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正说官场秘事大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女,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是在服丧期间出生的。陈蕃大怒,遂致其罪。东汉的学者王符揭露当时选举的弊端时指出:“群僚举士者,或以顽鲁应茂才,以黠逆应至孝,以贪饕应廉吏,以狡猾应方正……名实不相符,求贡不相称,富者乘其财力,贵者阻其势要,以钱多为贤,以刚强为上。”当时社会上流行着一首民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可见当时选举制度的腐朽和虚伪。

    十、被哥哥举荐的霍光

    霍光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是西汉名将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把持朝政20年,子弟都位居高位。霍光死后,霍氏全族被诛。霍光执政期间,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削减国家财政支出,减免百姓租赋,重新恢复与匈奴和亲,史称“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霍光与霍去病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们的父亲霍中孺在平阳侯家当差时,和卫少儿私通,生下了霍去病,两人分手后,霍中孺回到老家又结了婚,生下霍光。

    霍去病飞黄腾达后,找到霍中孺认祖归宗,给他们留下了很多财富,霍光因此得到良好的教育。过了两年,霍去病来看望父亲,发现弟弟霍光是个可造之才,就把他带到长安,推荐给皇帝。武帝于是封霍光为郎官,这时霍光只有十几岁。

    和霍去病张扬强悍的个性不同,霍光从小就小心谨慎,不因为自己的哥哥受宠而胡作非为。加上为人端正,办事机灵严谨,深受汉武帝的喜爱。霍去病去世后,汉武帝就提拔霍光担任光禄大夫(皇帝身边的官员),经常伴随皇帝车驾出行,回宫时就在皇帝的左右侍奉。这一干就是20多年,霍光兢兢业业,几乎没有出过差错,每次出宫下殿时,连起止步都有固定的地方,武帝将这些都看在了眼里。

    汉武帝想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但刘弗陵年纪太小,武帝决定为他物色一个忠实可靠的大臣来辅佐。最后,汉武帝看中了霍光,命人送给他一张《周公背成王朝诸侯图》,暗示希望他像周公一样来辅佐幼主。霍光为人深沉,收到图后没有任何表示。一年后,武帝终于不行了,临终时颁下遗诏,立少子弗陵为太子,命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身份辅政。

    十一、第五访被荐

    古代的复姓较多,有的还很奇特。比如以“第五”为姓者,恐怕今天已经不复存在了,可是在汉朝就有。下面所要介绍的一位体察民间疾苦、拯救黎民于水火的廉洁秉公之士,就以“第五”为姓,他叫第五访。《后汉书·循吏列传》还为第五访写了传,颂扬他的事迹。

    第五访,字仲谋,是东汉中期京兆长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人。第五访的祖父第五伦曾做过汉朝司空的官。祖父以后,家境衰败,沦为贫苦农民。第五访就是在这种贫困的环境里出生,又经受饥寒交迫的磨难。尤其不幸的是,第五访早年就失去了父母,只好依附于兄嫂家里,由兄嫂把他拉扯成人。

    兄嫂的生活自然也是饥不能充食,寒难以添衣。在清贫至极,生活难以维持的情况下,第五访稍大便到豪门富户家里当雇工,把挣来的钱奉养兄嫂。苦难的童年,磨炼了第五访的性格,使他能够体会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辛酸。贫困和苦难并没有使第五访丧志,反而激励了他勤学苦读的志气,这也许是祖父留下的遗风吧。第五访一有空闲时间,就借来富家的书籍,孜孜不倦地阅读,他特别注重学习治国之道和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关技艺等方面的知识。由于第五访天性聪敏,富有智慧,再加勤奋刻苦,不耻下问,学识逐步渊博起来。

    由于汉代选拔官吏不把学府读书取仕当作唯一途径(正式的科举考试在隋朝才建立),这给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却有学识的第五访能够做官带来了机遇。一个偶然的机会,第五访被荐,做了某郡的功曹。这“功曹”的官,相当于郡守的总务长,除掌人事之权外,并参与一定政务的处理。由此,第五访开始踏入仕途。

