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行者玄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天一早,玄奘便跟随那守护人来到至那仆底城。
至那仆底,即“Cīnabhukti”的音译,果然是“汉封”的意思。这里三面环绕着黑岭,气候温热,民风怯弱。谷物庄稼十分茂盛,国家财用丰裕富足。城中建筑虽是中亚风格,但隐隐却能看出一丝中原的影子。
由于特殊的原因,此国居民对东土十分敬重,玄奘走在街道上,常有路人上前合掌礼拜,询问是否来自东土,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们便惊喜万分,感叹着说道:“原来大师是我们先王本国人啊!”
“先王是从东土来的?”玄奘奇怪地问。
“是啊是啊,”当地人兴奋地说道,“先王带来了中原的梨、桃等物,并由此往南,传往天竺各地。”
玄奘心里一动,难道这里的人口中所说的“先王”,便是沙洛迦寺的那位汉质子?这样看来,他根本就不是什么质子,而是被汉帝国派到这里,设立封地的。
玄奘只觉得眼前一片迷雾,拨散不开。
看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虽说会有很多讹误,但历史还是有文字记载的好。
这小城不大,那守护人带玄奘在城中转了一圈,也只用了半日时光。一路看到了十座佛寺,八座天祠,看来,这里的居民也是信仰各别的。
他们找到了一个向导,让他带着玄奘去雪山下游览。
出了至那仆底城,向西北方向又走了三天,便到了雪山下的僧寺,这是一座破寺,看上去荒凉不堪。向导朝寺院里一指,说:“这就是当年迦腻色迦王降服龙王的遗迹了。”
玄奘进去转了一圈儿,发觉整座寺院破烂不堪,眼前除了破瓦断墙荒草,别的什么都见不着了。正欲离开,却意外地发现,后院里住着两个乞丐。
乞丐见来了人,急忙出来行乞,玄奘取出一些钱给他们,然后问:“请问二位檀越,这里就是当年迦腻色迦王降服龙王的胜迹吗?”
“不是的,尊贵的法师,”一个乞丐声音沙哑地答道,“龙迹离这里还有四五箭路,往右转就可以找到。那寺边上还有一座高塔,听说,塔上还有舍利,但已经很久没人居住了,不知道现在是个什么样子。”
“多谢二位。那么这里是什么地方呢?”
“这里名叫抵达蕺秣苏伐那寺,就是森林的意思,”那乞丐道,“听说贤劫中的千佛都在这里召集神灵和百姓,讲演深妙佛法。如来也在这里讲过经,他涅槃后的第三百年,有个名叫迦多衍那的论师,在这里撰写了一部《发智论》。”
“《发智论》?”玄奘吃了一惊,“那不是迦旃延论师写的吗?”
“是叫迦多衍那。”乞丐坚持道。
玄奘想,可能只是发音有些不同,这个暂且不去管他,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问题要问:“这里既然是诸佛圣地,怎么连个僧人都没有?”
乞丐道:“以前是有僧人的,我小的时候,这里有三百多个沙门呢,都是研习小乘说一切有部的。后来,据说他们有的被请去了迦毕拭国,有的去了天竺,还有的去了东方,总之都走了,这里慢慢就荒废了。”
沧海桑田啊!玄奘暗自感叹。
寺内有一座佛塔,高二百多尺,据那两个乞丐说,是阿育王建造。旁边还有过去四佛座位以及他们的经行遗迹。小佛塔、僧侣们打坐修行用的各个石室,犹如鱼鳞般的密密排列,不计其数。
“这些都是劫初以来证果圣人涅槃地点的纪念物,”那乞丐道,“如今,他们的齿骨依然存在。法师你要是到山上去,会看到成百上千座佛舍利塔!”
