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正说官场秘事大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而有意甄拔。”张廷玉听罢,再三恳辞,他说:“天下人才众多,三年大比,莫不望为鼎甲。臣蒙恩现居政府,而臣子张若霭登一甲三名,占寒士之先,于心实有不安,倘蒙皇恩,名列二甲,已为荣幸。”按照清代的科举制度,殿试后按三甲取士,一甲只三人,即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称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称同进士出身。凡选中一、二、三甲者,可统称为进士,但是一、二、三甲的待遇是不同的。一甲三人可立即授官,成为翰林院的修撰或编修,这是将来高升的重要台阶;而二、三甲则需选庶吉士,数年后方能授官。也有二、三甲立即授官者,但只是做州县等官。张廷玉是深知这一、二甲的这一差别的,但是为了给儿子留个上进的机会,他还是提出了改为二甲的要求,雍正帝以为张廷玉只是一般的谦让,便对他说:“伊家忠尽积德,有此佳子弟,中一鼎甲,亦人所共服,何必逊让?”张廷玉见雍正帝没有接受自己的意见,于是跪在皇帝面前,再次恳求:“皇上至公,以臣子一日之长,蒙拔鼎甲。但臣家已备沐恩荣,臣愿让与天下寒士,求皇上怜臣愚衷。若君恩祖德,佑庇臣子,留其福分,以为将来上进之阶,更为美事。”张廷玉“陈奏之时,情词恳至”,雍正帝“不得不勉从其请”,将张若霭改为二甲一名。不久,在张榜的同时,雍正帝为此事特颁谕旨,表彰张廷玉代子谦让的美德,并让普天下之士子共知之。
张若霭十分理解父亲的做法,而且不负父亲的厚望,在学业上不断进取,后来在南书房、军机处任职时,尽职尽责,颇有其父遗风。
张廷玉代子谦让的事。一直为后人所称道。人们只是盛赞其谦让之美德,而忽略了他的良苦用心。其实,张廷玉和千千万万个做父亲的人一样,也是望子成龙。所不同的是,张廷玉知道一个人的上进,要靠自己的努力。因此,张廷玉积极为儿子争取的.只是给儿子留下不断上进的机会。这种教子方法是值得后人借鉴的。
在过分优越的环境中,后代总是容易娇生惯养,导致自立能力很差。因此,为官者切不可以权势滋长子女的贪婪,而应让他们学会做人道理。
三、容人之量:吕蒙正肚里能撑船
大权在握者,应只求正直为人,公正处事,不计较背后言论;若认真追究,也是胜之不武、败之无能。
北宋的吕蒙正在少年时代,就随失宠的母亲一起,被狠心的父亲逐出家门,开始了清寒艰辛的生活。有一年年关将近,吕蒙正穷得拿不出食物祭祀灶神,只得奉上清水一碗、七绝诗一首。其诗曰:一炷清香一碗泉,灶君司命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蒙正文章不值钱。从诗里可以看出吕蒙正对自己的遭遇的愤恨,也显示出他的才智与幽默。
吕蒙正从此日夜发愤读书。皇天不负有心人,吕蒙正在科举殿试中独占魁首,成为令人羡慕的状元郎,从此他步入了仕途。吕蒙正的宽厚恤民、持正不阿的为政作风,深得宋太宗的赏识,因此在他踏入仕途12年后,便被宋太宗提拔为参知政事,这是一个与宰相同议朝政的副宰相之职。吕蒙正仕途一帆风顺,升迁迅速,令同僚刮目相看,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忌恨。
吕蒙正担任新职后的第一天,去宰相议事办公的政事堂上班,他在同僚的簇拥和陪同下,进入大门,穿越庭院,经过通道,向政事堂走去。吕蒙正所经之处,官员竞相从两边的厅往里走。
这时,只听一个官员在一间房里嘀咕道:“这个小子也配当参知政事吗?”这话虽然声音不大,却清楚地传到陪同吕蒙正的一行人的耳朵中。吕蒙正好像什么也没听见,目不斜视,眉也不皱一下,继续往前走。一个同行的官员却气愤之极,认为这是藐视宰相的无礼行为,他马上停下来,刚表示要派人去追究这件事,就被吕蒙正一把拉住,一道进了政事堂。
办完公务退朝时,这位官员还为此事耿耿于怀,很后悔当时没有坚持查找说话的人,他对吕蒙正说:“您今天刚来政事堂上班,就有人跟您过不去,而您却如此平静,像没听见一样。身居宰辅之位,没有威严哪行!今天如不查处这个人,今后便会不断有人来捉弄您。现在追查还来得及!”
