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汉末苍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工程,尤其是永丰渠一旦修通,原本的许多贫瘠旱地,都将变为可灌溉良田,对于百姓是天大的益处。
姬平令各县、乡的县令丞、三老和亭长,以及史阿的暗影司,将宣传工作做到位,向百姓讲述开渠的愿景,而非是一味强迫的服力役。
这种新的方式,令百姓积极性大涨,也乐于一道参与建渠。同时姬平的名望也涨了不少,没有落下扰民的恶名。
而在修渠、开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姬平使用了水泥。
后世的水泥制作工艺极为复杂,种类也繁多,姬平虽然不知道任何一种水泥的制法。但他知道最简单的烧水泥和烧石灰的差别,就是在烧制石灰的过程中加上一定比例的粘土,就能烧制水泥。
石灰在这个时期早就有了,毕岚尚方监中便有不少人通晓烧石灰的办法,民间也有很多灰窑,姬平便让他们去研究尝试粘土的比例。多番尝试,总算烧制出了水泥。
刚开始,水泥烧制量少,但开渠挖渠也需要时间,倒也来得及。反倒是驻守河东各个渡口的关羽、徐晃、荀棐和段谨等将领,听到水泥一事,立时想到了军事工事。
考虑到他们镇守边防的压力,姬平便拍了尚方监几个宦官,前去本地组织民间工匠参与烧制,供他们使用。
第五个政令就是建设学堂了,姬平令卢植派官员督建,从郡治安邑开始。到各县、乡,确保每地建设一座学堂。
与此同时,姬平在安邑开始建设一座大型的藏书院。他从皇宫里搬运出的典籍和各类图书都要存放在此,到时候藏书恐怕比如今的关中长安皇宫还要丰富。
他相信,只凭着这一座藏书院,便能吸引天下好学之士前来此地,到时候他招揽人才也是近水楼台而已。
卢植这人最是好学,对此极为热心。发动县乡百姓积极参与,数十座学堂不到两个月就初步建成了。只余下藏书院还在建设。
各项工程一开启,姬平才明白了花钱如流水的概念。他收缴的一百八十万钱和八十万石粮飞速消耗。
河东卫氏、柳氏以及驻守盐池的各大世家都纷纷出手,出钱出粮,姬平又将盐池积累的盐让各世家商队输出销售,才勉励抵挡出各项工程支出。
至于粮食,原本姬平估摸着能支撑到年底,但如今看来恐怕也是不行了,他还需要另想办法。
而姬平还提出了最后一项政令,修建盐田。
与其他工程不同,修建盐田不急于一时,因为夏秋之际正是晒盐的最好时候,这段时间姬平不能错过了。
他的盐池修建就是在深秋到冬季泥土上冻前,先整修和拓展盐畦,形成规模,在冬季引入盐池之水。而盐池之水不同于一般淡水,冬季基本不会上冻。
他的计划是,冬季前大量引入盐池水,进行第一次冷温下的分离芒硝,待到明年夏季蒸发形成“阳水”,估摸着从安邑到司盐城一段永丰渠可以初步建成,到时候先不引入涑水河主流,只引入安邑一带的小股淡水,进入盐畦,参与制盐。
只要他对于“雨水盐”的分析不错,河东盐必定会有一个大的飞跃,不只是产量翻倍,质量也会提升好几个层次。
到时候,他只凭借着盐池,换粮、换钱、换铁……,足以支持军费和各项工程建设费用了。
除此之外,姬平让那些宫女深入民间百姓家中,将制作馒头的方法传授给了河东百姓,馒头能作为两千年主食绝不是偶然,这种食品很快得到了河东百姓的深爱,随后传过了汾河,传到了河内,而姬平再次得到了百姓的极大认同。
姬平又在安邑等诸县建立起了医馆,由唐婉总体管理,同时召集各处名医,以坐馆的方式为百姓治病。
他虽然在河东郡大动土木,但由于宣传得当,又不吝惜消耗府库,没有搜刮民脂民膏,没有把压力施加在百姓头上,所做的无不是惠民工程,军队所到之处不但不扰民,反而多有帮助百姓,所以反而得到了好名声。
期间,董卓数次从左冯翊、华阴和陕县,进攻蒲津渡、风陵渡和茅津渡,都被严阵以待的关羽、徐晃和荀棐打退,各烽火台相互传讯,极为方便。
董卓又尝试从黄河蒲津渡上游的禹门口渡河,却被汾阴的张辽打退。
汾河以北的白波军进攻了两次,也被打退。
战胜董卓和白波贼的消息,姬平令人传彻河东诸县。
数个月的功夫,河东郡由原本的残败和人心惶惶,变成了一片热火朝天、官民齐动、军民如水的情景,姬平便亲自到各处一线参与劳作。
少年的他已经得到了河东百姓和世家的认可,卢植等大小官员更是对他尊崇非常,加上暗影司和监御史督察,政令所到之处,没有人敢打折扣。
姬平已经彻底控制了半个河东郡,河东的百姓隐隐从军中得知他诸侯王的来头,便尊敬的呼他为“河东王”。
虽然两汉在司隶校尉之地不封宗室,但百姓并不在意这些。
