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汉世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源、李从珂到石敬瑭,包括刘知远,都是以方镇之兵逆袭中央,攫取权力,登上帝位。但其间的艰难、风险与运气,又岂是寻常。哪怕是在这个时代,地方节度或许强大,但在正常的情况下,只要中枢不出问题,是万难与中央相抗衡的。自后唐至后晋,发生了不止一次方镇叛乱,但除了那几个逆袭成功的,其他诸如朱守殷、范延光、安重荣、杨光远之类的,妄图以一镇而对抗中央,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从唐末至此,天下乱了几十年,中央王朝更替不断,但这实则也是个强干弱枝、中央集权的过程,虽然十分缓慢。到如今,地方节度手中虽然仍旧掌握着极大的权力,但与中枢的强大相比,却又弱了不止一筹。
中央强大的根本,在于禁军。原历史,在后汉之后,真正能决定国运、帝位、皇权的,便是禁军。周代汉、宋代周,都是禁军内部的权力更迭,根本没有其余方镇的事,包括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释得也是禁军高级将领的权力。至于消除地方节镇的威胁,收其精兵,制其粮谷之类的,也是后边略次一等的事。
刘承祐的脑子很清醒,故让他去东京而就方镇,他是绝不会就范的。人在东京,刘承祐便心安,局势若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境地,他还可借在禁军中的后手行事。若是被排挤出去了,那局势可就完全脱离他的预想和掌控了。
也不得不承认,要让杨邠将此事促成了,那真是蛇打七寸,切中要害,绝对会让刘承祐痛入脊髓。
刘承祐想得认真,李少游在旁不敢轻扰,但见他回过神了,才问道:“你打算如何应对?听我爹说,官家可是动心了!”
“也不知娘亲,是否知道此事。”刘承祐呢喃一句,转头直视李少游:“你有多久,没进宫给皇后请安了?”
听刘承祐突然来这么一句,李少游略微呆了一下,然后迅速地反应过来:“你是说,利用姑母——”
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刘承祐斥道:“话说得太过难听了,什么叫利用?嗯?”
讪讪一笑,李少游轻柔地给了自己一嘴巴子,呵呵道:“我说错了。我这便进宫,问候一下姑母。”
......
宫城中,刘知远站在一张舆图前,望着直出神。关中、河东、中原、河北,名义上归属于他的大汉王朝的地盘,着实不算小,还都是帝业所兴之地。可惜,注视着布于其间的大小州镇,刘知远心中腾生起扫平一切、权归中央的野望与冲动。估计自梁以来,每个皇帝,不论昏庸还是贤明,都有此心。
但是,也就只能在心里想想,到了他这个年纪,已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就这段时间以来,理政、治政,都将他累得够呛。
时值今日,这些地盘中,真正被大汉朝廷掌控在手中的,不过半数。河东、成德、河阳、东西两京畿并一些零散的州邑。
“陛下,皇后来了!”内侍的通禀声让刘知远回过了神。
有点意外,李氏谨守妇道,这理政之所,从来没有踏足过。摆手便吩咐着:“请进来。”
很快,李氏迈步走了进来,见着刘知远,直接行了个大礼:“臣妾参见陛下!”
此时的李氏脸上,全无平日里的温雅,面容冷淡,凤眉频蹙,有种雌威侧漏的气势。难得地见李氏有此等状态,看得刘知远心中直泛嘀咕。
含着笑,亲手扶起李氏,刘知远问道:“快起来。寻朕何事?观你面色怏怏,难道是谁惹恼了你,跟朕说,定然重罚!”
起身,李氏目光压迫向刘知远,声音微凝,直接问道:“陛下欲使我母子骨肉分离吗?”
刘知远一愣,脱口问道:“三娘,此言何意?”
“陛下难道还欲瞒骗于我吗?”李氏质问道:“听闻你要将二郎发配出京,难道要二郎远赴北方后,才告知我这个母亲吗?”
李氏很少发怒,但这一怒,那嗔目切齿的模样,便将刘知远给震慑住了。刘知远哪里会不知李氏其言所指何事,但闻她挑明,脸上浮现出一丝尴尬,信口装傻:“哪有的事?定然有奸人在信口胡言,切莫轻信。”
李氏则吃刘知远这一套,与他对视着,强势地说道:“为家国天下,二郎已甘做退让,还有人欲行逼迫事?我不管那些外臣怎么说,若欲使我母子隔千山万水长相别离,我不同意!”
