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乱明天下一根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辽东,明廷原本建立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军事防御体系。早前,辽东陆路设立由镇、路、卫、所、堡五层组成的防御体系。镇有两个,辽河以东为辽阳镇,辽河以西为广宁镇。失陷辽阳镇和广宁镇之后,陆路防御体系就被建奴打破。为阻遏建奴南犯,需在关外辽西走廊建立一道从山海关、经宁远、到锦州的防御系统,这就是关宁锦防线。
关宁锦防线分为南北两段:南段,从山海关到宁远,约二百里;北段,从宁远经松山、锦州至大凌河,也约二百里。关宁锦防线是以山海关为后盾总枢、宁远为中坚关城、锦州为先锋要塞,诸城堡台成为联防据点的串珠式防线。
宁远大战之前,按照孙传宗和袁崇焕的部署,北段的防御体系一直在按部就班的修筑。努尔哈赤对此自是如鲠在喉,但因为孙承宗在,以努尔哈赤之骄狂,亦无可奈何,不敢轻动刀兵来犯。
孙承宗去职,离开辽东,努尔哈赤立刻引兵来犯,而接替孙承宗的辽东经略高第主动撤离了锦州、右屯、大凌河、小凌河、松山、杏山、塔山、连山等城堡,使得关宁锦防线的北段即宁远到锦州的防线未能巩固,且遭到极大破坏。
天幸辽东有袁崇焕这样的蛮子,竟敢抗上命不遵,死守宁远,并取得宁远大捷,保住了关宁锦防线南段的关宁防线。
宁远大捷之后,也就意味着永远地终结了朝廷守宁远,还是守山海的争论。在取得宁远大捷后,袁崇焕奏报旨准,集中力量,建立关宁锦防线的北段宁远到锦州的纵深防御体系。
修筑防御体系,说来简单,实际操作上那是非常艰难的。这其中不仅有种种人为的困难,还有老天爷一不高兴,也跟你过不去,一场暴雨就可能让几个月的努力付之东流。
以前,孙承宗之之所以顺利修筑起了宁锦的防御体系,这一是由于人员得力,但主要还是因为奴尔哈赤的失误所致。
因为努尔哈赤的暴虐,使得辽东大地烽火遍地,到处都有逃亡反抗的事情发生,使得努尔哈赤忙的焦头烂额,无力顾及宁锦。而等到努尔哈赤稳定了内部的局势,宁锦防御体系已经基本告成。这个时候,努尔哈赤再想来破坏,已经不可能了。
高第,高第,明末的事儿就是这么奇怪,时不时就会弄出一件你根本就想不到的事儿出来。
筑城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儿,起码是需要时间,需要很长的时间,而这个时间,皇太极会给你吗?
这个时候,袁崇焕主动与皇太极接触就是很必然的事情,也是极其应该做的。幸好,这个时候,袁崇焕和皇太极都各有自己迫切的战略取向:袁崇焕是筑城,皇太极是攻掠朝鲜。
双方各有顾忌,所以也就各得其所。
对皇太极攻掠朝鲜,陈海平猜测袁崇焕的内心应该是高兴的,因为袁崇焕这样的人一定认为靠人不如靠自己,他们自己才是平定辽东的关键所在,其他的不管多重要,都只是次要因素。
袁崇焕的战略显然是以八旗兵啃不动的堡垒战术逐步向前蚕食,而每蚕食一块土地,他就可以招募更多的辽人,养更多的辽人,募更多的辽兵。
这种战略无疑是最稳妥的,但也是最耗时间和钱粮的,这使得袁崇焕不仅在当时,也在后世被大肆质疑和批评,说袁崇焕无能和过渡保守。
事实真是这样吗?
在辽东,始终有主战和主守两种路线的争论,衡诸过往的战例,主战的无一不是一败涂地,溃不成军。
但很奇怪,主战和主守的立场对某些人而言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他们在局势稍有好转的时候就是最强硬的主战派,而在局势不利的时候,又转变成了彻头彻尾的主守派。
但袁崇焕呢?袁崇焕则正好相反,他在局势最恶劣的时候主战,而在局势开始好转的时候则开始变得“保守”,坚持以稳为主。
袁崇焕为什么要这样?袁崇焕这么做是出于公心,还是出于私心?
