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红楼之林如海重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你姨妈家的嫂子了。”
连城听了,顿时跌足长叹,道:“我怎么竟忘记了这个?林妹妹比我还小呢,从前我都当她是我妹妹的,以后偏要改称嫂子称呼,竟是便宜她了!今日见到林妹妹的兄弟,倒是一表人才,模样儿生得和林妹妹极像呢。”
连城视黛玉如妹,虽然一别多年,情分却未减半分。
闻得他提起林智,连太太道:“林姑娘才气极好,难道智哥儿亦然?”
连城顺口道:“听林兄弟说,远不及林妹妹。不过我看着,林兄弟的才华却较我为高,他可比我小好几岁呢,做的文章先生赞不绝口。”连城初进国子监,认得的人虽有几个,却不多,很是得了林智一番相助,两人年纪差好几岁,倒成了好友。
连太太喜上眉梢,道:“你们多多亲近些才好,林家弟兄两个都是有出息的人物。”
观一族之长久,端的看子孙是否长进,哪怕出身贫寒,但是子孙有才能,便能延绵百年富贵。连太太最佩服的便是林家,哪里像自己家,长子平庸,次子纨绔,竟是屡教不改,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仍不见效验。好在他们虽然庸庸碌碌,却有几分眼色,不敢做祸及家族的事情,为今之计,只能盼着幼子和孙儿们长进,担起连家门楣。
连太太给爱女幼子说亲,也是想有一门助力。
连城却是不在意地道:“放心,不必担心我学两个哥哥。我新近在学西洋画,林兄弟说认得一个外国人,单画西洋画,画的人物器具,栩栩如生,和咱们的画法大不相同,改日我去讨教讨教,回来画给母亲姐姐看。”
连太太忙道:“虽说丹青极好,可也别误了读书。”
连城擅长丹青,读书却亦不成,怨不得连太太忧心。
连城眼里闪过一抹愁绪,他知道母亲所忧,然而自己的确不是读书的胚子,便是用了十二分的心思,仍旧不及林智过目不忘的本事,锦绣文章信手拈来,不见半分俗气,只是这些想法不好跟母亲说,便道:“知道了。我去换衣裳,一会子再过来陪母亲和姐姐说话。”
连太太点点头,目送他回房,忧心忡忡地同连尘说道:“你弟弟酷爱书画,却不大爱读书,这可怎么好?瞅着再过几年也未必能考取功名。”
连尘素疼幼弟,劝解道:“自古以来,长幼有序,不管三弟如何出众,最终总不能继承了家业。大哥至今没有功名,三弟若有了,大哥该如何想?大嫂和二嫂又是那样的人物,指不定如何酸言酸语呢!且顺着三弟精研丹青的意思罢,过些年他年纪大了,自然知晓出将入相的好处了。便是三弟依旧不喜欢读书,但是他在丹青一道上极有天赋,胜常人百倍,未必不是一段前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三弟别看年纪小,也是个聪明的。”
出将入相固然是好,然而没有本事的话,即便出仕,也未必长久。连尘私下早同连城说过,知连城心事,只是父母所愿,他们都不好反驳。
连太太长叹一声,道:“你说的也有道理,只是你大哥二哥都没有本事,我自然盼着城儿长进,若是做了官儿,也好扶持着两个哥哥和几个侄子,免得将来我和你父亲不在了,家里没有做官的,偌大的家业任人宰割。”
连尘道:“与其如此,不如好生教养几个侄子。”
父母不在了,兄弟自然要分家,分了家,就只为自己打算了,谁管谁筋疼?依她看来,连城这样倒好,他从小到大就不懂得和人斗心眼子,做了官不被人吃了才怪,倒不如娶一房淡泊名利的妻室,挥毫弄墨,比事事帮衬着两个哥哥强。连尘知道父母都想着长子长孙继承宗祧,也想着兄弟相互扶持,所以她心里的这些想法万万不敢透露出来。
和两个哥哥比起来,连尘和连城情分最好,不愿两个只知享受荣华富贵却一无是处的哥哥连累了连城。连城虽然读书不成,但是心地良善,比两个哥哥强了几倍。
她不肯透露心思,连太太自然不会知道,眼下只顾着儿女亲事。她早就打算好了,带着连尘多多地出门应酬,总会有机缘的。他们家和荣国府原没什么瓜葛,但是和林家交好,所以元春出阁的前一日她也带着连尘过去了。
贾敏见了她们母女两个,忙又与她引见昨日未曾见到的几家人。今日一早贾敏打发人给俞老太太送了东西后方来荣国府,只比连太太母女早一步。贾母过寿时黛玉没过来,今日亦不愿意,倒不是记恨宝玉,只是觉得自己她将将小定,一时不好出门,免得碰到宝玉。
贾敏不愿意黛玉登贾家的门,也是这个意思。
贾母不见黛玉,难免有些失望,看到宝玉亦如此,突然一凛,反而庆幸黛玉不来了。黛玉的姿容风度举世无双,宝玉只见一面便念念不忘,若是再见,岂不是惹出事来?他们家可不能和俞家相比。贾母知道宝玉的脾性儿,他不是似贾赦那般好色之人,但他行事坐卧不知避讳,落在闲人眼里便成了罪了,倒不如防患于未然,过些日子就好了。
贾母历经世事,原是极精明的人物,只因素日疼爱宝玉过甚,行事一叶障目,往往失了清明,但在宝玉身上,她却是再敏锐不过了。