吕蒙正十分平静地说:“说这话的人或许是一时说漏了嘴,这与他固然无益,但对我也无所损。一旦要追查,就会弄得满朝风雨,别人会笑咱们小题大做;真查了出来,知道了这人的姓名,就会一辈子也忘不了。何苦要为这点小事记恨他一辈子呢?”
官员们都钦佩吕蒙正气量大,说他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实际上,这也是吕蒙正聪明过人、深得为官之道的体现。身居宰辅高位的人,与下级官员相计较,胜了,别人会说是以势压人;输了,别人不是说你无能,就是说你本来就理亏。总之,无论怎样,都得不偿失。“大人不计小人过”,才是聪明人的高明见解啊!
吕蒙正曾三次登堂为相,前后执掌朝政长达十多年时间,被人称为一代名相。应该说,吕蒙正在仕途上,从自己的这种高明的见解中得益不少。
四、傅昭廉洁谨慎留英名
当官的要诀,概括起来只有3个字:清、慎、勤。了解这三点,就可以保住官职,远离耻辱,可以得到上司的赏识,得到下属的拥戴。
纵观历史,大凡名垂青史的官员都是尽心尽责为民请命的清官,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好官。俗话说: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为官到底该如何?要自身清正廉洁、谨慎处事、勤政爱民。对官员的评价最有力的衡量标准是老百姓,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为官者只有做到了清、慎、勤,那百姓的评价应是公正的,好官会被铭记的。(未完待续)
而有意甄拔。”张廷玉听罢,再三恳辞,他说:“天下人才众多,三年大比,莫不望为鼎甲。臣蒙恩现居政府,而臣子张若霭登一甲三名,占寒士之先,于心实有不安,倘蒙皇恩,名列二甲,已为荣幸。”按照清代的科举制度,殿试后按三甲取士,一甲只三人,即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称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称同进士出身。凡选中一、二、三甲者,可统称为进士,但是一、二、三甲的待遇是不同的。一甲三人可立即授官,成为翰林院的修撰或编修,这是将来高升的重要台阶;而二、三甲则需选庶吉士,数年后方能授官。也有二、三甲立即授官者,但只是做州县等官。张廷玉是深知这一、二甲的这一差别的,但是为了给儿子留个上进的机会,他还是提出了改为二甲的要求,雍正帝以为张廷玉只是一般的谦让,便对他说:“伊家忠尽积德,有此佳子弟,中一鼎甲,亦人所共服,何必逊让?”张廷玉见雍正帝没有接受自己的意见,于是跪在皇帝面前,再次恳求:“皇上至公,以臣子一日之长,蒙拔鼎甲。但臣家已备沐恩荣,臣愿让与天下寒士,求皇上怜臣愚衷。若君恩祖德,佑庇臣子,留其福分,以为将来上进之阶,更为美事。”张廷玉“陈奏之时,情词恳至”,雍正帝“不得不勉从其请”,将张若霭改为二甲一名。不久,在张榜的同时,雍正帝为此事特颁谕旨,表彰张廷玉代子谦让的美德,并让普天下之士子共知之。
张若霭十分理解父亲的做法,而且不负父亲的厚望,在学业上不断进取,后来在南书房、军机处任职时,尽职尽责,颇有其父遗风。
张廷玉代子谦让的事。一直为后人所称道。人们只是盛赞其谦让之美德,而忽略了他的良苦用心。其实,张廷玉和千千万万个做父亲的人一样,也是望子成龙。所不同的是,张廷玉知道一个人的上进,要靠自己的努力。因此,张廷玉积极为儿子争取的.只是给儿子留下不断上进的机会。这种教子方法是值得后人借鉴的。
在过分优越的环境中,后代总是容易娇生惯养,导致自立能力很差。因此,为官者切不可以权势滋长子女的贪婪,而应让他们学会做人道理。
