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汉末皇戚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番讨论,伏泉最终也没有决定派兵剿灭山林里躲避的蛮人,因为在议事期间,龚苏自告奋勇提出只身入山林,劝降投降蛮族的想法。伏泉思索了一番,在手下众人苦苦相劝下,还是同意了他的行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龚苏真要骗自己,难道不担心那些随他投降的蛮兵的性命吗?
在得到伏泉“诛大恶者,不涉及无辜”的承诺后,龚苏就此出了阆中县城,向着阆中的崇山峻岭中走去,山林之间略显深幽,不知里面藏着多少逃离的蛮人,在观望着阆中县城。只是龚苏去山林毕竟需要时间,也不知多久,或许一日便可劝降,或许两日,或许十日,或许半月,但阆中县城外蜂拥而至的蛮族大军却不会等他。
三日后,一只约两万人的蛮军便驻扎在城外二十里,大概是伏泉数次击败蛮军,令他们不敢大意。他们不再散漫,轻视汉人,反而规规矩矩,认真建造了一座防御不俗的营寨,让本来有意派兵偷袭的伏泉,打消了自己的打算。自古偷营成功,多数都是以有心算无心,蛮人再如何,在听到他们数次被伏泉击败的消息,也不会再粗心大意了。
随着陆陆续续的蛮军到来,蛮人军营规模越来越大,斥候粗略估计已有四万余人,想来这是蛮军的大致数量。此时整个阆中城内外都陷入了一股短暂的宁静,谁也不敢轻易打破这种和谐。
城内的汉军一方面在等龚苏出山,另一方面却是不敢进攻蛮军,经过数番战斗,没人敢小觑那些蛮军,更何况此时汉军人数也不比蛮人多了,谁敢妄动?当然,汉军陷入两难之地,此时城外的蛮军也是进退两难,毕竟汉人龟缩在城内,依仗坚城固守,蛮军要想攻克十分困难。
阆中城本身就是一座坚城,当初在蛮军反叛时候,如果不是县里守卫兵马少,不然蛮人强攻未必能攻得下。如今阆中城一看就被汉军经过了加固,而且城内汉军也有数万人,蛮人真要破城,不付出一定的代价,根本是不可能的。对于族人稀少的蛮人来说,因为他们这次叛乱是全民皆兵,巴郡蛮族十余万人基本都在此地,一旦损失兵员过多,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一种灾难,不得不慎重,前两番被伏泉灭了一万余蛮军,都让蛮人对伏泉这个“屠夫”咬牙切齿,深恨不已。
不过,这一切注定总有结束的一天,因为大山里的蛮族妇孺陆陆续续的走了出来,一部分入了阆中城里,一部分则入了蛮军军营。而那劝降的龚苏也并没有立即回城里,而是直接去了蛮军大营,只是托了自己的家眷会城中报信,言道他要劝服城外驻扎的蛮军投降。
伏泉知道这消息时也不知是该信还是不信,信的话毕竟对方主动将家眷亲人交给自己,不信的话,则是他入了蛮军大营,谁知道会不会是耍诈,借此蒙混自己,但细细思索,伏泉还是选择相信。还是那句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若是自己连最基础的信任都没有又何必想着对方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利益?