所以,贾母只问了黛玉几句,却没再提让黛玉常来的事儿。
如此一来,府中上下因元春出阁热热闹闹的,唯独宝玉闷闷不乐,偏生不好到堂客中去,又不喜见官客,只得在贾母院中大花厅和姐妹们凑趣看戏。
元春出阁的一应事务都是王夫人亲手料理,她管家多年,极有威慑,李纨是寡妇,今日不出面,窦夫人不插手,王夫人颇觉力不从心,便请了凤姐过来帮衬。凤姐是王夫人嫡亲的内侄女,觉得自己不该过来,几次三番地推拒,最终因贾母开口方过来一趟,但她聪明机变,又是外人,并不如何颐指气使,都按着王夫人的吩咐行事。
自从贾赦从库房中弄走一大笔财物后,荣国府很有一点捉襟见肘的味道,金银渐少,好在库存的东西颇多,而且十分珍贵,深受各个当铺的喜爱,尤其恒舒典是薛家的产业,极大地方便了王夫人变卖金银古董,换取金银用在荣国府的开销上,并给元春置办嫁妆,不然,光靠库房里的存银,压根儿无法办得如此体面。
王夫人疼惜女儿,竭尽所能地预备嫁妆,铺设在院中,几乎耀花了人眼,田庄商铺、珠宝玉翠、绫罗绸缎、古玩字画、胭脂水粉等等一应俱全,都是上好的。
旁人见了,赞叹之余,都说除了妙玉,京城中少有人及。
唯有贾敏对此不置可否。
初见元春的嫁妆,贾敏便能料到两家必生嫌隙。早些年贾家一心想让元春在宫里博富贵,银钱都送进宫里打点,没有给元春攒嫁妆,如今出宫后说亲,行事颇为仓促,都是从公中出的,并非二房的梯己,将来迎春出阁,势必也要如此。到那时,答应了的话,怕王夫人舍不得,不答应的话,窦夫人不愿意,少不得贾家的家底又要薄一些了。
今日如此奢靡,来日可还有银钱办事?贾赦拿走的那些钱,她可都知道得一清二楚,近半的财物都被带走,居然还有余力置办如斯嫁妆,可见他们都是故意哭穷的。
有人看完所有,粗粗估算了一回,压箱银子没见到,不知几何,单是这些嫁妆,竟是不下四五万两银子,想必压箱银子也是这个数,凭着贾政一年百八十两的俸禄,哪里能置办得起这些东西?怪道他们两家不分家呢。
也有人心中十分嘲讽,贾家在京城里如今算是个笑话儿了,他们家只出个王妃,又不是贵妃,背地里议论者众多,大约也明白了贾赦突然离京的无奈。只是,他们背地里暗暗称奇,贾家当真有钱得很啊,去了百万,还能这般富贵。
更有一干人对此十分羡慕,满目都是珠光宝气,忍不住开口赞叹道:“到底是府上才有这样的富贵,京城里有多少能比得上这份体面?”
怪道人人都说荣国府富贵无匹,果然名不虚传。
贾母最喜这份体面,谦逊道:“不过是略看得过去罢了。”给元春置办嫁妆的时候,因贾母疼爱元春,拿了不少梯己添进去,那些都是好东西,自然让人赞叹不已。
孙辈中贾母最疼宝玉,元春次之,余者皆不在意。
不但荣国府中人人明白,就是外面的人也都知道这件事。
那人笑道:“这么些还只略看得过去?老太君谦逊太过了,咱们都羡慕不已呢!今年大姑娘出阁了,明儿二姑娘出阁,又是一场热闹,想必场面不相上下呢!”她说话虽是羡慕非常,神色之间却不曾流露出丝毫,言语之间亦是如此,可见只是奉承而已。
贾敏听着声音耳熟,细细一看,不是别人,竟是曾经见过的邢夫人,只是几年不见,越发得发福了,因此相见时并未认出来。贾敏面露一丝诧异之色,看其打扮气度,较往年更胜一筹,想来是高升了。
邢夫人的丈夫如今确实已经升为正五品的官儿了,她随之进京,昨日才抵达京城,不然黛玉昨日小定,她也会去道贺。邢夫人精明,他们家在京城毫无根基,少不得受人欺侮,若是攀附了高门大户,但凡对自己家略有照应,便能在京城站稳。邢夫人左思右想,除了认得贾敏外,也就是荣国府了,当年自己险些嫁进荣国府了呢,故今日亲来道贺。
初见元春的嫁妆,邢夫人确是羡慕,然而不过片刻她就心平气和了,她有自知之明,嫁给现在的丈夫是福,进了贾家她可压不住王夫人那样神色木讷心里有成算的人物。
听了邢夫人的话,窦夫人嘴角掠过一丝笑意,插口道:“可不是!我原本想着迎丫头出阁,二三万两银子就足够了,不想二太太满心疼大姑娘,又是当家主母,管着府里大小的事务,置办了这样的嫁妆,我们的迎丫头也不能差了,明儿迎丫头出阁,也得劳烦二太太按着大姑娘的例预备,到时候还有你羡慕的时候。”
贾母不肯分家,府里都由着二房做主,这回元春的嫁妆都是从公中所出,王夫人攒的那些嫁妆只占了不到二成,与其等到元春出阁后自己开口,倒不如今日当众言语。迎春和元春的身份孰高孰低,众人心中明了,作为大房长女,总不能比元春的嫁妆少。
迎春的出身和元春的出身,差的可不止一截,未来又有做官的兄长做依靠。
窦夫人早知贾母和王夫人的心思,有些事儿藏着掖着的话,自己家只能吃亏,今日开口,众人皆知,到那时她们便得想方设法地料理。
邢夫人见窦夫人神色从容,气度雍容,自己也听说了一些贾家的事情,佩服不已,笑道:“府上爱惜女儿,所以如此大方,老太君慈眉善目,世人都说是最最慈悲的老人家了,素日又疼孙子孙女,想来不会亏待了二姑娘。”
