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万国侯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虽然对科顿颇有怨言,但韩诺惟还是强打精神,开始解题。
左边的金牌都分成了四个部分,中间的圆圈是一个部分,剩下的空间再均分为其他三个部分。按照左上、右上、正下、正中的顺序来排列,第一排的金牌数字为“4、3、6、1”。
第二排的金牌数字为“1、7、4、1”。
第三排的金牌数字为“1、2、3、3”。
第四排的金牌数字为“4、2、3”,正中为空。
第五排的金牌数字是左上3,右上为空,正下1,正中9。
假如用X代表缺少数字的部分,那就是:
4361,1741,1233,423X,3X19。
韩诺惟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这些数字有什么规律呢?
第一块金牌可以理解为43除以6,余数是1;
第二块金牌是17除以4,余数是1;
第三块金牌是12除以3,余数是……0?韩诺惟盯着第三块金牌中间的3,摇了摇头。可供他使用的宝石颗粒里面,没有0,显然,这个规律不对。
难道是外面的三个数字相加,正中的数字是除自己外最大的因子?
韩诺惟立刻否定了这个想法。
韩诺惟琢磨了好一会儿,连线性方程都用上了,算出来的却不是整数,他十分烦躁,随手拿起宝石颗粒中最靠外的一颗6,放进了第四块金牌中间的凹槽中。
一阵剧烈的摇晃吓了他一跳。台阶边缘的金属栅栏又往上升高了一些,已经和他的腰齐平了。同时,台阶也升高了十几厘米,现在,韩诺惟的视线已经到达第一排的金牌的位置了。
这玩意儿活像个小笼子。
想到这儿,韩诺惟浑身一阵冷战,假如不能在有限的次数中解开谜题,就会被升到天花板上,然后活活困死在笼子里?
韩诺惟转过头去,看看棋盘广场,叹了一口气。他没有回头路了,也不敢再浪费次数了,只得取出刚才的6,放回横槽里,苦苦思索起来。
那么,会不会是数列呢?韩诺惟忽然想到斐波那契数列。他灵机一动,重新演算起来:先算正中间,第一块金牌中间的1和第二块金牌中间的1,再加1,得第三块金牌中间的3;第二块金牌中间的1和第三块金牌中的3,再加1,得5,假设这是第四块金牌中缺的数字;那么,第三块中的3,加第四块中间的5,再加1,恰好得第五块金牌中间的9!
韩诺惟激动极了,他立刻推算起右上角的数字,希望能解出第五块金牌的答案。用类似的方法,第一块右上角的3加上第二块右上角的7,需要减去8才能得到第三块右上角的2;第二块的7加上第三块的2,需要减去7才能得到第四块右上角的2。以此类推,第三块的2加上第四块的2,需要减去6……
韩诺惟愣住了,得出的结果是负数啊。
他抓了抓头发,有点绝望。
韩诺惟直勾勾地瞪着金牌,心想会不会又是自己想的太复杂了。
这时,右边的一列金牌映入他的眼中,刚才光顾着算左边的数字,都没有仔细观察过右边。这五块金牌与左边的金牌体积相同,只是全都刻出一个十字架的纹路。
十字架?科顿很可能是天主教徒,但是这一路走来,韩诺惟并没有看到其他明显的宗教标志。
假如它代表的不是宗教呢?韩诺惟盯着十字架看了几秒,忽然意识到,这是加号!
