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哑舍(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公元前214年
盛夏时分,烈日当空,照得宫殿上的瓦片都发亮发烫。
树上的鸣蝉全都被内侍小心地用蛛网粘住捉走了,高泉宫中寂静无声。就连从山坡上潺潺流下的泉水也因为季节的原因,淅淅沥沥地汇聚成小股水流,沿着竹管导流,灌入新挖的一处小池塘。
这处池塘的一边,随意地摆着一些形状古怪的山石,还有些都已经长满了青苔。池塘中所植的荷花正在水面静静绽放,碧绿的莲叶飘在池面上,偶尔随着微风滚落一两滴晶莹的露珠。间或还有些鲤鱼浮上来换气,荡起一圈圈的涟漪。
在池塘的当中,有一座雅致的亭台。从之前的偏殿门口有一座石桥,便可到达池水中央的亭台。这处亭台并没有高出池面太多,坐在其中,就像是坐在水中央,被那些所植的荷花包围的感觉。亭台四面开放,只是用缃色的帷幔垂下围住,待有微风吹过,帷幔柔柔地荡起,影影绰绰可以看到有两名青年男子正坐在其中。
穿苍色襌衣的男子正坐在凉爽的玉席上,靠着凭几,翻看着手中的书简。而在他对面,那穿着黛绿色长袍的青年正摆弄着手中的小鼎,神情专注。这尊小鼎通体青色,间或有些许白点或者金砂闪烁其中,竟是通体用青金石所打造而成。
“实田制已在各郡实施极佳,南越三郡竟也要如此施行,难也。”扶苏轻点手中条陈,淡淡地说道。实田制是两年前发布的律令,实际叫“使黔首自实田”。黔首是指平民百姓,此项律令即所有地主和农民,按照当时实际占有的田数,向朝廷呈报。所报内容经过审查核实,并统一评定土地的优良劣,推断出大概产量,计算应纳税额,登记入册,此后便按照登记数征收地税。
此项律令发布之后,大秦的税收又翻了好几番。毕竟谁都想要占据更大的土地,而相应的就要交更多的税给朝廷。这实际上就是土地登记而已,至于那些地主们私下为了多霸占土地做了什么手脚,只要不过分,朝廷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所以尝到了甜头的朝廷,便想把这个律令推行至刚刚收复的岭南。自两个月前灵渠建成了之后,始皇一统岭南,建了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
绿袍青年也不赞同这个想法,微一沉吟便道:“毕竟是蛮荒之地,大局初定。且南越三郡,多为密林,恐此地并不以耕种为主,还需多加考虑。”
扶苏拧了一下浓眉,知道自家侍读说的是正理。岭南多是蛮荒民族,连语言都尚且不通,管理都是问题,更遑论交税了。扶苏用手中的竹简敲了敲面前的案几,长叹了口气:“多此一举。”
绿袍青年对此等抱怨之语,已经习以为常,径自摆弄着身周的瓶瓶罐罐。
自从一统六国之后,自封为始皇的秦王更是把天下所见之地都归为自己的领土。南至南越,北至匈奴,都视为囊中之物。可光南越之地,就耗费了七年时间,前前后后将近出动了一百万大军。还有修建灵渠的耗用,这百万大军的粮草,何时才能从贫瘠的南越收回来?
南越和匈奴还不一样,匈奴有可能会进犯中原,可南越的蛮族却无此实力,真不知始皇为何会如此固执己见。
即使是私下独处,绿袍青年也知道谨言慎行,对始皇的腹诽深藏心中,并没有附和自家大公子的评语。他从旁边的瓶瓶罐罐中拣出一些,往青金鼎中依次倾倒。
“赤盐半两、石硫磺半两、大鹏砂半两、北庭砂半两、蒲州石胆一两……”扶苏也不奇怪自家侍读的漠视,反而饶有兴趣地看着对方从一个个陶瓶中倒出各种各样的药材,大多都是他认识的。
“最近开始修习炼丹了?”
“嗯。”绿袍青年点了点头,自家那个不负责任的师父,让嘲风传了话,丢了一屋子的丹书给他看,也不管他能不能看懂。略一抬头,绿袍青年便注意到了扶苏的目光,加重了语气强调道,“炼丹乃小道,切不可妄信。”
扶苏撇了撇嘴,知道自家侍读这是暗喻自己不要像他父皇一样痴迷于求仙问道。扶苏是不信这世上会有人长生不老的,不过他仔细打量着面前的绿袍青年,也许是对方自小修习道术,修身养性,整个人看起来要比同龄人年轻了好几岁,介于青年与少年的分界线。
见扶苏明显不在意的神色,绿袍青年也并不再劝。他们年纪尚轻,实在是不能理解半截身子已入土之人的心情。但始皇身边的道士,一个比一个假,绿袍青年几次想要拆穿他们,却并无师父的神通,只好按捺住。
“这青金鼎倒是个好东西。”扶苏百无聊赖,随口称赞了一句。
“不及我师父的乌金鼎。”绿袍青年也随意地回了一句,知道对方心不在焉。
“这是何物?”扶苏的目光掠过那些瓶瓶罐罐,发现了一个古怪的东西。此物像是一个巴掌大的铜镜,却凹了进去,呈倒圆锥形,壁面光可鉴人。扶苏忍不住坐直身体,伸手拿在手中。此物的背面顶部和铜镜一样,中央的顶部有一个蟠龙钮,周围雕刻着蟠螭纹,间或饰以风雷纹。
“此物名为阴阳燧。”绿袍青年并没有取笑自家大公子孤陋寡闻。事实上这种物事在现今已颇为少见,也许民间还能偶尔一见,在宫中更是不用想。
扶苏闻言一震,挑眉问道:“可是‘取明火于日’的燧?”也怪不得他不知道,因为这种燧现今已经很少用了,一般取火都用木燧,或者直接是燧石打火。而宫中更是火种不断,又岂会用得着这种物事。
绿袍青年知道他所言的是《周礼·秋官司寇》中的“司烜氏,掌以夫燧,取明火于日”一句,点了点头之后又摇了摇头。
“按常理,五月丙午日之正午铸造,为阳燧,在十一月壬子日之子时铸造,就为阴燧。”说完见扶苏依旧一副不明白的神色,便进一步解释道,“阳燧取天火,而阴燧取月露。”
“那这什么阴阳燧,不过是既用来取火又用来凝露罢了。”扶苏重新依靠在凭几上,用下巴指了指对方手中的青金鼎,问道,“不用说,这火和露,都是用在炼丹上吧?”