贾母和王夫人面色一变,冷冷地看着窦夫人,窦夫人只当没有看到。
等明年迎春出阁后,她就启程去和贾赦祖孙三代团聚,京城中的事情再也见不到了,临走前替迎春多谋些好处,不枉她在自己跟前这些年。
果然不出自己所料,贾敏微微一叹,有些无奈,两个哥哥家竟到了这样的地步,可是她也知道过不在窦夫人,贾母偏心她看在眼里呢,道:“谁家不疼女儿呢?嫁妆多,底气足,母亲和二嫂都是慈善宽厚的人,行事向来不偏不倚,元丫头有的,迎丫头自然也有。”
迎春岂能和生在大年初一的元春相提并论!王夫人气怒交集,险些脱口而出。
听了贾敏的话,贾母的神色也是微微一变。
窦夫人立刻接口道:“姑太太说得极是,老太太和二太太公道得很,反倒是我多心了。老太太,二太太,我在这里赔罪了,都别怪我才是。”
贾母哼了一声,没有言语。
邢夫人目光一闪,察觉到了其中的暗流汹涌,想起素日听闻关于荣国府的见闻,不由得再次庆幸不已,若是自己嫁到贾家,面对王夫人这样厉害的妯娌,自己出身不如她,不知道是何等境况。她走到贾敏等人跟前见礼,笑道:“听说林姑娘大喜了,偏生我们昨儿个才到京城,竟错过了,扼腕不已。今日见到林太太,也该道一声喜。”
贾敏起身还礼让座,道:“有心了。”
寒暄了几句,邢夫人又道:“我那侄女儿岫烟心里记挂着太太和顾二奶奶,这回我们进京,她托我带了些东西,有太太的,也有顾二奶奶的,还有灵台师父的,明儿打发人送过去。”借机和这几家交好,于她丈夫的前程好处多着呢。
贾敏记得邢岫烟,倒是个好孩子,点头笑道:“难为邢大姑娘惦记着我们。”
时隔多年,邢夫人又形容大改,窦夫人已不记得邢夫人了,趁着更衣之时问贾敏,贾敏并没有瞒着她,她想了想,笑道:“早听说过她了,瞧着她的模样,如今过得倒也好。”
窦夫人有一种感觉,离开荣国府,过得更好,当初的邢夫人如此,凤姐亦如此。
想当初,若没有贾敏插手,邢夫人和凤姐可就真的是妯娌了。
贾敏道:“各人都有各人的机缘。”邢夫人进了荣国府未必是福,她虽精明,却不如窦夫人有魄力,而且出身实在是太低,又的确有些吝啬的性子,压根儿弹压不住富贵双全的王夫人,大房一脉势必积弱不堪,其后果可想而知。
窦夫人一笑,心中了然。
外面来说西宁王府的人来了,姑嫂二人方都出去,看人抬嫁妆。
十里红妆,风光无限,观礼之人和路边百姓见了,都赞叹不绝,道:“也只他们家这样热闹了,别人家再不能的。今日嫁出去一个,明儿再嫁一个女儿,怕也是这样的热闹,这样的富贵,真真是让咱们都长了见识。”
也有人笑说:“到底不如苏大人嫁女,陪送合家几辈子财物,那才是震撼人心呢!赶明儿,比这好的不是没有,就拿林大人来说,谁不知道那也是顶顶疼女儿,场面哪能小了。”
又有人道:“想必咱们能见得着,不过有苏大人家珠玉在前,林家再舍得也得留给儿子。”
如此言语,不一而足。
若是林如海在这里,必定莞尔一笑,早在给黛玉预备嫁妆的时候,他就想到了出嫁的场面,他们家和苏家财力虽然不相上下,可到底苏家仅有妙玉一个女儿,自己却有三个儿女,家产三分,再多都不会出格,有苏家在前面惹人眼呢。
元春出阁后,尚未回门,窦夫人便要求王夫人按着从公中为元春出的例取东西,好给迎春做嫁妆,迎春来年十五岁,自己攒的那些嫁妆远远不足。
王夫人听了,又气又恨,忙来请贾母做主。
给自己儿女的东西,王夫人素来大方,但是对于外人,自然便不是了。
黛玉、湘云皆已定亲,林家也好,史家也罢,都没有适龄的女儿了,虽有湘雪,奈何史家和贾母不亲,王夫人纵知贾母对宝钗不满,但没了人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她和贾母便没有了分歧,素日反倒恭敬起来,横竖贾母最疼的始终是宝玉。
似今日这样的事情,一则王夫人便为了表示自己对贾母的敬重,请示贾母,二则王夫人做惯了幕后的人,从不做出头的椽子。
面对贾母和王夫人同样的不悦,窦夫人振振有词地道:“不管怎么说,迎丫头的出身不比西宁王妃低,我们老爷的品级犹在二老爷之上呢,就算迎春是个庶出的,她也不比西宁王妃差。二太太舍得给西宁王妃预备那么些嫁妆,怎么到我们迎丫头身上就舍不得了?府里可还没分家呢,老太太和二太太一碗水端平了才好。”
富贵之家结亲,嫁妆和聘礼都是相差无几的,毕竟讲究门当户对,嫁妆聘礼亦然,前者胜过后者的不是没有,西宁王府的聘礼便是远远不如元春的嫁妆之多。当然,指的是压箱银子,明面上的嫁妆和聘礼聘金差不多,不然的话,西宁王府脸上不好看。
宋大人门第不如荣国府,家资亦不如,即使倾阖家之力,聘礼和聘金恐也不如西宁王府,但是窦夫人已有打算,迎春嫁妆丰厚,过去的话,底气十足,也就没人在意她是庶出了。
嫡庶分明,窦夫人总有想得长远些。
贾母闻言,怒道:“你们还想怎样?大老爷拿走了三万两黄金你们还不足?给迎春预备嫁妆绰绰有余了,府里那几个钱,你们竟不放过?”贾母十分明白,经过此劫,库房里实在是没有多少钱了,她还想留给宝玉,如何能任由大房挥霍?
