以重新回到朝堂上了。那奶娘认识到这一点后,终于对这家人死了心,最后寻了个机会,买通守后门的婆子,抱着孩子偷偷溜了出去,直接找上了宗人府。
湘王虽罪无可恕,但他的女儿到底是宗室血脉,金枝玉叶,宗室的外孙就算要死,也不该被一个上不了台面的小妾糟蹋,因此担任宗令的老郡王和郡王妃出面,为湘王郡主重新办了后事,又抱走那孩子,安排给别人养了。几个御史就出面奏了仪宾一本,方把这件事传扬开来。京中人得知真相,都对这家侯府十分不屑。
这家侯府为此又抱怨起身为仪宾的嫡次子和他的小妾了,但仪宾本身倒有些破罐破摔的意思,居然觉得自己横竖已经没了前程了,家人又为了权势不顾自己,只有爱妾是真心为自己着想了,加上她又给自己生了儿子,索性就把她扶正好了。他才把这个打算说出口,父母兄嫂就十分激烈地反对起来,吵了几个月,还没吵出个章程来。
几位老太妃进宫见太后时说起,都在私下骂他家门风不正。早年为了权势非要求娶湘王郡主,湘王要用他家时,他又犹豫着不肯出头,等到湘王坏了事,他们就想撇清了,怎不想想当初借着湘王的名头谋了多少好处去?将来嫁女儿,真是不敢嫁给这样的人家,空有个侯府的名头,实际上还不如小门小户的知道廉耻。太后被这番议论影响,无论是给清江王选妃,还是为青云挑夫婿,都在挑完门第后就接着挑人品门风,生怕孩子们所遇非人。不过青云那时被她念叨得神烦,每次都扯开了话题,渐渐的,太后也就忘了这家人的事了,直到这一回要挑个惹人厌的人家给关蕴菁,方才想起。
关蕴菁早就没了名声,若嫁入这同样没了名声的侯府,旁人也挑不出什么错来。那位仪宾年纪只比关蕴菁大了十岁,又是侯府嫡次子,关蕴菁这样的家世出身,即使有个王妃养母,能嫁到侯府做填房,也算是高攀了。而她嫁进侯府后,那早就盼着母以子贵的小妾必然不能与她和睦相处,仪宾本人也会嫌她碍事,关蕴菁光是应付宅斗,就已经无暇他顾了,若是最后因为齐郡王妃谋逆,连累到她,还能顺手把这家侯府也收拾了。
&n... -->>
太后足足花了一天的时间,才找到了这个人选。
当年湘王叛乱,他一家大小自然是没有好下场的,不过出嫁了的女儿却没受到太大的牵连,因为没有迹象证明她曾经参与了父亲的阴谋。本朝宗室向来有传统,除非是参与了谋逆,否则宗室女不会因为父兄的行为而受牵连,哪怕是爵位上要受点影响,未出嫁的,仍会在出嫁时得到与她爵位封号相当的嫁妆;已出嫁的,在夫家的地位也不会有所改变。
湘王府的这位郡主,早已出嫁几年了,夫家是个侯府,老勋贵,在朝中没什么实权,丈夫是嫡次子,其父兄都任着闲职,却因为有些能力,都指望着能光耀门楣,为家族再创辉煌。与湘王府的联姻,本来也是冲着这一点来的,因此求娶时诚意十足,娶到手后,这位仪宾也对郡主一心一意,情深款款,温柔体贴,别说小妾了,就是通房都没有一个,身边的丫头但凡平头正脸些的,他都一律冷眼相对,若有哪个跟他多说了一句话,就是被撵出府去的下场。郡主见状,自然是感动非常的,对丈夫可说是死心蹋地,才一年,便为他生了个儿子,据说生产的时候十分凶险,郡主虽然母子平安,却大伤元气,需要好生静养。
