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汉世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北方局势陡变,汉辽冲突,乃至交兵,使得本就脆弱的汉辽和平瞬间支离破碎,回顾之下,七年的安定有如泡影,所谓的和议更是笑话。
因为辽军突然兵寇雁门关,引得东京朝堂上下,群议纷纷,不论文武,皆觉慨然,那是种被冒犯了的感觉。
此时,大汉的君臣们,正投入在进军江表、一统南方的热情中。而雁门的战事,就像一抔冷水,当头浇下,虽然水不多,但足够凉,凉至心底,并且足以将刘承祐的注意力再度牵扯回北方,而这一回,可就没有那么容易挪开目光了。
事实上,对于辽国这突然的发难,还是有些意外加疑惑的,意外其翻脸之快,疑惑他就派一万步骑。
所幸,大汉这些年在对辽方面的情报工作还是有不小的成果的,经过一番周折,军情司那边上报了。虽然没有过于详细的情况,但明确一点,北归的辽使萧护思向辽主汇报了些什么,在其觐见的第二日,辽军便南下了。
以大汉君臣的聪颖,自然第一时间把目光锁定在萧护思身上,并作出判断。刘承祐即令武德使李崇矩去调查,从与萧护思有接触的职吏口中,得知了萧护思南下的表现,分明就是秘密刺探大汉的虚实。
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人眼中,看出的结果也是不同的。作为辽国的北枢密,萧护思当然是有一定眼光的人,是以从其一路见闻中感受到了大汉的威胁,而辽帝也认可了此点,乃有后边的举动。
了解到此事,刘承祐心生愠怒,当即下令,将接待萧护思的官吏及军官,一并削职罢免,同时,武德司内部,监视萧护思的探事也做了处置。他们都是与萧护思接触最近的人,竟然对其异动,没有丝毫察觉,即便有“游山玩水、纵览风物”的理由作掩护。
嗯,那些被牵连的官吏,或许会感到委屈,毕竟此前为了维系汉辽之间的融洽关系,皇帝曾降谕,好生招待,礼遇辽使。他们虽有失察之嫌,不智表现,但终究还是被刘承祐迁怒了。
同时,回忆起萧护思在东京之时,几次与自己直接交流,都是相谈甚欢,谁曾想,在那张和善谦恭的面庞下,竟然含有如此机心与敌意,关键自己还没有什么察觉。
说到底,还是自己的注意力都在南面事务上,对于北方的辽国,虽说始终保持着警惕,并不时提醒自己,但又怎么可能真得做到时时将那种警惕记挂在心头?再加上,这些年,契丹人也确实称得上“安分”。
有刘承祐的思考,再辅以宰臣们的分析,很快就把情况基本搞清楚了。而万卒寇代的举动,虽然从中感受到了少许异样,但也暂时只能用“试探”来解释其举动。
杨业的胜利,使得积压在刘承祐心头的少许郁闷释放了许多,对于他的大胆出击,以少敌多,并战而胜之,刘承祐表现得十分高兴,并说道:“杨重贵果成名于此!”
斩首1879颗,其中契丹人就有728人,其余杀伤还不算在其中,而自身伤亡,则在千人以内,加上俘虏,加上缴获,实实在在的一场大胜,酣畅淋漓。大汉朝廷,乃至东京士民,多感振奋,对之都是多加褒扬,在皇帝的授意下,宣慰司也出来干活了。
不过,这种氛围下,还是有人站出来扫兴,说杨业贸然出击,有失守关城的风险,以麾下性命成就自己功勋,大杀辽兵恐引起两国大战......