窦夫人淡淡一笑,不急不缓地道:“老爷拿走的是在任上打点花费的,当时老太太答应了,怎么却又说让迎春的嫁妆从里头出?老太太想一想,老爷琏儿这一去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哪一样不需要打点花费?府里的东西有多少,我不知道,老太太想来清楚得很,难道只给二老爷家,不许我们用不成?莫说老爷不在京城,就是在京城里,我替迎春要府里预备嫁妆也是名正言顺的事情。西宁王妃晒嫁妆的时候人人都看在眼里,迎丫头出阁若是寒酸太过,外人岂不是说咱们府中两家不和?到时候府里又有什么体面呢?”
贾母面色一沉,道:“迎丫头如何能和西宁王妃比?西宁王妃嫁过去就是王妃,故而嫁妆丰厚了些,迎丫头过去连品级都没有。”
窦夫人道:“话可不是这么说的,嫁妆丰厚与否是娘家给的,和未来夫家有什么相干?夫贵妻荣,品级是出嫁后的事儿,嫁妆是出阁前父母的心意,谁不知道嫁妆越多越好?西宁王妃现今的身份比我们高些,可论及出身,却还不如迎丫头呢!”她忍不住又重复了一遍元春和迎春的身份之别,半点不肯让步。
王夫人气得浑身颤抖,她素来笨嘴拙舌,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反驳。
窦夫人摆了摆手,道:“老爷和琏儿虽然不在,我们娘儿俩却不是任人欺侮的。二太太按着西宁王妃的嫁妆置办,我和迎丫头心里感激,若不然,我倒要出门问一问旁人,到底是府里不知礼呢,还是我强人所难。”
窦夫人在闺阁时就不大在意名声,何况今日。她能如此,贾母和王夫人却不能不在意,毕竟元春刚出嫁,宝玉尚未说亲,名声若不好了,对姐弟二人都不好。
贾母无可奈何,只能妥协,让王夫人依言置办。
王夫人焦虑异常,等到窦夫人离开,心急火燎地道:“老太太,府里都被他们掏空了一半儿了,哪有那么许多东西?二丫头嫁的又不是高门大户。”
一想到迎春要比着元春的嫁妆,王夫人就觉得不平。
在她心里,元春的福气大,宝玉的福气更大,谁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贾母看了她一眼,冷笑道:“难道你想让大太太出去说咱们家阖家不睦?到时候老爷和宝玉有什么体面?大太太要的东西,你从库中挑,除了我和你给王妃私自添的那些,剩下的那些不是古玩绸缎家具玩意儿,就是头面首饰,库房里也有不少,不必再打新的。”
若是以前,贾母不至于如此,现今她恼了窦夫人,也恼了迎春。
贾母向来唯我独尊,自认是家里的宝塔尖儿,无人敢违背,从前窦夫人和她没有利益分歧,对她又恭敬,兼之为了压制王夫人,她便对窦夫人极好,后来贾琏年纪渐长,宝玉又已长成,两房各为自己打算,大大损伤了宝玉的利益,贾母便冷淡起窦夫人了。
王夫人迟疑道:“还有压箱银子呢!”
给元春的压箱银子她足足预备五万两,也就是从库房中拿了五千两黄金,无法,库房中的现银不多了。可以说,这五千两黄金是库房中最后一笔了,剩下的银子不过二三万两,要不是她自己有梯己,贾母也有,日后都留给宝玉,她才不会如此心平气和地面对余钱。
至于府中的花销王夫人半点不担心,节俭些,进项能支撑一半,余下一半自有各处的孝敬,贾政现在升官了,朝中上下有不少投到荣国府门下求庇佑呢!
贾母道:“王妃的压箱银子是你给的,将来二丫头出阁,自然也该大太太给。”老太太也是无奈之举,贾赦一房不贴心,又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弄走那么多钱,以后平分给贾政时岂不是白白少了三十万两?所以贾母不大在意迎春的嫁妆厚薄了。
王夫人心神一松,笑着应是。
窦夫人却不是任由人糊弄的,元春的嫁妆单子一式两份,一份留在贾家,窦夫人执意要比着单子置办,亲自挑选东西,所挑的都是好东西,气得贾母和王夫人又是一阵心痛。库房中的银子不足以作压箱银子,她便挑东西折变,倒也弄了四五万两。
这时,窦夫人忍不住惊叹荣国府发家的豪富,价值千金的宝物数不胜数,很多都是前朝皇宫和达官显贵家中的东西,她曾在一些书籍野史上看到过原先的主人是谁。
经她这般,库房愈加空荡,竟是十去七八了。
然而,王夫人比自己更明白荣国府的账务情况,却依然和往日一般,毫无俭省之意。
不等婆媳二人知道如何气恼,西宁王府忽然传来消息说,元春随着西宁王爷驻扎平安州,不日启程。婆媳二人哪里舍得元春远离京城,但是元春新婚燕尔,总不能和西宁王爷分居两地,便宜了西宁王爷的姬妾,只得含泪送她远行。
你姨妈家的嫂子了。”
连城听了,顿时跌足长叹,道:“我怎么竟忘记了这个?林妹妹比我还小呢,从前我都当她是我妹妹的,以后偏要改称嫂子称呼,竟是便宜她了!今日见到林妹妹的兄弟,倒是一表人才,模样儿生得和林妹妹极像呢。”
连城视黛玉如妹,虽然一别多年,情分却未减半分。
闻得他提起林智,连太太道:“林姑娘才气极好,难道智哥儿亦然?”
