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大小姐的贴身家教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点画单纯、柔中带刚,一眼看去刚劲如铁。姚星元的大篆却是已经到了极高境界。
篆书写得好的一个特点便是笔笔如铁线,一笔一画就跟镶嵌上去的精铁一样。
姚星元“巍巍摩崖”四个字则将这个特点发挥到了极致,古朴的线条中蕴含着望而生畏的爆炸力,好似一尊肌肉虬起的巨灵神。
“字里行间隐含武道拳意,姚星元对于武学的领悟确实比自己高深多了。”王庸叹息道。
王庸这些年来除了执行任务就是执行任务,就连学会的国术也只是为了任务方便。跟这种从小在正宗国术门派里耳濡目染起来的大师相比,王庸在武道修行方面还是差的太远。
刻完字,姚星元将榔头跟刻刀重新放回凹台,然后解开绳子上的卡扣,双手贴着崖壁,利用手腕上的劲力一点点下滑。
每当下滑速度过快的时候,他就会五指成钩,咔嚓一下抓住岩壁上的凸起延缓身形,如此交替不一会便落地。
“怎么样?看出什么没有?”姚星元拍拍手上的尘土,问王庸。
王庸点点头,却又摇摇头。
他隐约看出了点什么,却又不得其解。
姚星元一笑,一副早知如此的模样。
“巍巍摩崖,这是我对这片刻壁的赞美,同时也是对整座玉皇峰崖刻的崇敬。”姚星元轻轻解释自己写下四个字的用意。
摩崖石刻是华夏古代的一种石刻艺术,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书法、造像或者岩画。摩崖石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盛行于北朝时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后连绵不断。
而最著名的摩崖石刻景点,就位于玉皇峰上。
王庸曾经观赏过刻于南北朝时期的经石峪《金刚经》,经文刻在约三千平方米的大石坪上,隶书,原有2500多字,现尚存1067个。字大达半米,笔力刚健有力,历代尊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
这段石刻就位于天意武馆不远处,却是跟姚星元这面峭壁遥遥相对。
“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现代人看见凿刻就认为是古代的摩崖石刻,实际上他们却不知道真正的摩崖是不题名的。那些为了附庸风雅而留名的石刻根本就称不得摩崖石刻。姚师傅你这些字才是真正的摩崖石刻啊!倘若百年后被人发现,又得感叹一番咱们国家劳动人民的伟大了。”王庸回应道。
而实际上姚星元也确实称得上伟大,因为他这些字都是一笔一画自己刻出来的。
姚星元对于王庸的夸赞颇为受用,笑道:“虽然觉得你这话有拍马之嫌,可总觉得很舒服。看来我也是一个不能免俗的人啊!”
“这些字大小总计一千三百一十四个,是十年前我在此开设武馆之日开刻的。十年时间,三千多个日夜,才刻出来这么点。开始时候我腰悬空中根本连一点力气都施展不上,别说是凿刻了,就连在这硬石上留下半点痕迹都难。往往人吊上一天都刻不完一个字,全身腰酸背痛,手心都是大泡,稍微一碰刻刀就痛的忍不住。可我还是坚持了下来,从每天刻不了一个字到一天能刻十多个,其中艰辛真是不经历难以知悉。”
姚星元仰起头,像是在回忆过往岁月。
“我的暗劲就是在那段时间领悟的,刻字,便是一个发力的过程。寻常刻字你用蛮力,也就是明劲能够刻出一二厘米的阴文。但是再往深里去就基本不可能了。除非天赋异禀,能够刻出十几公分。可是你看我那个字。”
顺着姚星元指点,王庸看向崖壁最中间位置的一个大字。
半米高的大篆体武字,在夕阳余晖的照射下格外醒目。
其实武这个字从古至今变化都不大,大篆时期便是止戈二字构成,只不过构成的结构方位不同而已。由此可见几千年来华夏对于武的真正意义是贯彻如一的,那就是“止戈”。
姚星元让王庸看的当然不是武字写得漂亮与否,而是那一笔一画渗透崖壁的线条。
黑幽幽一道道凹坑,就跟雷电劈出来的一样。夕阳光线照射进笔画凹坑里,却是看不到底。
王庸粗布估计每道凹坑至少有半米深。
这已经不算是崖刻了,而是接近浮雕了。只是浮雕是往外凸显,姚星元这个字却是往内渗透。
“姚师傅,恕我无知,这些字是您用刻刀刻出来的吗?”王庸问。
姚星元点点头:“半米长的大刻刀,一点点刻出来的。用了整整一个星期时间。”
王庸瞬间惊讶了。
半米长,不是行家根本不了解其中发力的困难。人悬在空中,刻刀长度又超出半米,留给人挥锤的距离变得极短,这种距离根本就不足以发挥出力量。别说了刻字了,就连刻西瓜都不容易。
