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1852铁血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提到“那个东西”,知道蔡玉斌所指的高级军官们都变了表情。有参谋迟疑的问道:“总参谋长说,热气球不到关键时刻不让咱们放。现在距离这关键时刻还差得远呢……”
“把热气球升起来至少得一两个小时,现在若是不动手准备,真需要用的时候只怕又来不及了。”作战部副参谋长居俊峰虽然想保持严肃的外表,不过此时合不拢嘴的表情已经彻底暴露了他此时的兴奋心情。
在军阵中央的位置上有十好几面高高挑起的大布幡,每一面布幡都有七八尺宽,两三丈高,十几面这种大布幡一面紧挨着一面,四面围住了一个热气球。此时热气球还没有完全升起,四根三丈多高的竹子搭成的架子上,一根颇为结实的麻绳把热气球的顶端处给吊了起来。
下面的吊篮是尽可能轻的竹条树枝编成的,吊篮上方的气囊入口处,几个连在手动鼓风机上的铜质的输送管向里面通着热气。精致的木炭正在几个炉子里头燃烧着,还算是纯净的热气被鼓风机不停的导入到热气球的气囊中。
韦泽去北方之前就着手开始搞热气球,等他回来之后,军工部门已经把这玩意给整出来了。由于韦泽的部下基本都是南方人,水见得多,对浮力的理解有天生的优势。排水实验也是非常容易做的。韦泽甚至用陶管把极少量水的排水实验也给做了。这下让这帮人彻底理解了什么叫做“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有了这个基础,韦泽只用向这帮人做几个孔明灯的实验,军工部门上下就有些恍然大悟的感觉。这帮人都是经过选拔,原本就比较“书呆子”,对于现代物理与化学比较“有感觉”的家伙。面对如此只直观的玩意,大家立马承认了两件事,第一,浮力定律是对的。第二,空气自身有质量有重量。
当军工部门把热气球定位为“一种可反复升降使用的孔明灯”之后,研究完全上了轨道。在丝绸上刷上用以隔热防焦以及防止漏气的油料,把这些料子仔细缝制之后加装吊篮就能使用了。韦泽原以为这玩意应该属于高大上的玩意,可是在丝绸以及桐油的故乡中国,问题被轻松解决。试制品一次上天成功。
当部队亲眼看到热气球之后,大家都傻了眼。自此,在训练中表现优秀的人员多了一项奖励,那就是能够乘坐热气球上天。
中国文化经过几千年的锤炼,所以文化内核里头的唯物主义根深蒂固。韦泽让部队里头表现的优秀人员前来乘坐,这帮家伙很快自愿的当作义务宣传者,把人类操作的热气球这个概念在全军里头推广开来。这让韦泽提出的“学科学,用科学”的宣传口号得到了更多战士的响应。
韦泽倒是不认为热气球一出现就能把敌军给吓的如何,现阶段韦泽没有生产高压气体存储设备的能力,电解水制造氢气,或者使用氯碱工业法虽然没有理论上的难度,却存在收集气体的难度。韦泽制不出来加工飞艇的材料。
现代热气球,热气来源是高压气罐内装的可燃气体。韦泽也没办法解决,这就注定韦泽的热气球是笨拙低效的。笨拙低效的热气球本身也没太多的军事用途。炮兵观察哨设在热气球上,观察位置大大升高,视野与视角都能达成更好的效果。所以韦泽就把这玩意暂时“量产”。
每个旅都暂时配备了一个这种玩意,韦泽这么做的目的是让后勤部门习惯这玩意,他倒不是真的认为这玩意能够在实战中起到多大作用。因为清军并非能够与韦泽的部队进行长时间作战,只怕很多时候热气球还没升起来,战斗已经结束了。
但是对于蔡玉斌、居俊峰,以及十四军来说,他们对此是极为有兴趣的。韦泽的军中有“战史研究”部门,韦泽部队的战斗都要在里面做记录。如果能够在战场上第一次使用热气球,定然能够记下来一笔。所以蔡玉斌一做建议,其他人不管嘴上说什么,心里头已经决定使用热气球了。
高级指挥官态度一致,战士们也有热情。迎战江南提督和春的十四军迅速行动起来。
在对面的江南提督和春当然不知道自己即将见到永生难忘的事情,他此时正在经历着他难忘的一幕。敌我双方的炮兵互相实施炮战,这种事情他是知道的,至少完全能够想象的到。一年多前在长沙,清军守城炮兵与占领了妙高峰的太平军炮兵就进行过炮战。