连城顺口道:“听林兄弟说,远不及林妹妹。不过我看着,林兄弟的才华却较我为高,他可比我小好几岁呢,做的文章先生赞不绝口。”连城初进国子监,认得的人虽有几个,却不多,很是得了林智一番相助,两人年纪差好几岁,倒成了好友。
连太太喜上眉梢,道:“你们多多亲近些才好,林家弟兄两个都是有出息的人物。”
观一族之长久,端的看子孙是否长进,哪怕出身贫寒,但是子孙有才能,便能延绵百年富贵。连太太最佩服的便是林家,哪里像自己家,长子平庸,次子纨绔,竟是屡教不改,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仍不见效验。好在他们虽然庸庸碌碌,却有几分眼色,不敢做祸及家族的事情,为今之计,只能盼着幼子和孙儿们长进,担起连家门楣。
连太太给爱女幼子说亲,也是想有一门助力。
连城却是不在意地道:“放心,不必担心我学两个哥哥。我新近在学西洋画,林兄弟说认得一个外国人,单画西洋画,画的人物器具,栩栩如生,和咱们的画法大不相同,改日我去讨教讨教,回来画给母亲姐姐看。”
连太太忙道:“虽说丹青极好,可也别误了读书。”
连城擅长丹青,读书却亦不成,怨不得连太太忧心。
连城眼里闪过一抹愁绪,他知道母亲所忧,然而自己的确不是读书的胚子,便是用了十二分的心思,仍旧不及林智过目不忘的本事,锦绣文章信手拈来,不见半分俗气,只是这些想法不好跟母亲说,便道:“知道了。我去换衣裳,一会子再过来陪母亲和姐姐说话。”
连太太点点头,目送他回房,忧心忡忡地同连尘说道:“你弟弟酷爱书画,却不大爱读书,这可怎么好?瞅着再过几年也未必能考取功名。”
连尘素疼幼弟,劝解道:“自古以来,长幼有序,不管三弟如何出众,最终总不能继承了家业。大哥至今没有功名,三弟若有了,大哥该如何想?大嫂和二嫂又是那样的人物,指不定如何酸言酸语呢!且顺着三弟精研丹青的意思罢,过些年他年纪大了,自然知晓出将入相的好处了。便是三弟依旧不喜欢读书,但是他在丹青一道上极有天赋,胜常人百倍,未必不是一段前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三弟别看年纪小,也是个聪明的。”
出将入相固然是好,然而没有本事的话,即便出仕,也未必长久。连尘私下早同连城说过,知连城心事,只是父母所愿,他们都不好反驳。
连太太长叹一声,道:“你说的也有道理,只是你大哥二哥都没有本事,我自然盼着城儿长进,若是做了官儿,也好扶持着两个哥哥和几个侄子,免得将来我和你父亲不在了,家里没有做官的,偌大的家业任人宰割。”
连尘道:“与其如此,不如好生教养几个侄子。”
父母不在了,兄弟自然要分家,分了家,就只为自己打算了,谁管谁筋疼?依她看来,连城这样倒好,他从小到大就不懂得和人斗心眼子,做了官不被人吃了才怪,倒不如娶一房淡泊名利的妻室,挥毫弄墨,比事事帮衬着两个哥哥强。连尘知道父母都想着长子长孙继承宗祧,也想着兄弟相互扶持,所以她心里的这些想法万万不敢透露出来。
和两个哥哥比起来,连尘和连城情分最好,不愿两个只知享受荣华富贵却一无是处的哥哥连累了连城。连城虽然读书不成,但是心地良善,比两个哥哥强了几倍。
她不肯透露心思,连太太自然不会知道,眼下只顾着儿女亲事。她早就打算好了,带着连尘多多地出门应酬,总会有机缘的。他们家和荣国府原没什么瓜葛,但是和林家交好,所以元春出阁的前一日她也带着连尘过去了。
贾敏见了她们母女两个,忙又与她引见昨日未曾见到的几家人。今日一早贾敏打发人给俞老太太送了东西后方来荣国府,只比连太太母女早一步。贾母过寿时黛玉没过来,今日亦不愿意,倒不是记恨宝玉,只是觉得自己她将将小定,一时不好出门,免得碰到宝玉。
贾敏不愿意黛玉登贾家的门,也是这个意思。
贾母不见黛玉,难免有些失望,看到宝玉亦如此,突然一凛,反而庆幸黛玉不来了。黛玉的姿容风度举世无双,宝玉只见一面便念念不忘,若是再见,岂不是惹出事来?他们家可不能和俞家相比。贾母知道宝玉的脾性儿,他不是似贾赦那般好色之人,但他行事坐卧不知避讳,落在闲人眼里便成了罪了,倒不如防患于未然,过些日子就好了。
贾母历经世事,原是极精明的人物,只因素日疼爱宝玉过甚,行事一叶障目,往往失了清明,但在宝玉身上,她却是再敏锐不过了。
所以,贾母只问了黛玉几句,却没再提让黛玉常来的事儿。
如此一来,府中上下因元春出阁热热闹闹的,唯独宝玉闷闷不乐,偏生不好到堂客中去,又不喜见官客,只得在贾母院中大花厅和姐妹们凑趣看戏。