而姬平对此也无所谓,河东王对他而言反倒是名副其实,他如今差的就是兵渡汾河,打下平阳诸县,彻底占据整个河东郡了。(未完待续)
的工程,尤其是永丰渠一旦修通,原本的许多贫瘠旱地,都将变为可灌溉良田,对于百姓是天大的益处。
姬平令各县、乡的县令丞、三老和亭长,以及史阿的暗影司,将宣传工作做到位,向百姓讲述开渠的愿景,而非是一味强迫的服力役。
这种新的方式,令百姓积极性大涨,也乐于一道参与建渠。同时姬平的名望也涨了不少,没有落下扰民的恶名。
而在修渠、开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姬平使用了水泥。
后世的水泥制作工艺极为复杂,种类也繁多,姬平虽然不知道任何一种水泥的制法。但他知道最简单的烧水泥和烧石灰的差别,就是在烧制石灰的过程中加上一定比例的粘土,就能烧制水泥。
石灰在这个时期早就有了,毕岚尚方监中便有不少人通晓烧石灰的办法,民间也有很多灰窑,姬平便让他们去研究尝试粘土的比例。多番尝试,总算烧制出了水泥。
刚开始,水泥烧制量少,但开渠挖渠也需要时间,倒也来得及。反倒是驻守河东各个渡口的关羽、徐晃、荀棐和段谨等将领,听到水泥一事,立时想到了军事工事。
考虑到他们镇守边防的压力,姬平便拍了尚方监几个宦官,前去本地组织民间工匠参与烧制,供他们使用。
第五个政令就是建设学堂了,姬平令卢植派官员督建,从郡治安邑开始。到各县、乡,确保每地建设一座学堂。
与此同时,姬平在安邑开始建设一座大型的藏书院。他从皇宫里搬运出的典籍和各类图书都要存放在此,到时候藏书恐怕比如今的关中长安皇宫还要丰富。
他相信,只凭着这一座藏书院,便能吸引天下好学之士前来此地,到时候他招揽人才也是近水楼台而已。
卢植这人最是好学,对此极为热心。发动县乡百姓积极参与,数十座学堂不到两个月就初步建成了。只余下藏书院还在建设。
各项工程一开启,姬平才明白了花钱如流水的概念。他收缴的一百八十万钱和八十万石粮飞速消耗。
河东卫氏、柳氏以及驻守盐池的各大世家都纷纷出手,出钱出粮,姬平又将盐池积累的盐让各世家商队输出销售,才勉励抵挡出各项工程支出。
至于粮食,原本姬平估摸着能支撑到年底,但如今看来恐怕也是不行了,他还需要另想办法。
而姬平还提出了最后一项政令,修建盐田。
与其他工程不同,修建盐田不急于一时,因为夏秋之际正是晒盐的最好时候,这段时间姬平不能错过了。
他的盐池修建就是在深秋到冬季泥土上冻前,先整修和拓展盐畦,形成规模,在冬季引入盐池之水。而盐池之水不同于一般淡水,冬季基本不会上冻。
他的计划是,冬季前大量引入盐池水,进行第一次冷温下的分离芒硝,待到明年夏季蒸发形成“阳水”,估摸着从安邑到司盐城一段永丰渠可以初步建成,到时候先不引入涑水河主流,只引入安邑一带的小股淡水,进入盐畦,参与制盐。
只要他对于“雨水盐”的分析不错,河东盐必定会有一个大的飞跃,不只是产量翻倍,质量也会提升好几个层次。
到时候,他只凭借着盐池,换粮、换钱、换铁……,足以支持军费和各项工程建设费用了。
除此之外,姬平让那些宫女深入民间百姓家中,将制作馒头的方法传授给了河东百姓,馒头能作为两千年主食绝不是偶然,这种食品很快得到了河东百姓的深爱,随后传过了汾河,传到了河内,而姬平再次得到了百姓的极大认同。
姬平又在安邑等诸县建立起了医馆,由唐婉总体管理,同时召集各处名医,以坐馆的方式为百姓治病。
他虽然在河东郡大动土木,但由于宣传得当,又不吝惜消耗府库,没有搜刮民脂民膏,没有把压力施加在百姓头上,所做的无不是惠民工程,军队所到之处不但不扰民,反而多有帮助百姓,所以反而得到了好名声。
期间,董卓数次从左冯翊、华阴和陕县,进攻蒲津渡、风陵渡和茅津渡,都被严阵以待的关羽、徐晃和荀棐打退,各烽火台相互传讯,极为方便。
董卓又尝试从黄河蒲津渡上游的禹门口渡河,却被汾阴的张辽打退。
汾河以北的白波军进攻了两次,也被打退。
战胜董卓和白波贼的消息,姬平令人传彻河东诸县。
数个月的功夫,河东郡由原本的残败和人心惶惶,变成了一片热火朝天、官民齐动、军民如水的情景,姬平便亲自到各处一线参与劳作。
少年的他已经得到了河东百姓和世家的认可,卢植等大小官员更是对他尊崇非常,加上暗影司和监御史督察,政令所到之处,没有人敢打折扣。
姬平已经彻底控制了半个河东郡,河东的百姓隐隐从军中得知他诸侯王的来头,便尊敬的呼他为“河东王”。
虽然两汉在司隶校尉之地不封宗室,但百姓并不在意这些。
而姬平对此也无所谓,河东王对他而言反倒是名副其实,他如今差的就是兵渡汾河,打下平阳诸县,彻底占据整个河东郡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