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汉祚高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人已经够多了……”
沈哲子语调不乏低沉。
“尸横遍野,白骨盈沟,我南来时也是亲见,实在心痛!维周此言不错,死的人已经够多了。过往这些日子,建康乡人安置,余者十之二三,丁壮罹难者更是不知凡几。这一口人丁,可不是一条人命那么简单啊!”
王导讲到这里,脸上惯有的从容也被愁绪掩盖,实在是建康如今的破财情况比他想象中还要严重一些。
沈哲子闻言后也是默然,他家虽然借此战事而崛起,他也凭此创建大功,但说实话,他对战争仍有一种本能的厌恶,尤其是这种没有任何意义但却又难以避免的战争。
“有一事我想请问维周。”
沉默片刻后,王导突然又开口说道。
“太保请说。”
沈哲子连忙说道。
“我想请议迁京口人丁以充京畿人实,维周认为是否可行?”
沈哲子听到这个问题,不免一愣,没想到王导居然会跟自己商议这种大事。且不说他根本没有资格商议这种级别的事情即便是有,也没有立场跟王导讨论啊。
他下意识望向王导,而对方只是用征询的目光望着他,并没有什么试探的意思。
沉吟许久之后,沈哲子才缓缓说道:“晚辈倒不觉得有此必要,诚然京口流人众多,建康眼下空虚也是事实。不过乡人人心所念却不可不虑,南北杂处,怨望诸多,稍有不慎,或就酿生大祸。况且流人迁徙安置,所耗甚多,眼下之物力未必足用啊!”
“是我短视了,失于急躁,罢了,此事不必再议。”
王导闻言后,脸上不免流露出些许失望,倒也没有再坚持自己的想法,似乎真的只是随口一问。
沈哲子相信,王导不会不明白自家和庾家在京口经营的基础。况且就算没有这些,京口也不是青徐高门的势力范围。诚然京口地近淮北徐州,但是青徐侨门中的高门过江伊始便在建康立足,并没有在京口有所经营。
王导这个提议,或许真的只是出于充实京畿而考虑。沈哲子如果赞成并助推,可以顺势将京口的经营延伸到建康。但南北乡人的乱斗不得不考虑,如果无视,小民也能滋生大乱。
况且,建康不是没有人,只是不好查出来而已。每逢战乱,便是世家大族大肆招揽荫庇人口之时。这个现象,是善是恶不好评判,朝廷在战乱时无力庇护民众,大族们承担了这个义务,只是从此后这一部分人丁不再为朝廷所掌握。
朝廷的土断政策之所以褒贬不一,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大族出力保护下一部分人丁,转头朝廷用政令再划归国有,某种程度上而言,近似耍流氓。
王导是不可能支持土断的,这应该也是他的底线之一。所以宁可动念迁置京口流民,都不想与大族争夺人丁。
“对了,维周可知南面战事进行如何了?”
略过此节,王导又问道。
沈哲子点点头:“吴县王使君已经击破韩晃,韩晃残部逃窜至故障被东扬军擒获。苏峻踪迹也已经被发现,诸路大军正在宣城境内围剿,应是败亡未远。”
“这就好,江东总算又要得到安宁。看来,也该请陶公入城了,商议如何前往行台迎驾。”
王导听到这话,神情便振奋起来,可见心情不错。他眼眸一转,又望向沈哲子:“战事将定,来日维周可有打算该往何处?”
沈哲子听到这话不免一愣,王导居然关心起他的前途来了。不过沈哲子也知道,眼下他这个独立领军,只是战时权宜之计,事后必然是要裁撤的如果入仕,最大的可能就是入朝担任台臣,再长上两年身体。
“晚辈年龄尚浅,乡议未入。今次急于国难不得不厚颜而处非分,事后自是封印还节,归乡安处。”
“维周这么想可不对,你有才大当大用,若是肥遁归乡,那是三公失职啊!我倒有意请维周入太保府为任,不知维周你意下如何?”