但闻其言,刘知远嘴角露出一点不易察觉的苦笑,立刻矢口否认:“断无此事!二郎亦吾子,谁欲使我骨肉分离,我亦不饶他!”
“陛下此言当真?”李氏直勾勾地盯着刘知远。
刘知远掷地有声:“君无戏言!”
得到了刘知远的保证,李氏这才敛起气势,对他露出一道有如春天般温暖的笑容,躬身请罪:“妾身莽撞气急,言语有不当之处,还请官家恕罪。”
但见李氏恢复这低姿态,刘知远纵使心中有点气,又哪里怪罪得起来,叹了口气,扶着李氏的肩膀,温声说:“你我夫妻,何须如此?”
凤目四下扫了一圈,李氏仍是那个贤惠明理的皇后,后退一步,拜别:“官家忙于政务,妾身不便多扰,这便先行告退。”
“嗯,去吧。”
等李氏退下后,刘知远竟然不自觉地松了口气。摇了摇头,叹了口气。经皇后这么一番逼迫,他倒也不用纠结了,事实上,从他内心底,对让刘承祐出镇一方,也是有所犹豫的。
刘承祐出镇之事,就这么不了了之了,得知宫中的消息,他松了口气,至少不用他再多费脑子与精力了。原本,他都做好了准备,李氏若劝说不动,他便装病,刘承训都病了,还不允许他有个头疼脑热。只是,他似乎有些小看李氏对刘知远的影响了。
虽然轻描淡写地避过了此事,但刘承祐对杨邠,心中愈恨。以一个客观的角度,杨邠如此做,只是站在不同的立场行事,并没有大错,且也没把刘承祐往死里整。但是,刘承祐又岂会站到他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
而杨邠那边,得知这个情况,却是暗道可惜。同时,忍不住连道了两句“妇人之见,牝鸡司晨”。当然,更让他感到郁闷的是,刘承训对此事,也是持反对意见。
源、李从珂到石敬瑭,包括刘知远,都是以方镇之兵逆袭中央,攫取权力,登上帝位。但其间的艰难、风险与运气,又岂是寻常。哪怕是在这个时代,地方节度或许强大,但在正常的情况下,只要中枢不出问题,是万难与中央相抗衡的。自后唐至后晋,发生了不止一次方镇叛乱,但除了那几个逆袭成功的,其他诸如朱守殷、范延光、安重荣、杨光远之类的,妄图以一镇而对抗中央,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从唐末至此,天下乱了几十年,中央王朝更替不断,但这实则也是个强干弱枝、中央集权的过程,虽然十分缓慢。到如今,地方节度手中虽然仍旧掌握着极大的权力,但与中枢的强大相比,却又弱了不止一筹。
中央强大的根本,在于禁军。原历史,在后汉之后,真正能决定国运、帝位、皇权的,便是禁军。周代汉、宋代周,都是禁军内部的权力更迭,根本没有其余方镇的事,包括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释得也是禁军高级将领的权力。至于消除地方节镇的威胁,收其精兵,制其粮谷之类的,也是后边略次一等的事。
刘承祐的脑子很清醒,故让他去东京而就方镇,他是绝不会就范的。人在东京,刘承祐便心安,局势若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境地,他还可借在禁军中的后手行事。若是被排挤出去了,那局势可就完全脱离他的预想和掌控了。
也不得不承认,要让杨邠将此事促成了,那真是蛇打七寸,切中要害,绝对会让刘承祐痛入脊髓。
刘承祐想得认真,李少游在旁不敢轻扰,但见他回过神了,才问道:“你打算如何应对?听我爹说,官家可是动心了!”
“也不知娘亲,是否知道此事。”刘承祐呢喃一句,转头直视李少游:“你有多久,没进宫给皇后请安了?”
听刘承祐突然来这么一句,李少游略微呆了一下,然后迅速地反应过来:“你是说,利用姑母——”
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刘承祐斥道:“话说得太过难听了,什么叫利用?嗯?”
