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征服沙捞越的计划 (1/2)
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1640四海扬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北风卷起的大浪拍击着岸边的礁石,高亭港内,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
岸边一队明军士兵正在沈通明指挥下操练。沈廷扬现在有兵有钱有粮,成为东南军头之外的另一大势力。很多失去主将,散落在海上的溃军投奔到他麾下。招募士兵很便宜,不要钱,有大米就行了。沈廷扬将大部分溃兵打乱与自己的士兵重编。
很多妇人带着小孩就住在船上,岛上房租不够,她们要以船为家。守序带来的大米让他们慢慢恢复了元气,至少这会,他们的眼神不再迷茫。
民族大义,华夷之防始终抵不住妻儿老小嗷嗷待哺的嘴。现在与这些官兵讲那些虚头八脑的东西没用。能撤到舟山的官兵心里肯定是不愿投降的,前提是要让他们吃饱饭。
浙东民气刚烈。
就以守序所见,鲁监国政权与隆武政权在人员结构上有比较明显的区别。隆武朝廷依靠的是元老重臣,而鲁监国依靠的则是基层士绅。浙东是在本地当权官员投降清朝以后,一批有志之士激于剃头改制,揭竿而起,不顾杀身亡家的危险而展开的抵抗运动。鲁监国的骨干力量是一批如郑尊谦这样的浙东员秀才,他们投笔从戎,年轻团结有朝气。
如此多军队聚集在舟山的结果,差点把小小的群岛挤爆了。南明两个政权很多败军退到这里。有些人黄斌卿能挡,有些人黄斌卿挡不住。
江上师溃后,鲁监国朱以海依附张名振,退到张名振的基地石浦健跳所。八月份,再撤舟山。鲁监国本人现正驻于舟山城中。黄斌卿在舟山岛划分了防区,与张名振、阮进同守。
没有与监国同行的温州总兵贺君尧、兴国公王之仁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王之仁驻在岱山岛附属的大长涂岛,贺君尧在小长涂岛。兵多地少,条件很差。
冷应瀓走到守序背后,轻声提醒道:“大人,总兵们都到齐了。”
台北府在岱山岛设立了一个商馆,冷应瀓是馆主,负责经营浙江和南直隶的贸易,现在量还不大,只是刚刚开始。
守序点点头,转身离开海边。林出勇带着卫队护卫在前后,20人的卫队中有很多切之丹武士,倭寇的打扮在路上见到的明军人人侧目。
沈廷扬的大本营,如今岱山岛的中心,原本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寺庙。非常时期顾不得其他了,岱山岛以这座寺庙设施最完善,建筑结构最坚固,沈廷扬将他的浙直总督衙门设在这里。
一队来自崇明岛的督标兵将总督驻地护卫的严严实实,在原本寺院墙壁基础上加强了工事,外围筑简易炮台,架有6门佛朗机炮。
崇明兵都认得守序,见他过来纷纷行礼。
迈步跨入曾经的大雄宝殿,现在的总督衙门正堂。
沈廷扬居中而坐,黄斌卿、王之仁、贺君尧、张鹏飞、王朝先五位总兵,以及朱钰、蒋传、周鉴等规模较小的势力代表。
能坐在这里的人都是沈廷扬精心挑选的。溃兵实在太多,成分复杂,军纪败坏劣迹斑斑的人比比皆是,这些人沈廷扬一个都没要。舟山附属的小岛屿很多,有的是地方让他们停靠。
守序进来打断了明将之间的交流,笑着与他们打了招呼,在坐的人很多都是债主。
对小债主,守序基本是用粮食归还了债务。对黄斌卿、沈廷扬、王之仁等大债主,守序用了部分糖还给他们。人大多嗜甜,糖不愁卖不掉。这些军头退到舟山,以往到海贸和走私到网络却还在,糖批发给他们倒手一趟,卖到南直隶和浙江,收益比直接还粮食还高。
待守序坐下,沈廷扬咳嗽一声,宣布会议开始。
“舟山弹丸地,如今聚集了两三万官军,岛上可耕之地不多,今天请诸位来,就是要商量这粮饷补给之事。”
大军头退到舟山,船上多少都带了些银钱辎重,暂时还能维持,不过这也是坐吃山空的局面。南明军队粮饷弹药补给困难,多数军队要依靠打粮过日子。每当打了败仗,或是没粮吃了,便会找几个县分地盘,入乡抄略,缚夫**,强拉壮丁,鸡犬不留。在民间妇女身上冲淡挫折感,恢复元气。
舟山这种情况更为明显,依赖捕鱼不现实,明军只能靠打粮维生了。黄斌卿原本军纪不错,他控制着舟山城,周围唯一像样点的地盘,舟山大岛上也有些耕地,勉强自给。但就连他也忍不住打了几次粮,无本万利的生意实在太有诱惑力了。
沈廷扬想到打粮就异常痛心,“我师以恢复为名,系累男妇,索钱取赎,肆行淫纵。这不是官军,这是贼寇。”
守序喝着茶不说话,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没钱明军由官军变贼寇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黄斌卿答道:“明公所言及是,但军中乏食,我等不得不取之民间。如不打粮,何以足食?”