看到沈哲子张口欲言,王导又笑语道:“此事确是一时难决,维周你也不必急着答复我,记在心里,考虑好了再来道我也不迟。”
人已经够多了……”
沈哲子语调不乏低沉。
“尸横遍野,白骨盈沟,我南来时也是亲见,实在心痛!维周此言不错,死的人已经够多了。过往这些日子,建康乡人安置,余者十之二三,丁壮罹难者更是不知凡几。这一口人丁,可不是一条人命那么简单啊!”
王导讲到这里,脸上惯有的从容也被愁绪掩盖,实在是建康如今的破财情况比他想象中还要严重一些。
沈哲子闻言后也是默然,他家虽然借此战事而崛起,他也凭此创建大功,但说实话,他对战争仍有一种本能的厌恶,尤其是这种没有任何意义但却又难以避免的战争。
“有一事我想请问维周。”
沉默片刻后,王导突然又开口说道。
“太保请说。”
沈哲子连忙说道。
“我想请议迁京口人丁以充京畿人实,维周认为是否可行?”
沈哲子听到这个问题,不免一愣,没想到王导居然会跟自己商议这种大事。且不说他根本没有资格商议这种级别的事情即便是有,也没有立场跟王导讨论啊。
他下意识望向王导,而对方只是用征询的目光望着他,并没有什么试探的意思。
沉吟许久之后,沈哲子才缓缓说道:“晚辈倒不觉得有此必要,诚然京口流人众多,建康眼下空虚也是事实。不过乡人人心所念却不可不虑,南北杂处,怨望诸多,稍有不慎,或就酿生大祸。况且流人迁徙安置,所耗甚多,眼下之物力未必足用啊!”
“是我短视了,失于急躁,罢了,此事不必再议。”
王导闻言后,脸上不免流露出些许失望,倒也没有再坚持自己的想法,似乎真的只是随口一问。
沈哲子相信,王导不会不明白自家和庾家在京口经营的基础。况且就算没有这些,京口也不是青徐高门的势力范围。诚然京口地近淮北徐州,但是青徐侨门中的高门过江伊始便在建康立足,并没有在京口有所经营。
王导这个提议,或许真的只是出于充实京畿而考虑。沈哲子如果赞成并助推,可以顺势将京口的经营延伸到建康。但南北乡人的乱斗不得不考虑,如果无视,小民也能滋生大乱。
况且,建康不是没有人,只是不好查出来而已。每逢战乱,便是世家大族大肆招揽荫庇人口之时。这个现象,是善是恶不好评判,朝廷在战乱时无力庇护民众,大族们承担了这个义务,只是从此后这一部分人丁不再为朝廷所掌握。
朝廷的土断政策之所以褒贬不一,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大族出力保护下一部分人丁,转头朝廷用政令再划归国有,某种程度上而言,近似耍流氓。
王导是不可能支持土断的,这应该也是他的底线之一。所以宁可动念迁置京口流民,都不想与大族争夺人丁。
“对了,维周可知南面战事进行如何了?”
略过此节,王导又问道。
沈哲子点点头:“吴县王使君已经击破韩晃,韩晃残部逃窜至故障被东扬军擒获。苏峻踪迹也已经被发现,诸路大军正在宣城境内围剿,应是败亡未远。”
“这就好,江东总算又要得到安宁。看来,也该请陶公入城了,商议如何前往行台迎驾。”
王导听到这话,神情便振奋起来,可见心情不错。他眼眸一转,又望向沈哲子:“战事将定,来日维周可有打算该往何处?”
沈哲子听到这话不免一愣,王导居然关心起他的前途来了。不过沈哲子也知道,眼下他这个独立领军,只是战时权宜之计,事后必然是要裁撤的如果入仕,最大的可能就是入朝担任台臣,再长上两年身体。
“晚辈年龄尚浅,乡议未入。今次急于国难不得不厚颜而处非分,事后自是封印还节,归乡安处。”
“维周这么想可不对,你有才大当大用,若是肥遁归乡,那是三公失职啊!我倒有意请维周入太保府为任,不知维周你意下如何?”
看到沈哲子张口欲言,王导又笑语道:“此事确是一时难决,维周你也不必急着答复我,记在心里,考虑好了再来道我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