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开元我为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如果书籍的价格能够大幅度降低,达到普通人能够买得起的地步,那么门阀世家对知识的垄断才算是真正被打破。
李清当然知道皇帝在想什么,事关重大,他最终还是决定跟皇帝交个底。
“此事儿不敢夸口,但真若那主事匠人所说,造纸和印刷之术能有突破,儿觉得一卷书的成本至少能够降到100文。”
100文在唐朝的购买力相当于后世的100块,而后世一本书都要卖20几块,但成本才几块钱都不到,能在唐朝把一本书的价格降低到100文,李清觉得已经是自己金手指的极限了。
因为古代印刷术就算发展到极致,和现代印刷术也是有本质区别的。
听到李清的回答,李隆基激动的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十八郎所言当真?”
“句句属实。”
“如此甚好!”
李隆基高兴地一拍桌子,没吓到李清,却把左边那桌坐着的李雪盈吓了一跳,马上小声问身旁杨洄,皇帝听了李清的话为何这般反应。
“公主可知,当下一卷书的价格是多少?”
李雪盈眉头轻蹙,要是问她一匹上好的骏马多少钱她肯定知道,但问她书的价钱,她真就两眼一抹黑了。
“以《论语》为例,在东市书行,此书价格在2贯到3贯之间,寿王所说若是能够实现,全长安的书行都得关门歇业。”
这么厉害?
李雪盈暗暗咂舌,可即便如此,她心中仍有一事想不明白。
李清刚才说一卷书的成本可以降到100文,卖的时候就算黑一点,卖500文,那也得卖多少书才抵得上一套家具的钱?
正好这时候李隆基也问起了李清,关于书籍定价的问题。
李清的回答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居然只要200文。
这下矛盾的人一下变成了李隆基,一方面他深知为了打破门阀对知识阶层的垄断,书的价格肯定不能高,可是另一方面书定价这么低,赚的钱肯定就少了。
权衡再三,李隆基还是向前者妥协了,毕竟这会儿他还没到天宝后期只顾个人享乐不顾江山社稷的地步。
但是这钱也得赚啊!
想到这里,李隆基目光再度落在了李清身上。
“十八郎,此法若成,你最想印的是哪些书?先说好,这次可不要指望朕再下一道旨意帮你卖书了。”
“阿耶放心,儿最想印的是与科举考试有关之书,届时不用阿耶下旨,儿自有办法让天下读书人都争抢着来买此书。”
一听这话,李隆基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果然是好主意,科举考试中的明经科考的就是阅读量,相关书籍印出来,价格又不算高,到时候凡是参加明经科的士子,肯定都要买上一套。
但是紧接着李隆基的眉头又皱了起来,因为明经科在大唐的科举考试中是最容易的一科,要不然也不会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说白了,唐朝明经科的考试就是在那么有限的几本书里考完形填空,不是记忆力太差的,只要背熟那几本书,很轻松就可以考过。
考试太简单,教科书的重要性也就随之降低,更关键是就那么几本书,就算全天下的士子都人手一套,又能卖出去多少呢?
在这个问题上,李隆基和李清算是想到了一块儿,不等李隆基开口,李清就主动献上一计。
扩大明经科考试范围,将所考经义的出处从几本书扩大到十几本书,这样一来不仅考试难度增加,科目含金量提高,同时教科书也能卖出更多。
一举两得!
> 如果书籍的价格能够大幅度降低,达到普通人能够买得起的地步,那么门阀世家对知识的垄断才算是真正被打破。
李清当然知道皇帝在想什么,事关重大,他最终还是决定跟皇帝交个底。
“此事儿不敢夸口,但真若那主事匠人所说,造纸和印刷之术能有突破,儿觉得一卷书的成本至少能够降到100文。”
100文在唐朝的购买力相当于后世的100块,而后世一本书都要卖20几块,但成本才几块钱都不到,能在唐朝把一本书的价格降低到100文,李清觉得已经是自己金手指的极限了。
因为古代印刷术就算发展到极致,和现代印刷术也是有本质区别的。
听到李清的回答,李隆基激动的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十八郎所言当真?”
“句句属实。”
“如此甚好!”
李隆基高兴地一拍桌子,没吓到李清,却把左边那桌坐着的李雪盈吓了一跳,马上小声问身旁杨洄,皇帝听了李清的话为何这般反应。
“公主可知,当下一卷书的价格是多少?”
李雪盈眉头轻蹙,要是问她一匹上好的骏马多少钱她肯定知道,但问她书的价钱,她真就两眼一抹黑了。
“以《论语》为例,在东市书行,此书价格在2贯到3贯之间,寿王所说若是能够实现,全长安的书行都得关门歇业。”
这么厉害?
李雪盈暗暗咂舌,可即便如此,她心中仍有一事想不明白。
李清刚才说一卷书的成本可以降到100文,卖的时候就算黑一点,卖500文,那也得卖多少书才抵得上一套家具的钱?
正好这时候李隆基也问起了李清,关于书籍定价的问题。
李清的回答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居然只要200文。
这下矛盾的人一下变成了李隆基,一方面他深知为了打破门阀对知识阶层的垄断,书的价格肯定不能高,可是另一方面书定价这么低,赚的钱肯定就少了。
权衡再三,李隆基还是向前者妥协了,毕竟这会儿他还没到天宝后期只顾个人享乐不顾江山社稷的地步。
但是这钱也得赚啊!
想到这里,李隆基目光再度落在了李清身上。
“十八郎,此法若成,你最想印的是哪些书?先说好,这次可不要指望朕再下一道旨意帮你卖书了。”
“阿耶放心,儿最想印的是与科举考试有关之书,届时不用阿耶下旨,儿自有办法让天下读书人都争抢着来买此书。”
一听这话,李隆基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果然是好主意,科举考试中的明经科考的就是阅读量,相关书籍印出来,价格又不算高,到时候凡是参加明经科的士子,肯定都要买上一套。
但是紧接着李隆基的眉头又皱了起来,因为明经科在大唐的科举考试中是最容易的一科,要不然也不会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说白了,唐朝明经科的考试就是在那么有限的几本书里考完形填空,不是记忆力太差的,只要背熟那几本书,很轻松就可以考过。
考试太简单,教科书的重要性也就随之降低,更关键是就那么几本书,就算全天下的士子都人手一套,又能卖出去多少呢?
在这个问题上,李隆基和李清算是想到了一块儿,不等李隆基开口,李清就主动献上一计。
扩大明经科考试范围,将所考经义的出处从几本书扩大到十几本书,这样一来不仅考试难度增加,科目含金量提高,同时教科书也能卖出更多。
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