    十二、鲁肃被周渝所荐

    鲁肃家财富足,但看到天下将要大乱,就卖掉田产,散尽家财。鲁肃这样做一方面是赈穷,同时也换来了好名声,以此结交天下的英雄。周瑜当居巢长将时,征集军粮,鲁肃家中有两囤米,便把一囤送给了周瑜,从此两人成为朋友。后来周瑜病重,上表要鲁肃代行他的职务,可见他对鲁肃是非常倚重的。

    鲁肃很有眼光,也不是不想做官,但袁术要给他官做,他却拒绝了。因为鲁肃看出袁术没有大的作为。

    后来周瑜把他引荐给孙权,孙权对他非常器重。晚上,孙权留鲁肃联床交谈,问道:“眼下汉室倾危,我想成为齐桓和晋文,你将怎样助我?”

    齐桓公和晋文公都是春秋时的霸主,显赫一时,孙权想做他们那样的人,不能说没有大志。但鲁肃却不以为然。他说:“当初汉高祖想遵从义帝却无法做到,因为有项羽为害。现在的曹操,就如同当年的项羽,将军又怎么去做齐桓和晋文?”

    鲁肃霍地坐起身来,向孙权分析了形势:汉室气数已尽,回天无力了。鲁肃劝孙权立足江东,找机会剿灭黄祖,进击刘表,占据长江的中下游,然后建号帝王,来夺取天下。

    孙权听了,非常高兴,忙说:“你的一番话,真的让孤茅塞顿开啊!”

    刘表死后,鲁肃又献策说,荆楚是天下之资。刘表刚死,他的两个儿子不懂军事,诸将又各怀心事。刘备乃天下枭雄,又与曹操不合,应该与他结盟。

    曹操下江南,群臣纷纷要求孙权投降,鲁肃却坚决主张抗击,并和周瑜一道,力排众议,说服了孙权,并建立了孙、刘联盟。鲁肃不愧是位出色的战略家。

    多年之后,在孙权后来和陆逊的一次交谈中,孙权对周瑜、鲁肃和吕蒙三个人的优缺点作出了评价。孙权谈到了鲁肃的两个功绩,一个是第一次相见时,便谈到大略帝王之业;另一个是曹操大军南下,一于文官都劝孙权降曹,只有鲁肃抗言不可,并劝孙权急召周瑜迎击。这充分肯定了鲁肃的远见卓识。孙权还说,鲁肃作军屯营,能做到令行禁止、职责分明,能做到路不拾遗,这就不只是有见识的事了,而且说明他有实际才能。

    可惜,鲁肃于公元217年病死,只活了46岁。诸葛亮在成都听到他的死讯,特地为鲁肃挂孝。

    后来孙权称帝,感慨地说:“以前鲁子敬就说过会有这一天,看来子敬真是有远见呀!”鲁肃爱读书,即使作战时也是手不释卷。鲁肃是东吴最有远见的政治家,在军事上也有建树。

    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是一位好好先生,成为诸葛葛明的陪衬。也就是说,用鲁肃的迂来衬托孔明的智,用他的无能来衬托孔明的才干。这实在是一个天大的冤枉。孔明的确是一代谋臣,但鲁肃也并不很差。即使鲁肃无法与诸葛先生比肩,但在人才济济的三国时期,他仍然是一位出其类而拔其萃的人物。

    我们知道,诸葛亮在出山之前,就在隆中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大势,提出了天下三分、鼎足而立的主张。这当然是深谋远虑,令人敬服。但鲁肃在诸葛亮之前,就已经对孙权提出过类似的见解,只是他的三分,是孙权、曹操和袁绍。鲁肃和孙权的交谈,无疑是另一篇“隆中对”,同样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战略主张。(未完待续)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