对于这等言论,都不需刘承祐发话,枢密使柴荣当众就将那进言的御史给大骂了一顿。其后,左都御史崔周度,迫于群情,主动将那下属直接贬到地方上去了。
对此,刘承祐只是感慨,这世间终究还是愚者多,智者少,不识时务,自以为是的人,更比比皆是。
对于雁门大捷的有功将士,刘承祐自是不吝赏赐,杨业的爵位没有提升,仍为崞侯,不过加了“开国”,并提升禄粟,同时将其妻冯氏赐五品诰命,其长子杨延昭赐勋职,让杨业成功实现封妻荫子。
至于其下的康延泽等将校,也都是厚赏,伤亡优恤,功狗恩赐,用最直接的行为,彰显皇帝对于此战有功将士的态度。
恩诏一下,东京朝堂又起波澜,在京的武臣及禁军将校,纷纷上表,请求皇帝出兵北伐,请战奏表几乎堆满崇政殿的御案。
汉将们,有的是功业心作祟,有的是受杨业的胜绩所感染,统一战争虽然重要,同是功劳,但自古以来,还是对外战争、开疆拓土,更能激发有志之士的热血... -->>
在北方局势陡变,汉辽冲突,乃至交兵,使得本就脆弱的汉辽和平瞬间支离破碎,回顾之下,七年的安定有如泡影,所谓的和议更是笑话。
因为辽军突然兵寇雁门关,引得东京朝堂上下,群议纷纷,不论文武,皆觉慨然,那是种被冒犯了的感觉。
此时,大汉的君臣们,正投入在进军江表、一统南方的热情中。而雁门的战事,就像一抔冷水,当头浇下,虽然水不多,但足够凉,凉至心底,并且足以将刘承祐的注意力再度牵扯回北方,而这一回,可就没有那么容易挪开目光了。
事实上,对于辽国这突然的发难,还是有些意外加疑惑的,意外其翻脸之快,疑惑他就派一万步骑。
所幸,大汉这些年在对辽方面的情报工作还是有不小的成果的,经过一番周折,军情司那边上报了。虽然没有过于详细的情况,但明确一点,北归的辽使萧护思向辽主汇报了些什么,在其觐见的第二日,辽军便南下了。
以大汉君臣的聪颖,自然第一时间把目光锁定在萧护思身上,并作出判断。刘承祐即令武德使李崇矩去调查,从与萧护思有接触的职吏口中,得知了萧护思南下的表现,分明就是秘密刺探大汉的虚实。
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人眼中,看出的结果也是不同的。作为辽国的北枢密,萧护思当然是有一定眼光的人,是以从其一路见闻中感受到了大汉的威胁,而辽帝也认可了此点,乃有后边的举动。
了解到此事,刘承祐心生愠怒,当即下令,将接待萧护思的官吏及军官,一并削职罢免,同时,武德司内部,监视萧护思的探事也做了处置。他们都是与萧护思接触最近的人,竟然对其异动,没有丝毫察觉,即便有“游山玩水、纵览风物”的理由作掩护。
嗯,那些被牵连的官吏,或许会感到委屈,毕竟此前为了维系汉辽之间的融洽关系,皇帝曾降谕,好生招待,礼遇辽使。他们虽有失察之嫌,不智表现,但终究还是被刘承祐迁怒了。
同时,回忆起萧护思在东京之时,几次与自己直接交流,都是相谈甚欢,谁曾想,在那张和善谦恭的面庞下,竟然含有如此机心与敌意,关键自己还没有什么察觉。
说到底,还是自己的注意力都在南面事务上,对于北方的辽国,虽说始终保持着警惕,并不时提醒自己,但又怎么可能真得做到时时将那种警惕记挂在心头?再加上,这些年,契丹人也确实称得上“安分”。
有刘承祐的思考,再辅以宰臣们的分析,很快就把情况基本搞清楚了。而万卒寇代的举动,虽然从中感受到了少许异样,但也暂时只能用“试探”来解释其举动。
杨业的胜利,使得积压在刘承祐心头的少许郁闷释放了许多,对于他的大胆出击,以少敌多,并战而胜之,刘承祐表现得十分高兴,并说道:“杨重贵果成名于此!”
斩首1879颗,其中契丹人就有728人,其余杀伤还不算在其中,而自身伤亡,则在千人以内,加上俘虏,加上缴获,实实在在的一场大胜,酣畅淋漓。大汉朝廷,乃至东京士民,多感振奋,对之都是多加褒扬,在皇帝的授意下,宣慰司也出来干活了。
不过,这种氛围下,还是有人站出来扫兴,说杨业贸然出击,有失守关城的风险,以麾下性命成就自己功勋,大杀辽兵恐引起两国大战......
对于这等言论,都不需刘承祐发话,枢密使柴荣当众就将那进言的御史给大骂了一顿。其后,左都御史崔周度,迫于群情,主动将那下属直接贬到地方上去了。
对此,刘承祐只是感慨,这世间终究还是愚者多,智者少,不识时务,自以为是的人,更比比皆是。
对于雁门大捷的有功将士,刘承祐自是不吝赏赐,杨业的爵位没有提升,仍为崞侯,不过加了“开国”,并提升禄粟,同时将其妻冯氏赐五品诰命,其长子杨延昭赐勋职,让杨业成功实现封妻荫子。
至于其下的康延泽等将校,也都是厚赏,伤亡优恤,功狗恩赐,用最直接的行为,彰显皇帝对于此战有功将士的态度。
恩诏一下,东京朝堂又起波澜,在京的武臣及禁军将校,纷纷上表,请求皇帝出兵北伐,请战奏表几乎堆满崇政殿的御案。
汉将们,有的是功业心作祟,有的是受杨业的胜绩所感染,统一战争虽然重要,同是功劳,但自古以来,还是对外战争、开疆拓土,更能激发有志之士的热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