听得出扶苏语气中的不屑,绿袍青年无奈地笑了笑。他现在可以确认,因为始皇对求仙问道的偏执,扶苏对待道术那是一等一的排斥。但这并不代表炼丹术全然都是诳人之术。
不过,不信好歹强过于痴迷,绿袍青年也没有解释,只是随意地笑了笑道:“我也只是为了完成师父留下的任务罢了,我炼的丹我自己都不敢吃,哪敢给别人吃?”他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一个细长口的陶瓶,这里存着的就是这几夜晚上用阴阳燧存取的月露。
扶苏看着自家侍读轻柔地把那陶瓶中的月露倾倒在青金鼎之中,动作优雅舒展,倒是赏心悦目。扶苏因此也就不再挑剔自家侍读做闲事了。反正炼丹归炼丹,也不耽误他们聊事情。他拿起手中的条陈,另一只手拎着毛笔,伸手往旁边的池水中一蘸,再沾着手边开了盖的朱砂盒,随意地往书简上批注着意见。
绿袍青年的唇角抽了抽,这一盒朱砂好像不是给他写字用的,而是他炼丹用的……算了,叫人也很麻烦,再重新另启一盒吧。
自从高泉宫起了这处亭台之后,除了隆冬时节,他们都喜欢在此处议事。此处四面环水,通向这里只有从偏殿而过,走那座唯一的石桥,周围的池塘水浅也藏不得人,谈论机密之事最合适不过了。
自从始皇迷上出巡之后,就经常往外跑。绿袍青年理解始皇想要看遍属于自己的领土的心情,但还是不懂对方为何会如此放心。且不论残留的六国贵族那层出不穷的暗杀手段,就连朝廷大事,也都甩手给扶苏。
就不怕回来的时候,连宝座上的人都换了吗?
尽管动着大逆不道的心思,绿袍青年手中的药杵却稳稳地在青金鼎内搅拌研磨着。
也许是用习惯了,有时候即使始皇在咸阳,也都是让扶苏整理政事,最终呈上去让始皇审批。其实相比一言九鼎独断独行的始皇帝,善于听取朝臣意见并且态度温和的大公子扶苏,自然是朝臣们更好的选择。事实上,始皇更适合铁血的战国,而扶苏才更适合战后休养生息的帝国,这已经是在百官之中默认的事实了。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始皇一直压着大公子扶苏的婚事不松口。底下的那些公子们,倒是有熬不住的,私下养了小宠,甚至还有的儿女都能弯弓射箭了。但别的公子可以如此,却不代表大公子扶苏可以如此。
没有继承人,还真是个问题。
不过这也意味着没有极品的岳家掺合,别有心思的重臣们自己当不成未来国丈的,也不想别人占到便宜。所以朝野上下,在扶苏的婚事上,倒也形成了一个诡异的平衡。
相比之别人的暗中焦急,身为当事人的大公子扶苏却早已习惯了孑然一身。不是说他不想要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和可爱的子女,而是相对于他想要登上帝国宝座的理想来说,其他意愿都可以延后。更何况,身边跪坐着的忠心侍读也没有成婚,从少年相识起,就数年如一日地伴随着他。
也许,暂时不成家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母妃逝去的时候,扶苏当时还小,所见所闻都有些懵懵懂懂。但随着年岁渐增,一些当时完全不理解的细节,慢慢的也都心知肚明。母妃的死,明显就是因为后宫争斗失利,甚至更有可能是他父皇纵容之下的结果。
一个没有母妃和母族支持的太子,只能依附于皇帝,做个木偶一样的继承者。
不过这么多年,扶苏耳濡目染许多后宫龌龊,再加之赵太后的轶事,也能理解为何父皇仇视女性,终身都没有立后,也甚少踏入后宫了。
简简单单的也不错,清静安宁的高泉宫总比乌烟瘴气的咸阳宫好太多。
尽管是毫无形象地斜靠在凭几上,大公子扶苏依旧浑身散发着沉稳儒雅的气质,足以让整个大秦帝国的女子为之疯狂。透过帷幔洒进亭台的阳光已经少了许多侵略性,但依旧耀眼得让人想要昏昏欲睡。一双浓眉微微蹙起,扶苏打了个哈欠,拿起手边冰镇过的花茶轻抿了一口,翻开了手边的另一卷书简。
“驰道中的上郡道、临晋道、东方道、武关道都已经完工,栈道、西方道都已经修建得差不多了。”扶苏放下手中的陶杯,叹气道,“父皇出巡之前,言明要修建从咸阳到九原郡的驰道。估摸着人手腾出来,又要准备开工了。”
从秦统一六国之后的第二年,始皇就开始修建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中原各地的驰道。这些驰道之上铺设了木材轨道,用马车拉动车厢在其上奔驰,车轨统一都是宽六尺,这就是所谓的车同轨。这些驰道旁有辅道,总共宽五十步,驰道的两旁每隔三丈栽树一株,而驰道的中央一条为皇帝御道,一般人不得行走。