原来,科顿早已做了这么明显的提示,是他又一次把问题复杂化了。
一次又一次被科顿“骗”到,他突然想,科顿真像个心理学家。韩诺惟笑着在心里列出了算式:将左上角的数字全部相加,(4+1+1+4+3),结果是13;再把正下方的一排数字相加,(6+4+3+3+1),结果是17。
假设在13和17之间的算式结果是15,那么,15减去(3+7+2+2),结果是1,由此,第五块金牌的右上角是1。
13,15,17,假设正中间的数字相加后的结果是19。那么,19减去(1+1+3+9),等于5,第四块金牌中间的数字就是5。
韩诺惟拿起5和1两颗宝石,小心翼翼地放入了金牌中的空缺处。
圆形金牌吱吱呀呀一阵旋转,接着,金属横梁全部移向了一旁,同时,台阶边缘的金属栅栏消失了,台阶也落回了地面。韩诺惟深深吸了一口气,轻轻推开了门。
屋里面的光线并不明亮,甚至有些阴暗,他打开手电筒,开始观察小屋。小屋里面装饰得十分古朴:正对着大门的墙上用水粉绘制着各种交错的花草藤蔓。墙壁两侧对称地摆着书柜,上面排列着许多书籍。在左边书柜的旁边,有一张小小的圆桌,上面铺着一块红丝绒桌布。
韩诺惟刚往屋内走了两步,忽然又停了下来。
一种不协调的感觉充斥在他心中。他后退了两步,看着屋内靠近门口的两尊几乎与人一般高的小天使雕像。两尊雕像面对面,都有底座,都是经典的振翅欲飞的造型,区别是左边的一尊手里举着小号,右边的一尊,左手提着一面锣,右手握着一个锣槌。
毋庸置疑,小号和锣以及锣槌都是纯金的。
韩诺惟盯着右边的小天使,有点纳闷:为什么它要演奏中国的传统乐器呢?他回想起来,莫傲骨教过他,锣在中国古代就已传入欧洲。1791年,法国作曲家戈赛克就将锣用于他的管弦乐作品中了。
科顿所处的时代是十九世纪中晚期,锣这种乐器他是肯定知道的。然而,当时在欧洲并不流行演奏锣,而且小天使拿着锣总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韩诺惟看了一会儿小天使手里的锣,光滑如镜,没有任何花纹。他试探着轻轻抚摸了一下,锣也没有什么反应。他胆子大了一点,推了一下锣,然后看着它在小天使手上颤巍巍地晃荡了十几秒。
周围并没有出现什么变化。
如果用锣槌敲一敲这面锣呢?
想到这儿,韩诺惟警惕地回头看了看,蓝色大门依旧巍然不动地立在那儿,棋盘广场上的雕像也都静立默然。他又低头看了看脚下,也没有变化,没有出现任何缝隙。
千万不要再掉到哪个洞里去了!他暗暗祈祷着... -->>
虽然对科顿颇有怨言,但韩诺惟还是强打精神,开始解题。
左边的金牌都分成了四个部分,中间的圆圈是一个部分,剩下的空间再均分为其他三个部分。按照左上、右上、正下、正中的顺序来排列,第一排的金牌数字为“4、3、6、1”。
第二排的金牌数字为“1、7、4、1”。
第三排的金牌数字为“1、2、3、3”。
第四排的金牌数字为“4、2、3”,正中为空。
第五排的金牌数字是左上3,右上为空,正下1,正中9。
假如用X代表缺少数字的部分,那就是:
4361,1741,1233,423X,3X19。
韩诺惟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这些数字有什么规律呢?
第一块金牌可以理解为43除以6,余数是1;
第二块金牌是17除以4,余数是1;
第三块金牌是12除以3,余数是……0?韩诺惟盯着第三块金牌中间的3,摇了摇头。可供他使用的宝石颗粒里面,没有0,显然,这个规律不对。
难道是外面的三个数字相加,正中的数字是除自己外最大的因子?
韩诺惟立刻否定了这个想法。
韩诺惟琢磨了好一会儿,连线性方程都用上了,算出来的却不是整数,他十分烦躁,随手拿起宝石颗粒中最靠外的一颗6,放进了第四块金牌中间的凹槽中。
一阵剧烈的摇晃吓了他一跳。台阶边缘的金属栅栏又往上升高了一些,已经和他的腰齐平了。同时,台阶也升高了十几厘米,现在,韩诺惟的视线已经到达第一排的金牌的位置了。
这玩意儿活像个小笼子。
想到这儿,韩诺惟浑身一阵冷战,假如不能在有限的次数中解开谜题,就会被升到天花板上,然后活活困死在笼子里?
韩诺惟转过头去,看看棋盘广场,叹了一口气。他没有回头路了,也不敢再浪费次数了,只得取出刚才的6,放回横槽里,苦苦思索起来。
那么,会不会是数列呢?韩诺惟忽然想到斐波那契数列。他灵机一动,重新演算起来:先算正中间,第一块金牌中间的1和第二块金牌中间的1,再加1,得第三块金牌中间的3;第二块金牌中间的1和第三块金牌中的3,再加1,得5,假设这是第四块金牌中缺的数字;那么,第三块中的3,加第四块中间的5,再加1,恰好得第五块金牌中间的9!