另外几个总兵纷纷附和黄斌卿。
守序冷眼旁观,南京盟誓东南六总兵。黄蜚、吴志逵被俘后押往南京,洪承畴劝降不果将二将杀害。蒋若来在金华阵亡。孔思诚退兵福建,隆武皇帝派他回云南募兵。如今还在东南的就只剩下黄斌卿和王之仁了。
黄斌卿兼并荆本彻,舟山诸军现以他实力最强,张名振其次,王之仁第三。
沈廷扬自去年始成军,在几十个史可法余部将官的帮助下,实力增长很快,现在他有3000多兵,隐隐能与几大总兵分庭抗礼。
温州总兵贺君尧实力稍弱,王朝先则是四川土司,本人很能打,手下有只强军,不过他在东南毫无依靠,只能依附在其他人门下。
人人都知道打粮是饮鸩止渴,南明军队全靠一股恢复中华的气在撑着,打粮会涣散军纪导致战斗力急剧... -->>
北风卷起的大浪拍击着岸边的礁石,高亭港内,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
岸边一队明军士兵正在沈通明指挥下操练。沈廷扬现在有兵有钱有粮,成为东南军头之外的另一大势力。很多失去主将,散落在海上的溃军投奔到他麾下。招募士兵很便宜,不要钱,有大米就行了。沈廷扬将大部分溃兵打乱与自己的士兵重编。
很多妇人带着小孩就住在船上,岛上房租不够,她们要以船为家。守序带来的大米让他们慢慢恢复了元气,至少这会,他们的眼神不再迷茫。
民族大义,华夷之防始终抵不住妻儿老小嗷嗷待哺的嘴。现在与这些官兵讲那些虚头八脑的东西没用。能撤到舟山的官兵心里肯定是不愿投降的,前提是要让他们吃饱饭。
浙东民气刚烈。
就以守序所见,鲁监国政权与隆武政权在人员结构上有比较明显的区别。隆武朝廷依靠的是元老重臣,而鲁监国依靠的则是基层士绅。浙东是在本地当权官员投降清朝以后,一批有志之士激于剃头改制,揭竿而起,不顾杀身亡家的危险而展开的抵抗运动。鲁监国的骨干力量是一批如郑尊谦这样的浙东员秀才,他们投笔从戎,年轻团结有朝气。
如此多军队聚集在舟山的结果,差点把小小的群岛挤爆了。南明两个政权很多败军退到这里。有些人黄斌卿能挡,有些人黄斌卿挡不住。
江上师溃后,鲁监国朱以海依附张名振,退到张名振的基地石浦健跳所。八月份,再撤舟山。鲁监国本人现正驻于舟山城中。黄斌卿在舟山岛划分了防区,与张名振、阮进同守。
没有与监国同行的温州总兵贺君尧、兴国公王之仁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王之仁驻在岱山岛附属的大长涂岛,贺君尧在小长涂岛。兵多地少,条件很差。
冷应瀓走到守序背后,轻声提醒道:“大人,总兵们都到齐了。”
台北府在岱山岛设立了一个商馆,冷应瀓是馆主,负责经营浙江和南直隶的贸易,现在量还不大,只是刚刚开始。
守序点点头,转身离开海边。林出勇带着卫队护卫在前后,20人的卫队中有很多切之丹武士,倭寇的打扮在路上见到的明军人人侧目。
沈廷扬的大本营,如今岱山岛的中心,原本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寺庙。非常时期顾不得其他了,岱山岛以这座寺庙设施最完善,建筑结构最坚固,沈廷扬将他的浙直总督衙门设在这里。