以咸阳为中心的庞大的交通网络,可以使各地的物资迅速抵达咸阳,也可以让秦军很快地抵达中原各地。始皇在每一条驰道修建而成之后,都会欣然前去出巡。当然,他也不会忘记修建一条用来抵御匈奴的驰道。
这条驰道在规划之中被称为直道,从咸阳直达九原郡,全长约有一千八百余里。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不是说动工就可以迅速动工的,扶苏今日拿出来提一下,只是在和自家侍读商量一下何时准备为佳。
绿袍青年研磨药泥的力道一直均匀有力,不曾停歇,他闻言只是微一沉吟,便道:“不止直道,始皇曾言要在五岭开山道筑三关,开发南越之地。始皇如此看重岭南,北方也正在修长城,恐怕这三关要比直道先动工。”
扶苏微微皱眉,自家父皇对南越之地的看重,实在是超出了他的认知。
但没办法,现在他还不是皇帝,只能遵循自家父皇的旨意做事。
扶苏摸了摸鼻子,还是提笔在书简上做了批示。
缃色的帷幔偶尔荡起,被烈日映照着的水光便反射进了亭台,绿袍青年眯了眯眼睛,研磨药泥的动作停歇了下来,细细地用药杵把这一小团药泥涂在了青金鼎的内侧,摊平。随后拿起那面阴阳燧,在最中央的凹陷处放上少许艾绒,伸出帷幔之外,让阳光直射在上。
扶苏单手撑着下颌,盯着那面阴阳燧在片刻之间,就冒出了白烟,不久就引了天火,燃着了艾绒,不由得啧啧称奇。
绿袍青年把这一点天火扔进了早就准备好的红泥炭炉之中,又把青金鼎放在其上以文火慢慢烘烤。手中拿着绢布擦着阴阳燧,绿袍青年的心思却依旧放在之前的话题上,沉默了半晌,道:“咸阳城依旧没有城墙。”
扶苏嗤笑了一声,知道自家侍读担忧的是什么。如今不仅没有城墙,父皇甚至还要再开关卡。虽然打通了岭南的通道,反过来实际上也是对咸阳的城防造成了威胁。
“以后会修的。”扶苏咬了咬牙根,再次许诺道。
绿袍青年无奈地点了点头,扶苏所说的以后,自是等他登基之后。
扶苏抚平着自己衣袍上的皱褶,眼帘微垂,像是喃喃自语地说道:“也不知这个以后还有多久。”言罢,他抬眼看着正专注地盯着青金鼎火候的绿袍青年,诚恳地叹了口气道,“只是可惜毕之你了。”
眼前这青年十二岁就天纵奇才,官拜上卿,结果因为做了他的侍读,一做就是十几年,相当于隐居在了高泉宫中,在朝臣的眼中销声匿迹。扶苏知道对其最好的回报,就是放对方出去做官。之前是以年纪太轻为借口,但现在对方已经在五年前就及冠,他却依旧不放手。扶苏有时换位思考,都觉得自己太过任性。
绿袍青年擦净阴阳燧之后,又换了条绢布擦净双手,闻言微微一笑道:“殿下言重了,毕之甘之如饴。”
实际上,这并不是客气之语,他真的很享受这种隐藏在幕后的感觉。几乎每条政令他都有参与甚至发表意见的权利,做官又有什么意思呢?老老实实地写策论和政议,还不一定被真正的决策者看到,又有何用?他现在的愿望不是振兴家族了,反而有些理解王翦为何低调。可惜武将不可能低调,除非不打算再上战场。
但谋臣却完全可以。
两人相伴十多年,自是能分得清哪句是真心实意,哪句是随意敷衍。扶苏的神色却并没有太过放松,只因这件事一直令他耿耿于怀。他还想多说几句,却脸色一变,沉声朝外面问道:“是谁?”
他的话音刚落,一个穿着赭红色长袍的少年撩起了帷幔,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这少年的肌肤似雪,面如冠玉,一身红衣的他就如同一团火焰般炽烈,本来凉爽的亭台都仿佛因为他的进入,而骤升了温度。
“皇兄!陪我下六博棋!”这闯入高泉宫无人敢拦的少年,自然是始皇最宠的小公子胡亥。他今年已经十六岁,却依旧少年意气,趾高气扬。
他的身后跟着数个高泉宫的侍卫,见扶苏的目光投了过来,连忙低头跪了一地。
扶苏按了按微痛的太阳穴,这样的事情发生过不止一次,他也不能真的对这些侍卫做什么惩罚。见胡亥眼中流露天真懵懂,扶苏心中的不悦最终化为一声叹息,从嘴边淡然溢出。
胡亥不学无术,但察言观色的本领却是一等一的。见自家皇兄表情松动,便立刻一撩衣袍,大大咧咧地坐在了扶苏的对面。他的心情颇佳,甚至还不忘跟一旁的绿袍青年示威似的龇了龇牙。
绿袍青年熟视无睹,低着头专心地用药杵摆弄着青金鼎中的药泥。
胡亥盯着那尊青金鼎和旁边的瓶瓶罐罐看了片刻,朝外面嚷道:“孙朔!把六博棋呈上来!”