不过,事情的结果发展的出乎伏泉的预料,城外的蛮人两日后主动请降。龚苏自幼便是板楯七姓贵族的一员,年少便有勇力,名声渐显,后来在山林间救了一位差点葬身野兽口中的山野儒士。
那儒士为了答谢,便收他做弟子,自此,他也习得一些经学,在蛮人中才名更甚。蛮人和汉朝官府打交道也都少不了龚苏的帮助,直到板楯蛮反叛,他义无反顾的挺身而出,为了蛮族未来而反抗,汉朝对不起他们,苛政太多,不能怪他们反叛了。
本来,这些事情龚苏一直藏于心中,他投降也只是想观察伏泉是否真的会改变益州吏治,同时也在查看他是不是嗜杀之人。随着这两日与汉军兵卒交谈,以及自己一种奇妙感觉,龚苏决定为伏泉奔波,以他家族在蛮人中的地位,以及他的名声,他完全可以劝降蛮军。
对于龚苏来说,蛮人为了生存,选择搏命一拼反叛汉朝,只是一时权宜之计,除非天下不是汉朝的,不然他们一直如此,整个蛮族一定有灭顶之危。就像他们的先祖,为何明明军队威震天下,却甘愿听从汉朝开国皇帝的驱使,还不是汉人实在太强大了。人口、经济、军事、国力,哪一个都不是他们板楯蛮族能比的,因此他为了蛮族的延续,在选择相信伏泉后,前往劝降,这才有蛮人主动请降的一幕。
秋九月,蛮族名士龚苏只身入蛮军大营,详说利弊,蛮族仰龚苏名气者甚重,在他的言语规劝下,得到汉军统帅伏泉的承诺后,无数板楯蛮人,出营请降。而仍有不驯服王化者,则带兵远遁,伏泉命关羽、黄忠分别率五千精兵四面出击,围而杀之,一个不留。
这些不愿投降的,除了少数一心为己私利,想让蛮人称王称霸者,其余都是在反叛汉朝时,对汉家百姓做了无数伤天害理事情的蛮人。在知道伏泉“只诛大恶者”的条件后,深知自己投降绝无活路,立马带兵逃离,这些人伏泉也无意留他们活路,毕竟他也需要再次立威以震慑新降蛮人。
随着王谋起草的檄文四处送达,巴郡其余诸县少量蛮兵传檄皆定,汉军自此威镇益州。伏泉与板楯蛮七姓首领歃血为盟,重申当年大汉与蛮人的盟誓牢固不可侵犯,写下帛书不再对蛮族征召苛捐杂税,便和平乱捷报一起,送往雒阳,由皇帝裁决。
之后,双方首领将帅大开宴席,相互谈论汉蛮两族情谊,一副和睦的气息,丝毫不见先前的兵戈之气,人世之奇妙,不外如此。
光和二年,九月底,羽林中郎将伏泉平定蛮乱的捷报,随着大汉和蛮人的盟誓帛书,由加急传捷报的骑士送入了雒阳城皇宫里……
一番讨论,伏泉最终也没有决定派兵剿灭山林里躲避的蛮人,因为在议事期间,龚苏自告奋勇提出只身入山林,劝降投降蛮族的想法。伏泉思索了一番,在手下众人苦苦相劝下,还是同意了他的行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龚苏真要骗自己,难道不担心那些随他投降的蛮兵的性命吗?
在得到伏泉“诛大恶者,不涉及无辜”的承诺后,龚苏就此出了阆中县城,向着阆中的崇山峻岭中走去,山林之间略显深幽,不知里面藏着多少逃离的蛮人,在观望着阆中县城。只是龚苏去山林毕竟需要时间,也不知多久,或许一日便可劝降,或许两日,或许十日,或许半月,但阆中县城外蜂拥而至的蛮族大军却不会等他。
三日后,一只约两万人的蛮军便驻扎在城外二十里,大概是伏泉数次击败蛮军,令他们不敢大意。他们不再散漫,轻视汉人,反而规规矩矩,认真建造了一座防御不俗的营寨,让本来有意派兵偷袭的伏泉,打消了自己的打算。自古偷营成功,多数都是以有心算无心,蛮人再如何,在听到他们数次被伏泉击败的消息,也不会再粗心大意了。
随着陆陆续续的蛮军到来,蛮人军营规模越来越大,斥候粗略估计已有四万余人,想来这是蛮军的大致数量。此时整个阆中城内外都陷入了一股短暂的宁静,谁也不敢轻易打破这种和谐。
城内的汉军一方面在等龚苏出山,另一方面却是不敢进攻蛮军,经过数番战斗,没人敢小觑那些蛮军,更何况此时汉军人数也不比蛮人多了,谁敢妄动?当然,汉军陷入两难之地,此时城外的蛮军也是进退两难,毕竟汉人龟缩在城内,依仗坚城固守,蛮军要想攻克十分困难。
阆中城本身就是一座坚城,当初在蛮军反叛时候,如果不是县里守卫兵马少,不然蛮人强攻未必能攻得下。如今阆中城一看就被汉军经过了加固,而且城内汉军也有数万人,蛮人真要破城,不付出一定的代价,根本是不可能的。对于族人稀少的蛮人来说,因为他们这次叛乱是全民皆兵,巴郡蛮族十余万人基本都在此地,一旦损失兵员过多,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一种灾难,不得不慎重,前两番被伏泉灭了一万余蛮军,都让蛮人对伏泉这个“屠夫”咬牙切齿,深恨不已。
不过,这一切注定总有结束的一天,因为大山里的蛮族妇孺陆陆续续的走了出来,一部分入了阆中城里,一部分则入了蛮军军营。而那劝降的龚苏也并没有立即回城里,而是直接去了蛮军大营,只是托了自己的家眷会城中报信,言道他要劝服城外驻扎的蛮军投降。
伏泉知道这消息时也不知是该信还是不信,信的话毕竟对方主动将家眷亲人交给自己,不信的话,则是他入了蛮军大营,谁知道会不会是耍诈,借此蒙混自己,但细细思索,伏泉还是选择相信。还是那句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若是自己连最基础的信任都没有又何必想着对方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利益?