讪讪一笑,李少游轻柔地给了自己一嘴巴子,呵呵道:“我说错了。我这便进宫,问候一下姑母。”
......
宫城中,刘知远站在一张舆图前,望着直出神。关中、河东、中原、河北,名义上归属于他的大汉王朝的地盘,着实不算小,还都是帝业所兴之地。可惜,注视着布于其间的大小州镇,刘知远心中腾生起扫平一切、权归中央的野望与冲动。估计自梁以来,每个皇帝,不论昏庸还是贤明,都有此心。
但是,也就只能在心里想想,到了他这个年纪,已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就这段时间以来,理政、治政,都将他累得够呛。
时值今日,这些地盘中,真正被大汉朝廷掌控在手中的,不过半数。河东、成德、河阳、东西两京畿并一些零散的州邑。
“陛下,皇后来了!”内侍的通禀声让刘知远回过了神。
有点意外,李氏谨守妇道,这理政之所,从来没有踏足过。摆手便吩咐着:“请进来。”
很快,李氏迈步走了进来,见着刘知远,直接行了个大礼:“臣妾参见陛下!”
此时的李氏脸上,全无平日里的温雅,面容冷淡,凤眉频蹙,有种雌威侧漏的气势。难得地见李氏有此等状态,看得刘知远心中直泛嘀咕。
含着笑,亲手扶起李氏,刘知远问道:“快起来。寻朕何事?观你面色怏怏,难道是谁惹恼了你,跟朕说,定然重罚!”
起身,李氏目光压迫向刘知远,声音微凝,直接问道:“陛下欲使我母子骨肉分离吗?”
刘知远一愣,脱口问道:“三娘,此言何意?”
“陛下难道还欲瞒骗于我吗?”李氏质问道:“听闻你要将二郎发配出京,难道要二郎远赴北方后,才告知我这个母亲吗?”
李氏很少发怒,但这一怒,那嗔目切齿的模样,便将刘知远给震慑住了。刘知远哪里会不知李氏其言所指何事,但闻她挑明,脸上浮现出一丝尴尬,信口装傻:“哪有的事?定然有奸人在信口胡言,切莫轻信。”
李氏则吃刘知远这一套,与他对视着,强势地说道:“为家国天下,二郎已甘做退让,还有人欲行逼迫事?我不管那些外臣怎么说,若欲使我母子隔千山万水长相别离,我不同意!”
但闻其言,刘知远嘴角露出一点不易察觉的苦笑,立刻矢口否认:“断无此事!二郎亦吾子,谁欲使我骨肉分离,我亦不饶他!”
“陛下此言当真?”李氏直勾勾地盯着刘知远。
刘知远掷地有声:“君无戏言!”
得到了刘知远的保证,李氏这才敛起气势,对他露出一道有如春天般温暖的笑容,躬身请罪:“妾身莽撞气急,言语有不当之处,还请官家恕罪。”
但见李氏恢复这低姿态,刘知远纵使心中有点气,又哪里怪罪得起来,叹了口气,扶着李氏的肩膀,温声说:“你我夫妻,何须如此?”
凤目四下扫了一圈,李氏仍是那个贤惠明理的皇后,后退一步,拜别:“官家忙于政务,妾身不便多扰,这便先行告退。”
“嗯,去吧。”
等李氏退下后,刘知远竟然不自觉地松了口气。摇了摇头,叹了口气。经皇后这么一番逼迫,他倒也不用纠结了,事实上,从他内心底,对让刘承祐出镇一方,也是有所犹豫的。
刘承祐出镇之事,就这么不了了之了,得知宫中的消息,他松了口气,至少不用他再多费脑子与精力了。原本,他都做好了准备,李氏若劝说不动,他便装病,刘承训都病了,还不允许他有个头疼脑热。只是,他似乎有些小看李氏对刘知远的影响了。
虽然轻描淡写地避过了此事,但刘承祐对杨邠,心中愈恨。以一个客观的角度,杨邠如此做,只是站在不同的立场行事,并没有大错,且也没把刘承祐往死里整。但是,刘承祐又岂会站到他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
而杨邠那边,得知这个情况,却是暗道可惜。同时,忍不住连道了两句“妇人之见,牝鸡司晨”。当然,更让他感到郁闷的是,刘承训对此事,也是持反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