元春出阁的一应事务都是王夫人亲手料理,她管家多年,极有威慑,李纨是寡妇,今日不出面,窦夫人不插手,王夫人颇觉力不从心,便请了凤姐过来帮衬。凤姐是王夫人嫡亲的内侄女,觉得自己不该过来,几次三番地推拒,最终因贾母开口方过来一趟,但她聪明机变,又是外人,并不如何颐指气使,都按着王夫人的吩咐行事。
自从贾赦从库房中弄走一大笔财物后,荣国府很有一点捉襟见肘的味道,金银渐少,好在库存的东西颇多,而且十分珍贵,深受各个当铺的喜爱,尤其恒舒典是薛家的产业,极大地方便了王夫人变卖金银古董,换取金银用在荣国府的开销上,并给元春置办嫁妆,不然,光靠库房里的存银,压根儿无法办得如此体面。
王夫人疼惜女儿,竭尽所能地预备嫁妆,铺设在院中,几乎耀花了人眼,田庄商铺、珠宝玉翠、绫罗绸缎、古玩字画、胭脂水粉等等一应俱全,都是上好的。
旁人见了,赞叹之余,都说除了妙玉,京城中少有人及。
唯有贾敏对此不置可否。
初见元春的嫁妆,贾敏便能料到两家必生嫌隙。早些年贾家一心想让元春在宫里博富贵,银钱都送进宫里打点,没有给元春攒嫁妆,如今出宫后说亲,行事颇为仓促,都是从公中出的,并非二房的梯己,将来迎春出阁,势必也要如此。到那时,答应了的话,怕王夫人舍不得,不答应的话,窦夫人不愿意,少不得贾家的家底又要薄一些了。
今日如此奢靡,来日可还有银钱办事?贾赦拿走的那些钱,她可都知道得一清二楚,近半的财物都被带走,居然还有余力置办如斯嫁妆,可见他们都是故意哭穷的。
有人看完所有,粗粗估算了一回,压箱银子没见到,不知几何,单是这些嫁妆,竟是不下四五万两银子,想必压箱银子也是这个数,凭着贾政一年百八十两的俸禄,哪里能置办得起这些东西?怪道他们两家不分家呢。
也有人心中十分嘲讽,贾家在京城里如今算是个笑话儿了,他们家只出个王妃,又不是贵妃,背地里议论者众多,大约也明白了贾赦突然离京的无奈。只是,他们背地里暗暗称奇,贾家当真有钱得很啊,去了百万,还能这般富贵。
更有一干人对此十分羡慕,满目都是珠光宝气,忍不住开口赞叹道:“到底是府上才有这样的富贵,京城里有多少能比得上这份体面?”
怪道人人都说荣国府富贵无匹,果然名不虚传。
贾母最喜这份体面,谦逊道:“不过是略看得过去罢了。”给元春置办嫁妆的时候,因贾母疼爱元春,拿了不少梯己添进去,那些都是好东西,自然让人赞叹不已。
孙辈中贾母最疼宝玉,元春次之,余者皆不在意。
不但荣国府中人人明白,就是外面的人也都知道这件事。
那人笑道:“这么些还只略看得过去?老太君谦逊太过了,咱们都羡慕不已呢!今年大姑娘出阁了,明儿二姑娘出阁,又是一场热闹,想必场面不相上下呢!”她说话虽是羡慕非常,神色之间却不曾流露出丝毫,言语之间亦是如此,可见只是奉承而已。
贾敏听着声音耳熟,细细一看,不是别人,竟是曾经见过的邢夫人,只是几年不见,越发得发福了,因此相见时并未认出来。贾敏面露一丝诧异之色,看其打扮气度,较往年更胜一筹,想来是高升了。
邢夫人的丈夫如今确实已经升为正五品的官儿了,她随之进京,昨日才抵达京城,不然黛玉昨日小定,她也会去道贺。邢夫人精明,他们家在京城毫无根基,少不得受人欺侮,若是攀附了高门大户,但凡对自己家略有照应,便能在京城站稳。邢夫人左思右想,除了认得贾敏外,也就是荣国府了,当年自己险些嫁进荣国府了呢,故今日亲来道贺。
初见元春的嫁妆,邢夫人确是羡慕,然而不过片刻她就心平气和了,她有自知之明,嫁给现在的丈夫是福,进了贾家她可压不住王夫人那样神色木讷心里有成算的人物。
听了邢夫人的话,窦夫人嘴角掠过一丝笑意,插口道:“可不是!我原本想着迎丫头出阁,二三万两银子就足够了,不想二太太满心疼大姑娘,又是当家主母,管着府里大小的事务,置办了这样的嫁妆,我们的迎丫头也不能差了,明儿迎丫头出阁,也得劳烦二太太按着大姑娘的例预备,到时候还有你羡慕的时候。”
贾母不肯分家,府里都由着二房做主,这回元春的嫁妆都是从公中所出,王夫人攒的那些嫁妆只占了不到二成,与其等到元春出阁后自己开口,倒不如今日当众言语。迎春和元春的身份孰高孰低,众人心中明了,作为大房长女,总不能比元春的嫁妆少。
迎春的出身和元春的出身,差的可不止一截,未来又有做官的兄长做依靠。
窦夫人早知贾母和王夫人的心思,有些事儿藏着掖着的话,自己家只能吃亏,今日开口,众人皆知,到那时她们便得想方设法地料理。
邢夫人见窦夫人神色从容,气度雍容,自己也听说了一些贾家的事情,佩服不已,笑道:“府上爱惜女儿,所以如此大方,老太君慈眉善目,世人都说是最最慈悲的老人家了,素日又疼孙子孙女,想来不会亏待了二姑娘。”
贾母和王夫人面色一变,冷冷地看着窦夫人,窦夫人只当没有看到。
等明年迎春出阁后,她就启程去和贾赦祖孙三代团聚,京城中的事情再也见不到了,临走前替迎春多谋些好处,不枉她在自己跟前这些年。