不过,事情的结果发展的出乎伏泉的预料,城外的蛮人两日后主动请降。龚苏自幼便是板楯七姓贵族的一员,年少便有勇力,名声渐显,后来在山林间救了一位差点葬身野兽口中的山野儒士。
那儒士为了答谢,便收他做弟子,自此,他也习得一些经学,在蛮人中才名更甚。蛮人和汉朝官府打交道也都少不了龚苏的帮助,直到板楯蛮反叛,他义无反顾的挺身而出,为了蛮族未来而反抗,汉朝对不起他们,苛政太多,不能怪他们反叛了。
本来,这些事情龚苏一直藏于心中,他投降也只是想观察伏泉是否真的会改变益州吏治,同时也在查看他是不是嗜杀之人。随着这两日与汉军兵卒交谈,以及自己一种奇妙感觉,龚苏决定为伏泉奔波,以他家族在蛮人中的地位,以及他的名声,他完全可以劝降蛮军。
对于龚苏来说,蛮人为了生存,选择搏命一拼反叛汉朝,只是一时权宜之计,除非天下不是汉朝的,不然他们一直如此,整个蛮族一定有灭顶之危。就像他们的先祖,为何明明军队威震天下,却甘愿听从汉朝开国皇帝的驱使,还不是汉人实在太强大了。人口、经济、军事、国力,哪一个都不是他们板楯蛮族能比的,因此他为了蛮族的延续,在选择相信伏泉后,前往劝降,这才有蛮人主动请降的一幕。
秋九月,蛮族名士龚苏只身入蛮军大营,详说利弊,蛮族仰龚苏名气者甚重,在他的言语规劝下,得到汉军统帅伏泉的承诺后,无数板楯蛮人,出营请降。而仍有不驯服王化者,则带兵远遁,伏泉命关羽、黄忠分别率五千精兵四面出击,围而杀之,一个不留。
这些不愿投降的,除了少数一心为己私利,想让蛮人称王称霸者,其余都是在反叛汉朝时,对汉家百姓做了无数伤天害理事情的蛮人。在知道伏泉“只诛大恶者”的条件后,深知自己投降绝无活路,立马带兵逃离,这些人伏泉也无意留他们活路,毕竟他也需要再次立威以震慑新降蛮人。
随着王谋起草的檄文四处送达,巴郡其余诸县少量蛮兵传檄皆定,汉军自此威镇益州。伏泉与板楯蛮七姓首领歃血为盟,重申当年大汉与蛮人的盟誓牢固不可侵犯,写下帛书不再对蛮族征召苛捐杂税,便和平乱捷报一起,送往雒阳,由皇帝裁决。
之后,双方首领将帅大开宴席,相互谈论汉蛮两族情谊,一副和睦的气息,丝毫不见先前的兵戈之气,人世之奇妙,不外如此。
光和二年,九月底,羽林中郎将伏泉平定蛮乱的捷报,随着大汉和蛮人的盟誓帛书,由加急传捷报的骑士送入了雒阳城皇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