刚挥了挥手让那些侍卫退下,扶苏就注意到走进亭台手中捧着一盒六博棋的小内侍,相貌有些眼生。他随口问了一句:“这不是孙朔吧?”原来那个孙朔他经常见到,是个圆脸的少年,长相憨厚。而现在这个相貌青涩,还不知道有没有胡亥年纪大呢,到底是谁伺候谁啊?
胡亥闻言一滞,旋即却理直气壮地纠正道:“他就叫孙朔!皇兄你记错了,孙朔一直长这样。”
扶苏皱了皱眉,猜测原本的孙朔恐怕凶多吉少。虽然其中必有缘由,但他毕竟不想多管胡亥的事情,也就没有再细问。
皓月当空,嘲风如往常一样,美滋滋地蹲在房檐上,低头偷窥后宫妃子们的日常斗争。
没办法,谁让它的生活就是这么无聊呢。
啧,自从阿罗那小子长大后,就变忙啦!就很少来房檐上陪它说话啦!真是不可爱……
嘲风心里腹诽着,忍不住口中也就嘀咕了出来。一旁的鹞鹰听到,露出一个无可奈何的表情。
“好啦,不要再在意了,阿罗只是长大了而已。”鹞鹰叹了口气,顿了顿,还是提醒道,“况且,他毕竟只是个人类,会生老病死,陪不了我们多久的。”
“胡说什么!阿罗才多大点!离死还早着呢!”嘲风心塞地嚷嚷着,“而且他最近不都在炼丹吗?说不定可以炼成长生不老药……”嘲风一边说,一边下意识地就去寻找绿袍青年的身影,却震惊地发现不管高泉宫还是咸阳宫,它都没有发现对方的踪迹。
这不应该啊!明明之前它还瞄到阿罗如往常一样去院子里收集月露啊!
怎么一眨眼的工夫,就不见了?!
张九之前只是个负责准备小公子胡亥吃食的小内侍,自从孙朔惨死之后,他就被小公子随手一指,提成了贴身内侍,名字也被改成了孙朔。
被人用一个死人的名字称呼,实在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再加上各种不如意,张九简直生不如死。他不是做不好伺候人的事情,只是除了那个真正把小公子放在心尖上疼宠的孙朔外,谁能伺候得起这么任性的小公子啊?
况且,他发现自从孙朔死了之后,小公子越来越不正常了。
正常人,谁会下令让他绑架大公子扶苏身边的侍读啊!
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起眼的侍读,但宫中谁不知道这位的真实身份?奏折条陈每天都流水般地送入高泉宫,又流水般地送出来,多少朝中大事都是要经过这位的手的,瞎子都能看得出来这位有多贵重。
张九之前曾听孙朔说过,大公子扶苏和这位上卿大人经常借书简给小公子看,结果他反而恩将仇报……张九六神无主忐忑不安,却还是咬着牙完成了任务。他这些天都打探好了,这位上卿大人每天晚上都于固定时间到庭院中摆放阴燧承接月露,从不假于人手。
当然,之后的事情都由赵高大人安排好了,若不是有这位大人压阵,给张九几个胆子都不敢做这事。赵高虽然只是个小小的符玺令事,但这符玺令事是掌管皇帝的一切印鉴,职位至关紧要,非皇帝绝对信任的心腹不能担当。而且赵高之前即使得罪了权倾朝野的蒙毅,也不声不响地被始皇庇护,不仅免除了该有的死刑,甚至还官复原职。
所以,赵高的意思,只是单纯的是他的意思吗?又代表着谁的意思?难道是始皇……
张九细思恐极,不敢再继续想下去。他只是个小小的内侍,没有任何抗议的权力,只能硬着头皮看着那位上卿大人在他眼前被敲晕了,无声无息地被抬出高泉宫,带到符玺令事面前,被迫试药。
是的,用的就是为始皇试药的借口。
也许就是前几日小公子胡亥无意间提起了这位上卿大人居然在炼丹,才让符玺令事大人想起了上卿大人的师父也是个道人,还在宫中留有丹药。始皇追求长生,但也不是随便什么丹药都吃的。自从发生了试药侍从暴毙的事件后,始皇便不再用试药侍从,而是由炼丹师亲自试吃。
而那道人不在宫中,让身为他弟子的上卿大人来试吃,表面上看似好像是能说得过去的理由。
但实际上,明摆着就是要拿这位上卿大人开刀啊!
而且说是试吃丹药,也用不着鬼鬼祟祟地在暗夜里绑架过来吧?而且还直接强迫上卿大人吃了数十颗丹药!这直接就是鸩杀吧!