韩诺惟激动极了,他立刻推算起右上角的数字,希望能解出第五块金牌的答案。用类似的方法,第一块右上角的3加上第二块右上角的7,需要减去8才能得到第三块右上角的2;第二块的7加上第三块的2,需要减去7才能得到第四块右上角的2。以此类推,第三块的2加上第四块的2,需要减去6……
韩诺惟愣住了,得出的结果是负数啊。
他抓了抓头发,有点绝望。
韩诺惟直勾勾地瞪着金牌,心想会不会又是自己想的太复杂了。
这时,右边的一列金牌映入他的眼中,刚才光顾着算左边的数字,都没有仔细观察过右边。这五块金牌与左边的金牌体积相同,只是全都刻出一个十字架的纹路。
十字架?科顿很可能是天主教徒,但是这一路走来,韩诺惟并没有看到其他明显的宗教标志。
假如它代表的不是宗教呢?韩诺惟盯着十字架看了几秒,忽然意识到,这是加号!
原来,科顿早已做了这么明显的提示,是他又一次把问题复杂化了。
一次又一次被科顿“骗”到,他突然想,科顿真像个心理学家。韩诺惟笑着在心里列出了算式:将左上角的数字全部相加,(4+1+1+4+3),结果是13;再把正下方的一排数字相加,(6+4+3+3+1),结果是17。
假设在13和17之间的算式结果是15,那么,15减去(3+7+2+2),结果是1,由此,第五块金牌的右上角是1。
13,15,17,假设正中间的数字相加后的结果是19。那么,19减去(1+1+3+9),等于5,第四块金牌中间的数字就是5。
韩诺惟拿起5和1两颗宝石,小心翼翼地放入了金牌中的空缺处。
圆形金牌吱吱呀呀一阵旋转,接着,金属横梁全部移向了一旁,同时,台阶边缘的金属栅栏消失了,台阶也落回了地面。韩诺惟深深吸了一口气,轻轻推开了门。
屋里面的光线并不明亮,甚至有些阴暗,他打开手电筒,开始观察小屋。小屋里面装饰得十分古朴:正对着大门的墙上用水粉绘制着各种交错的花草藤蔓。墙壁两侧对称地摆着书柜,上面排列着许多书籍。在左边书柜的旁边,有一张小小的圆桌,上面铺着一块红丝绒桌布。
韩诺惟刚往屋内走了两步,忽然又停了下来。
一种不协调的感觉充斥在他心中。他后退了两步,看着屋内靠近门口的两尊几乎与人一般高的小天使雕像。两尊雕像面对面,都有底座,都是经典的振翅欲飞的造型,区别是左边的一尊手里举着小号,右边的一尊,左手提着一面锣,右手握着一个锣槌。
毋庸置疑,小号和锣以及锣槌都是纯金的。
韩诺惟盯着右边的小天使,有点纳闷:为什么它要演奏中国的传统乐器呢?他回想起来,莫傲骨教过他,锣在中国古代就已传入欧洲。1791年,法国作曲家戈赛克就将锣用于他的管弦乐作品中了。
科顿所处的时代是十九世纪中晚期,锣这种乐器他是肯定知道的。然而,当时在欧洲并不流行演奏锣,而且小天使拿着锣总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韩诺惟看了一会儿小天使手里的锣,光滑如镜,没有任何花纹。他试探着轻轻抚摸了一下,锣也没有什么反应。他胆子大了一点,推了一下锣,然后看着它在小天使手上颤巍巍地晃荡了十几秒。
周围并没有出现什么变化。
如果用锣槌敲一敲这面锣呢?
想到这儿,韩诺惟警惕地回头看了看,蓝色大门依旧巍然不动地立在那儿,棋盘广场上的雕像也都静立默然。他又低头看了看脚下,也没有变化,没有出现任何缝隙。
千万不要再掉到哪个洞里去了!他暗暗祈祷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