谁也不是谁肚子里的蛔虫,无法知道另一个人到底是怎么想的。陈海平也无法肯定袁崇焕到底是怎么想的,但他可以肯定一点:袁崇焕对八旗兵是极其忌惮的,行事是极为慎重的,这从他筑城的手法上就看得出来。
天启六年四月,为抢时间,加紧用工,关宁锦防线南北两段分别进行,先修建的南段,即山海关到宁远的关宁防线。袁崇焕在同月疏陈战守布置大局中,奏报修缮山海四城—榆关、前屯、中后、中右为始。此四城为关宁锦防线的南段,分作两期整修。第一期,为同年四月至七月中,但... -->>
在辽东,明廷原本建立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军事防御体系。早前,辽东陆路设立由镇、路、卫、所、堡五层组成的防御体系。镇有两个,辽河以东为辽阳镇,辽河以西为广宁镇。失陷辽阳镇和广宁镇之后,陆路防御体系就被建奴打破。为阻遏建奴南犯,需在关外辽西走廊建立一道从山海关、经宁远、到锦州的防御系统,这就是关宁锦防线。
关宁锦防线分为南北两段:南段,从山海关到宁远,约二百里;北段,从宁远经松山、锦州至大凌河,也约二百里。关宁锦防线是以山海关为后盾总枢、宁远为中坚关城、锦州为先锋要塞,诸城堡台成为联防据点的串珠式防线。
宁远大战之前,按照孙传宗和袁崇焕的部署,北段的防御体系一直在按部就班的修筑。努尔哈赤对此自是如鲠在喉,但因为孙承宗在,以努尔哈赤之骄狂,亦无可奈何,不敢轻动刀兵来犯。
孙承宗去职,离开辽东,努尔哈赤立刻引兵来犯,而接替孙承宗的辽东经略高第主动撤离了锦州、右屯、大凌河、小凌河、松山、杏山、塔山、连山等城堡,使得关宁锦防线的北段即宁远到锦州的防线未能巩固,且遭到极大破坏。
天幸辽东有袁崇焕这样的蛮子,竟敢抗上命不遵,死守宁远,并取得宁远大捷,保住了关宁锦防线南段的关宁防线。
宁远大捷之后,也就意味着永远地终结了朝廷守宁远,还是守山海的争论。在取得宁远大捷后,袁崇焕奏报旨准,集中力量,建立关宁锦防线的北段宁远到锦州的纵深防御体系。
修筑防御体系,说来简单,实际操作上那是非常艰难的。这其中不仅有种种人为的困难,还有老天爷一不高兴,也跟你过不去,一场暴雨就可能让几个月的努力付之东流。
以前,孙承宗之之所以顺利修筑起了宁锦的防御体系,这一是由于人员得力,但主要还是因为奴尔哈赤的失误所致。
因为努尔哈赤的暴虐,使得辽东大地烽火遍地,到处都有逃亡反抗的事情发生,使得努尔哈赤忙的焦头烂额,无力顾及宁锦。而等到努尔哈赤稳定了内部的局势,宁锦防御体系已经基本告成。这个时候,努尔哈赤再想来破坏,已经不可能了。
高第,高第,明末的事儿就是这么奇怪,时不时就会弄出一件你根本就想不到的事儿出来。
筑城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儿,起码是需要时间,需要很长的时间,而这个时间,皇太极会给你吗?
这个时候,袁崇焕主动与皇太极接触就是很必然的事情,也是极其应该做的。幸好,这个时候,袁崇焕和皇太极都各有自己迫切的战略取向:袁崇焕是筑城,皇太极是攻掠朝鲜。
双方各有顾忌,所以也就各得其所。
对皇太极攻掠朝鲜,陈海平猜测袁崇焕的内心应该是高兴的,因为袁崇焕这样的人一定认为靠人不如靠自己,他们自己才是平定辽东的关键所在,其他的不管多重要,都只是次要因素。
袁崇焕的战略显然是以八旗兵啃不动的堡垒战术逐步向前蚕食,而每蚕食一块土地,他就可以招募更多的辽人,养更多的辽人,募更多的辽兵。
这种战略无疑是最稳妥的,但也是最耗时间和钱粮的,这使得袁崇焕不仅在当时,也在后世被大肆质疑和批评,说袁崇焕无能和过渡保守。
事实真是这样吗?
在辽东,始终有主战和主守两种路线的争论,衡诸过往的战例,主战的无一不是一败涂地,溃不成军。
但很奇怪,主战和主守的立场对某些人而言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他们在局势稍有好转的时候就是最强硬的主战派,而在局势不利的时候,又转变成了彻头彻尾的主守派。
但袁崇焕呢?袁崇焕则正好相反,他在局势最恶劣的时候主战,而在局势开始好转的时候则开始变得“保守”,坚持以稳为主。
袁崇焕为什么要这样?袁崇焕这么做是出于公心,还是出于私心?
谁也不是谁肚子里的蛔虫,无法知道另一个人到底是怎么想的。陈海平也无法肯定袁崇焕到底是怎么想的,但他可以肯定一点:袁崇焕对八旗兵是极其忌惮的,行事是极为慎重的,这从他筑城的手法上就看得出来。
天启六年四月,为抢时间,加紧用工,关宁锦防线南北两段分别进行,先修建的南段,即山海关到宁远的关宁防线。袁崇焕在同月疏陈战守布置大局中,奏报修缮山海四城—榆关、前屯、中后、中右为始。此四城为关宁锦防线的南段,分作两期整修。第一期,为同年四月至七月中,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