“把他带下去吧,关在乾字间。”面容藏在阴影中的赵高轻描淡写地说道。
自有人去抬起浑身无力瘫软在地的上卿大人,张九连看都不敢多看一眼,把头深深地垂了下去,藏住了眼中的懊悔和惊恐。
“恐怕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人来接你出去。”赵高的声音始终保持着不高不低的一个声调,让人听起来非常不舒服,尤其在这样阴森的环境中,更是把这种影响放大... -->>
公元前214年
盛夏时分,烈日当空,照得宫殿上的瓦片都发亮发烫。
树上的鸣蝉全都被内侍小心地用蛛网粘住捉走了,高泉宫中寂静无声。就连从山坡上潺潺流下的泉水也因为季节的原因,淅淅沥沥地汇聚成小股水流,沿着竹管导流,灌入新挖的一处小池塘。
这处池塘的一边,随意地摆着一些形状古怪的山石,还有些都已经长满了青苔。池塘中所植的荷花正在水面静静绽放,碧绿的莲叶飘在池面上,偶尔随着微风滚落一两滴晶莹的露珠。间或还有些鲤鱼浮上来换气,荡起一圈圈的涟漪。
在池塘的当中,有一座雅致的亭台。从之前的偏殿门口有一座石桥,便可到达池水中央的亭台。这处亭台并没有高出池面太多,坐在其中,就像是坐在水中央,被那些所植的荷花包围的感觉。亭台四面开放,只是用缃色的帷幔垂下围住,待有微风吹过,帷幔柔柔地荡起,影影绰绰可以看到有两名青年男子正坐在其中。
穿苍色襌衣的男子正坐在凉爽的玉席上,靠着凭几,翻看着手中的书简。而在他对面,那穿着黛绿色长袍的青年正摆弄着手中的小鼎,神情专注。这尊小鼎通体青色,间或有些许白点或者金砂闪烁其中,竟是通体用青金石所打造而成。
“实田制已在各郡实施极佳,南越三郡竟也要如此施行,难也。”扶苏轻点手中条陈,淡淡地说道。实田制是两年前发布的律令,实际叫“使黔首自实田”。黔首是指平民百姓,此项律令即所有地主和农民,按照当时实际占有的田数,向朝廷呈报。所报内容经过审查核实,并统一评定土地的优良劣,推断出大概产量,计算应纳税额,登记入册,此后便按照登记数征收地税。
此项律令发布之后,大秦的税收又翻了好几番。毕竟谁都想要占据更大的土地,而相应的就要交更多的税给朝廷。这实际上就是土地登记而已,至于那些地主们私下为了多霸占土地做了什么手脚,只要不过分,朝廷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所以尝到了甜头的朝廷,便想把这个律令推行至刚刚收复的岭南。自两个月前灵渠建成了之后,始皇一统岭南,建了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
绿袍青年也不赞同这个想法,微一沉吟便道:“毕竟是蛮荒之地,大局初定。且南越三郡,多为密林,恐此地并不以耕种为主,还需多加考虑。”
扶苏拧了一下浓眉,知道自家侍读说的是正理。岭南多是蛮荒民族,连语言都尚且不通,管理都是问题,更遑论交税了。扶苏用手中的竹简敲了敲面前的案几,长叹了口气:“多此一举。”
绿袍青年对此等抱怨之语,已经习以为常,径自摆弄着身周的瓶瓶罐罐。
自从一统六国之后,自封为始皇的秦王更是把天下所见之地都归为自己的领土。南至南越,北至匈奴,都视为囊中之物。可光南越之地,就耗费了七年时间,前前后后将近出动了一百万大军。还有修建灵渠的耗用,这百万大军的粮草,何时才能从贫瘠的南越收回来?
南越和匈奴还不一样,匈奴有可能会进犯中原,可南越的蛮族却无此实力,真不知始皇为何会如此固执己见。
即使是私下独处,绿袍青年也知道谨言慎行,对始皇的腹诽深藏心中,并没有附和自家大公子的评语。他从旁边的瓶瓶罐罐中拣出一些,往青金鼎中依次倾倒。
“赤盐半两、石硫磺半两、大鹏砂半两、北庭砂半两、蒲州石胆一两……”扶苏也不奇怪自家侍读的漠视,反而饶有兴趣地看着对方从一个个陶瓶中倒出各种各样的药材,大多都是他认识的。
“最近开始修习炼丹了?”
“嗯。”绿袍青年点了点头,自家那个不负责任的师父,让嘲风传了话,丢了一屋子的丹书给他看,也不管他能不能看懂。略一抬头,绿袍青年便注意到了扶苏的目光,加重了语气强调道,“炼丹乃小道,切不可妄信。”
扶苏撇了撇嘴,知道自家侍读这是暗喻自己不要像他父皇一样痴迷于求仙问道。扶苏是不信这世上会有人长生不老的,不过他仔细打量着面前的绿袍青年,也许是对方自小修习道术,修身养性,整个人看起来要比同龄人年轻了好几岁,介于青年与少年的分界线。
见扶苏明显不在意的神色,绿袍青年也并不再劝。他们年纪尚轻,实在是不能理解半截身子已入土之人的心情。但始皇身边的道士,一个比一个假,绿袍青年几次想要拆穿他们,却并无师父的神通,只好按捺住。
“这青金鼎倒是个好东西。”扶苏百无聊赖,随口称赞了一句。
“不及我师父的乌金鼎。”绿袍青年也随意地回了一句,知道对方心不在焉。
“这是何物?”扶苏的目光掠过那些瓶瓶罐罐,发现了一个古怪的东西。此物像是一个巴掌大的铜镜,却凹了进去,呈倒圆锥形,壁面光可鉴人。扶苏忍不住坐直身体,伸手拿在手中。此物的背面顶部和铜镜一样,中央的顶部有一个蟠龙钮,周围雕刻着蟠螭纹,间或饰以风雷纹。
“此物名为阴阳燧。”绿袍青年并没有取笑自家大公子孤陋寡闻。事实上这种物事在现今已颇为少见,也许民间还能偶尔一见,在宫中更是不用想。
扶苏闻言一震,挑眉问道:“可是‘取明火于日’的燧?”也怪不得他不知道,因为这种燧现今已经很少用了,一般取火都用木燧,或者直接是燧石打火。而宫中更是火种不断,又岂会用得着这种物事。
绿袍青年知道他所言的是《周礼·秋官司寇》中的“司烜氏,掌以夫燧,取明火于日”一句,点了点头之后又摇了摇头。
“按常理,五月丙午日之正午铸造,为阳燧,在十一月壬子日之子时铸造,就为阴燧。”说完见扶苏依旧一副不明白的神色,便进一步解释道,“阳燧取天火,而阴燧取月露。”
“那这什么阴阳燧,不过是既用来取火又用来凝露罢了。”扶苏重新依靠在凭几上,用下巴指了指对方手中的青金鼎,问道,“不用说,这火和露,都是用在炼丹上吧?”