不过那种炮战与他此时经历的炮战完全不同。在长沙城外的... -->>
一提到“那个东西”,知道蔡玉斌所指的高级军官们都变了表情。有参谋迟疑的问道:“总参谋长说,热气球不到关键时刻不让咱们放。现在距离这关键时刻还差得远呢……”
“把热气球升起来至少得一两个小时,现在若是不动手准备,真需要用的时候只怕又来不及了。”作战部副参谋长居俊峰虽然想保持严肃的外表,不过此时合不拢嘴的表情已经彻底暴露了他此时的兴奋心情。
在军阵中央的位置上有十好几面高高挑起的大布幡,每一面布幡都有七八尺宽,两三丈高,十几面这种大布幡一面紧挨着一面,四面围住了一个热气球。此时热气球还没有完全升起,四根三丈多高的竹子搭成的架子上,一根颇为结实的麻绳把热气球的顶端处给吊了起来。
下面的吊篮是尽可能轻的竹条树枝编成的,吊篮上方的气囊入口处,几个连在手动鼓风机上的铜质的输送管向里面通着热气。精致的木炭正在几个炉子里头燃烧着,还算是纯净的热气被鼓风机不停的导入到热气球的气囊中。
韦泽去北方之前就着手开始搞热气球,等他回来之后,军工部门已经把这玩意给整出来了。由于韦泽的部下基本都是南方人,水见得多,对浮力的理解有天生的优势。排水实验也是非常容易做的。韦泽甚至用陶管把极少量水的排水实验也给做了。这下让这帮人彻底理解了什么叫做“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有了这个基础,韦泽只用向这帮人做几个孔明灯的实验,军工部门上下就有些恍然大悟的感觉。这帮人都是经过选拔,原本就比较“书呆子”,对于现代物理与化学比较“有感觉”的家伙。面对如此只直观的玩意,大家立马承认了两件事,第一,浮力定律是对的。第二,空气自身有质量有重量。
当军工部门把热气球定位为“一种可反复升降使用的孔明灯”之后,研究完全上了轨道。在丝绸上刷上用以隔热防焦以及防止漏气的油料,把这些料子仔细缝制之后加装吊篮就能使用了。韦泽原以为这玩意应该属于高大上的玩意,可是在丝绸以及桐油的故乡中国,问题被轻松解决。试制品一次上天成功。
当部队亲眼看到热气球之后,大家都傻了眼。自此,在训练中表现优秀的人员多了一项奖励,那就是能够乘坐热气球上天。
中国文化经过几千年的锤炼,所以文化内核里头的唯物主义根深蒂固。韦泽让部队里头表现的优秀人员前来乘坐,这帮家伙很快自愿的当作义务宣传者,把人类操作的热气球这个概念在全军里头推广开来。这让韦泽提出的“学科学,用科学”的宣传口号得到了更多战士的响应。
韦泽倒是不认为热气球一出现就能把敌军给吓的如何,现阶段韦泽没有生产高压气体存储设备的能力,电解水制造氢气,或者使用氯碱工业法虽然没有理论上的难度,却存在收集气体的难度。韦泽制不出来加工飞艇的材料。
现代热气球,热气来源是高压气罐内装的可燃气体。韦泽也没办法解决,这就注定韦泽的热气球是笨拙低效的。笨拙低效的热气球本身也没太多的军事用途。炮兵观察哨设在热气球上,观察位置大大升高,视野与视角都能达成更好的效果。所以韦泽就把这玩意暂时“量产”。
每个旅都暂时配备了一个这种玩意,韦泽这么做的目的是让后勤部门习惯这玩意,他倒不是真的认为这玩意能够在实战中起到多大作用。因为清军并非能够与韦泽的部队进行长时间作战,只怕很多时候热气球还没升起来,战斗已经结束了。
但是对于蔡玉斌、居俊峰,以及十四军来说,他们对此是极为有兴趣的。韦泽的军中有“战史研究”部门,韦泽部队的战斗都要在里面做记录。如果能够在战场上第一次使用热气球,定然能够记下来一笔。所以蔡玉斌一做建议,其他人不管嘴上说什么,心里头已经决定使用热气球了。
高级指挥官态度一致,战士们也有热情。迎战江南提督和春的十四军迅速行动起来。
在对面的江南提督和春当然不知道自己即将见到永生难忘的事情,他此时正在经历着他难忘的一幕。敌我双方的炮兵互相实施炮战,这种事情他是知道的,至少完全能够想象的到。一年多前在长沙,清军守城炮兵与占领了妙高峰的太平军炮兵就进行过炮战。
不过那种炮战与他此时经历的炮战完全不同。在长沙城外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