见王庸惊讶,姚星元信步走到峭壁下,顺手拔起峭壁里插着的一把刻刀,真的有半米多长。
他将刻刀... -->>
点画单纯、柔中带刚,一眼看去刚劲如铁。姚星元的大篆却是已经到了极高境界。
篆书写得好的一个特点便是笔笔如铁线,一笔一画就跟镶嵌上去的精铁一样。
姚星元“巍巍摩崖”四个字则将这个特点发挥到了极致,古朴的线条中蕴含着望而生畏的爆炸力,好似一尊肌肉虬起的巨灵神。
“字里行间隐含武道拳意,姚星元对于武学的领悟确实比自己高深多了。”王庸叹息道。
王庸这些年来除了执行任务就是执行任务,就连学会的国术也只是为了任务方便。跟这种从小在正宗国术门派里耳濡目染起来的大师相比,王庸在武道修行方面还是差的太远。
刻完字,姚星元将榔头跟刻刀重新放回凹台,然后解开绳子上的卡扣,双手贴着崖壁,利用手腕上的劲力一点点下滑。
每当下滑速度过快的时候,他就会五指成钩,咔嚓一下抓住岩壁上的凸起延缓身形,如此交替不一会便落地。
“怎么样?看出什么没有?”姚星元拍拍手上的尘土,问王庸。
王庸点点头,却又摇摇头。
他隐约看出了点什么,却又不得其解。
姚星元一笑,一副早知如此的模样。
“巍巍摩崖,这是我对这片刻壁的赞美,同时也是对整座玉皇峰崖刻的崇敬。”姚星元轻轻解释自己写下四个字的用意。
摩崖石刻是华夏古代的一种石刻艺术,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书法、造像或者岩画。摩崖石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盛行于北朝时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后连绵不断。
而最著名的摩崖石刻景点,就位于玉皇峰上。
王庸曾经观赏过刻于南北朝时期的经石峪《金刚经》,经文刻在约三千平方米的大石坪上,隶书,原有2500多字,现尚存1067个。字大达半米,笔力刚健有力,历代尊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
这段石刻就位于天意武馆不远处,却是跟姚星元这面峭壁遥遥相对。
“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现代人看见凿刻就认为是古代的摩崖石刻,实际上他们却不知道真正的摩崖是不题名的。那些为了附庸风雅而留名的石刻根本就称不得摩崖石刻。姚师傅你这些字才是真正的摩崖石刻啊!倘若百年后被人发现,又得感叹一番咱们国家劳动人民的伟大了。”王庸回应道。
而实际上姚星元也确实称得上伟大,因为他这些字都是一笔一画自己刻出来的。
姚星元对于王庸的夸赞颇为受用,笑道:“虽然觉得你这话有拍马之嫌,可总觉得很舒服。看来我也是一个不能免俗的人啊!”
“这些字大小总计一千三百一十四个,是十年前我在此开设武馆之日开刻的。十年时间,三千多个日夜,才刻出来这么点。开始时候我腰悬空中根本连一点力气都施展不上,别说是凿刻了,就连在这硬石上留下半点痕迹都难。往往人吊上一天都刻不完一个字,全身腰酸背痛,手心都是大泡,稍微一碰刻刀就痛的忍不住。可我还是坚持了下来,从每天刻不了一个字到一天能刻十多个,其中艰辛真是不经历难以知悉。”
姚星元仰起头,像是在回忆过往岁月。
“我的暗劲就是在那段时间领悟的,刻字,便是一个发力的过程。寻常刻字你用蛮力,也就是明劲能够刻出一二厘米的阴文。但是再往深里去就基本不可能了。除非天赋异禀,能够刻出十几公分。可是你看我那个字。”
顺着姚星元指点,王庸看向崖壁最中间位置的一个大字。
半米高的大篆体武字,在夕阳余晖的照射下格外醒目。
其实武这个字从古至今变化都不大,大篆时期便是止戈二字构成,只不过构成的结构方位不同而已。由此可见几千年来华夏对于武的真正意义是贯彻如一的,那就是“止戈”。
姚星元让王庸看的当然不是武字写得漂亮与否,而是那一笔一画渗透崖壁的线条。
黑幽幽一道道凹坑,就跟雷电劈出来的一样。夕阳光线照射进笔画凹坑里,却是看不到底。
王庸粗布估计每道凹坑至少有半米深。
这已经不算是崖刻了,而是接近浮雕了。只是浮雕是往外凸显,姚星元这个字却是往内渗透。
“姚师傅,恕我无知,这些字是您用刻刀刻出来的吗?”王庸问。
姚星元点点头:“半米长的大刻刀,一点点刻出来的。用了整整一个星期时间。”
王庸瞬间惊讶了。
半米长,不是行家根本不了解其中发力的困难。人悬在空中,刻刀长度又超出半米,留给人挥锤的距离变得极短,这种距离根本就不足以发挥出力量。别说了刻字了,就连刻西瓜都不容易。
见王庸惊讶,姚星元信步走到峭壁下,顺手拔起峭壁里插着的一把刻刀,真的有半米多长。
他将刻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