听得出扶苏语气中的不屑,绿袍青年无奈地笑了笑。他现在可以确认,因为始皇对求仙问道的偏执,扶苏对待道术那是一等一的排斥。但这并不代表炼丹术全然都是诳人之术。
不过,不信好歹强过于痴迷,绿袍青年也没有解释,只是随意地笑了笑道:“我也只是为了完成师父留下的任务罢了,我炼的丹我自己都不敢吃,哪敢给别人吃?”他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一个细长口的陶瓶,这里存着的就是这几夜晚上用阴阳燧存取的月露。
扶苏看着自家侍读轻柔地把那陶瓶中的月露倾倒在青金鼎之中,动作优雅舒展,倒是赏心悦目。扶苏因此也就不再挑剔自家侍读做闲事了。反正炼丹归炼丹,也不耽误他们聊事情。他拿起手中的条陈,另一只手拎着毛笔,伸手往旁边的池水中一蘸,再沾着手边开了盖的朱砂盒,随意地往书简上批注着意见。
绿袍青年的唇角抽了抽,这一盒朱砂好像不是给他写字用的,而是他炼丹用的……算了,叫人也很麻烦,再重新另启一盒吧。
自从高泉宫起了这处亭台之后,除了隆冬时节,他们都喜欢在此处议事。此处四面环水,通向这里只有从偏殿而过,走那座唯一的石桥,周围的池塘水浅也藏不得人,谈论机密之事最合适不过了。
自从始皇迷上出巡之后,就经常往外跑。绿袍青年理解始皇想要看遍属于自己的领土的心情,但还是不懂对方为何会如此放心。且不论残留的六国贵族那层出不穷的暗杀手段,就连朝廷大事,也都甩手给扶苏。
就不怕回来的时候,连宝座上的人都换了吗?
尽管动着大逆不道的心思,绿袍青年手中的药杵却稳稳地在青金鼎内搅拌研磨着。
也许是用习惯了,有时候即使始皇在咸阳,也都是让扶苏整理政事,最终呈上去让始皇审批。其实相比一言九鼎独断独行的始皇帝,善于听取朝臣意见并且态度温和的大公子扶苏,自然是朝臣们更好的选择。事实上,始皇更适合铁血的战国,而扶苏才更适合战后休养生息的帝国,这已经是在百官之中默认的事实了。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始皇一直压着大公子扶苏的婚事不松口。底下的那些公子们,倒是有熬不住的,私下养了小宠,甚至还有的儿女都能弯弓射箭了。但别的公子可以如此,却不代表大公子扶苏可以如此。
没有继承人,还真是个问题。
不过这也意味着没有极品的岳家掺合,别有心思的重臣们自己当不成未来国丈的,也不想别人占到便宜。所以朝野上下,在扶苏的婚事上,倒也形成了一个诡异的平衡。
相比之别人的暗中焦急,身为当事人的大公子扶苏却早已习惯了孑然一身。不是说他不想要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和可爱的子女,而是相对于他想要登上帝国宝座的理想来说,其他意愿都可以延后。更何况,身边跪坐着的忠心侍读也没有成婚,从少年相识起,就数年如一日地伴随着他。
也许,暂时不成家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母妃逝去的时候,扶苏当时还小,所见所闻都有些懵懵懂懂。但随着年岁渐增,一些当时完全不理解的细节,慢慢的也都心知肚明。母妃的死,明显就是因为后宫争斗失利,甚至更有可能是他父皇纵容之下的结果。
一个没有母妃和母族支持的太子,只能依附于皇帝,做个木偶一样的继承者。
不过这么多年,扶苏耳濡目染许多后宫龌龊,再加之赵太后的轶事,也能理解为何父皇仇视女性,终身都没有立后,也甚少踏入后宫了。
简简单单的也不错,清静安宁的高泉宫总比乌烟瘴气的咸阳宫好太多。
尽管是毫无形象地斜靠在凭几上,大公子扶苏依旧浑身散发着沉稳儒雅的气质,足以让整个大秦帝国的女子为之疯狂。透过帷幔洒进亭台的阳光已经少了许多侵略性,但依旧耀眼得让人想要昏昏欲睡。一双浓眉微微蹙起,扶苏打了个哈欠,拿起手边冰镇过的花茶轻抿了一口,翻开了手边的另一卷书简。
“驰道中的上郡道、临晋道、东方道、武关道都已经完工,栈道、西方道都已经修建得差不多了。”扶苏放下手中的陶杯,叹气道,“父皇出巡之前,言明要修建从咸阳到九原郡的驰道。估摸着人手腾出来,又要准备开工了。”
从秦统一六国之后的第二年,始皇就开始修建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中原各地的驰道。这些驰道之上铺设了木材轨道,用马车拉动车厢在其上奔驰,车轨统一都是宽六尺,这就是所谓的车同轨。这些驰道旁有辅道,总共宽五十步,驰道的两旁每隔三丈栽树一株,而驰道的中央一条为皇帝御道,一般人不得行走。