寺院后面的山岩下有一大片杨树林,林中还有一处泉眼,两个乞丐说:“这里就是当年佛陀用餐完毕,与罗汉们一起漱口、嚼杨枝的地方。杨枝嚼完后随手植根,如今已经长成一片茂林了。”
玄奘谢过这两个乞丐,与他们作别后,就同向导一起径直往山上走去。
一路上,他们又接连看到好几处破寺,却都无人居住。至于乞丐所说的“成百上千座佛舍利塔”,其实也只有几十座,且都已经废弃。
玄奘叹道:“此地如此荒凉,也不知胜迹究竟在何方,要是能找个人问问就好了。”
向导笑道:“法师,我们就算遇到人,也不会问到什么,就算他跟你说了,你也千万别信。因为关于胜迹,每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即使是近在眼前的事,也是假多真少,何况是年代那么久远的事情呢?”
玄奘知道这向导说得不假,于是不再前行,只在这附近游览了一番,就返回了沙洛迦寺。
回到寺中,玄奘向寺僧们说起这一路游览的经过,寺僧们都道:“法师所见非虚,确实有过这种说法,说至那仆底的每一座佛塔中都藏有舍利。”
“说起佛舍利,还有一个故事呢,”一个寺僧说道,“有一次一座佛塔着了大火,火非常大,烟焰蔽天,很远的人都能看到。这时候,那舍利子却自动飞到了空中,等火熄灭了它才落下。火灾过后,人们在它的旧址上又建了新塔,但因为年代久远,新塔也已经荒废了。”
“也不光是那些塔里有舍利,王城西北有一条大河,河的旁边,原来有一座僧伽蓝,伽蓝中还有佛陀小时候掉的牙齿。”
“法师去的地方,不光有那一处僧伽蓝有圣物,还有的伽蓝里有佛陀的顶骨和头发。在那座伽蓝的西边,还有一所伽蓝,是迦腻色迦王的王妃所建,里面有一座铜塔,塔中也藏有舍利。每月的十五日,塔中舍利便会放出光芒,照亮四周,直到天明才熄了光亮。像这类的胜迹还有很多很多。”
“是吗?”玄奘喃喃自语,“听起来像传说一样。”
刚说到这里,脚下“轰隆”一声巨响,伽蓝也跟着摇晃了起来。
玄奘吃了一惊:“这是怎么回事?莫非是护法天神不允许我对圣迹有所怀疑?”
“想来是这样的,”一个僧人紧张不安地说道,“我们这里的护法天神脾气不定,有时那外道毁僧谤佛他理都不理,有时却又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弄得地动山摇、房倒屋塌。”
“快别说了,赶紧跑吧!”早已跑到门外的僧人冲他们喊道。
待玄奘等人跑到伽蓝外,震动已经停止了。
沙洛迦寺虽然破旧,建得还算结实,并未倒塌,附近却有一些简陋的民居被震倒了,奇怪的是,从室内跑出来的居民们既不着急也不悲伤,各自抱着家中细软坐在外面聊天,这种情形倒让玄奘想起初到迦毕拭国时遇到的那次地震,当时的人们也是毫不惊慌。
“有没有伤到人?”玄奘走上前,不安地问道。
“放心吧法师,”一个坐在树下的老人笑道,“这里哪年不震上那么几次?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平时也做了些准备,不会伤着人的。”
玄奘松了一口气:“看这样子,不像是什么护法天神发怒,倒像是地震。”
“不是护法神发怒,”老人摆手道,“也不是什么大地震动,是南边那座阿路猱山又塌陷了。”
玄奘一怔:“阿路猱山?它经常塌陷吗?”
“可不是吗?”老人道,“阿路猱山就在我们这大都城的南边,那里还有一座大山,叫做呬罗山,与阿路猱山遥遥相望,两座山之间隔着一座霫蔽多伐刺祠城。说起这阿路猱山,还真是一言难尽呢。”
“请老檀越给贫僧说说好吗?”玄奘坐到老人身边,合掌请求道。
老人笑道:“一般来说,年轻人都不喜欢听老年人讲故事,难道法师竟愿意听小老儿讲古吗?”