果然不出自己所料,贾敏微微一叹,有些无奈,两个哥哥家竟到了这样的地步,可是她也知道过不在窦夫人,贾母偏心她看在眼里呢,道:“谁家不疼女儿呢?嫁妆多,底气足,母亲和二嫂都是慈善宽厚的人,行事向来不偏不倚,元丫头有的,迎丫头自然也有。”
迎春岂能和生在大年初一的元春相提并论!王夫人气怒交集,险些脱口而出。
听了贾敏的话,贾母的神色也是微微一变。
窦夫人立刻接口道:“姑太太说得极是,老太太和二太太公道得很,反倒是我多心了。老太太,二太太,我在这里赔罪了,都别怪我才是。”
贾母哼了一声,没有言语。
邢夫人目光一闪,察觉到了其中的暗流汹涌,想起素日听闻关于荣国府的见闻,不由得再次庆幸不已,若是自己嫁到贾家,面对王夫人这样厉害的妯娌,自己出身不如她,不知道是何等境况。她走到贾敏等人跟前见礼,笑道:“听说林姑娘大喜了,偏生我们昨儿个才到京城,竟错过了,扼腕不已。今日见到林太太,也该道一声喜。”
贾敏起身还礼让座,道:“有心了。”
寒暄了几句,邢夫人又道:“我那侄女儿岫烟心里记挂着太太和顾二奶奶,这回我们进京,她托我带了些东西,有太太的,也有顾二奶奶的,还有灵台师父的,明儿打发人送过去。”借机和这几家交好,于她丈夫的前程好处多着呢。
贾敏记得邢岫烟,倒是个好孩子,点头笑道:“难为邢大姑娘惦记着我们。”
时隔多年,邢夫人又形容大改,窦夫人已不记得邢夫人了,趁着更衣之时问贾敏,贾敏并没有瞒着她,她想了想,笑道:“早听说过她了,瞧着她的模样,如今过得倒也好。”
窦夫人有一种感觉,离开荣国府,过得更好,当初的邢夫人如此,凤姐亦如此。
想当初,若没有贾敏插手,邢夫人和凤姐可就真的是妯娌了。
贾敏道:“各人都有各人的机缘。”邢夫人进了荣国府未必是福,她虽精明,却不如窦夫人有魄力,而且出身实在是太低,又的确有些吝啬的性子,压根儿弹压不住富贵双全的王夫人,大房一脉势必积弱不堪,其后果可想而知。
窦夫人一笑,心中了然。
外面来说西宁王府的人来了,姑嫂二人方都出去,看人抬嫁妆。
十里红妆,风光无限,观礼之人和路边百姓见了,都赞叹不绝,道:“也只他们家这样热闹了,别人家再不能的。今日嫁出去一个,明儿再嫁一个女儿,怕也是这样的热闹,这样的富贵,真真是让咱们都长了见识。”
也有人笑说:“到底不如苏大人嫁女,陪送合家几辈子财物,那才是震撼人心呢!赶明儿,比这好的不是没有,就拿林大人来说,谁不知道那也是顶顶疼女儿,场面哪能小了。”
又有人道:“想必咱们能见得着,不过有苏大人家珠玉在前,林家再舍得也得留给儿子。”
如此言语,不一而足。
若是林如海在这里,必定莞尔一笑,早在给黛玉预备嫁妆的时候,他就想到了出嫁的场面,他们家和苏家财力虽然不相上下,可到底苏家仅有妙玉一个女儿,自己却有三个儿女,家产三分,再多都不会出格,有苏家在前面惹人眼呢。
元春出阁后,尚未回门,窦夫人便要求王夫人按着从公中为元春出的例取东西,好给迎春做嫁妆,迎春来年十五岁,自己攒的那些嫁妆远远不足。
王夫人听了,又气又恨,忙来请贾母做主。
给自己儿女的东西,王夫人素来大方,但是对于外人,自然便不是了。
黛玉、湘云皆已定亲,林家也好,史家也罢,都没有适龄的女儿了,虽有湘雪,奈何史家和贾母不亲,王夫人纵知贾母对宝钗不满,但没了人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她和贾母便没有了分歧,素日反倒恭敬起来,横竖贾母最疼的始终是宝玉。
似今日这样的事情,一则王夫人便为了表示自己对贾母的敬重,请示贾母,二则王夫人做惯了幕后的人,从不做出头的椽子。
面对贾母和王夫人同样的不悦,窦夫人振振有词地道:“不管怎么说,迎丫头的出身不比西宁王妃低,我们老爷的品级犹在二老爷之上呢,就算迎春是个庶出的,她也不比西宁王妃差。二太太舍得给西宁王妃预备那么些嫁妆,怎么到我们迎丫头身上就舍不得了?府里可还没分家呢,老太太和二太太一碗水端平了才好。”
富贵之家结亲,嫁妆和聘礼都是相差无几的,毕竟讲究门当户对,嫁妆聘礼亦然,前者胜过后者的不是没有,西宁王府的聘礼便是远远不如元春的嫁妆之多。当然,指的是压箱银子,明面上的嫁妆和聘礼聘金差不多,不然的话,西宁王府脸上不好看。
宋大人门第不如荣国府,家资亦不如,即使倾阖家之力,聘礼和聘金恐也不如西宁王府,但是窦夫人已有打算,迎春嫁妆丰厚,过去的话,底气十足,也就没人在意她是庶出了。
嫡庶分明,窦夫人总有想得长远些。
贾母闻言,怒道:“你们还想怎样?大老爷拿走了三万两黄金你们还不足?给迎春预备嫁妆绰绰有余了,府里那几个钱,你们竟不放过?”贾母十分明白,经过此劫,库房里实在是没有多少钱了,她还想留给宝玉,如何能任由大房挥霍?