以咸阳为中心的庞大的交通网络,可以使各地的物资迅速抵达咸阳,也可以让秦军很快地抵达中原各地。始皇在每一条驰道修建而成之后,都会欣然前去出巡。当然,他也不会忘记修建一条用来抵御匈奴的驰道。
这条驰道在规划之中被称为直道,从咸阳直达九原郡,全长约有一千八百余里。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不是说动工就可以迅速动工的,扶苏今日拿出来提一下,只是在和自家侍读商量一下何时准备为佳。
绿袍青年研磨药泥的力道一直均匀有力,不曾停歇,他闻言只是微一沉吟,便道:“不止直道,始皇曾言要在五岭开山道筑三关,开发南越之地。始皇如此看重岭南,北方也正在修长城,恐怕这三关要比直道先动工。”
扶苏微微皱眉,自家父皇对南越之地的看重,实在是超出了他的认知。
但没办法,现在他还不是皇帝,只能遵循自家父皇的旨意做事。
扶苏摸了摸鼻子,还是提笔在书简上做了批示。
缃色的帷幔偶尔荡起,被烈日映照着的水光便反射进了亭台,绿袍青年眯了眯眼睛,研磨药泥的动作停歇了下来,细细地用药杵把这一小团药泥涂在了青金鼎的内侧,摊平。随后拿起那面阴阳燧,在最中央的凹陷处放上少许艾绒,伸出帷幔之外,让阳光直射在上。
扶苏单手撑着下颌,盯着那面阴阳燧在片刻之间,就冒出了白烟,不久就引了天火,燃着了艾绒,不由得啧啧称奇。
绿袍青年把这一点天火扔进了早就准备好的红泥炭炉之中,又把青金鼎放在其上以文火慢慢烘烤。手中拿着绢布擦着阴阳燧,绿袍青年的心思却依旧放在之前的话题上,沉默了半晌,道:“咸阳城依旧没有城墙。”
扶苏嗤笑了一声,知道自家侍读担忧的是什么。如今不仅没有城墙,父皇甚至还要再开关卡。虽然打通了岭南的通道,反过来实际上也是对咸阳的城防造成了威胁。
“以后会修的。”扶苏咬了咬牙根,再次许诺道。
绿袍青年无奈地点了点头,扶苏所说的以后,自是等他登基之后。
扶苏抚平着自己衣袍上的皱褶,眼帘微垂,像是喃喃自语地说道:“也不知这个以后还有多久。”言罢,他抬眼看着正专注地盯着青金鼎火候的绿袍青年,诚恳地叹了口气道,“只是可惜毕之你了。”
眼前这青年十二岁就天纵奇才,官拜上卿,结果因为做了他的侍读,一做就是十几年,相当于隐居在了高泉宫中,在朝臣的眼中销声匿迹。扶苏知道对其最好的回报,就是放对方出去做官。之前是以年纪太轻为借口,但现在对方已经在五年前就及冠,他却依旧不放手。扶苏有时换位思考,都觉得自己太过任性。
绿袍青年擦净阴阳燧之后,又换了条绢布擦净双手,闻言微微一笑道:“殿下言重了,毕之甘之如饴。”
实际上,这并不是客气之语,他真的很享受这种隐藏在幕后的感觉。几乎每条政令他都有参与甚至发表意见的权利,做官又有什么意思呢?老老实实地写策论和政议,还不一定被真正的决策者看到,又有何用?他现在的愿望不是振兴家族了,反而有些理解王翦为何低调。可惜武将不可能低调,除非不打算再上战场。
但谋臣却完全可以。
两人相伴十多年,自是能分得清哪句是真心实意,哪句是随意敷衍。扶苏的神色却并没有太过放松,只因这件事一直令他耿耿于怀。他还想多说几句,却脸色一变,沉声朝外面问道:“是谁?”
他的话音刚落,一个穿着赭红色长袍的少年撩起了帷幔,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这少年的肌肤似雪,面如冠玉,一身红衣的他就如同一团火焰般炽烈,本来凉爽的亭台都仿佛因为他的进入,而骤升了温度。
“皇兄!陪我下六博棋!”这闯入高泉宫无人敢拦的少年,自然是始皇最宠的小公子胡亥。他今年已经十六岁,却依旧少年意气,趾高气扬。
他的身后跟着数个高泉宫的侍卫,见扶苏的目光投了过来,连忙低头跪了一地。
扶苏按了按微痛的太阳穴,这样的事情发生过不止一次,他也不能真的对这些侍卫做什么惩罚。见胡亥眼中流露天真懵懂,扶苏心中的不悦最终化为一声叹息,从嘴边淡然溢出。
胡亥不学无术,但察言观色的本领却是一等一的。见自家皇兄表情松动,便立刻一撩衣袍,大大咧咧地坐在了扶苏的对面。他的心情颇佳,甚至还不忘跟一旁的绿袍青年示威似的龇了龇牙。
绿袍青年熟视无睹,低着头专心地用药杵摆弄着青金鼎中的药泥。
胡亥盯着那尊青金鼎和旁边的瓶瓶罐罐看了片刻,朝外面嚷道:“孙朔!把六博棋呈上来!”