一队来自崇明岛的督标兵将总督驻地护卫的严严实实,在原本寺院墙壁基础上加强了工事,外围筑简易炮台,架有6门佛朗机炮。
崇明兵都认得守序,见他过来纷纷行礼。
迈步跨入曾经的大雄宝殿,现在的总督衙门正堂。
沈廷扬居中而坐,黄斌卿、王之仁、贺君尧、张鹏飞、王朝先五位总兵,以及朱钰、蒋传、周鉴等规模较小的势力代表。
能坐在这里的人都是沈廷扬精心挑选的。溃兵实在太多,成分复杂,军纪败坏劣迹斑斑的人比比皆是,这些人沈廷扬一个都没要。舟山附属的小岛屿很多,有的是地方让他们停靠。
守序进来打断了明将之间的交流,笑着与他们打了招呼,在坐的人很多都是债主。
对小债主,守序基本是用粮食归还了债务。对黄斌卿、沈廷扬、王之仁等大债主,守序用了部分糖还给他们。人大多嗜甜,糖不愁卖不掉。这些军头退到舟山,以往到海贸和走私到网络却还在,糖批发给他们倒手一趟,卖到南直隶和浙江,收益比直接还粮食还高。
待守序坐下,沈廷扬咳嗽一声,宣布会议开始。
“舟山弹丸地,如今聚集了两三万官军,岛上可耕之地不多,今天请诸位来,就是要商量这粮饷补给之事。”
大军头退到舟山,船上多少都带了些银钱辎重,暂时还能维持,不过这也是坐吃山空的局面。南明军队粮饷弹药补给困难,多数军队要依靠打粮过日子。每当打了败仗,或是没粮吃了,便会找几个县分地盘,入乡抄略,缚夫**,强拉壮丁,鸡犬不留。在民间妇女身上冲淡挫折感,恢复元气。
舟山这种情况更为明显,依赖捕鱼不现实,明军只能靠打粮维生了。黄斌卿原本军纪不错,他控制着舟山城,周围唯一像样点的地盘,舟山大岛上也有些耕地,勉强自给。但就连他也忍不住打了几次粮,无本万利的生意实在太有诱惑力了。
沈廷扬想到打粮就异常痛心,“我师以恢复为名,系累男妇,索钱取赎,肆行淫纵。这不是官军,这是贼寇。”
守序喝着茶不说话,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没钱明军由官军变贼寇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黄斌卿答道:“明公所言及是,但军中乏食,我等不得不取之民间。如不打粮,何以足食?”
另外几个总兵纷纷附和黄斌卿。
守序冷眼旁观,南京盟誓东南六总兵。黄蜚、吴志逵被俘后押往南京,洪承畴劝降不果将二将杀害。蒋若来在金华阵亡。孔思诚退兵福建,隆武皇帝派他回云南募兵。如今还在东南的就只剩下黄斌卿和王之仁了。
黄斌卿兼并荆本彻,舟山诸军现以他实力最强,张名振其次,王之仁第三。
沈廷扬自去年始成军,在几十个史可法余部将官的帮助下,实力增长很快,现在他有3000多兵,隐隐能与几大总兵分庭抗礼。
温州总兵贺君尧实力稍弱,王朝先则是四川土司,本人很能打,手下有只强军,不过他在东南毫无依靠,只能依附在其他人门下。
人人都知道打粮是饮鸩止渴,南明军队全靠一股恢复中华的气在撑着,打粮会涣散军纪导致战斗力急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