玄奘道:“每一个老人都是一部书,能够听一位老人讲古,是莫大的福气。怕只怕老檀越不肯讲,贫僧便没有这份福气了。”
&... -->>
第二天一早,玄奘便跟随那守护人来到至那仆底城。
至那仆底,即“Cīnabhukti”的音译,果然是“汉封”的意思。这里三面环绕着黑岭,气候温热,民风怯弱。谷物庄稼十分茂盛,国家财用丰裕富足。城中建筑虽是中亚风格,但隐隐却能看出一丝中原的影子。
由于特殊的原因,此国居民对东土十分敬重,玄奘走在街道上,常有路人上前合掌礼拜,询问是否来自东土,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们便惊喜万分,感叹着说道:“原来大师是我们先王本国人啊!”
“先王是从东土来的?”玄奘奇怪地问。
“是啊是啊,”当地人兴奋地说道,“先王带来了中原的梨、桃等物,并由此往南,传往天竺各地。”
玄奘心里一动,难道这里的人口中所说的“先王”,便是沙洛迦寺的那位汉质子?这样看来,他根本就不是什么质子,而是被汉帝国派到这里,设立封地的。
玄奘只觉得眼前一片迷雾,拨散不开。
看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虽说会有很多讹误,但历史还是有文字记载的好。
这小城不大,那守护人带玄奘在城中转了一圈,也只用了半日时光。一路看到了十座佛寺,八座天祠,看来,这里的居民也是信仰各别的。
他们找到了一个向导,让他带着玄奘去雪山下游览。
出了至那仆底城,向西北方向又走了三天,便到了雪山下的僧寺,这是一座破寺,看上去荒凉不堪。向导朝寺院里一指,说:“这就是当年迦腻色迦王降服龙王的遗迹了。”
玄奘进去转了一圈儿,发觉整座寺院破烂不堪,眼前除了破瓦断墙荒草,别的什么都见不着了。正欲离开,却意外地发现,后院里住着两个乞丐。
乞丐见来了人,急忙出来行乞,玄奘取出一些钱给他们,然后问:“请问二位檀越,这里就是当年迦腻色迦王降服龙王的胜迹吗?”
“不是的,尊贵的法师,”一个乞丐声音沙哑地答道,“龙迹离这里还有四五箭路,往右转就可以找到。那寺边上还有一座高塔,听说,塔上还有舍利,但已经很久没人居住了,不知道现在是个什么样子。”
“多谢二位。那么这里是什么地方呢?”
“这里名叫抵达蕺秣苏伐那寺,就是森林的意思,”那乞丐道,“听说贤劫中的千佛都在这里召集神灵和百姓,讲演深妙佛法。如来也在这里讲过经,他涅槃后的第三百年,有个名叫迦多衍那的论师,在这里撰写了一部《发智论》。”
“《发智论》?”玄奘吃了一惊,“那不是迦旃延论师写的吗?”
“是叫迦多衍那。”乞丐坚持道。
玄奘想,可能只是发音有些不同,这个暂且不去管他,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问题要问:“这里既然是诸佛圣地,怎么连个僧人都没有?”
乞丐道:“以前是有僧人的,我小的时候,这里有三百多个沙门呢,都是研习小乘说一切有部的。后来,据说他们有的被请去了迦毕拭国,有的去了天竺,还有的去了东方,总之都走了,这里慢慢就荒废了。”
沧海桑田啊!玄奘暗自感叹。
寺内有一座佛塔,高二百多尺,据那两个乞丐说,是阿育王建造。旁边还有过去四佛座位以及他们的经行遗迹。小佛塔、僧侣们打坐修行用的各个石室,犹如鱼鳞般的密密排列,不计其数。
“这些都是劫初以来证果圣人涅槃地点的纪念物,”那乞丐道,“如今,他们的齿骨依然存在。法师你要是到山上去,会看到成百上千座佛舍利塔!”