刚挥了挥手让那些侍卫退下,扶苏就注意到走进亭台手中捧着一盒六博棋的小内侍,相貌有些眼生。他随口问了一句:“这不是孙朔吧?”原来那个孙朔他经常见到,是个圆脸的少年,长相憨厚。而现在这个相貌青涩,还不知道有没有胡亥年纪大呢,到底是谁伺候谁啊?
胡亥闻言一滞,旋即却理直气壮地纠正道:“他就叫孙朔!皇兄你记错了,孙朔一直长这样。”
扶苏皱了皱眉,猜测原本的孙朔恐怕凶多吉少。虽然其中必有缘由,但他毕竟不想多管胡亥的事情,也就没有再细问。
皓月当空,嘲风如往常一样,美滋滋地蹲在房檐上,低头偷窥后宫妃子们的日常斗争。
没办法,谁让它的生活就是这么无聊呢。
啧,自从阿罗那小子长大后,就变忙啦!就很少来房檐上陪它说话啦!真是不可爱……
嘲风心里腹诽着,忍不住口中也就嘀咕了出来。一旁的鹞鹰听到,露出一个无可奈何的表情。
“好啦,不要再在意了,阿罗只是长大了而已。”鹞鹰叹了口气,顿了顿,还是提醒道,“况且,他毕竟只是个人类,会生老病死,陪不了我们多久的。”
“胡说什么!阿罗才多大点!离死还早着呢!”嘲风心塞地嚷嚷着,“而且他最近不都在炼丹吗?说不定可以炼成长生不老药……”嘲风一边说,一边下意识地就去寻找绿袍青年的身影,却震惊地发现不管高泉宫还是咸阳宫,它都没有发现对方的踪迹。
这不应该啊!明明之前它还瞄到阿罗如往常一样去院子里收集月露啊!
怎么一眨眼的工夫,就不见了?!
张九之前只是个负责准备小公子胡亥吃食的小内侍,自从孙朔惨死之后,他就被小公子随手一指,提成了贴身内侍,名字也被改成了孙朔。
被人用一个死人的名字称呼,实在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再加上各种不如意,张九简直生不如死。他不是做不好伺候人的事情,只是除了那个真正把小公子放在心尖上疼宠的孙朔外,谁能伺候得起这么任性的小公子啊?
况且,他发现自从孙朔死了之后,小公子越来越不正常了。
正常人,谁会下令让他绑架大公子扶苏身边的侍读啊!
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起眼的侍读,但宫中谁不知道这位的真实身份?奏折条陈每天都流水般地送入高泉宫,又流水般地送出来,多少朝中大事都是要经过这位的手的,瞎子都能看得出来这位有多贵重。
张九之前曾听孙朔说过,大公子扶苏和这位上卿大人经常借书简给小公子看,结果他反而恩将仇报……张九六神无主忐忑不安,却还是咬着牙完成了任务。他这些天都打探好了,这位上卿大人每天晚上都于固定时间到庭院中摆放阴燧承接月露,从不假于人手。
当然,之后的事情都由赵高大人安排好了,若不是有这位大人压阵,给张九几个胆子都不敢做这事。赵高虽然只是个小小的符玺令事,但这符玺令事是掌管皇帝的一切印鉴,职位至关紧要,非皇帝绝对信任的心腹不能担当。而且赵高之前即使得罪了权倾朝野的蒙毅,也不声不响地被始皇庇护,不仅免除了该有的死刑,甚至还官复原职。
所以,赵高的意思,只是单纯的是他的意思吗?又代表着谁的意思?难道是始皇……
张九细思恐极,不敢再继续想下去。他只是个小小的内侍,没有任何抗议的权力,只能硬着头皮看着那位上卿大人在他眼前被敲晕了,无声无息地被抬出高泉宫,带到符玺令事面前,被迫试药。
是的,用的就是为始皇试药的借口。
也许就是前几日小公子胡亥无意间提起了这位上卿大人居然在炼丹,才让符玺令事大人想起了上卿大人的师父也是个道人,还在宫中留有丹药。始皇追求长生,但也不是随便什么丹药都吃的。自从发生了试药侍从暴毙的事件后,始皇便不再用试药侍从,而是由炼丹师亲自试吃。
而那道人不在宫中,让身为他弟子的上卿大人来试吃,表面上看似好像是能说得过去的理由。
但实际上,明摆着就是要拿这位上卿大人开刀啊!
而且说是试吃丹药,也用不着鬼鬼祟祟地在暗夜里绑架过来吧?而且还直接强迫上卿大人吃了数十颗丹药!这直接就是鸩杀吧!
“把他带下去吧,关在乾字间。”面容藏在阴影中的赵高轻描淡写地说道。
自有人去抬起浑身无力瘫软在地的上卿大人,张九连看都不敢多看一眼,把头深深地垂了下去,藏住了眼中的懊悔和惊恐。
“恐怕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人来接你出去。”赵高的声音始终保持着不高不低的一个声调,让人听起来非常不舒服,尤其在这样阴森的环境中,更是把这种影响放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