窦夫人淡淡一笑,不急不缓地道:“老爷拿走的是在任上打点花费的,当时老太太答应了,怎么却又说让迎春的嫁妆从里头出?老太太想一想,老爷琏儿这一去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哪一样不需要打点花费?府里的东西有多少,我不知道,老太太想来清楚得很,难道只给二老爷家,不许我们用不成?莫说老爷不在京城,就是在京城里,我替迎春要府里预备嫁妆也是名正言顺的事情。西宁王妃晒嫁妆的时候人人都看在眼里,迎丫头出阁若是寒酸太过,外人岂不是说咱们府中两家不和?到时候府里又有什么体面呢?”
贾母面色一沉,道:“迎丫头如何能和西宁王妃比?西宁王妃嫁过去就是王妃,故而嫁妆丰厚了些,迎丫头过去连品级都没有。”
窦夫人道:“话可不是这么说的,嫁妆丰厚与否是娘家给的,和未来夫家有什么相干?夫贵妻荣,品级是出嫁后的事儿,嫁妆是出阁前父母的心意,谁不知道嫁妆越多越好?西宁王妃现今的身份比我们高些,可论及出身,却还不如迎丫头呢!”她忍不住又重复了一遍元春和迎春的身份之别,半点不肯让步。
王夫人气得浑身颤抖,她素来笨嘴拙舌,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反驳。
窦夫人摆了摆手,道:“老爷和琏儿虽然不在,我们娘儿俩却不是任人欺侮的。二太太按着西宁王妃的嫁妆置办,我和迎丫头心里感激,若不然,我倒要出门问一问旁人,到底是府里不知礼呢,还是我强人所难。”
窦夫人在闺阁时就不大在意名声,何况今日。她能如此,贾母和王夫人却不能不在意,毕竟元春刚出嫁,宝玉尚未说亲,名声若不好了,对姐弟二人都不好。
贾母无可奈何,只能妥协,让王夫人依言置办。
王夫人焦虑异常,等到窦夫人离开,心急火燎地道:“老太太,府里都被他们掏空了一半儿了,哪有那么许多东西?二丫头嫁的又不是高门大户。”
一想到迎春要比着元春的嫁妆,王夫人就觉得不平。
在她心里,元春的福气大,宝玉的福气更大,谁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贾母看了她一眼,冷笑道:“难道你想让大太太出去说咱们家阖家不睦?到时候老爷和宝玉有什么体面?大太太要的东西,你从库中挑,除了我和你给王妃私自添的那些,剩下的那些不是古玩绸缎家具玩意儿,就是头面首饰,库房里也有不少,不必再打新的。”
若是以前,贾母不至于如此,现今她恼了窦夫人,也恼了迎春。
贾母向来唯我独尊,自认是家里的宝塔尖儿,无人敢违背,从前窦夫人和她没有利益分歧,对她又恭敬,兼之为了压制王夫人,她便对窦夫人极好,后来贾琏年纪渐长,宝玉又已长成,两房各为自己打算,大大损伤了宝玉的利益,贾母便冷淡起窦夫人了。
王夫人迟疑道:“还有压箱银子呢!”
给元春的压箱银子她足足预备五万两,也就是从库房中拿了五千两黄金,无法,库房中的现银不多了。可以说,这五千两黄金是库房中最后一笔了,剩下的银子不过二三万两,要不是她自己有梯己,贾母也有,日后都留给宝玉,她才不会如此心平气和地面对余钱。
至于府中的花销王夫人半点不担心,节俭些,进项能支撑一半,余下一半自有各处的孝敬,贾政现在升官了,朝中上下有不少投到荣国府门下求庇佑呢!
贾母道:“王妃的压箱银子是你给的,将来二丫头出阁,自然也该大太太给。”老太太也是无奈之举,贾赦一房不贴心,又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弄走那么多钱,以后平分给贾政时岂不是白白少了三十万两?所以贾母不大在意迎春的嫁妆厚薄了。
王夫人心神一松,笑着应是。
窦夫人却不是任由人糊弄的,元春的嫁妆单子一式两份,一份留在贾家,窦夫人执意要比着单子置办,亲自挑选东西,所挑的都是好东西,气得贾母和王夫人又是一阵心痛。库房中的银子不足以作压箱银子,她便挑东西折变,倒也弄了四五万两。
这时,窦夫人忍不住惊叹荣国府发家的豪富,价值千金的宝物数不胜数,很多都是前朝皇宫和达官显贵家中的东西,她曾在一些书籍野史上看到过原先的主人是谁。
经她这般,库房愈加空荡,竟是十去七八了。
然而,王夫人比自己更明白荣国府的账务情况,却依然和往日一般,毫无俭省之意。
不等婆媳二人知道如何气恼,西宁王府忽然传来消息说,元春随着西宁王爷驻扎平安州,不日启程。婆媳二人哪里舍得元春远离京城,但是元春新婚燕尔,总不能和西宁王爷分居两地,便宜了西宁王爷的姬妾,只得含泪送她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