三、容人之量:吕蒙正肚里能撑船
大权在握者,应只求正直为人,公正处事,不计较背后言论;若认真追究,也是胜之不武、败之无能。
北宋的吕蒙正在少年时代,就随失宠的母亲一起,被狠心的父亲逐出家门,开始了清寒艰辛的生活。有一年年关将近,吕蒙正穷得拿不出食物祭祀灶神,只得奉上清水一碗、七绝诗一首。其诗曰:一炷清香一碗泉,灶君司命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蒙正文章不值钱。从诗里可以看出吕蒙正对自己的遭遇的愤恨,也显示出他的才智与幽默。
吕蒙正从此日夜发愤读书。皇天不负有心人,吕蒙正在科举殿试中独占魁首,成为令人羡慕的状元郎,从此他步入了仕途。吕蒙正的宽厚恤民、持正不阿的为政作风,深得宋太宗的赏识,因此在他踏入仕途12年后,便被宋太宗提拔为参知政事,这是一个与宰相同议朝政的副宰相之职。吕蒙正仕途一帆风顺,升迁迅速,令同僚刮目相看,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忌恨。
吕蒙正担任新职后的第一天,去宰相议事办公的政事堂上班,他在同僚的簇拥和陪同下,进入大门,穿越庭院,经过通道,向政事堂走去。吕蒙正所经之处,官员竞相从两边的厅往里走。
这时,只听一个官员在一间房里嘀咕道:“这个小子也配当参知政事吗?”这话虽然声音不大,却清楚地传到陪同吕蒙正的一行人的耳朵中。吕蒙正好像什么也没听见,目不斜视,眉也不皱一下,继续往前走。一个同行的官员却气愤之极,认为这是藐视宰相的无礼行为,他马上停下来,刚表示要派人去追究这件事,就被吕蒙正一把拉住,一道进了政事堂。
办完公务退朝时,这位官员还为此事耿耿于怀,很后悔当时没有坚持查找说话的人,他对吕蒙正说:“您今天刚来政事堂上班,就有人跟您过不去,而您却如此平静,像没听见一样。身居宰辅之位,没有威严哪行!今天如不查处这个人,今后便会不断有人来捉弄您。现在追查还来得及!”
吕蒙正十分平静地说:“说这话的人或许是一时说漏了嘴,这与他固然无益,但对我也无所损。一旦要追查,就会弄得满朝风雨,别人会笑咱们小题大做;真查了出来,知道了这人的姓名,就会一辈子也忘不了。何苦要为这点小事记恨他一辈子呢?”
官员们都钦佩吕蒙正气量大,说他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实际上,这也是吕蒙正聪明过人、深得为官之道的体现。身居宰辅高位的人,与下级官员相计较,胜了,别人会说是以势压人;输了,别人不是说你无能,就是说你本来就理亏。总之,无论怎样,都得不偿失。“大人不计小人过”,才是聪明人的高明见解啊!
吕蒙正曾三次登堂为相,前后执掌朝政长达十多年时间,被人称为一代名相。应该说,吕蒙正在仕途上,从自己的这种高明的见解中得益不少。
四、傅昭廉洁谨慎留英名
当官的要诀,概括起来只有3个字:清、慎、勤。了解这三点,就可以保住官职,远离耻辱,可以得到上司的赏识,得到下属的拥戴。
纵观历史,大凡名垂青史的官员都是尽心尽责为民请命的清官,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好官。俗话说: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为官到底该如何?要自身清正廉洁、谨慎处事、勤政爱民。对官员的评价最有力的衡量标准是老百姓,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为官者只有做到了清、慎、勤,那百姓的评价应是公正的,好官会被铭记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