湘王叛乱时,这家侯府其实也在犹豫不决,他们想要挣个从龙之功,却又担心会惹祸上身,最后没有参与军事行动,只在暗中筹备些军资粮草什么的,完全不敢抛头露面。等到湘王事败,他们生怕先帝追究,就第一时间把湘王藏起来的一批人手和物资给供出来了,装作忠臣的模样向先帝投诚,墙头草的姿态太过难看,京中各世家不管是支撑哪一方的,提起他家都是轻视的态度。先帝为了稳定大局,对一些罪名不严重的文武官员与皇亲勋贵基本是从轻发落,这家侯府自然也不例外,但湘王郡主没有受到父亲的连累,却在那一日开始,彻底被丈夫给冷落了。
湘王犯的毕竟是谋逆大罪,虽然他出嫁的女儿不会受牵连,但正值风口浪尖,谁会冒出头来为她做主?因此宗室里的长辈们即使看不惯,也不会选择在那时候开口。湘王郡主先丧至亲,再被钟爱的丈夫厌弃,还受到夫家上下的排挤,可说是四面楚歌。
湘王郡主仪宾也开始宠妾灭妻,不但把喜欢已久的一个美貌丫环纳为妾室,还让她主持自己院中的事务,妻子跟嫡长子都被送到后院偏厢去。湘王郡主大受打击,病情更重了,又被那妾室三番五次找上门讽刺嘲笑,捱了两年,终究吐血而死,连后事也是无声无息地草草办了,只留下年仅六岁的独子。
这还不算,那妾室没多久就怀了孕,便看这嫡长子不顺眼,三番两次下手暗害。也幸好这孩子的奶娘是受过主母恩惠的,拼死护着小主人,才保住了他的性命。可侯府上下就没一个人伸出援手,人人都只是冷眼看着,就连孩子的父亲,似乎也在等待着这孩子死去,似乎只要他死了,侯府跟叛乱的湘王就完全没有了关系,那因为受湘王叛乱牵连而被闲置在家的男丁也可以重新回到朝堂上了。那奶娘认识到这一点后,终于对这家人死了心,最后寻了个机会,买通守后门的婆子,抱着孩子偷偷溜了出去,直接找上了宗人府。
湘王虽罪无可恕,但他的女儿到底是宗室血脉,金枝玉叶,宗室的外孙就算要死,也不该被一个上不了台面的小妾糟蹋,因此担任宗令的老郡王和郡王妃出面,为湘王郡主重新办了后事,又抱走那孩子,安排给别人养了。几个御史就出面奏了仪宾一本,方把这件事传扬开来。京中人得知真相,都对这家侯府十分不屑。
这家侯府为此又抱怨起身为仪宾的嫡次子和他的小妾了,但仪宾本身倒有些破罐破摔的意思,居然觉得自己横竖已经没了前程了,家人又为了权势不顾自己,只有爱妾是真心为自己着想了,加上她又给自己生了儿子,索性就把她扶正好了。他才把这个打算说出口,父母兄嫂就十分激烈地反对起来,吵了几个月,还没吵出个章程来。
几位老太妃进宫见太后时说起,都在私下骂他家门风不正。早年为了权势非要求娶湘王郡主,湘王要用他家时,他又犹豫着不肯出头,等到湘王坏了事,他们就想撇清了,怎不想想当初借着湘王的名头谋了多少好处去?将来嫁女儿,真是不敢嫁给这样的人家,空有个侯府的名头,实际上还不如小门小户的知道廉耻。太后被这番议论影响,无论是给清江王选妃,还是为青云挑夫婿,都在挑完门第后就接着挑人品门风,生怕孩子们所遇非人。不过青云那时被她念叨得神烦,每次都扯开了话题,渐渐的,太后也就忘了这家人的事了,直到这一回要挑个惹人厌的人家给关蕴菁,方才想起。
关蕴菁早就没了名声,若嫁入这同样没了名声的侯府,旁人也挑不出什么错来。那位仪宾年纪只比关蕴菁大了十岁,又是侯府嫡次子,关蕴菁这样的家世出身,即使有个王妃养母,能嫁到侯府做填房,也算是高攀了。而她嫁进侯府后,那早就盼着母以子贵的小妾必然不能与她和睦相处,仪宾本人也会嫌她碍事,关蕴菁光是应付宅斗,就已经无暇他顾了,若是最后因为齐郡王妃谋逆,连累到她,还能顺手把这家侯府也收拾了。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