寺院后面的山岩下有一大片杨树林,林中还有一处泉眼,两个乞丐说:“这里就是当年佛陀用餐完毕,与罗汉们一起漱口、嚼杨枝的地方。杨枝嚼完后随手植根,如今已经长成一片茂林了。”
玄奘谢过这两个乞丐,与他们作别后,就同向导一起径直往山上走去。
一路上,他们又接连看到好几处破寺,却都无人居住。至于乞丐所说的“成百上千座佛舍利塔”,其实也只有几十座,且都已经废弃。
玄奘叹道:“此地如此荒凉,也不知胜迹究竟在何方,要是能找个人问问就好了。”
向导笑道:“法师,我们就算遇到人,也不会问到什么,就算他跟你说了,你也千万别信。因为关于胜迹,每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即使是近在眼前的事,也是假多真少,何况是年代那么久远的事情呢?”
玄奘知道这向导说得不假,于是不再前行,只在这附近游览了一番,就返回了沙洛迦寺。
回到寺中,玄奘向寺僧们说起这一路游览的经过,寺僧们都道:“法师所见非虚,确实有过这种说法,说至那仆底的每一座佛塔中都藏有舍利。”
“说起佛舍利,还有一个故事呢,”一个寺僧说道,“有一次一座佛塔着了大火,火非常大,烟焰蔽天,很远的人都能看到。这时候,那舍利子却自动飞到了空中,等火熄灭了它才落下。火灾过后,人们在它的旧址上又建了新塔,但因为年代久远,新塔也已经荒废了。”
“也不光是那些塔里有舍利,王城西北有一条大河,河的旁边,原来有一座僧伽蓝,伽蓝中还有佛陀小时候掉的牙齿。”
“法师去的地方,不光有那一处僧伽蓝有圣物,还有的伽蓝里有佛陀的顶骨和头发。在那座伽蓝的西边,还有一所伽蓝,是迦腻色迦王的王妃所建,里面有一座铜塔,塔中也藏有舍利。每月的十五日,塔中舍利便会放出光芒,照亮四周,直到天明才熄了光亮。像这类的胜迹还有很多很多。”
“是吗?”玄奘喃喃自语,“听起来像传说一样。”
刚说到这里,脚下“轰隆”一声巨响,伽蓝也跟着摇晃了起来。
玄奘吃了一惊:“这是怎么回事?莫非是护法天神不允许我对圣迹有所怀疑?”
“想来是这样的,”一个僧人紧张不安地说道,“我们这里的护法天神脾气不定,有时那外道毁僧谤佛他理都不理,有时却又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弄得地动山摇、房倒屋塌。”
“快别说了,赶紧跑吧!”早已跑到门外的僧人冲他们喊道。
待玄奘等人跑到伽蓝外,震动已经停止了。
沙洛迦寺虽然破旧,建得还算结实,并未倒塌,附近却有一些简陋的民居被震倒了,奇怪的是,从室内跑出来的居民们既不着急也不悲伤,各自抱着家中细软坐在外面聊天,这种情形倒让玄奘想起初到迦毕拭国时遇到的那次地震,当时的人们也是毫不惊慌。
“有没有伤到人?”玄奘走上前,不安地问道。
“放心吧法师,”一个坐在树下的老人笑道,“这里哪年不震上那么几次?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平时也做了些准备,不会伤着人的。”
玄奘松了一口气:“看这样子,不像是什么护法天神发怒,倒像是地震。”
“不是护法神发怒,”老人摆手道,“也不是什么大地震动,是南边那座阿路猱山又塌陷了。”
玄奘一怔:“阿路猱山?它经常塌陷吗?”
“可不是吗?”老人道,“阿路猱山就在我们这大都城的南边,那里还有一座大山,叫做呬罗山,与阿路猱山遥遥相望,两座山之间隔着一座霫蔽多伐刺祠城。说起这阿路猱山,还真是一言难尽呢。”
“请老檀越给贫僧说说好吗?”玄奘坐到老人身边,合掌请求道。
老人笑道:“一般来说,年轻人都不喜欢听老年人讲故事,难道法师竟愿意听小老儿讲古吗?”
玄奘道:“每一个老人都是一部书,能够听一位老人讲古,是莫大的福气。怕只怕老檀越不肯讲,贫僧便没有这份福气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